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历史名称对象的高度变化与理论阐述简明性的矛盾

一、确定历史概念对象的影响因素

当我们提出一些历史理论概念时,必然要对历史事实进行一定的抽象,这就难免会与真实的历史对象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历史对象本身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高度变化的,这就会使理论阐述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论。绝大多数人对历史事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分歧,因为真能发掘出新的历史测量数据的只是极少数职业历史学者,但却会在此基础上引发大量毫无意义的争论。例如,中华文明是一个历史理论概念,但真要准确定义什么是中华文明却是很困难的,因为历史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就非常复杂多元,仅从大的农业起源上至少就有北方起源中心和南方起源中心。如果考虑小的就更多了,西部的三星堆及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就有很大差异,而它们之间也有很多联系。尤其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琮就来自于现浙江一带的良渚文化。

历史理论对象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形成,包括地理、种族、社会组织、宗教、文化和文明等。以下给予简要讨论:

地理:某一个地理区域,会形成一个理论的线索。例如,“阿拉伯半岛”这个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对应了相应的、有一定内聚度的历史过程。它含现今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也门、阿曼等国家的阿拉伯地区,现土尔其的小亚细亚地区,现伊拉克、科威特、伊朗西部、叙利亚、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两河流域地区,地中海最东部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等地区。

种族:某一种族会形成一个相对固定或有联系的群体。尽管对“种”这个概念很多学者已经不赞成,包括我的好友罗新教授极力反对这个概念。从生物学上说,当今所有人类完全是同种的,因为种的生物学定义是:不同种杂交后所产生的后代不具有繁殖能力。而当今人类所有不同种族的人之间结婚产生的后代都具有繁衍后代的能力,这充分证明了所有人类都是同种的。因此,族是一个由文化、地域和政治形成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过去交通不便,不同地域的人们因长期生活环境的不同,的确形成了一定的生物种内部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语言、文化、习俗、宗教等方面,也存在于肤色等基因方面。

社会组织:部落、城邦,或国家。如罗马帝国、大汉帝国等都是以当时的国家来形成相应概念的。但这种理论概念会存在极大的变化,因为不同时期由于战争、婚嫁时的赠送、买卖、分封等,都会带来相应部落、城邦、国家的地理区域的巨大变化。在不同势力的中间地带,这种变化尤其剧烈。阿拉伯半岛是欧、亚、非三个大陆的交汇处,历史上势力众多。中间很多部落活得相当辛苦,当一方势力打过来时,就投降这一方;另一方势力打过来时,就投降另一方,否则就得卷入战火。当年的犹太人面对古埃及和巴比伦两大势力轮番争夺就陷入这种状态。最后巴比伦认为犹太人太不忠诚了,不再接受他们的投降,把所有犹太人抓到巴比伦,并且最后流放,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囚徒”。看看20世纪5次中东战争中,无论军力对比强弱,以色列军队都是横扫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很难想象几千年前它们是那样的受气包角色。

当年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势力与信仰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之间地带的部落也会陷入当年犹太人类似的左右为难的困境。

中国的秦始皇进行了一次焚书坑儒,杀了几百儒生,焚烧了一堆除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之外的其他典籍,这件事情已经让中国后人骂声震天。但要知道整个欧洲大陆历史上是搞了几百年“焚书坑儒”的,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焚烧了除《圣经》之外的所有书籍。在东罗马帝国与阿拉伯文明的交界地带,基督教的“焚书坑儒”难以彻底,这些地方就保存下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典籍,并且很幸运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不仅不排斥这些东西,还有目的地全套复制引进和翻译研究。

宗教:相同的宗教信仰会形成一个共同的群体。即使他们被地理空间和社会组织所分割,也可能形成共同的行为。犹太人被流放到世界上数以千年计算的时间之后,竟然又于二战之后在以色列重新立国。这是种族和宗教共同作用的强大结果。

文化和文明:当我们谈到历史上的文明和文化时,最容易引起模糊的分歧。因为文化和文明很可能与地理、种族、社会组织、宗教等相关联,也有很大可能超越这些。因为文明和文化相对是最容易被学习和传播的。地理是固定不变的(当然不是指地质年代,而只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年代来说),种族可能会通过迁徙而移动,宗教可能会通过传教等而在不同种族中传播,社会组织基于地理,但也会通过战争等发生伸缩,文明和文化相对是最容易通过学习、贸易、人的迁徙等而传播的。

