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足部养生十六大特效穴

解溪穴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明明没有蛀牙,可是牙齿却非常疼。不但牙疼,而且心烦,眉棱骨痛,眼睛还布满了红丝,或者脸面的颜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越来越泛灰黑色,并伴有水肿的现象。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赶紧按摩你的解溪穴。按摩解溪穴,不但能使上述症状得到改善,还有很好的保健调理效果。《针灸甲乙经》曰:“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风水面肿,颜黑。解溪主之。”《千金方》云:“腹大下重;厥气上柱腹大;膝重脚转筋,湿痹。”《类经图翼》曰:“泻胃热。”

命名

解,散的意思;溪,地面流行的经水。“解溪”的意思就是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解散并流溢四方。此穴的物质是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流于本穴后,因为此处穴位的通行渠道狭小,所以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因此名为“解溪”。

按摩要点

①正坐,抬起一只脚放在椅子上

②用同侧的手掌抚膝盖处,拇指在上、四指的指腹循胫骨直下至足腕,在系鞋带处,两筋之间有一凹陷

③用中指的指腹向内用力按压

④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一腿屈膝,脚部后移,用同侧的手掌抚膝盖处,拇指在上、四指指腹循胫骨直下至足腕处,在系鞋带处、两筋之间的凹陷即是该穴。

内庭穴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双手双脚都是冰凉的?你是否觉得自己浑身气血不畅?你是否喜欢闭门在家中独自静坐?你是否厌恶嘈杂的人声以及嘈杂的环境?你是否经常心烦意乱?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赶快按摩你的内庭穴吧,一定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这首歌谣,说的就是内庭穴这个穴位的作用。

命名

内,指深处;庭,指居处;因为此处穴位对喜静卧、恶闻声等病症具有疗效,这些病症就好似要深居在内室之中,闭门独处,不闻人声,所以名叫内庭。其次,因为这个穴位治疗的病症,几乎不在穴位近处,而是多在头、脑、腹、心这样的部位,它的主要作用与人体内部组织有关,门内称庭,所以名为内庭穴。

按摩要点

①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

②把对侧手的四指放在脚掌底部,托着脚,手的大拇指放在脚背

③弯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压揉按内庭穴,有胀痛的感觉

④早晚各揉按一次,先左后右,每次揉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另一腿上,用对侧手的四指置脚掌底托着,手大拇指在脚背,并置于第二、三趾间,脚叉缝尽处的凹陷处即是。

厉兑穴

不知为什么,有的人整夜都睡不着觉,或者晚上很早就上床了,可是却总没法入睡;或者总是整夜失眠,睁着眼睛,在床上辗转反侧,听着别人的鼾声直到天明;或者夜里不断地做梦,梦境一个接一个,就好像放录像带一样,一部接一部地放。可是等到了白天,他们却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始终打不起精神来,而且总想睡觉。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按压厉兑穴,就能够使白天困乏、晚上难以睡的情况得到改善。《千金方》云:“头热,龋齿,喉痹,硬咽寒热,面水肿,嗜卧,四肢不欲动摇,吐舌戾颈。”《针灸大成》:“疮疡从髭出者,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尸厥如死及不知人,灸厉兑三壮。”

命名

“厉”的意思是危、病,“兑”的意思是“口”。在中医里面,把胃称为水谷之海,我们的身体接受食物必须要使用口。而此处穴位主要治疗口噤不能食、口歪,以及胃肠等方面的疾病,所以名叫“厉兑”。

按摩要点

①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在另一腿上

②将对侧手的四指放在脚底,托着脚,拇指放在脚背

③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掐按在穴位处,有刺痛感

④每天早晚各掐按一次,先左后右,

每次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在另一腿上。用对侧手的四指置脚底托着,手拇指在脚背。弯曲大拇指,指甲所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处即是。

隐白穴

月经是女人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是为了繁衍生命而存在的。有的人每个月的月经都很规律,但有的人却因为饮食、情绪、身体、药物等原因,导致月经不规律,时有变化,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突然大量流血不止,或者间歇不断(俗称崩漏),此时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可以马上把患者送到医院,同时重力按压患者的隐白穴,也可以用香烟或者香火稍微轻烫此穴,这样有立即止血的作用。《针灸甲乙经》曰:“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腹中有寒气,隐白主之;饮渴身伏多唾,隐白主之。”

命名

隐,隐秘、隐藏的意思;白,指肺的颜色、气。“隐白”的意思就是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外出到脾经体表经脉。此处穴位由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是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为气蒸发外出,不易被人觉察,所以称“隐白”。

