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服:“服”为重点,“说”为手段

关于说服力,大家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说服的能力和口才有关系。我们常会认为那些拥有高超说服能力的人都是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人。因此,在说服别人时,我们也会走进这样的误区,试图用滔滔不绝的话语来驳倒对方,让对方俯首称臣。但这就意味着说服吗?说服不是一场语言的交锋,而是一场心理的较量。真正的说服,要让对方心悦诚服。

说服之道,重在心服。想要让对方“心服”,首先要明白别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据说,在二战期间,某国的军方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想在军队中推出一种保险,每位参保人员每个月只需缴纳十元保险金,万一参保的士兵不幸在战争中牺牲,他们的家人就可以获得十万元的赔偿金。按照常理,这种赔偿远高于政府的抚恤金,而且也为士兵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应该会吸引士兵们踊跃购买,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尽管推行的军官们费尽了心思,卖力地做了大量宣传,士兵们依旧响应者寥寥。原来,士兵们认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命不是自己的,哪天牺牲都不知道,如果投保了没牺牲,每月的十元就打了水漂;如果真牺牲了,即使有十万元自己也享受不到,与其如此,还不如用这十元钱及时行乐。这是士兵们的真实想法,军官们在了解之后,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劝服的方法,无奈之下,他们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演说家来做说客。

士兵们原以为这位演说家会进行一番高谈阔论,谁知道演说家只说了很简单的几句话,他说:“小伙子们,我不想跟你们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想告诉你们投保有什么作用?投保,可以更好地保全你们的性命。试想,如果你们投保,牺牲后政府要赔偿你们每人的家属十万元,不投保,政府只用赔偿几千块。如果你们是政府,你们会先派需要赔偿几千块的士兵上战场,还是先派需要赔偿十万元的士兵上战场呢?我的话讲完了,你们自己想想吧!”听了演说家的话,士兵们纷纷加入了参保的行列中。

我们为演说家精彩独到的见解而鼓掌。演说家能用寥寥数语劝服了士兵们投保,是因为他把话说到了士兵们的心里,他看准了士兵们心里的担忧:谁都不想死。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在任何时候,说服都不是为了展现口才,而是为了让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

说服本身的目的就是改变对方的态度,将自己的想法变为对方的想法。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近都是要克服多层心理障碍的,不仅是对方的,还有自己的。这些心理障碍有些是表层的,容易克服;有些却是深层的,需要我们多下功夫。有些说服在当时看似获得了认可,但是事后别人又改变了态度,这种就不是真正的说服,而只是一种表面的说服。严格说来,表面的说服是不能称为说服的,是口服心不服。

真正的说服需要走入对方的内心深处,明白对方心里所想,并且想办法让自己要说服的内容符合对方的想法和态度,简而言之,就是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这样才能让别人发自心底地认同,从而不会轻易反悔。

虽说说服之道的重点在于“服”,但是“说”的形式我们也不能忽略。如同美味佳肴都是色香味俱全,高明的说服也不得不借助语言的艺术。曾经在网络上流行过一个卖橘子的小段子,普通的叫卖者都是说自己的橘子如何甜,但是有人却会挑剔不酸的橘子还有橘子的味道吗?一个聪明的商人用一句话代替了自己的叫卖:初恋的味道。此举一出,不仅成为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美谈,商人的橘子也很快被抢购一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无独有偶,一位巴黎街头双目失明的老乞丐也因为诗人让·彼浩勒的一句话改变了自己的境遇。原来是诗人在乞丐身旁的“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增添几个字,将木牌的内容转变为:“春天来了,我却什么也看不见”。如此一改动,一种鲜明的对比让乞丐内心的失落呼之欲出,这种情感唤起了路人的同情,纷纷解囊相助。

以上的例子虽然都是一些个例,但是却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重要性。在说服的过程中,恰当的语言不仅可以弱化说服的目的性,将话语变得动听,同时还可以增加个人的魅力。当一个人的魅力开始引人关注时,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同时也心甘情愿地受其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被对方说服。

重视语言的形式,除了要让语言变得动听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有效性。因为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噪声,人们被噪声弄得心烦意乱,不自觉中就会排斥一些无用的“语言噪声”。想想看,有多少次我们面对那些不知所云的诉说时,心中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尽管有时不得不听下去,但是下次再遇到此类拜访,你的耐心还会继续吗?说服,尤其要避免说话啰唆和言语无效。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如此繁杂,于是大家不得不追求高效,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别人明白你的意图并且产生听下去的兴趣,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掌握简洁高效的语言模式,我们需要了解四个重要的元素,即“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说给谁”。在这四个元素中,“谁在说”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说服者对自身的定位,这种定位为将要进行的说服奠定了基点。如果将每一次说服比做一场表演,毋庸置疑,说服者将是这场表演的主角,如果说服者缺乏对自身的准确认识,不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份定位引起对方的注意,那么这场说服就已经失掉了先机。其次是“说什么”,这关系到说服者对信息的选择。并不是你将信息告诉了对方,对方就一定会接受,这里还涉及信息的排列和组合问题。因此,“说什么”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达,还要想清楚怎么进行有效的传达;第三个要素是怎么说,“怎么说”指的是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选择的方式方法,“怎么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说服的成败。要想让对方对你的话感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我们要讲的话和对方建立一种“关系”,即给对方找一个不得不听的理由。这就是方法的真正含义。最后一个要素是“说给谁”。因为它是信息传达的末端,因此被排在了最后,但是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其他三个要素。当信息传达给说服目标,主角已经变为被说服者,只有被说服者相信,才能完成说服的过程。因此,说服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为对方找出信任你的理由,也为自己找到说服成功的保障。

总而言之,真正的说服不仅要将话说到对方的心里,让人口服心服,同时还必须借助语言的艺术,才能让说服变得更加轻松,同时效果也更加稳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ThPNe4blXywCoYR0gYJIj1XTedvYcxdMy94dOz62oBcJZptJnAgHbbBDdH9UUn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