历史概念的形成远远不像物理学概念那么稳定,尤其是地理与国家、民族由于历史上的频繁变迁而很难有确切的概念内涵。在今天的历史时代,通过联盟、区域合作组织而形成的概念就更具有人为确定和高度变化的性质,如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OPEC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甚至远远跨越地理环境、根据发展阶段和规模而形成的G7、G20、“金砖五国”概念等。

二、阿拉伯半岛对科学文明的历史作用

阿拉伯半岛对科学发展的历史作用是最为丰富和复杂的。其本身就有一部分属于古希腊和罗马。古希腊文明最早的米利都学派,是位于阿拉伯半岛的现土耳其境内,但当时属于古希腊。因此,当我们说古希腊文明是科学起源的时候,千万别认为其地理上仅限于希腊半岛。当我们说阿拉伯是古希腊科学文明继承者和中转者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要说地理上的阿拉伯半岛本身的局部就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这也很容易理解它为什么成为古希腊灭亡后的继承者。阿拉伯文明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文明,而且将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新型信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发扬光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甚至本身就是同源的。由此就能理解阿拉伯半岛的文明进化有多么复杂多样。这里几千年来,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战争无数,交战的有古埃及人、雅利安人、罗马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塞种人……与其周围战争不断,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如此。这里先后有如下统治者:

苏美尔: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

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前729年。

亚述帝国:公元前2500年—前605年。

阿卡德帝国:公元前2334年—前2193年。

赫梯帝国:公元前1800年—约前1200年。

古埃及:公元前约4000年—前30年。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前146年。

波斯帝国:公元前558年—前337年。

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224年。

神圣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

马其顿帝国:公元前800年—前146年,其极盛期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36年—前323年。

阿拉伯帝国:公元632年—1258年。该帝国持续626年,不仅对该地区,而且对整个世界影响深远。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作用是非常奇特和影响深远的,她为世界历史留下了两个巨大的遗产:一是伊斯兰教;二是对周边文明有目的的空前开放态度,尤其在吸收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基础上,通过百年翻译运动,成为科学文明演化的“混频器”和“中继器”。阿拉伯帝国在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扩张和对其军事打击引起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的震撼,其势力在西部远达西班牙。1085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西班牙托莱多城被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收复后,城内的图书馆收藏的大量典籍轰动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引发了欧洲大翻译运动。1236年,费迪南三世赶走了摩尔人,使阿拉伯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的科尔瓦多归属为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为欧洲大翻译运动提供了更多条件。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基督教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独尊《圣经》、焚烧其他一切书籍的历史,完成了对大量古希腊科学典籍的翻译、学习和融合。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分析篇》《解释篇》《政治学》《伦理学》《论感觉》《论记忆》《论灵魂》《论原因》等著作都作过注释,并将古希腊的科学变成为证明上帝的工具。因此,那些试图过度强调东罗马帝国学者对文艺复兴作用,而想完全否定阿拉伯帝国中继作用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蒙古帝国:从公元1220年到约1260年,蒙古帝国对阿拉伯进行了三次西征,其后又在此进行了上百年战争,导致阿拉伯帝国覆灭,而且对数百个城市进行了惨烈的屠城,整个阿拉伯半岛被灭族无数。蒙古帝国给东亚、中亚、阿拉伯、东欧、俄罗斯、印度等地区造成了2亿人的死亡,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战争灾难。

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早在蒙古帝国之前,另一个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过阿拉伯半岛及附近广大地区,导致了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古印度文明以及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和灭亡。世界上有三大古游牧民族,闪米特系就在阿拉伯半岛地区,另外两个就是蒙古系和雅利安系。蒙古系前后有匈奴、突厥、蒙古人等都入侵过阿拉伯半岛地区。因此,阿拉伯半岛就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角力的集中之地。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1453年。

