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概括力 请概括大意,要求13字以内

结论是什么?你的结论呢?

“一言力”必备能力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概括力”。

所谓“概括力”,即 从大量信息中提取重要的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的能力。

如果不能进行概括,就无法做到“一言以蔽之”。

“概括力”为何会排在“一言力”之首也就不言自明了吧。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和美国前总统里根都能把所有的提案总结成一页。

据说,软件银行集团的孙正义董事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结论是什么?你的结论呢?”

当下属在做报告的时候,如果不能在10秒内谈及重点问题,抓住他的注意力,他就不会再听下去,一句“够了”便让你走人。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也曾对提出好几份策划案的下属怒吼道:“给我精简成一个策划案再拿过来!”“给我写得简单点!”

孙正义和史蒂夫·乔布斯并不是特例。能力出众的经营者或是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领导人通常都是十分忙碌的,很多人不会有那个耐心去听你的长篇大论,他们要的只是结论。

事务繁忙的领导者根本没时间去倾听或阅读这些细节内容。

此外,听报告的人(做决定的人)大都已经非常了解整个事件了,听着下属喋喋不休地说着那些自己已经十分清楚的内容,会心生烦躁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你想抓住这些人的注意力,就必须 以结论为重点进行概括总结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听报告的那个人,面对那些不知所云的长篇大论,耳边仿佛有几千只苍蝇在嗡嗡叫。这种痛苦你可以忍受吗?

这场谈话,最终结果如何?

假设客户突然要求你前去面谈。

身为上司的你却早有安排,实在脱不开身。于是你决定派一名负责该项目的部下代替你去。

等下属回来的时候,你问道:“谈得怎么样?”

于是,下属这样回答道:

“铃木部长出来接待的我,然后就上次电视广告的策划方案问了很多的问题。一开始问的是什么时候能够提交策划案。他说:‘你们真的在推进策划案的制订工作吗?能够保证按时提交吗?’我回答道:‘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次广告要用哪位艺人。董事长的夫人好像不是很喜欢我们推荐的那位艺人,说是希望我们能够再推荐几位其他的艺人。关于这个问题,我准备跟明星经纪公司那边继续沟通一下,要求那边给我们多推荐几位艺人作为备选。第三个问题是……”

听见这样的回答,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这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的转述,如流水账一般没有重点,迟迟听不到结论的报告应该是世界上最惹人心烦的东西了。

听到这里,想必你很想拍桌子吼一句:“行了,你就说最终讨论出什么了吧!”

“关于上次的策划案,铃木部长要求我们再提供一个新的方案。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

如果能有这样一位先简单概括面谈的结果,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详细解说的下属,你一定也会更欣赏这一位吧。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后者是先进行概括总结,一上来就让你知道结果是什么。这样一来,后面的内容就更容易展开了。

一次性分发全部资料的恶习

能够迅速领会上司和客户发言的重点并给出回应。能够简短地表达想对上司和部下说的话。

能够迅速通读会议上发下来的资料,准确把握重点。

能够对会上需要分发的资料进行概括整理。

能够给每份资料和策划案起一个贴切的标题。

这些都是对如今的商界人士来说最基本的能力。

而想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概括力”。

“概括力”是商务人士最基本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谈话就不会偏离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更加顺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日本的商务人士却大都并不擅长这种最基本的概括总结。

我在各家企业的研修班进行演讲的时候,经常会以问听讲的员工们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我说:“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这家公司的特色?”每当此时,总会有人无法用“一句话”进行概括总结,而是开始滔滔不绝地去陈述说明。

除此以外,下面这种情况大家是不是也觉得非常熟悉呢?各位作为新员工参加公司举办的教育讲座,听完之后却还是一头雾水,不得要领。正发愁的时候,又听讲台上的老师说道:“总之呢,我把这些资料给你们发下去,你们自己先看看。”接着手里就被塞进来一沓厚厚的资料。

虽然从资料分发者的角度来看,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概括总结,而且这样还能防止有所遗漏。但是这么一大堆资料往往很多都是毫无意义的。听讲座的人根本搞不清楚哪些资料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不至于一点都不看,但很少有人会全部看完。

作为我来说,还是希望资料分发者至少能提前将每份资料的大意和重点都明确标注出来,然后再分发下去。

谁都没教过我们“概括力”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日本人不擅长进行概括总结,是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对已知信息进行简短概括的训练。

确实,在日本初高中的语文考试里,从来没有“请阅读以下文章,并简单概括要义,限多少字以内”这种问题。

很多情况下,试卷上都是抽出比较重要的一句话,然后要求你加上主语,或是将字数缩减到多少字以内。

尤其是口头概括已知信息的训练更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能自己进行训练。

在本章,我将告诉大家如何从书面和口头两方面训练自己的“概括力”。

此外,本书还将概括分成以下两个阶段:

