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始状态中的文明人
——一个充满奇迹的历险故事
(译本序)

刘荣跃

经过数月努力终于译完了这部举世闻名、奇特罕见的文学作品。多年前我读完这本书时曾深深地为之震惊和激动,现在翻译完它也怀着同样的心情,可见其艺术魅力所在。难怪它为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喜爱,难怪它几百年后仍巍然耸立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而毫无疑问它的这种殊荣还将长久保持下去。

掩卷思索:为什么我会被小说深深吸引?其实答案已非常清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于脑际,那就是奇迹,一个又一个罕见的人间奇迹!它们令我惊叹,令我感动,令我对主人公产生由衷的佩服。一个文明人,在一次船只失事后不幸被抛到一个原始荒凉的岛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其遭遇和经历的确是充满传奇、扣人心弦的。从一个个奇迹中,我看到的是主人公在重重困难面前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拚搏精神。人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呢!

当船失事后,船员们都不幸葬身大海,只有主人公被抛到一个孤岛上。为了生存下去,他不畏艰难从船骸上用木排把生活必需品一次次运到岸上,以至几乎要把一艘大船全部撤光,那种顽强的毅力确实令人惊叹。为了不受风寒,免遭野兽等袭击,他建起了自己特有的住处,像原始人一样居住在山洞里,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多么寂寞啊!没有人与他说话,最多不过是那只能叫上几声“鲁滨逊•克罗塞”的鹦鹉(竟倍伴他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六年!)。从船骸上弄到的食物毕竟是有限的,他不得不设法在岛上猎取。由于任何煮饭炖肉的餐具也没有,他只好把猎到的动物烤着吃,可不能永远这样吃下去呀。他真想像文明人那样吃到炖肉喝到汤,于是想到烧制泥罐并经过千辛万苦后居然成功了!其实,为了生存下去鲁滨逊使许多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由此可见人的创造力是很大的,就看你能否吃苦耐劳,开动脑筋。种粮食的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吧。一次他偶然看见住处周围竟然长出了麦和稻,以为是上天创造的奇迹,结果发现原来是由于他先前无意中把袋里剩下的一点鸡食抖到地上,现在奇迹般地生长出来。于是他小心翼翼收藏好种子,经过不少挫折后终于在岛上大片地种植起粮食,以至他能像文明人一样最后也有了面包吃——而他想方设法成功地做出面包,也同样令人惊叹。他就是这样,首先为了解决温饱,接着便千方百计想着怎样过得舒适一些。他在岛上的经历仿佛是人类发展的一段缩影。岛上的夜晚是漆黑的,这对一个不同于原始人的文明人的确很麻烦,为此主人公竟然用动物脂肪制作出了蜡烛!山羊脂肪是他制作蜡烛的主要来源——他利用自己的聪明和勤劳,在从事种植业的同时又开始了畜牧业,驯养起许多山羊。因此他有了肉、奶、乳酪和黄油吃,甚至还有了衣穿,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文明人呀,尽管置身原野。正是山羊皮使他抵挡了风寒,他用这皮做出帽子、大衣、裤子、皮带和雨伞,其奇特的打扮,我读着时不禁捧腹!鲁滨逊造船并试图把它弄下水的事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那么大一棵树,一个人仅用一把斧子、用火烧以便把它劈成独木舟,其艰难不言而喻,况且还得千辛万苦挖出又长又深的坑,从而把水引进去让船浮起来。但终因势单力薄他未能成功,不过他那种顽强拚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鲁滨逊一生充满奇遇,这与他总不安于现状、富有冒险精神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我欣赏并赞美这样的精神,社会要发展进步很需要有这种精神。本书开篇就是父亲对他的敦敦告诫,让他留在本地平平稳稳地过一种中等阶级的生活而不出去冒险,以免遭受种种艰难挫折,但他不听。他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种心情我深有所悟。他航海去巴西,在那里有了一个不错的种植园,假如他留下并坚持把它经营下去,其前景也是可观的。但是他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又决心出海从事贸易,终于导致他被孤零零地抛弃到荒岛上,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八年!即使到了最后他有幸脱险,并从自己的种植园上获得一大笔财产,而且其年龄也已不轻,应该安心留在故土过安稳平静的生活了吧,然而不。他还念念不忘巴西,还渴望重返“他的岛子”,看看那上面的人怎样了。小说最后也还预示在未来的十年里,主人公又有了种种新的冒险经历——这便是续集里所要讲的故事。作为本书译者,我很希望有机会把续集里的故事译介给读者,但愿有这一天吧。

