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小麦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由于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华北、西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均有种植,小麦病虫害已成为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小麦病害

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病害的危害不仅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大大影响小麦品质。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等。

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主要分为3种: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和小麦秆锈病。

(1)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秆和穗也有,在叶片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孢子,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多是几条结合成片。

(2)叶锈病则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鞘上,茎秆和穗部很少。受害叶片出现圆形红褐色孢子。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穿透叶片,到表皮破裂后,会散出黄褐色粉末。

(3)秆锈病在叶片上没有,主要在叶鞘、茎秆和叶鞘基部发生,严重时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产生很多分散的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孢子。

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田间诊断时,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加以区分。在我国条锈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

防治措施: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实施分区治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栽培防治: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3)药剂防治: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或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防治是减轻病害的重要辅助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秋苗菌源和春季流行。用于防治锈病的主要药剂有粉锈宁、戊唑醇、丙环唑和速保利等三唑类和嘧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粉锈宁可按麦种重量0.03%拌种,速保利可按种子量0.01%拌种,持效期可达50天以上。成株期田间病叶率达2%~4%时,应进行叶面喷雾。

2.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菌主要危害小麦,有时可危害燕麦、黑麦及雀麦、野黑麦、冰草、鹅观草等禾本科植物20余种。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典型症状为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霉层下面及周围寄主组织褪绿,病叶黄化、卷曲并枯死;后期霉层变为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一般叶面病斑要多于叶背,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重。

防治措施:应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辅之以减少菌源、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越夏区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铲除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种植密度,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少感病计划。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包括播种期拌种和春季喷药防治。

①播种期拌种: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可采用三唑酮(粉锈宁)拌种进行防治,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03%,用药量切忌过大,否则会影响出苗。还能兼防根部病害。

②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嘧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等。

3.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是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之一。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引致苗枯、茎腐和穗腐,流行年份病穗率常达50%以上,不仅产量大减,品质变劣,而且病粒还含有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昏等现象。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以穗枯危害最重。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严重时整个小穗或穗子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颗粒。子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子粒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和减少初侵染菌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抗病品种,及时喷洒杀菌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播种时要精选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实行按需合理施肥,追肥不能过晚,小麦扬花期应少灌水,更不能大水漫灌,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降湿。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仍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①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50%多菌灵,每100千克种子用药100~200克湿拌。

②喷雾防治:是防治穗腐的关键措施。最适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比较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

4. 小麦纹枯病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

(1)烂芽: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

(2)病苗死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

(3)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小麦茎秆上的云纹状病斑及菌核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

(4)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5)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子粒瘪瘦,形成“枯白穗”。

防治措施:以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综合防治的策略。

(1)种植抗(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高产田块应适当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大量施用氮肥,小麦返青期追肥不宜过重。重病地块适期晚播,控制播量,做到合理密植。田边地头设置排水沟以防止麦田积水,灌溉时忌大水漫灌。

(3)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用三唑类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喷雾可使用23%宝穗水乳剂、15%三唑酮、12.5%的烯唑醇等,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5.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分布极广,在世界各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症状表现常因气候条件而不同,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多产生根腐型症状。在潮湿地区,除根腐病症状外,还可发生叶斑、茎枯和穗颈枯死等症状。

(1)幼苗:严重的病种子不能发芽,有的发芽后未及出土,芽鞘即变褐腐烂。轻者幼苗虽可出土,但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色黄绿,生长不良。

(2)叶片:幼嫩叶片或田间干旱或发病初期常产生外缘黑褐色,中部色浅的梭形小斑;老熟叶片,田间湿度大以及发病后期,病斑常呈长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大斑,上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叶鞘上为黄褐色,边缘有不明显的云状斑块,其中掺杂有褐色和银白色斑点,湿度大,病部亦生黑色霉状物。

(3)穗部:从灌浆期开始出现症状,在颖壳上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穗轴及小穗梗亦变色,潮湿情况下长出一层黑色霉状物。重者形成整个小穗枯死,不结粒,或结干瘪皱缩的病粒。一般枯死小穗上黑色霉层明显。

(4)子粒:被害子粒在种皮上形成不定形病斑,尤其边缘黑褐色、中部浅褐色的长条形或梭形病斑较多。发生严重时胚部变黑,故有“黑胚病”之称。

防治措施: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栽培防病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连作。

(3)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4)药剂防治。重病年及时喷药保护,第一次在小麦扬花期,第二次在小麦乳熟初期,药剂有25%三唑酮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6.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扩展蔓延快,田间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近成熟时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造成根、茎变黑褐色,部分次生根也出现变黑腐烂。病苗茎部老叶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发病严重时出现死亡。冬麦返青拔节时,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层,称为“黑脚”,形成“黑脚”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病菌扩展仅限于茎基部1~2节。由于茎基部发病,抽穗灌浆时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发病成簇或点片状,严重时整块地植株全部枯死。潮湿情况下,小麦近成熟时在病株近地面叶鞘内侧生有稀疏的黑色颗粒状突起。

防治措施: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加强病害检疫,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的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

