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抗婚

就在先生将要升入大学前夕,家里为他订婚了。那一年,先生刚满18岁。

这是一次典型的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先生自己并不知道。女方的父亲是个退役的师长,也算是门当户对,但先生坚决不同意。父母有话,如果不同意婚事,就不再供他上大学。

这是1934年,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十五年了,但是以父母包办为特点的封建婚姻,仍然在继续着。特别是像先生这样的世代书香门第,古老的传统像一个沉重的包袱,难以摆脱。

先生哭了,蒙上被子,整整睡了一天。第二天,他跑到了县政府。

当时县政府有个政策,谁能考上大学,政府每年资助400元。先生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这个消息,到县里硬是把这笔钱要了回来。他准备着,如果家里真的不再供给他学费,就靠这笔钱上学。宁肯和家庭决裂,也决不同意婚事。

四弟继周在先生去世后回忆起这件事说:“当时我在上小学。听说哥哥到县里要回了这笔钱,我敬佩哥哥果断明决,不拖泥带水。”他还记得,当时哥哥的退婚信上有“不胜愕然”这样的词汇,至今印象深刻。

但是比先生小四岁的三弟就未能抗过包办的婚姻,为了防止同样变故,父母赶快给已订了婚的三弟办了结婚仪式。接着抗日战争爆发,新婚的媳妇留在娘家,三弟在大后方求学、工作,使这桩婚事一直拖了一二十年,最后才彻底了断。其间给双方当事人,给家庭,带来了多少痛苦,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今天的青年,可以像欣赏《红楼梦》或《家》那样的文艺作品一样欣赏老一代的婚姻故事,却几乎无人理解老一代为什么总提“反封建”三个字,并且认为他们“极左”。这里还想附带说一句,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理解,但谁都难以回避的事实是,当时青年们最响亮的口号是“反对封建礼教”。而从那个时期过来的先进分子,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陈独秀、毛泽东,也包括文化名人鲁迅、胡适等,几乎都有家庭包办的婚姻,也几乎都有和包办婚姻抗争的情况。先生的抗婚,不过是这众多抗婚事例中的一例罢了。

先生抗住了包办的婚姻,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goAKiAE+52gUBZNonADtMeUrgBPdrZ+fHxhrYrhu8jYWQNrUnhlrO5zBRIIaca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