塞尔柱突厥帝国:公元1037年—1194年。

花剌子模帝国:公元1097年—1231年。

贴木尔帝国:公元1370年—1507年。

奥斯曼帝国:公元1299年—1923年,持续了624年,结束后形成现今的国家土耳其共和国。阿拉伯半岛对科学发展的中继影响主要表现为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两个阶段。在阿拉伯帝国阶段,经过了两个大翻译运动,将古希腊的科学在阿拉伯帝国中继后,主要通过西班牙托莱多和科尔瓦多传给基督教世界。奥斯曼帝国则主要通过攻占君士坦丁堡实现两个重大的历史影响:一是将东罗马帝国的学者大量驱赶到意大利,直接刺激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二是切断了欧亚之间的陆上香料贸易通道,直接刺激了地理大发现。

以上罗列的帝国极少会全部统治该地区,一般是大部分,甚至只是少部分统治该地区。它们不仅深刻影响了阿拉伯半岛地区,而且包括整个或部分的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也常常是其入侵和攻占的地区。

阿拉伯半岛对科学发展的历史作用总结起来就是6个“2”:

1.“2”个方面的影响:起源,阿拉伯半岛本身的古巴比伦文明就是公认的原始科学起源地之一。地中海尤其爱琴海东部的米利都学派更是公认的古希腊科学最直接的发源地,甚至可以说古希腊文明最早的起源就是阿拉伯半岛。中继,在欧洲中世纪保存了古希腊科学文化,并且中继了整个周边各文明的文化,尤其中继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中国文明,另外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为代表的南亚次大陆文明。

2.“2”个帝国的中继作用: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3.“2”个城市的图书馆:西班牙托莱多、西班牙科尔瓦多。

4.“2”个中继阶段:1085年阿拉伯帝国时期开始的欧洲大翻译运动;经过368年后,1453年奥斯曼帝国时期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

5.“2”个方向的作用渠道:西部的西班牙、东部的君士坦丁堡。

6.“2”个直接刺激结果:意大利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

三、阿拉伯半岛与周围主要文明区域的对比分析

宗教产生的最初动因就是人类面对自然力时的无助和因此而寻求安全感的努力。阿拉伯半岛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宗教创生之地?简单来说就是这里的安全感最为缺乏。古犹太教是这三大宗教的共同起源,而犹太人也是最没有安全保障的民族之一,最初被赶出埃及流浪到地中海东岸,后来不断在古埃及和巴比伦人的入侵中两边倒,然后被古巴比伦流放到全世界。即使在今天以色列建国了也一直是危机四伏,永远处在与几千年前一样的随时可能亡国灭种的状态。

中国历史上的情况是:虽然也经历了很多朝代领土的复杂变迁,甚至在元清两个朝代被北方民族征服和统治,但中国的变化在地理上基本都围绕长江、黄河流域,并且都一直延续了儒家文化以及汉文字。因此,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对中国的情况感觉很奇怪,认为中华文明能够以这种方式延续如此之长的时间一直到今天是一个“例外”。

阿拉伯半岛的历史则全然不同,各个统治的种族、文化、宗教、文字来源既有本地起源,也大量来自四周。因此,这里除了地理之外,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文明、文化甚至种族历史”。这个地方就是不同文明的“混合器”和“搅拌器”,它把内生的和来自周边的文化和文明源源不断地在这个地方翻来覆去地搅拌。其中有些原来的文明有可能被搅拌得几乎没了,有些则混合在了一起。例如,苏美尔文字即使在两河流域也早就失传了。

再对比一下印度也非常有意思。古印度(含现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的地形东南西部都是印度洋,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几乎在这些方向全是封闭的。只有西北部存在一个通过现阿富汗和伊朗与阿拉伯半岛相联的通道,另一个是东北部通过云贵高原的原始森林与中国有微弱联系的茶马古商道。因此,古印度就是一个只存在西北部的“前门”和一个东北部“后门”的封闭地区。古印度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是内部产生: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其他王朝基本上都是从西北部的前门打进来的外族统治者建立的。主要的外族统治王朝有:雅利安人殖民时期、贵霜帝国、德里苏丹王国、莫卧尔王朝、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如果中国人以为自己历史上是爱好和平的,从没侵略过他人的话,看看印度的历史可能就不好意思再提这个事情了。印度在独立之前的历史上真的是从来没侵略过别人,却老是被别人侵略!