所谓概括,归根结底就是把具体事物抽象化的一个过程。

在本书中,基于这一概念,把专有名词等某种程度上还残留着一些具体性的概括称为“具体概括”。

公司的常规业务中需要的就是这种概括能力。

当概括的抽象度进一步提高,甚至升华到事物本质阶段时,我们就将这种概括称为“抽象概括”。

这种概括方法能够不拘泥于事物的外在细节,帮助你理解事物的本质。

关于抽象概括,我们后面会详细解释。

这里我们首先来讲一讲具体概括吧。

想要训练自己的“具体概括能力”,网络上有一份十分合适的教材能够告诉你怎样才能把信息概括转换成书面文字。

那就是雅虎头条。

把新闻压缩到13个字以内

Yahoo!新闻(雅虎新闻)是Yahoo!JAPAN旗下日本最大的新闻网站。其中以单条13字(严格来说是加上半角字符总计13.5字),总计8条的新闻标题为中心的“雅虎头条”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雅虎头条一直以一种与其他的新闻网站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给每条新闻加上标题。

其他新闻网站的标题总是会使用各种文案撰写方面的技巧,试图诱导用户点击。与此相对,雅虎头条则一直贯彻着自己“概括总结”的标题方针。

以我撰写本段内容时雅虎头条的标题为例来说明一下吧。

这段时间的头条新闻有以下6则。

每条新闻只看标题就让人有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并没有使用什么优美的修辞,只是通过最小化地压缩和概括已知信息就能产生这样的魅力。

例如《公司筹备更名:斯巴鲁的危机感》这条新闻。这条新闻原本发表于《东洋经济》网络版,当时的标题是《“斯巴鲁”为何舍弃富士重工之名,吉永董事长口中的“目标深远”究竟是何意》,内容是对斯巴鲁公司董事长的采访。而雅虎头条则在转载的时候,给它起了一个新的标题。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原标题中“为何舍弃富士重工之名”这个问句被雅虎头条改成了“公司筹备更名”,而整篇采访内容则是用了一个“危机感”去概括总结。

雅虎头条就是这样通过尽可能概括新闻内容,才做到了将新闻标题控制在13个字以内的。

通过压缩产生力量

为什么雅虎头条只有13个字呢?

因为人类一次能够识别的文字数量是有限的。

根据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下田宏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在不转动眼球的情况下能够一次性辨认的文字数大约为9~13个字。至于文字方向是从左到右还是从上到下对研究结果并没有产生影响。

电视节目中打出的字幕等文字内容基本上也都控制在15个字以内。一旦超过这个数字,观众就需要费点功夫才能看懂字幕内容了。

雅虎头条也是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才最终确定了最佳字数上限。

根据《如何制作雅虎头条》(奥村伦弘著,光文社新书)所记载,雅虎头条的字数一开始是限制在11个字以内;2001年,因为页面改版,变成了13.5个字,并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雅虎头条的标题还要遵循以下3项方针。

1 用一句话表现新闻价值。

2 简洁无误地陈述事实。

3 不添加多余的修饰语。

想要把标题控制在13个字以内,必然需要进行压缩提取,判断哪些才是必须呈现给读者的重要信息。在将新闻内容压缩至13个字的过程中,多余的信息就会被排除在外,什么才是重点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一来,自然就能达到“①用一句话表现新闻价值”的境界。

同时,因为有了“②简洁无误地陈述事实”“③不添加多余的修饰语”这两项方针,雅虎头条才会与其他新闻网站的标题有所区别,很少使用那些故意夸大其词的技巧去吸引用户点击。真正做到了概括大意,尽可能避免用户产生误解,简洁且通俗易懂地撰写新闻标题。

字数一旦变多,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添加一些不必要的修饰语或是文案撰写上的技巧性词语。正因为标题字数被限制在13个字以内,雅虎头条才能彻底贯彻概括文章大意的方针。

对于不擅长概括总结的人来说,雅虎头条这份教材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大家能不能将信息压缩到这种地步呢?

把桃太郎的故事改成雅虎头条

还记得童话故事《桃太郎》的大致情节吗?

假设桃太郎的故事真的发生过,现在要求你为雅虎头条拟一个13字以内的标题,你会怎么写呢?

