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吗?

最近几年,一种“病由心生”的说法甚为普遍,很多爱好养生的人一谈到疾病,首先都会说到这个词。虽然大家已经开始接受这种观点,但依旧不明白其中的缘由。

有这样一个很奇怪的例子:澳大利亚24岁的青年大卫·沃德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后他也逐渐康复起来。可奇怪的是,他以前是一个不爱吃油腻、油炸等高热量垃圾食品的人,而手术之后,他开始有了想要吃那些食物的强烈欲望,比如汉堡、油炸土豆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他接受了一位爱吃油炸食品的人的心脏。

科学已经证明,70%的心脏移植患者在进行过手术之后个性特征发生转变,并开始表现出捐赠者的特质。这是因为人的心脏具备记忆功能,并且是除了人脑之外的另一个具备贮备记忆和个人特征功能的人体器官。

科学家还发现,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在不断加快,压力随之越来越大,心也就随着大脑一起进行了一场场思维活动。因而,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大脑疲劳、身体疲劳的同时,其实感到累的应该还有心。

美国职业医师约翰·辛德勒经过实验研究认为,人类76%以上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情绪和身体之间存在最为直接的关联——愤怒的情绪会直接导致人的血压急剧上升,而血压上升的最直接、最恶劣的后果就是血管破裂,轻则中风,重则死亡。心脑血管破裂、堵塞就有可能诱发猝死或者心肌梗塞,导致死亡。

为了证明“病由心生”的真实性,我们有必要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做一些了解。

首先,如果单就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轻微现象来说的话,身体某个部位的肌肉出现酸疼,这其实正是情绪造成的:因为不良的情绪往往会通过骨骼肌和体内器官的肌肉紧张收缩表现出来,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肌肉紧张持续的时间越长,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不间断的机械性重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相关部位的肌肉出现疼痛。

其次,不良情绪还会引起皮肤病。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会促使皮下血管出现持续性挤压,进而引起皮炎。当血管紧缩,部分血清便会由血管的薄壁挤压出去,在皮肤组织上形成聚集。刚开始时,皮肤表层会有紧绷感,进而出现红色斑点;当血清达到足够数量后,情绪性皮炎就出现了,并且这种病可以出现在人体的任意部位。

约翰·辛德勒曾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年病人。据了解,在他68岁之前并未有过任何皮肤病,但在67岁时,他的妻子过世,68岁的他另娶了一位与自己同龄的妻子。在俩人度蜜月的时候,他首次患上了皮炎。皮炎在蜜月结束后越发严重了。于是,他找到约翰·辛德勒医师寻求帮助,并最终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病情得以好转,可出院回家后,病情再次发作。

有一次,他因为公务出差去一个小镇,在那里他的皮炎在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痊愈了,可是,回到家后不久又再次发作,最后不得不再次住院。接下来,他又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小镇出差,相同的情况再次出现,皮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痊愈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妻子不得不离开家去照顾一个生病的亲戚,他回到家后,再次发作的皮炎在妻子离开家的那段时间居然又痊愈了。至此,他的皮炎病因似乎才真正清晰。

约翰·辛德勒问他:“在你与你的第二位妻子一起度蜜月的时候,你觉得她怎么样?”他想也没想就回答说:“她简直让我无法忍受,性情专横跋扈。”他的回答正印证了约翰·辛德勒医师的猜想。后来,他的妻子得知了事情的原因,震惊之余表示自己会改变。事实证明,这位女士的改变很明显,而她丈夫的皮炎症状也一点点地好起来。

第三,为什么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很难进食?原因还是因为情绪。研究发现,多数患有胃病的人,其实都不是胃部本身的问题,大都是因为不良情绪而引起的胃部肌肉疼痛。相信我们很多人都会在心情大好时胃口大开,而在情绪低落时没有食欲,即便勉强进食,也会出现消化问题。

在世界著名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中,有一位很特殊的病人——诊所的一位医师。他在诊所中与他的病人们打交道时,胃部总是会毫无征兆地疼起来,并且越是繁忙,胃部就越是疼痛。作为一名医师,他深知自己的胃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后来只要有空,他就会乘坐开往另外一座城市的火车,而且效果很明显,离开诊所所在的罗切斯特市之后,他的胃痛就会奇迹般地消失。对于这种现象,他解释说:“因为我知道我已经离开了那座令我讨厌的城市。”