阿拉伯半岛四周都是通路,即使面海,也都是良好的海路。西面的地中海尤其爱琴海,西北角的达达尼尔海峡,北面的黑海,东北边的里海,中西部的红海,西南边的亚丁湾,东南边的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全都是面积有限的良好海上通道。只有南边与印度洋相连的阿拉伯海稍大一些,但也在古代就是海上通道。整个阿拉伯周边不仅完全无险可守,而且全是古代文明发祥之地和能征惯战的游牧民族聚集之地。

古埃及则是只有一个东北角的陆上通道,和北边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中国大陆则是处于另外的状态,四周其实都既有屏障,又都有不算完全封闭的交往通道,尤其与北部游牧民族长年有冲突交往。东边虽是太平洋,但与北部的日本、朝鲜,中东部的琉球、中国台湾,东南部的菲律宾、印尼等古时就有海上交往,它们时常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或直接就是属于中国。南边与东南亚各国同样自古就有大量交往,有些也曾是藩属国,西南虽有青藏高原阻隔,但通过茶马古商道与印度孟加拉有交往,向西有大沙漠的阻隔,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印度和欧洲交往。除北边游牧民族偶尔强大、近代日本工业化稍早几十年之外,其他周边文化相对中国大陆一直都是处于弱势,甚至是蛮荒之地。因此,中国与阿拉伯半岛在地理决定的文明环境上是同类的两个极端。中国是四周都是通道的强联系,阿拉伯半岛则是四周都是通道的弱联系。因此,如果我们要以中华文明的历史概念来理解阿拉伯半岛文明、印度以及其他文明的历史,当然会发现巨大的差别。

由于今天整个阿拉伯半岛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因此,“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文明”这些词汇才成为我们今天指称整个这一地区的名称。但这显然不意味着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统治这一地区(只是其部分地区)时期,这里也可以用“阿拉伯”一词来表达。

四、如何理解“古希腊”?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古希腊是很奇特的,很难用其他古文明的“帝国”概念。古希腊并没有集权的皇帝,而是一个采用民主制的城邦组成的社会。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社会是与古希腊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这里并没有其他古文明那样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基础,而主要是生产陶器、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通过贸易交换到其他地区获得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爱琴海、整个地中海、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到达的黑海等都是古希腊商人的海上贸易通路。萨摩斯岛和附近的米利都之所以成为发达的城市,就是因为这里是古希腊海上贸易枢纽之一。因此,古希腊对爱琴海周边,甚至整个地中海沿海地区周边的辐射和影响就会非常广泛,这是海上贸易活动必然带来的结果。

正是因为海上贸易,古希腊与周边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交往。古希腊科学的创始人泰勒斯的家族就是做贸易的商人。泰勒斯因此得以游历古埃及,并在那里学习了古埃及的科学知识。与其他贸易商人不同的是,泰勒斯并非仅仅做贸易赚钱,而是将兴趣倾注到了学习古埃及科学,并产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完美科学知识的雄心,这是极为难得的。仅仅做贸易并不意味着一定就可以产生出古希腊的科学。贸易对泰勒斯来说只是接触古埃及文明的机会和桥梁,而将古埃及文明发展到理想化的极致,泰勒斯等个人的理想和雄心依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他们不为任何世俗的目的,仅仅是追求为学术而学术的理想知识和智慧,这是我们应当给予充分尊敬的。如果没有古希腊智者们这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和雄心,我们不可能得到数学这种超凡脱俗的科学基础知识。

图3-2 古代希腊版图及其与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关系

如果仅仅是这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并不足以支持古希腊的科学研究太久,古希腊的辩论赛社会风气作为一个奇特的社会现实作用,成为支撑其长久持续的内在动力。辩论赛在古希腊有些类似体育比赛,是能吸引观众的社会活动。古希腊的智者大都通过教授辩论术而获得生活的经济来源,古希腊的数学和逻辑研究活动也是在这种教授辩论术的学校,和辩论赛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dQFaSHshR4/jn/UrU8uIF5jI30DFWdItxWohc04y0JiUA8IDKGNAhkC/+qdizo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