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嫉妒心

赵宋江山是靠陈桥兵变夺来的,历代皇帝都忌惮武将,乐意跟文臣打成一片。那年代实行无为而治,官不扰民,民不惹官,用百姓自己的话说,你是你,我是我,强盗不与贼搭伙。朝廷也就懒得弄啥GDP,搞啥土地财政,自然没地皮可买卖,没房屋可拆迁,没信访可拦截,想将皇宫扩宽几尺,邻居不同意,皇上也只得作罢。君臣无所事事,闲得难受,总得找点儿事消磨时光,便到处打听谁写了佳词丽句,索来欣赏取乐。文臣皆读书人出身,哪个不是满腹经纶,才情卓绝?吟诗作赋当然不在话下。皇上也不再是皇上,俨然作协主席,天天点评作协会员诗文,倒也乐在其中。众多作家里,诗文最佳者莫过于苏东坡,皇上每每拿到他的作品,总是赞赏有加,喜欢得不得了。连皇后也是苏东坡的粉丝,皇上下班回家,不打听朝政,不关心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只问带没带苏作回来。

文人有个毛病,就是嫉妒心强。皇上和皇后这么喜欢苏东坡的作品,其他文人出身的大臣写不出讨最高首长欢心的作品,心里就酸溜溜的,恨不得剁了苏东坡的手,要他没法儿舞文弄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鸡蛋里挑骨头,在苏作里发现反动言论,献给皇上,撺掇他干掉苏东坡。无奈宋祖有训,不杀文臣,皇上又爱苏东坡的才华,不想要他命,仅把他贬往黄州。苏东坡不在身边,读不到他的诗文,皇上心里发慌,觉得这个作协主席做得没意思,逢人便问有无苏东坡新作。好不容易得到苏东坡写于黄州的《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皇上喜不自胜,暂停办公会,当着众大臣面,一边吟诵,一边忍不住击节叫好。也是苏东坡这赤壁辞赋写得太绝,文臣们羡慕嫉妒恨,想剥东坡皮,一时又够不着他。只得故技重演,编些莫须有的罪名,把他赶往惠州。惠州比黄州更偏远、更落后,也没赤壁这样的古战场可游玩,看你苏东坡到哪里寻找创作灵感去。

谁知到惠州后,东坡照样活得又开心又滋润,作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诗不胫而走,传至京都,朝臣们读后,气得卵睾子猛弹,背后大骂苏东坡,咱们伴君如伴虎,天天战战兢兢,吃不香,睡不稳,你狗日的一天吃三百颗荔枝,就不怕上火出鼻血!也不晓得搞搞空运,给皇上运两筐过来,咱们也跟着尝几颗,大家一高兴,说你几句好话,说不定你还有返京之日。你不叫子瞻吗?海南有个地方名曰儋州,“瞻”“儋”形似音近,你去那儿待着吧。

就这样,苏东坡由儿子苏过陪着,到了儋州。儋州军使张中崇拜苏东坡,在行衙里安排了空屋,供他们父子栖身。苏东坡感激张中,赠他诗曰: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事被人知,告到朝廷,说贬官不配住官舍,逼迫张中把苏东坡父子赶出了行衙。苏东坡只好带着苏过,自己动手,搭建茅屋。茅屋搭成,苏东坡兴犹未了,用桄榔叶编成“苏东坡”三字,挂在门上,聊以自乐。还作《新居》曰: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诗传到京都,不免又将朝臣气得直翻白眼,想唆使皇上把苏东坡贬到更远处,无奈儋州已属天涯海角,再远就到了澳大利亚,估计朝臣也没听说有这么个地方。就是听说有澳大利亚,彼此没有建交,也无法逼人家接受你的谪臣。

苏东坡才华横溢,遭人嫉妒,吃尽苦头,可对后世读书人来说,还真该感谢朝臣的嫉妒心,把苏东坡赶出京都,让他写出那么多不朽诗文。若苏东坡一直待在最高首长身边,天天写报告、作公文,中国历史上不过多了一个高级文秘人才,哪能成就一代诗文大师?所以我总觉得,不能完全否定嫉妒心的作用,有时没有嫉妒,也许就不可能成就卓越。

