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自担任国务卿这一职务的几年时间里,除了没有依照相关保密规定使用政府提供的黑莓手机之外,还一直使用个人电子邮箱和位于家中的私人服务器对公务邮件进行收发处理,而其助手也没有及时完成归档通信内容等相关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涉及绝密内容的电子邮件有22份之多。在事件曝光后,尽管希拉里努力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想要强调和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仍然无法阻止联邦法院及FBI等相关部门对其展开严密的内部调查和询问。
2016年7月,在位于华盛顿的FBI总部大楼中,希拉里同联邦调查人员进行了长达3个半小时的面谈。面谈的结果随后于9月被公之于众,并由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出面宣布:“建议不起诉希拉里,但她处理邮件时‘极端大意’。”由此宣告FBI对希拉里“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正式结束。
尽管如此,在FBI随后公布的内部调查文件资料中,人们惊讶地发现:面对FBI调查人员的相关询问,希拉里总是以“不清楚”“不记得”等说法进行回答,重复次数高达39次之多。
FBI调查人员:“你在担任美国国务卿这一职位期间,使用何种方法保存政府文件?”
希拉里摇头道:“不清楚。”
FBI调查人员:“那你又是如何处理一些涉及保密信息的电子邮件的?”
希拉里:“时间太久,不记得了。”
FBI调查人员:“你能否向我说明一些段落开头标注的大写字母C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希拉里:“不知道。难道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标记段落?”(实际上,一些段落开头标注的大写字母C代表的是“机密”。)
通过对话可以知道,在针对希拉里的询问中,FBI调查人员一方面是为了就当前既知事实向她进行求证,另一方面也带有明显而强烈的探究和调查之意,目的是发现和获得有价值的新信息。因此,FBI定义的询问主要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征求意见、打听或者探寻某事”。
除此之外,在汉语释义中,询问一词还包含“观看”和“察看”之意。比如,《在和平的日子里》一书中,杜鹏程写道:“她的眼睛仿佛在询问天,询问地,询问面前所有的人:‘工地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文中的“她”恰是借助眼神的动作将自己心中的困惑准确地传达给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