第四,不良情绪不但能够影响到胃部,也同样对胃部下面的结肠产生作用。研究发现,情绪的变化在结肠上的反应是最为明显的,情绪一旦陷入不良状态,结肠就会打结。约翰·辛德勒医师认为,人的某些情绪每次都会以一种相同的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譬如,有的人在情绪极度低落时会出现肩膀部位肌肉收缩疼痛,那么,这两者就会形成对应关系,日后一旦情绪陷入低落状态,肩部肌肉就会跟着疼痛起来。同样的道理,结肠部位也是一样,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结肠部位很可能会出现痉挛,并且这种痉挛也在不知不觉中反映着该种特定的情绪变化。

这里有必要知道的是,假如这种疼痛的部位是在腹部上方右侧结肠的话,那这种结肠痉挛性疼痛就和胆结石的某些症状几乎一致了。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会误以为自己患上了胆结石,实际上,如果胆囊一切正常,就可以断定是情绪引起的。此时,为了缓解或清除疼痛,就要找到引起不良情绪的源头,掐断病源才是康复的根本方法。

此外,情绪性结肠痉挛还会发生在腹部右下方,这时候就是情绪化阑尾炎。我们一直以为阑尾炎是因为阑尾出现了问题,最正常的诊治方法就是进行手术。可事实上,很多阑尾炎的病源并非是阑尾,而是情绪。

当结肠痉挛发生在整段结肠上时,这就预示着情绪已经达到了最坏的程度,缓解和控制病情的根本办法还是应该从情绪上下手。

其实,情绪总是会将身体上的某种疼痛放大至无限。纽约著名主治医师利伯博士认为,有部分人对疼痛的感觉要比其他人更加敏感,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大惊小怪,而是他们确实能够比其他人更加容易感觉到疼痛。比如,按压一个人的茎突(位于耳垂下方颌骨后面),对疼痛敏感的人会大声尖叫,而不敏感的人则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对前者来说,假如他们的肠道出现比较正常的蠕动收缩,基本上都被视为一种生理疼痛。

生活中的疼痛其实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但如果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疼痛上面,那么,疼痛势必会越来越严重;越是关注疼痛,疼痛就越会成为我们精神和思维的一部分。疼痛越是厉害,精神也会越紧张,如此循环,直到最后疼痛被放大,甚至真的就是如此了。这也是为什么心情愉快时,哪怕手上被划出一道大口子都不会觉得怎么样,但心情不好、精神紧张时,就连一块小小的擦伤都会疼痛难忍。

最后,情绪也是糖尿病的主谋之一。研究发现,人如果长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胰岛素就会分泌不足,当这种情况被固定下来,便会引发糖尿病。当然,一般的不良情绪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只有在该情绪的长时间反复刺激下,才会出现诱发糖尿病的风险。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因为情绪不好而患上糖尿病,也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情绪的原因,但事实上,糖尿病不是一种单一病因的疾病,而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综合征。除了情绪之外,还有遗传、环境以及自身状况等因素。专家认为,从人体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到经过血液循环抵达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靶细胞,再与特异受体结合,进而引发细胞内部物质代谢的效应,在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

比如,爱生气的人就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原因是人类的肝脏在遭遇外界精神刺激时,就会在疏泄功能方面出现异常。而饮食的消化必须结合脾的运化功能和肝脏的疏泄共同作用。一般正常的消化会使身体的各个脏腑组织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假如肝脏在气愤的情绪刺激下出现功能异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胰岛素不能充分分泌,进而引起糖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

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们每天都保持一份好心情,不因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在血液中便会产生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合物。如果一个人既爱生气,又不容易消气,此时严重的话就有生命危险。当然,我们也见过很多爱生气的人同样有一个很棒的身体,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会及时、迅速地消气。这样的人生气和消气的过程其实正是排泄不良情绪的过程,他们生气的时间尤其短暂,并且善于自我调节,情绪状态基本上都保持在十分乐观的最佳状态。

病由心生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成语,它还暗示了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性格暴躁、易怒、爱生气而又不会及时消气的人,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抑郁的人多半都患有湿疹或癌症等疾病;而性情温和,持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你刚巧是一个脾气暴躁或者心理压抑的人,那就要从今天开始慢慢改变这些性格上的不足,尝试着去做一个平心静气、温和的人。都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并不是要改变性格,那确实很难改变,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的心态,心态澄明了,看事情的眼光变了,以前那些能够轻易触动我的愤怒神经的人或事,就不会再点燃我的怒火了;那些曾令我心情烦闷的人或事,也都不再是什么事儿了。

约翰·辛德勒医师还指出,健康身心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颗成熟的心。因为心理的成熟就意味着你不会再轻易地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能够理智、有效地控制自我,也就获得了身心的解放和自由。 A3YTGjnpv9MCfjrXuitCYatuaeajz0gXE7jpaA6UdhgBLDxGNDt0dfI2ygsEQ6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