按摩要点

①正坐屈膝,把一脚抬起,放在另一条大腿上

②用另一侧手的大拇指的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感

③每天早晚各掐按一次,每次掐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把脚抬起,放置在另一大腿上。用另一侧手大拇指按压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即是。

太白穴

太白穴出自《灵枢经·本输第二》,属于足太阴脾经。“太白”是中国古代星宿的名称,传说太白星具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的作用。中医理论中脾属“土”,所以称脾经为“土经”。太白穴是脾经之土穴,也是脾经的原穴,是健脾的重要穴位,能够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肌肉,如果人突然运动或者搬提了过重的物品,就会导致脾气消耗太多,使得肌肉内部气血亏损,此时敲打或用力揉按太白穴,能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等症状,人体运动过度造成的局部损伤也可用此方法治疗。

命名

太,大的意思;白,肺的颜色,气也。“太白”的意思就是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此处穴位的物质是从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到达此处穴位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所以称太白穴。此穴也称大白穴。它是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

按摩要点

①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在另外一条大腿上,用另一侧手的大拇指按压脚的内侧缘靠近足大趾的凹陷处,有酸胀感

②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穴位

③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按压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把脚抬起,放置另一大腿上,以另一侧手的大拇指按脚的内侧缘靠近足大趾的凹陷处即是。

公孙穴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公孙就是黄帝,黄帝位居中央,统治四方,就犹如人体中的公孙穴,总督脾经和冲脉,统领全身。而作为统领全身的穴位,它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体现在人体的胸腹部。出现在人体胸腹部的所有问题,例如腹胀、不明原因的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按压公孙穴得到缓解,而且经常按摩公孙穴,也可养生保健。此外,像婴儿初生、胎毒未尽,或者在换乳的时候,脾胃没法适应新的食物,有大绿便或者腹泻、便秘等现象,除了要尽快送医院检查,还可以同时按压公孙穴,就能使症状得到缓解。

命名

公孙,即公之辈与孙之辈,指此处穴位内的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密切。此穴位于人的足部,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另外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向输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

按摩要点

①正坐,将右足跷起放在左腿上

②用左手轻握右足背,大拇指弯曲

③食指指尖垂直揉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④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将右足跷起放在左腿上。将另一侧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中指位于足内侧大趾的关节后,则食指所在位置即是。

昆仑穴

在针灸穴中,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道,能够舒筋化湿、强肾健腰。中国古代医书《医宗金鉴》中写道:“足腿红肿(昆仑)主,兼治齿痛亦能安。”在《肘后歌》中也记载道:“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穴号(昆仑)并吕细。”由此可见,这个穴位对于腿足红肿、脚腕疼痛、脚踝疼痛,都能够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古代的《医书入门》中还记载道:“背曲杖行之人,针两足昆仑,能够投杖而走。”由此可知这个穴位对腰、腿和背部脊椎具有很好的功效。

命名

昆仑,广漠无垠的意思,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这里吸热上行。本穴物质是膀胱经经水的汽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的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也上行并充斥于天部,穴中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质存在,就像广漠无垠的状态一样,所以名“昆仑”。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将要按摩的脚稍向斜后方移至身体旁侧,脚跟抬起

②用同侧的手四指在下、掌心朝上扶住脚跟底部

③大拇指弯曲,用指节从上往下轻轻刮按,会有非常疼痛的感觉

④每次左右两侧穴位各刮按1~3分钟,孕妇忌用力刮按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将要按摩的脚稍向斜后方移至身体侧边,脚跟抬起。用同侧手四指在下,掌心朝上扶住脚跟底部。大拇指弯曲,指腹置于外脚踝后的凹陷处,则大拇指所在位置即是。

申脉穴

中国古代的《医宗金鉴》中,有一首关于申脉穴的歌诀:“腰背脊强足踝风,恶风自汗或头痛,手足麻挛臂间冷,雷头赤目眉棱痛,吹乳耳聋鼻出血,癫口肢节苦烦疼,遍身肿满汗淋漓,申脉先针有奇功。”这首歌诀,说的就是申脉穴的作用和功效。在人体的穴位中,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穴位,它对于足踝红肿、手足麻木、乳房红肿、头汗淋漓等症,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命名

申,指这个穴位在八卦中属金,因为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的意思。“申脉”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是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所以名“申脉穴”。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把要按摩的脚稍微向斜后方移动到身体的旁侧,脚跟抬起

②用同侧的手四指在下,掌心朝上地扶住脚跟底部

③大拇指弯曲,指腹放在外脚踝直下方的凹陷中,垂直按压,有酸痛感

④用拇指的指腹按揉,左右两穴,每次各按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将要按摩的脚稍向斜后方移至身体侧边,脚跟抬起。用同侧手四指在下,掌心朝上扶住脚跟底部。大拇指弯曲,指腹置于外脚踝直下方凹陷中,则大拇指所在之处即是。