(1)加强检疫。无病区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不用病区麦秸作包装材料外运。若需从病区调进少量种子时,要严格检疫,为确保安全,播前用0.1%甲基硫菌灵浸种10分钟,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2)合理轮作。重病区轮作倒茬可控制全蚀病危害,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应因地制宜,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等。

(3)平衡施肥增施有机底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

(4)药剂防治。用12%三唑醇按种子重量0.02%~0.03%拌种,防病效果较好。2.5%适乐时种衣剂按1∶1000包衣处理,防效可达70%以上。

(二)小麦虫害

小麦从播种、收获、储藏的整个产中和产后的每个阶段几乎都会遭到不同害虫的侵害。据统计,我国小麦害虫有237种,分属11目57科,其中主要的有57种。河北小麦产区的害虫主要有东方蝼蛄、大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麦长管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叶螨、灰飞虱、条斑叶蝉等。近年来,棉铃虫的危害有加重趋势。

1. 小麦蚜虫 我国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小麦、糜子(穄子,不黏)、高粱、玉米、谷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成、若蚜群集于叶片、嫩穗、茎等部位刺吸汁液危害,造成“锁口蜜”,阻碍小麦生长发育;蚜虫分泌蜜露可引起真菌发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病毒如麦黄矮病毒等,导致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种抗耐蚜丰产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

(2)药剂防治。应注意抓住防治时期和保护天敌的控制作用。麦二叉蚜要抓好秋苗期、返青和拔节期的防治;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40%乐果乳剂,或2.5%敌杀死乳油10~15毫升,对水喷雾。其中抗蚜威防效好,且不杀伤天敌,可优先选用。

2. 小麦吸浆虫 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主要危害小麦,也危害大麦、青稞、黑麦、燕麦、鹅冠草等。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小麦花器及灌浆子粒的浆液,造成瘪粒、空壳而减产,大发生时全田甚至颗粒无收。成虫体形像蚊子,体长2~2.5毫米,体呈橘红色或鲜黄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红吸浆虫幼虫橙黄色,体长3~3.5毫米;黄吸浆虫幼虫黄绿色,体长2~2.5毫米。蛹的体色呈橘红色或黄绿、鲜黄色。

防治措施:

(1)选用抗虫品种。

(2)栽培防治。调整作物布局以减少虫源,麦收后浅耕暴晒,秋季深翻;科学灌水、施肥,冬灌不春灌。

(3)药剂防治。

①小麦拔节孕穗期撒毒土防治,这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对水5千克,喷在20千克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撒在地表,进行划锄,把毒土混入表土层中,杀死幼虫。也可用0.04%除虫精粉或4.5%甲敌粉或4%敌马粉2千克,掺细土30千克,撒于麦田地表,进行划锄,把毒土混入表土层中,也可撒药后浇水效果更好。

②小麦抽穗期喷药防治,这主要是防治成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雾,也可用4%敌马粉或2%西维因粉2千克喷粉防治。

3. 小麦螨类 麦叶螨俗称小麦红蜘蛛又叫麦蜘蛛、火龙、麦虱子等。主要有两种:麦圆叶爪螨和麦岩螨。麦田普遍发生。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豌豆、苜蓿、油菜等。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小麦叶片,使叶片失绿、枯黄,甚至全株枯死。危害小麦的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前者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水浇地、生长茂密的麦田;后者多发生在地势高或灌溉条件较差的麦田。

麦圆叶爪螨:成虫体卵圆形,黑褐色。足、肛门周围红色。卵椭圆形,初黯褐色,后变浅红色。麦岩螨:成虫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四对足,其中第一、第四对特别长。卵有两型:越夏卵圆柱形,卵壳表面有白色蜡质;非越夏卵球形,粉红色,表面生数十条隆起条纹。

防治措施:

(1)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冬春进行灌溉,及时清理田边杂草。

(2)主要抓好发生初期的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叶螨的危害。在叶螨发生初期,用20%哒螨灵乳油、40%三唑磷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对水均匀喷雾。小麦田叶螨严重发生期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73%炔螨特乳油、5%噻螨酮乳油、40%三唑磷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叶螨。

(三)麦田杂草

危害冬小麦的杂草有两大类,一类是非禾本科杂草,其外观与小麦差别很大,常见的有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猪殃殃、麦家公、藜、苦苣菜、山苦荬、打碗花、田旋花、刺儿菜、酸模叶蓼等;另一类是禾本科的,其幼苗与小麦苗外形相似,其中优势种群是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

麦田杂草防除以秋季小麦分蘖期防治为主,以春季小麦返青期防治为辅,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进行。以播娘蒿、荠菜、泽漆、刺儿菜等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72%2,4 - D丁酯乳剂或20%的使它隆乳剂于杂草2~3叶期喷雾。使用2,4 - D丁酯除草剂时,要注意避免药液飘移到附近敏感作物上造成药害。喷雾器要专用,不得在双子叶作物上使用。以繁缕、猪秧秧、麦家公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75%的巨星干燥悬浮剂、10%苯黄隆可湿性粉或20%的使它隆乳剂于杂草2~3叶期喷雾,对于多种杂草混生的麦田,可以采用除草剂混用技术。 sh4ASuWRlqmC/ao+ltvYyQ0YC4vk+epN2M4KmdUMRCpQ61VYREkY0QP2oPu/m/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