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以建设性态度来对待

记者: 您谈了自己对“三个倡导”的总体评价,那么您能否也评价一下大家对“三个倡导”的看法,特别是“微词”?毕竟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

教授: 不错。我也知道一些学者有不同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至于说到“微词”,我觉得这其实不是一个看法不同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对核心价值观的态度。看法可以不同,但态度还是应该端正的。

记者: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或对待“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呢?

教授: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就是说,以积极、正面、开放的建设性态度来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记者: 那就请您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积极的态度”吧。

教授: 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热情关注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都有明确的阐述。但毋庸讳言,学术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不够,不仅与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不相匹配,甚至还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可以说,在当前一定范围内,某种程度地存在着“党中央很着急,学者们不给力”的现象。

记者: 这一概括很有意思。学者们为什么不够“给力”呢?

教授: 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有一定的原因。一是学者大多有自己的课题和方向,特别是有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任务。有些人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上边,而对核心价值观的事关注不够。二是有很大难度。这种难度不是纯学术上的难度,而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的难度。你要想研究这一问题,就不仅要有理论功底,而且必须关注现实,有政治眼光,懂得一些宣传方面的要求,等等。由此也可以理解,许多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单一,没有说到点子上。因而无论是从对中央的咨政作用方面讲,还是从对社会的宣传教育方面讲,作用都不是很大。

记者: 但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淡漠态度的理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大道理,其他的小道理要服从于这个大道理。其实,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特别重大的一件事情,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我们应该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地关注,主动地参与。

教授: 你说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表现。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而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辟地阐明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只要我们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应当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热情,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热情。

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理论工作者,要有为党中央分忧的意识。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需要思想理论工作者的阐述和宣传,特别是有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决策,更需要思想理论工作者积极配合。无疑,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不只是为党的决策做注解和宣传,而是还要做学问,搞教学,按科学研究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但是,也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轻阐释党的重大决策的责任。要把学术研究与理论阐释结合起来,把党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决策转化为学术课题,用学术话语深入阐释它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还要将之转化为教育内容,用教学话语向学生们传递。这些不仅是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一种自觉为党中央分忧的意识。

记者: 您对建设性态度的理解是积极的、正面的、开放的。刚才您讲了“积极”的态度,也请您解释一下“正面”的态度。

教授: “三个倡导”的提出和确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但对于“三个倡导”的12个核心价值理念或24个字,还需要做出理论上的正确阐释。为此,就需要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和解读核心价值观。

请注意,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以负面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解读。价值观的问题当然也存在着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问题,需要遵循认识的客观态度,但它又与价值中立的问题不同,对它的正确把握和解读,需要有正面的立场和同情的态度。

记者: 不可否认,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上,一定程度的负面态度在有些同志那里还是存在的。是不是这些人过于追求完美呢?

教授: 这些同志持一种完美主义的态度,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有一种完美的表述。这当然是好意,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于追求完美有时也会脱离当下的实际。以“三个倡导”的24字概括而论,当然不能说怎样完美,但它是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是我们现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成果,及时将这一成果确定下来是实践发展的要求。

习总书记在北大“五四”讲话中对此作了合情合理的说明:“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呢?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要积极肯定这一认识成果,承认这一“最大公约数”,并从理论上对这一核心价值观作总体的研究,揭示它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对每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做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确定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确含义和方位。特别是对于像“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这些具有明显西方文化来源,并位列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与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划清界限。

记者: 还有“开放”的态度。我理解,既然讲“开放态度”,是不是意味着对“三个倡导”也可以进一步提出建议与意见?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而且事物总是在讨论中臻于完善的。当然,这种建议一定是要出于正面的、推动的目的。

教授: 对,我们强调以正确态度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说对这个价值观的表述就不能提出批评。批评是进步的一种动力,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新生事物,我们首先要在意义与总体上给予基本的肯定,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批评意见。而不要一上来就批评,一味地批评,把批评作为自己的基本态度。而且,要进行建设性的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抵触或否认核心价值观,而是为了完善和发展核心价值观。

记者: 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意义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的工作。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需要和任务,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共产党人的需要和任务,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和任务。我们当前要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主要是我们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但它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也会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算起也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尽管这个过程中也曾涌现出一些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观念和要求,具有丰富的价值观资源,但至今并没有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表述。这就说明了这项任务的艰巨性。

教授: 但任务再艰巨,我们也不能回避和放弃。因为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抱着有限的目的,做能够做的事情。一方面,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境限定于“当代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我们不是抱着寻找终极真理的态度,而是抱着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态度,来做这项工作。正是在这样的有限目的和可操作背景下,我们提出了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

显然,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时间还比较短,还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完善的时期。我们对它要有基本的肯定和认同,同时也不能抱着僵化的态度看待它。否则,以教条式态度来对待核心价值观,就可能销蚀和窒息它的生命活力。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态度来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可以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对24个字的表述进行再研究、再推敲、再确认,使之更加精准;对24个字的表述进行再概括、再提炼,使之更加简明易记;对24个字之外的重要价值理念进行再搜集、再发掘、再阐释,使之对“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起协同和支撑的作用,等等。我们相信,随着实践活动的推进和理论研究的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更加完善,更加完美,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evMFiboVr5KKPX1l0BCKJ/7/I+h2qxmnlekXRJYRotUeJKpbJ8zSM0ObBlnFEw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