小孩子一般都是很不擅长“概括”的。

他们更习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具体的描述。

比如像下面这样:

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

老爷爷去山里的时候,

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服了。

然后一个大桃子就顺着河水漂了下来。

切开桃子以后,桃太郎就出现了。

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可称不上是概括总结。

首先,我们来简单概括一下吧。如果不考虑字数限制,大概就是下面这样的。

少年“桃太郎”诞生自老奶奶从河边捡到的桃子里。他决定帮助村民驱除那些惹是生非的恶鬼,于是便带着黍粉团子前往鬼之岛。路上又遇到了狗、猴子和野鸡的桃太郎抵达鬼之岛后打败了恶鬼,带着宝物回到了村子里。

这快有100字了吧。

接下来我们再删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信息和专有名词。

诞生自桃子的桃太郎和狗、猴子、野鸡一起前往鬼之岛战胜了恶鬼,带回了宝物。

已经概括得很精练了,但就这样也有34个字。还需要缩减到一半以下。

这样一想你就会发现,本来觉得很重要的“诞生自桃子”“鬼之岛”等关键词,以及“狗”“猴子”“野鸡”等动物其实并不涉及故事核心,不过是一些细节而已。

再把这些省略掉,稍微变动一下,就能缩减到13个字以内了。

桃太郎与同伴成功击退恶鬼。

各位觉得怎么样呢?

这样一来,既可以表达新闻的核心内容,也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吧。

大家也试着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需要交给上司的报告、上司和客户下达的指示等压缩成一个13字以内的标题,然后写入记事本或笔记本里吧。

只要这样做,你的“概括力”就能有质的飞跃。

在工作中引入“新闻提要”

当你已经习惯按照雅虎头条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压缩信息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训练了。那就是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方面都要求自己用3句话来概括稍微具体一点的内容。

在进行该项练习的时候,你可以参考Livedoor新闻或者LINE新闻的开头会使用的“新闻提要”这种概括方法。

打开Livedoor新闻的首页,你会发现页面上排列着15个字左右的新闻标题。乍一看和雅虎头条十分相似。

例如,在我写稿子的这个时候,Livedoor的首页上就有一条这样的标题。

没想到这个艺人居然改名了。

点进去之后会发现:

滨崎步、华原朋美……你知道这些艺人都改过名字吗?

出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标题,标题下面还列出了名为“新闻提要”的三条内容概括。

·VenusTap针对500名男女用户就“哪位艺人改名让你最惊讶”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第一名是“滨崎步”,她在福冈出道时的名字是滨崎久留美。

·第二、三名分别是原名三浦彩香的华原朋美和原名海砂利水鱼的奶油浓汤。

接着再点击“阅读新闻”,你才能看到该条新闻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实际上,在这则新闻里刊登了改名艺人的前五名,但是对于那些不太感兴趣的用户来说,只要看看前三名是谁就足够了。

虽然不能仅凭标题就猜到新闻的全部内容,但是有了这个名为“新闻提要”的内容概括,用户即使不看新闻,也能够把握新闻的大意。

在Livedoor新闻的页面中,“新闻提要”这个板块的限制条件是“100字以内,3行左右”。这样一来,用户就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也方便网站据此判断用户对该新闻有没有兴趣。

当然了,最终的统计结果想必会十分残酷,无法吸引用户兴趣的内容是没有点击量的。但是,通过这种做法,用户接触到的新闻数量就会增加,从结果来说,是有可能提高该网站的总体阅览量的。

如果大家在拿到内容相当丰富的材料,如一份资料或者一本书的时候,都能够训练自己按照这个“新闻提要”的方式去进行概括总结,并将自己总结出来的三条内容记录下来,那么你的概括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如果顺利的话,就在你平时的工作文件里也加上“新闻提要”这个板块吧。

需要在会议上分发的文件和资料,如果你都能为它们加上一页名为“内容提要”的总结,就能帮助读者理解要义,也能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参加发布会或者商务谈判的时候,如果有上司同行,而该上司又只是走个形式,对具体的讨论内容并不了解的时候,这种做法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你可以将目前的讨论经过、双方争论的焦点、己方希望强调的重点、禁忌词等,简单写在纸上,在会见客户的途中提前交给上司过目。

对于不了解经过的上司来说,这张纸称得上是救命稻草了。

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些,那么你的工作能力就一定能得到上司的称赞。

请一定要试一试。

最后,如果把这一节的内容用“新闻提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话,就是下面这样的。

1 在整体概括之后,简单用三条内容说明文章大意。

2 此时,可以参考Livedoor新闻网站的“新闻提要”板块。

3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新闻提要”式的概括力训练,并将其引入工作中。

何谓抽象概括?

