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风险理论与城市灾害学

2.2.1 风险理论

(1)风险概念与特征

乌尔里希·贝克[1992]认为风险是一种应对现代化本身诱发并带来的危机与不安全的系统方法。与以前的危险不同的是,风险是具有威胁性的现代化力量以及现代化造成的怀疑全球化所引发的结果,风险及其结果在政治上具有反思性。风险社会的概念指现代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社会道路上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 [102] 而吉登斯[1991]把风险社会视为现代性的一种后果,提出风险社会是由于新技术和全球化所产生的与早期工业社会所不同的社会特性,并直接将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在强调人为风险时,他提出了著名的“现代性的自反性”。 [103] [104] 宋明哲[2003]认为风险是完成某项工作或达到某一既定目的的个人或集团,对发生不利情况的可能性的预期。风险具有主体的明确性、存在的客观性、发生的不确定性、危害的相对性与利益的共存性等特征。钟莉[2009]认为公共危机在本质上完全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高度破坏性、全球性、人为性、可控制性、治理性与突发性。 [105]

(2)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预测、发现和确认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可接受及不可接受的风险,对于可以接受的风险进行管理和监控,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降低风险的各种技术及管理措施,使其满足可接受风险的要求,然后再进行管理和监控。

就管理学而言,风险管理更多的是关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规避的问题。风险理论认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的风险性要远远高于传统社会。特别是在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人口的高速流动和聚集,极大的风险也伴随而来,比如地震、瘟疫等灾害的危害程度、危险系数都明显增高,并将带来许多严峻的群体性社会问题,比如信息失真下的心理恐慌、疾病传播等。 [106] 针对可能出现的具体风险(如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爆炸、毒气扩散、疫病传播等),预测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对其影响做出评估,制定各种级别的应对或应急措施来控制和降低风险,然后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对以后风险管理方案做出改进。 [107]

(3)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运用系统的方式,确认、分析、评价、处理、监控风险的过程。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是这样一种危机管理的主张和行为,即把风险的管理与政府政策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进行整合,也就是与政府日常的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的能动环境,确认主要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确认风险管理的能力和资源,发展有效的方法以降低风险,设计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于:政府只有在政策、规划和资源的管理方面有效地实施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危机的发生及危害。

(4)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是技术风险阶段。早期的风险常常是由单纯的火灾、建筑、交通等因素引起,因此,人们对风险关注的重点是从技术上来控制风险和隐患。一项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因素,但关键成因往往只有几种。关键风险技术指标管理是将关键成因量化,确定其度量,分析确定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时该成因的具体数值,以该具体数值为基础,加上或减去一定数值后形成新的数值,该数值即为关键风险指标,然后依据关键风险指标发出风险预警信息,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技术风险阶段,人们尚未认识到风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仅仅局限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上的安全与可靠性。

二是综合风险阶段。人们认识到风险不是单纯的安全事件,风险所包含的因素复杂多样,各因素之间具有交叉性以及突发的不确定性,除了研究技术上的风险因素外,还认识到人口、环境、经济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从而开始关注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社会风险,从综合管理出发进行灾害风险的管理。

三是政府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阶段。政府作为掌握众多资源的单位,在风险管理上承担着重大责任。要推动建立从动态预防为主,政府、市场、社会密切配合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包括:提高风险与减灾知识的普及能力,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科技支撑能力,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提高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能力,提高综合减灾的恢复与重建能力。 [108]

(5)风险分析的应用

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风险辨识是在资料收集及现场查看的基础上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于城市系统风险来说,主要有两类城市危险分析方法,一类是目前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工业安全与职业安全的分析方法,用于原发事故的风险分析;另一类就是处于探索阶段的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分析方法,基于对原发事故的风险分析。 [109]

2.2.2 城市灾害学

(1)基础概念

城市灾害学是城市学与安全科学技术两大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引起社会关注、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及其社会性原因、效应、过程和本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城市灾害学认为,制约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规律中除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外,还有安全减灾的控制规律,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于揭示安全规律。 [110]

灾害管理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灾害管理可分为行政、专业、社会等三大系统。管理任务有目标管理、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和职能管理四个方面。管理手段主要为工程型防灾救灾和非工程型防灾救灾,工程型防灾救灾是通过建设各类不同的防护工程,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非工程型防灾救灾是从体制、法规等制度因素上寻求减灾防灾的措施。管理过程分为监测、预报、预防、抗御、救助和援建六个流程。 [111]

(2)基础理论

城市灾害发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性,是由一些相同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就是人(Man)、物(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Management),即4M问题。 [112] 城市灾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Engineering)、教育手段(Education)和管理手段(Enforcement)来预防和控制,即防止灾害事故的三E安全对策,也称为灾害事故的预防理论。 [113]

灾害成因理论认为,自然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系统本身的矛盾运动;二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环境的不和谐。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系统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具有二重性的,一方面增加了自然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供给,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自然系统的巨大压力,加剧了其内部各组成部分或要素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自然系统结构的缺损和功能的弱化,这种结构缺损和功能弱化的后果进一步累积,就会酿成自然灾害,考验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甚至引发重大公共危机。

王绍玉[2009] [3] 提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定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为一个地区在人力、科技、组织、机构和资源等方面防灾减灾能力的培养和增强,涵盖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人力资源与体制资源、工程能力与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要素的复合概念,是现代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主要体现。

(3)城市灾害风险模型

城市灾害风险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灾害活动程度的危险性,即城市灾害的种类、规模和灾害活动频次;二是城市承载体的脆弱性,也就是易损性;三是灾害风险的离散度与扩散性。灾害活动程度的危险性体现在灾害活动规律、灾害强度、灾害活动频次和概率,灾害活动程度大则破坏损失严重、灾害风险大;易损性越高,破坏损失严重、灾害风险大;离散度是灾害损失分布差异的离散程度,离散度大则破坏损失严重、灾害风险大。

(4)区域综合减灾范式

图2.4 区域综合减灾范式

我国学者史培军[2008]等人提出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已经获得国际关注和认同。区域综合减灾范式的建立基础是区域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体系,包括:整合灾前、灾中、灾后的全部减灾行动,不仅重视灾中的灾害应急,还强调灾前备灾和灾后恢复与重建;整合“纵向”与“横向”的协调,以及综合协调全面的减灾协调工作,重视减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协调,重视减灾法制与机制的综合协调。区域综合减灾范式强调区域安全能力的建设,就是把政府、企业与社区的减灾资源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在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态以及安全体制、机制与法制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灾害安全管理体系,以此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支撑工程。 [114] jH86bOGFpYoqODmEOXb9FlxAULHfs1LZK4mcEH37Xq7aDi3GP6Rp6s/VJISw/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