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2015年1月底,河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荆彦周先生来到人民大学,他想邀我写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理论读物。“没有时间,还是不写吧!”我本能地说。

虽是本能的回绝,但背后实有其因。首先是时间问题,因为本学期是学生毕业季,我指导的几个博士生要毕业,还有一大堆相关的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事情。高校的老师们通常在这一学期不会接手太占时间的任务,特别是需要在五六月份交稿的任务。这当然是最冠冕的理由,似乎也最充分。

但荆先生并不买账,他以出版人固有的执著和耐心,反复提出邀请,这就使我有些犹豫。其实,我不愿接手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有点缺少写作激情。这倒不是因为我对这个话题缺乏兴趣,而是看到此类读物已经很多,我不想在这些大同小异的书中再无聊地增加一本了。但头脑中闪现的一个想法突然改变了我的态度:假如以一种对话体的方式来写这本书不是很有意思吗?

兴趣突然到来,我很期待这种新的尝试。“最好是两人对谈的方式”,我想。“找谁呢?”我想到了《光明日报》资深记者王斯敏,她是该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版”和“智库版”主编,对理论问题很关注。电话中的沟通十分顺利,她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我们相约访谈七次,每次一个主题,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对话稿。——这就是本书的来历。

刘建军
2015年6月底于中国人民大学 XKBFBC80Nvsw3puaeXOd1mR++Wwdmp/Yo996lgtWfWxMv3O5cp6uDW6J87USsc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