另外要提到的是,主人公之所以能战胜重重困难,宗教思想不能不说没起到相当的作用,而这对于我或不少中国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不是一个信奉上帝的人,所以读到书中许多关于上帝的事都无动于衷,尽管主人公为上帝一次次把他从绝境中振救出来如此感激涕零。上帝是不存在的,但仅从结果而论,我们必须承认鲁滨逊从宗教信仰中吸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获得安慰,并以顽强毅力熬过漫漫岁月,最终脱险。

本书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生于伦敦一肉商家庭,受过中等教育,以后经营多种买卖。曾到过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有过许多冒险经历,这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反对国王的起义军,失败后不得不躲藏一个时期。1688年参军帮助来自荷兰的威廉第三夺取王位,并写出《纯血统的英国人》为新王辩护,指出“纯血统的英国人”在英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美德不在于血统。笛福因此受新王常识,得以亲近,但不久又写出《铲除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国教,被捕入狱。部份群众拥护他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观点,在他被判戴枷示众时,人们向他投花,为他戴花冠,视之为英雄。此后他编辑过四、五种刊物,和二十多家报刊有过联系,写政论文章两百五十多篇,无不鼓吹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此种思想充分体现在他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像当时众多的新兴资产阶级一样,笛福有才智,精力充沛,有进取心,力图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发展资本主义。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这时他已年近六十岁。作者从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得到启示,以闪电般的速度写成此书,没想到竟获得罕有的成功。主人公的原型是当时一个知名的苏格兰水手,名叫亚历山大•塞尔科克,1704年离家出走开始了航海生涯。一次他与船长发生争执,自愿要求被留在智利的一个荒岛上,五年后才被另一艘船救出。笛福根据此事,并从众多书籍中吸取素材,创作出了眼前这部世界文学名著。在成功的鼓舞下,他又接着写第二集,第三集。第二集主要写了主人公在随后的十里去世界各地冒险的经历,但第三集已不是什么冒险而是《鲁滨逊的宗教感想》。他的另一部笔者已经翻译出版的优秀小说《摩尔•弗兰德斯》,描写一名受到腐蚀的贫苦天真的少女在堕落之后的不择手段的行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尔虞我诈,是骗子冒险小说的变种。他的其他小说如《大疫年日记》和《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则是历史小说的胚胎。

笛福共写小说五十多部,其创作不受传统文学规律的约束,标新立异,成为英国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描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心劲儿,描写自然环境和细节特别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语言通俗,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

此书是笔者翻译的不少名著中的一部。尽管从事文学翻译不易,但我仍然坚持不懈地走着这条路,原因就在于我对这一崇高事业的热爱。就译文而论,我首先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力求把原著较好地“化”成中文——这其中的甘苦,没有经过大量实践的人是绝然体会不到的。所以每次译完一部书后,我都不能说非常满意了,而只能说尽了自己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确如此。

这本书笔者曾翻译、出版于十二年前,后来又数次再版。为了使译文更加完善,此次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多年的翻译经验,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译文要尽量流畅易懂,力求避免受原文影响出现生硬拗口的语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腔。修订中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时,即对照原文进行核实、修改。对于书中有《圣经》引文的地方,全部按照行内的惯例,把以前根据英文翻译过来的译文更换成了《圣经》中文版的“原文”。青年译者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凡是有《圣经》引文的地方一定要用中文版《圣经》的译文,而不是自己去翻译。这也算是提供给青年译者的经验之谈吧。

在修订过程中,我有幸再次欣赏到了这部世界名著的巨大魅力,再次读到其中所包含的许多有益启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怎样面对困难,如何看待知足,人在特定条件下有着怎样巨大的潜力,等等。而如果主人公没有经历非同寻常的历险遭遇,便难以获得这些启示。所以他的经验和认识对于我们是相当宝贵的。

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和同仁对不当之处赐予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2009年初稿
2012年4月修订于天府雄州·四川简阳 8COFb221De7leeB3bo+rVe1mq5sc8/0oSFgmuJOpdC4qdYNF9Cq+8Og6wZkufg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