在商业领域,基本上用上文中提到的“具体概括”就足以应对所有的情况了。

只是,在提出新策划案或是开发新商品的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接下来要谈的“抽象概括”了。

通过尽可能地删除具体要素来进一步把握本质内容。

于是,在提出新策划案的时候,就可以以这种抽象性概括为框架进行思考。

例如我们刚刚提到的《桃太郎》的故事,如果对它进行抽象概括的话,就会是下面这样:

少年和同伴踏上旅途,最终有所收获。

以这个抽象概括为骨架,再添上一些别的具体信息,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漫画作品《航海王》就是在同样的框架上进行创作的吧。除了《航海王》以外,各位应该也能想到很多结构相似的漫画、电影、小说等。其中还有很多畅销作品,比如《伴我同行》这部著名电影就是同样的故事结构。

这足以说明,人们对这种剧情结构有多么热衷。也就是说,只要以这条抽象概括为基础,稍微修改一下具体的设定,就完全有可能诞生新的畅销作品。

如果再将“少年”进一步抽象化为“主角”,就能够以“少女”或者“老爷爷”为主角创作新的故事情节了吧。

这种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商品开发方面也能派上用场。

分析其他行业某畅销产品的各种要素,再进行彻底的抽象概括。然后结合本公司所在领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一来,就很有可能诞生一个新创意。

在15秒内概括谈话内容

在口头表达方面,概括力的训练方法也是一样的。

一定要记住, 先说结论

要时刻提醒自己,先简单概括“事件”的内容。

因为口语表达多少会比书面表达长一些,所以不能限定在13个字以内。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养成一个习惯:在15秒之内概括大意。

15秒等于一个普通电视广告的长度(节目赞助商的广告有时会有30秒)。

换成文字的话,大概可以说60个字左右。

短短的15秒也能表达不少内容呢。

这样简短的谈话,听话人在听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压力。

在对谈中,如果对方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你就要尽可能对它进行简短概括。

只是,如果完全照搬对方的遣词造句,听上去就只是鹦鹉学舌,会让人对你的理解能力产生怀疑。

可以先说一句“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总结。这样一来,就能给别人一种“他理解得真透彻啊”的印象。

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领域来比喻说明。

一开始的时候,你的概括总结可能不会那么精准。

但只要坚持用前文中提到的书面概括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在谈话中你就能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路。

如果不能认真聆听,用心理解并完整记下对方所说的话,是不可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总结的。没有人会讨厌认真听自己说话,能够完全理解自己所要表达意思的人。

这样一来,你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日本前田径选手为末大现在作为解说员活跃在各个领域。

他总能在和其他领域的人谈起商业或学界的话题时,将对方的说话内容用“如果放在体育界的话,是不是就相当于这种情况呢”来进行概括总结。

这样一来,对方就会觉得“他真的听懂我要表达的意思了”,对为末这个人也会大加赞赏。

只是,在商业领域之外,尤其是私人谈话中,如果总是用“就是这么回事吧”来进行概括总结的话,也很有可能引起别人的不快。

尤其是女性,当自己的丈夫或伴侣等关系亲密的男性用简单的一句话去概括她的话时,常常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另外,如果对方正在生气,比如接到用户投诉这种情况,一个不过脑子的概括总结有可能是火上浇油。

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你小心应对。

锻炼概括力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我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这种习惯。试着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需要交给上司的报告,上司和客户下达的指示等,压缩成一个13字以内的标题,然后写入记事本或笔记本里。

接着,当你拿到一份内容丰富的资料或者一本书的时候,要训练自己按照“新闻提要”的方式将其概括成3条内容。

当你需要提出新策划案的时候,首先试着对畅销商品的一般性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并在这份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具体要素。

谈话的时候,将对方的话换一种方式表达,有时还可以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只要坚持这些训练,你就能够拥有惊人的概括力。

养成这种每天概括自己工作内容的习惯之后,以下这些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1 明白工作中哪些才是最重要的。

2 明白上司和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3 明白怎样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也就是说,培养自己的概括力,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工作,也能防止自己和上司或客户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当然了,工作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第一章:总结

先说结论。培养自己的概括力。

概括分为“具体概括”和“抽象概括”两种。

书面表达方面的概括力训练,最好的参照物就是雅虎头条。

养成将客户的要求、交给上司的报告缩减到13个字以内的习惯。

先进行整体概括,再添加3条针对内容的简单说明。

这时候可以参照Livedoor新闻的“新闻提要”板块。

抽象概括在提交新策划案和开发新商品的时候非常有效。

养成在15秒内概括说话内容的习惯。

可以用“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来对别人说的话进行概括总结。 dDAIVCoDm49R/Gh0kPMg4NmSwJrY70BaJ+DzXOXDklUOBVshYft8l1uF9hpDwM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