至阴穴

在妇科疾病中,至阴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妇女生育是一件异常危险的事,因为当时既没有科学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就连正常怀孕生产的女性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死亡,更何况异位妊娠。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家们发现,在女性怀孕第29周到第40周之间,针对至阴穴进行艾灸,持续治疗四周以上时间,就能够有效纠正胎位,使异常的胎位转变为正常胎位。同时,经常按摩或者灸治至阴穴,对女性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乳痈、乳癖等症状,也具有治疗和改善作用。

命名

至,极的意思;阴,寒、水的意思。“至阴”的意思是指人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到体表。此穴中物质是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位于人体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因为此穴有孔隙与体内相通,是膀胱经内的气血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所以是膀胱经井穴。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把要按摩的脚抬起放在凳子上,脚趾斜向外侧翘起

②俯身弯腰,用同侧的手末四指握脚底。掌心朝上,拇指弯曲,放在足小趾端外侧,趾甲角旁,拇指指尖所在的部位即是穴位

③用拇指的指甲垂直下压,掐按穴位,有刺痛感。左右两侧穴位,每次左右各掐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将要按摩的脚抬起放在凳子上。脚趾斜向外侧翘起。俯身弯腰,同侧手末四指握脚底,掌心朝上,拇指弯曲,置于足小趾端外侧,趾甲角旁,则拇指指尖所在之处即是。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要穴位,据《黄帝内经》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寒从足入”“温从足入”的说法。《内经图说》中把按摩涌泉穴称为做“足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韩氏医通》上记载道:“多病善养者,每夜令人擦足心,至发热,甚有益。”北宋著名大文豪苏东坡也在《养生记》中把擦涌泉穴视为养生之道。《寿视养老新书》中指出:“旦夕之间擦涌泉,使脚力强健,无痿弱酸痛之疾矣。”苏东坡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扬州有一名武官在广州、广西地区做了十多年的官,从来没有染上过疟疾,而且始终面色红润、健步如飞,从不吃药。问他有什么方法,他说自己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坐着,两足相对,按摩涌泉穴,直到涌泉穴出汗。他在两广做官的十多年里,之所以从来没有感染过疟疾,完全是因为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的原因。

命名

涌,溢出的意思;泉,泉水。“涌泉”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从此处穴位溢出体表,所以称“涌泉”。经常按摩涌泉穴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按摩要点

①正坐,把一只脚跷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脚掌尽量朝上

②用另一侧的手轻握住脚,四指放在脚背,大拇指弯曲并放在穴位处

③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按穴位,有痛感,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跷一足于另一膝上,足掌朝上,用另一手轻握,四指置于足背,弯曲大拇指按压处即是。

太溪穴

此穴位名出自《灵枢·本输》,《针灸大成》中称它为“吕细”。这是一个重要的穴位,《会元针灸学》中说:“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声,故名太溪。”《经穴解》中也说:“穴名太溪者,肾为人身之水,自涌泉发源;尚未见动之形,溜于然谷,亦未见动之形,至此而有动脉可见。溪乃水流之处,有动脉则水之形见,故曰太溪。溪者,水之见也;太者,言其渊不测也。”《针灸甲乙经》中说这个穴位“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即在足内侧,内踝的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命名

太,大的意思;溪,溪流的意思。“太溪”的意思是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此穴内物质是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到本穴后,冷降水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因此名“太溪”。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

②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腕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

③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抬一足置于另脚膝盖上。用另一手轻握,四指置放脚腕,弯曲大拇指按压处即是。

足临泣穴

这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古代医书中有很多关于这个穴位的介绍。《针灸甲乙经》云:“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针灸大成》云:“乳肿痛,足临泣。”《类经图翼》云:“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医宗金鉴》说它能治“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根据医书上的记载,这个穴位可以治疗头痛、头眩、目涩、身痹、寒热、胸肋支满、喘气、心痛不得、乳肿、腋下肿、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筋牵、腿疼、眼肿赤疼、齿痛、耳聋、咽肿、项肿连腮、浮风瘙痒、月经不调等疾患。

命名

足,指穴位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眼泪。“足临泣”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就像泪滴从上面滴落一样,所以名“足临泣”。

按摩要点

①抬起右脚跷放在座椅上,伸出右手,大拇指弯曲,用拇指指端、拇指的关节点压足临泣穴

②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

③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将右足置于座椅上,用同一侧手,四指在下,轻握右脚外侧。大拇指对准第四、五趾趾缝尽头,大拇指指腹所在处即是。

