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巴纳姆效应——

认清自己的人才有资格成功

19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格兰特在世界环游,当人们得知他是美国人后,问的第一句话大多是“那您一定知道巴纳姆吧!”可见,马戏团明星巴纳姆在当时甚至比美国总统还要有名。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巴纳姆,不仅因为他那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还因为他善于使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哪怕那些注意力是反面的。

巴纳姆在1835年策划一次演出。乔伊斯·赫思是个黑人老太太,巴纳姆声称她原本是乔治·华盛顿的保姆兼奴隶。这个演说再加上双目失明的乔伊斯·赫思本人的生动表演,一时间,巴纳姆开设的博物馆里挤满了好奇的人。

不久之后,当这个博物馆不再那么吸引人的时候,巴纳姆又放话说,乔伊斯·赫思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精心制成的机械装置。如此,这个博物馆里又人头攒动,大家都想来一探究竟。

虽然很多人大骂巴纳姆是个骗子,但是巴纳姆本人对此却毫不在意,他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说:“虽然有人说我是个骗子,但我认为那绝对不是在贬低我,人们厌恶诈骗,但这是在诈骗强烈地吸引了他们的前提下。我的节目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在我的节目里有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因此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

巴纳姆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如果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那些对自己个性描述的文字是准确的,就要讲述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特征,这样的描述对任何人都适用。这是看手相、算命的骗子经常采用的伎俩。正如巴纳姆所说:“在我的节目里有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因此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不管算命的人怎么说,你听着似乎都觉得有点儿道理。“巴纳姆效应”的含义是,人们很容易被一些来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扰、暗示,进而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那些一般性的、笼统的关于人格的描述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最适合自己的。可见,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而往往忽视了最真实的自我性格本质。

为了避免落入“巴纳姆效应”的陷阱,我们必须深入地认识自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知觉,也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最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与暗示,进而才会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这正是心理学上所揭示的“巴纳姆效应”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深刻地反省自己,更不可能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和评价自己。因此,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确有点儿难度。但只要你愿意,相信世上是没有什么难事的。

首先,你需要直面自己。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问题:一个落水女子从昏迷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丝不挂,那么你觉得她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心理学答案是:先大叫一声,接着便捂住自己的眼睛。这个测试的结果实际上揭示的是人在缺陷面前很难面对自己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其次,不要片面地以人为镜。以人为镜,是在别人的身上发现缺陷或优点,然后与自己进行对比,审视自己身上是否也具有这类特征。但这是很不客观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认为别人身上有的,自己也有;而别人身上没有的,自己也没有。因此,没有人可以做你的镜子,你的镜子其实就是你自己。

再次,善于积累信息,提高自我审查力。一个善于在生活中积累信息的人,往往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很少有人能做到。据说,一位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时候替人割过草,那个时候他就显示出了自己不同于常人的超强信息收集能力。事情是这样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割草工作究竟做得怎样,于是他打电话给这家的女主人:“您好,请问您需要割草吗?”女主人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一个割草工了。”然后他接着说:“但是我可以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女主人说:“我的割草工已经帮我做了。”但他还是接着说:“我会帮您把花丛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女主人带有一丝歉意地说:“我的割草工同样帮我做了,所以我不需要再请割草工了。”于是,他挂断了电话,而一旁的哥哥很疑惑地看着他:“你不是就在她家工作吗?”他微笑着回答说:“我就是想确认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个小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想更多地了解自己,必须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

最后,关注重大事件。一些十分重要的事件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关键。其中,你所收获的经验和教训促使你成长,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潜力、不足以及优势等。因此,正确认识你自己,不是别人嘴里的那个你,而是真实的自己。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有机会走向人生的巅峰,只有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在哪儿。 gdAIUyr4sGmTPttyIGvcRMk+NXceQcWxHV3TvPR7pPr8YcGgD+8QjvfK2XPz/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