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二节 <<<

以貌取人有错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这样一个词——“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面貌是一个人内心的反映,“心宽体胖”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而我们也经常通过一个人的面貌,对一个人进行初步的评判。有人觉得相由心生是一种唯心主义,因此不可信;也有人会说以貌取人是一种肤浅的做法,我们注重的应该是一个人的内心。话虽如此,但是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貌特征来推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们也会通过一个人的面貌,来决定自己是否要和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没有人有义务和心情透过一个人邋遢的外表去挖掘其内心的美好。

俗话说:“相由心生,心随意转。”一个人内心长期以来的想法,其实是会对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的,就像一些心善的人,其面貌也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良善之人;凶神恶煞之辈,面部表情会自有一种凶狠、暴戾的感觉。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分析古希腊的雕塑时,也用过“相由心生”这个观点,雕像呈现出来的面貌是对其内心思想品格、意志情感的最好表现。正如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的那样:“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内心形成的一些东西对他的神情仪态产生了影响,继而面相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人们的面相往往也能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乐观、爱笑的人和一个经常唉声叹气的人,两个人的面貌特点会因为其内心的状态不同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征,一个人的面貌其实是相貌和心境结合的产物。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好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交往的因素,而产生好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一个人的相貌。面容姣好、表情平静自然、喜欢笑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都不会太差,人们在潜意识当中是非常愿意同这类人打交道的。面部表情张扬、沉重、狰狞的人,会让人觉得这类人非常难接触,人们会不自觉地收起自己的交往之心。除此之外,相貌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着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五官精致、身材很好的人,如果成天郁郁寡欢、心事重重、钩心斗角的话,面相一定不会是明媚照人,人们通常不会愿意同这类人交往。如果一个人天天被负面情绪缠身,那么这个人的面部表情就会变得阴沉;反之,这个人如果情绪总是平和、愉悦的,那么他的面部表情就会呈现出柔和、美好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人的面貌看起来要比实际年纪大很多,另一类人的面貌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这样的面貌特征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相连的,这也是我们说相由心生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彼此看到的首先是一个人的“貌”,这个貌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正是吸引对方与否的关键。有些人一看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眼高于顶、不好相处,而有的人则是精神奕奕、神采飞扬,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要靠近他。从心理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面相都反映着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况,比如我们会觉得一个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人是满面红光、神采奕奕的,同这类人打交道也会让自己受到感染,会令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相反,如果一个人天天眉头紧皱、愁眉苦脸的,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心思很重的人,同这样的人打交道时间久了,也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研究人体语言的心理学家曾经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同高鼻梁的人打交道,要比同低鼻梁的人打交道困难得多。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高鼻梁的人会有种天生的优越感,态度上也会表现得相对傲慢一些,这些表现都会影响人们的交往。因此,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在旅行的途中,碰到用手轻摸鼻子或者将鼻孔抬高对着你的人,一般情况下不要向他们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帮助你的可能性会非常小。

古籍中有一段对人相貌的表述:“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另有“未相人之相,先听人之声,未听人之声,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观人之心”。这些话从另一个角度点明了一个人的个性、心思、情绪都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例如,在谈话过程中,如果对方的鼻子显得有点儿膨胀,那么说明这个人的内心情绪有波动或者开始变得不高兴,那么这时候就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态度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对方的鼻尖冒汗,则说明这个人的内心此刻是紧张、焦虑的,这时候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不要再逼迫对方,要给对方留有适当的空间。

法国启蒙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狄德罗在《绘画论》中曾经这样写道:“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总是能从对方的面部表情中判断对方的想法和心情,人的情绪低落、哀伤的时候,双眼空洞无神;高兴或者厌恶时,嘴部动作就会有明显的变化,高兴时的哈哈大笑,厌恶时的嘴角一撇,都是非常清晰的内心态度表达;受到惊吓或者愤怒时,眉头的动作会将心中的这些情绪进行完美的诠释,眉头紧皱是愤怒、不满的表征,眉毛上扬则是内心惊讶、兴奋的一种表达。通过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可以摸清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这样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就会方便自己“对症下药”,从而于无处不在的心理博弈中占据先机。

“相由心生”这个典故发生在唐朝裴度的身上,出身河东裴氏家族的裴度年轻时并不风光,曾一度贫困潦倒。有一次裴度外出遇见了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在看了裴度的面相之后,发现其嘴角纵纹延伸入口,因此告诫他:“恐怕你有横死之祸。”随后他便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自此便皈依修行。日后裴度又遇见了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发现裴度的面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目光澄澈,于是便告诉裴度他以后定能有所作为,官至宰相。果然,裴度在唐德宗贞元五年的时候考上进士,在唐宪宗时官至宰相。随后裴度又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以避祸。裴度依照一行禅师的意思行善、断恶、耕耘心田,因此前后面相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最终做到了相随心转。 BB59vOp622SRYL74szmfOr1wC8I8Siy1jDNVucwbAb+i/hr0LsBxMbKUtXA8bj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