嫉妒心是一种寻常情绪,人皆有之。想让人消除嫉妒心的唯一办法,只有让自己变得足够高尚和优秀。苏东坡与王安石就不会彼此嫉妒。或者说两人都到了一定高度,没必要嫉妒别人。两人不仅没彼此嫉妒,还惺惺相惜,成了很好的文朋诗友。偏偏政见不同,王安石搞变法,苏东坡公开反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敌。可有人在皇帝面前诋毁苏东坡,王安石不仅不落井下石,还极力给他开脱。王安石变法失败,落荒而逃,贬居江宁,靠他发迹的势利小人都躲他躲得远远的,唯有苏东坡跑去看他,两人相谈甚欢,亲如兄弟。

刘邦不论马上得天下,还是马下治天下,都离不开一个人的鼎力辅佐,这人就是萧何。刘邦也够意思,给功臣们封侯时,将萧何排在第一。曹参也封了侯,可他比萧何能力差,功劳小,排名只能靠后。两人同为刘邦沛县老乡,又是一起出来闯天下的,论功行赏,出现小小差别,不知曹参会不会嫉妒萧何。历史只记大事,不会婆婆妈妈描述这些细枝末节,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觉得曹参嫉妒萧何也很正常。只是后人没理由怀疑曹参嫉妒萧何,“萧规曹随”的美谈就是明证。萧何在宰相任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矩,继任者曹参不自以为是,随意瞎折腾,实在算得上伟大。

一般人估计难有曹参和苏、王的胸怀,心藏嫉妒,一点儿都不奇怪。俗人如吾辈,就常怀嫉妒心。过去奔仕途,见有人官大过我,权重过我,我就不痛快,心里嘀咕,你德不比我高,能不比我强,凭什么风光占尽?后来卖文求生,有作家影响比我大,书卖得比我好,我也不舒服,天天躲在家里生闷气,发无名火,骂朝天娘,恨读者没眼光,不识货,放着肖作家的惊世之作不理,偏偏喜欢人家那些不三不四的东西。

嫉妒心太盛,无损于人家半根毫毛,最受伤的还是自己。再说天天忙着发牢骚,还哪有心情舞文弄墨、著书卖钱?手头无权力可寻租,没资源可利用,也没本事吃人软饭,不写书,只有喝西北风。也是我老人家聪明绝顶、智慧超群,终于想出一个防嫉治妒的妙招。说是妙招,其实也简单,就是找来嫉妒对象的作品一读。老婆人家的好,文章自己的棒,作家一般不读其他作家的作品,除非是古代和外国作家的作品,不看几部,显得没学问。若嫉妒某位作家,更是不屑一顾,一辈子不会理睬他,更遑论其作品。我的伟大之处在于,实在嫉妒得难受,就找人家的作品来读一读。这一读,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出现,我再也嫉妒不起来了。不仅嫉妒不起来,还变得心平气顺,高兴得睡觉都会笑出声来。

为啥有这种效果出现?道理并不深奥。嫉妒对象的作品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比你写得差,一是比你写得好。比你写得差,你还嫉妒人家干啥呢?犯不着啊。比你写得好,你读其作品时就是一种享受,你感谢人家还来不及,哪儿还有空嫉妒是不?再说都是同行,人家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总看得出来,轮到自己写作时,吸收人家优点,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这不是天大的美事?这样你更应心存感激,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庆幸。

这防嫉治妒的妙招不仅适用于作家、艺术家,放到其他行当,也同样见效。比如商界朋友嫉妒同行,可以试着多了解人家,若人家经营不善,肯定做得不长久,你的嫉妒心会变成同情心;若人家经营有方,多向人家学着点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嫉妒之心自然消失。官场朋友嫉妒同僚,也可走近人家,若同僚权重德薄,说不定某天出事,身败名裂,你想嫉妒也没的嫉妒;若同僚德才兼备,你见贤思齐,提升自己,又何乐而不为! WFSeojrpfYu/EsTd9WAfWB9hlCe+E6+sBRoaQeGTVp51HzsSg/89zEMBNdcEBk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