足窍阴穴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生气或疲累后,乳房部位会感到疼痛,而且不断咳嗽,严重时,甚至有气都接上不来的感觉。此时,你手足发热,却又出不了汗,并且头痛心烦。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按摩足窍阴穴,能帮助你止痛、定咳、顺气。在古代医书中,关于这个穴位的作用有不少记载,说此穴能够治疗“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手足厥冷、烦热、转筋、头痛、喉痹、舌卷干、耳聋、耳鸣、痈疽、胆寒不得卧、梦魇、肘臂不举”等病症。关于这个穴位的位置,据《灵枢·本输》云:“足小指次指之端也。”《针灸甲乙经》云:“去爪甲如韭叶。”《医学入门》云:“足第四指端外侧。”

命名

足,指穴位在足部;窍,空窍的意思;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足窍阴”的意思是指胆经经水由此穴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位于高位,因此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所以名“足窍阴”。因为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所以是胆经井穴。在五行中,这个穴位属金。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抬起右脚跷放在座椅上,伸出右手,轻轻握住右脚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轻轻掐按穴位

②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

③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抬右足跷置于座椅上,伸右手,轻握右脚趾,四指在下,弯曲大拇指,用指甲垂直轻轻掐按处即是。

大敦穴

据中国医典古籍记载,大敦穴对治疗“昏厥、卒疝暴痛、脐腹痛、腹胀、小腹中热、石淋、尿血、小便难、遗尿、遗精、阴肿痛、囊缩、阴挺、崩漏、胁下苦满、眩晕、善寐、目不欲视、卒心痛、太息、哕噫、大便秘结、癫狂、小儿惊风、手足拘急、足肿”等疾患,具有良好的效果。《灵枢·本输》中说这个穴位在“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针灸甲乙经》云“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针经摘英集》云“在足大趾外侧端”;《针灸集成》云“足大趾爪甲根后四分,节前”。如果女性遇到由于疝气引起的阴挺肿痛,男子的阴囊小腹疼痛,只要按压这个穴位,就有很好的止痛、调理和医治作用。

命名

大敦,大树墩的意思,这里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本穴又是肝经之穴,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般的生发特性,就犹如大树墩在春天生发新枝一样,所以名“大敦”。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把右脚抬起放在座椅上

②用右手轻轻握住左脚的脚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觉

③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天各掐按3~5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屈曲右膝,抬右足置于椅上,用右手轻握右脚趾,四指在下,弯曲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的穴位即是。

太冲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都有可能遇到一些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的人。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因为某些事情而生气、动怒。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体内能量往往走的是肝经的路线。所以,人在生气发怒时,肝也会多多少少受到影响,作为肝经上的穴位,太冲穴就会出现异常现象,例如,有的有压痛感,有的温度或者色泽会发生变化,对外界更加敏感,还有的软组织张力会发生异常。所以,脾气不好,经常生气、动怒的人,不妨多按摩一下太冲穴,这个穴位能够有效化解心中的怒气,消除心胸的不适之感。关于这个穴位,据《灵枢·本输》记载,在“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针灸甲乙经》云“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

命名

太,大的意思;冲,冲射之状。“太冲”的意思是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穴位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因受热胀散,化为急风冲散到穴外,所以名“太冲”,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所以是肝经俞穴,在五行中属土。

按摩要点

①正坐垂足,屈右膝,把脚举起放在座椅上臀前,举起右手,手掌朝下放在脚背上,中指弯曲,中指的指尖所在的部位就是该穴

②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从下往上垂直按揉,有胀、酸、痛感

③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各揉按3~5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垂足,屈右膝,举脚置座椅上,举右手,手掌朝下置于脚背,弯曲中指,中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即是。

中封穴

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廉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主之”;《千金方》云“治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壮”;《医宗金鉴》云“主治梦泄遗精、阴缩、五淋、不得尿、鼓胀、瘿气”。《圣济总录》中说:“中封二穴,金也,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疟,色苍苍振寒,少腹肿,食怏怏绕脐痛,足逆冷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热,针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可见,这个穴位能够有效医治各种男科疾病。

命名

中,正中的意思;封,封堵的意思。“中封”的意思是指肝经风气在此穴位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的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弯曲而受挫,急行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就像被封堵住了一样,所以名“中封”。

按摩要点

①正坐,把右脚放在左腿上,左手掌从脚后跟处握住,四指放在脚后跟,大拇指位于脚内踝外侧,大拇指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穴位

②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

③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大约按揉3~5分钟

取穴技巧

正坐,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左手掌从脚后跟处握住,四指在脚后跟,拇指位于足内踝前,拇指的位置即是。 8YB89z5cNJfro8vKFETMfSIIZVpzghqMD30/gUi5f5cuyBEOyc7d8ogQApLf6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