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以及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一种常态。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同传统政治参与形式相比,目前网络政治参与尚未纳入法治轨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网络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如何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有序参与和有效参与是政府和公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内容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在理论上给予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立法和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网络法律制度、对形成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法治的思维视角,围绕着如何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这条主线展开,共分四部分内容: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本书站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以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目标这一宏观背景下审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指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以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环,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体现。在价值定位基础上,本书以日常生活中有条件接触并使用网络的在校大学生和在职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对象对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并不积极,而影响其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方面的障碍。本书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公民网络参与对法律的需求,探究了现有法律的缺口和缺陷。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的法律保障。作者从法治视角审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将之视为公民依据宪法行使政治参与权的方式,由此衍生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保障问题。本书重点研究了与网络政治参与密切相关的几项权利,包括网络言论自由、网络匿名表达权、监督权等。作者采用比较分析、规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对这些权利的保护方法和保护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针对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特殊性,本书重点研究了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几种重要机制:一是法律规范。对于非法网络言论,应主要采取法律规制的方法。本书对如何完善我国规制网络言论的立法提出了具体策略。二是技术引导。网络架构(或代码)对规范公民网络言论有着更直接的作用,它决定了公民在网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作者对国家应如何通过立法督促网络服务提供商以技术能力为法律的实施提供支持提出了具体对策。三是行业自律。针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容易产生的“群体极化”现象,作者对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如何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自主治理功能提出了建议。

(四)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公民和政府双方的行为,二者之间良性互动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良性互动对公民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有序参与,对政府方面提出的要求则是尊重民意,认真回应民意诉求。目前,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官方和学界的普遍认同,但有效参与却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对公民有效参与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立法建议,并起草了《公众意见征询法(草案)》。

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本书的突出特色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学的研究方法展开与本课题相关问题的研究。法治思维的特点是以权利义务为线索进行合法性分析,强调对权利的保障和义务的履行。在法治思维视角下,本书没有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视为一种政治现象,而是视为公民依据宪法行使政治参与权的方式,尽管二者在行为的外观上并无不同,但后者却具有法律意义,由此衍生出权利保障、有序参与、有效参与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由于研究视角的转换,本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领域,并在多个方面具有突破性,丰富了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比如在基本权利理论方面,本书论证了网络匿名表达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并探讨了与实名表达权不同的法律保护方法与保护强度,丰富了宪法学的基本权利理论;在公民参与理论方面,本书不仅对如何保障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提出了应对之策,而且提出了保障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命题,并且对有效参与的生成机制、法律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无疑是对政治参与理论研究的深化。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河北省委党校政法部徐振增副教授、科文部张健副教授分别在网络实名制、网络推手的治理方面给予的智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tejJHXM/ydv6IByIYVvivrfgFjA3LAPjNv38caeKUCjvtKiJf0z4R+RsWofJ0W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