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国之主姜太公

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大肆封赏有功之臣。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于是就把营丘封赏给了姜太公。营丘在当时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没有什么物产,也没有人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说:“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汉书·地理志》也说:“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

姜太公领封之后,带着本部人马奔营丘而去。他们一行人一边行军一边休息,速度很慢。一天傍晚,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的一个地方休息,准备明日赶到营丘。

晚上姜太公听见房中有人说:“有道是机会难得,这些人睡得这么香甜安稳,应该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姜太公听后,睡意全无,急命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赴营丘,黎明时就赶到了。

这时恰逢莱国的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想要与太公争夺齐地。莱国与营丘相邻,是商纣王的属国,莱侯想趁姜太公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于是两军便在淄河西岸展开对垒。姜太公指挥军队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节节败退,只好悻悻而回。至此,姜太公算是在营丘站稳脚跟了。

在齐地,姜太公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方法发展齐国经济。“因其俗,简其礼”中的“俗”指的是“夷俗”,“礼”指的是“夷礼”,即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所谓“因其俗,简其礼”就是尊重东夷人的文化传统,不强制推行周礼。在“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基础上,姜太公还倡导“农、工、商”三者并举。

当时齐国的土地盐碱化严重,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非常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姜太公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传统黍、稻等农作物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和鱼盐业。另外,他还利用齐地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

当时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和盐流通列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齐国获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成雄踞于东方的大国、富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姜太公在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注重发掘人才,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并提出了“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六守”指的是仁、义、忠、信、勇、谋六个方面;“八征”就是姜太公考察人才的八种方法,即通过交谈问话、辩论、财物诱惑、女色、处理危难艰险、喝酒饮宴等全面了解人才的品德能力;“六不用”就是姜太公认为有六种人不可任用:奸佞之徒、诈取名誉的人、假公济私者、互相拆台者、结党营私者、嫉贤妒能者。姜太公通过“任人唯才”,为齐国的发展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姜太公兵法谋略甚是出众,著有《六韬》一书,该书是先秦时期军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论述了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周成王时期,发生了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监之乱”,与此同时淮夷、徐夷以及“殷东五侯”也起兵反周。在这种情况下,周成王派召康公传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国也因此可以征讨各国,最终成了一个大国,并定都营丘。

你不知道的历史学
【愿者上钩】

姜太公开创的齐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还有许多关于姜太公的成语,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爱屋及乌;平易近人等。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周文王至渭水之上找到姜子牙,并拜他为相的故事。姜太公钓鱼,与常人不同,因为没有鱼饵、鱼钩还是直的,而且钩离水面三尺多高。周文王问姜太公:“你这样怎么能钓到鱼呢?”姜太公回答道:“我虽名为垂钓,但意不在鱼而在圣君,愿者上钩。”后来,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爱屋及乌”这则成语出自《尚书大传》。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后,为了使局面可以快速地稳定下来,于是就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姜太公回答道:“我听说,如果喜欢某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讨厌这个人,就连他的仆从家吏也觉得厌恶。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平易近人”,说的是西周初期,封地之主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入朝汇报政务。当时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地,3年后,伯禽入朝汇报政务。周公问道:“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所以3年才来汇报。”而太公到齐之后,5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来汇报政务?”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当地人的习惯,所以很快就安定了齐国。”周公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令如果不简要易行,那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只有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所以“平易近民”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到了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是提到“民”的地方都改为“人”,该成语也不例外,于是“平易近民”就改为了“平易近人”。此外,白居易在《策林》中引用这句话时也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原来的意思也同时变了,从与政治有关的谋略变成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9u/zS6KelaZ3dFFQTalh7+2SkMnrMpg9sUwm4RlVCgUQXvlX3ugyT1kYyFeCKk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