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8章

帝国大州

有个国家被称为“帝国”,它是由几个国家共同组成的,这点在前文中我提到过,你还记得吗?纽约州非常富饶,那里的优秀人才很多,而且公司也非常有竞争力,它就好像一个帝国,所以,人们称呼它为“帝国大州”,甚至可以说真正的帝国也无法和它相比。

在纽约州的南边,有一座城市,它是世界第二大城市,名叫纽约市。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商铺、酒店、大厦、人口以及财富,恐怕都无法和纽约市相媲美。你可能还不知道,英国有个地方名叫“约克”,纽约市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地方命名的。当时,有很多英国的约克人移民到美国,他们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作“新约克”,也就是如今的纽约市。相比过去的“新约克”,如今的纽约市要比它大好几倍。纽约有很多百万富翁,但贫穷的人也很多。有些人从来没去过纽约,但他们却认为纽约的街道是用黄金铺成的,当他们去过以后,才发现那里的街道,其实就是一条条很普通的马路,根本就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扫兴。

印第安人曾经居住在一座小岛上,他们把它叫作“曼哈顿”,这座重要的小岛位于纽约市。后来,白人仅花费了24美元就买下了这座小岛,因为当时印第安人对“金钱”还没有任何概念,所以白人只给了他们一些珠链,还有一些廉价的首饰,这些东西加起来的价值,也就只有24美元。如今的曼哈顿,只要很小的一块土地,可能也就只有一双脚站立的面积,就比当初整座岛的价格还要贵上好几倍。面积这么小的土地,为什么这么贵呢?你一定感到很奇怪。这是因为如果你拥有了这块土地,不管它的上空还是地下,都会属于你,毕竟它非常厚,并不像一张纸那么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建造更多的“摩天大厦”,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土地,还能节省金钱。它占的土地面积,不管是盖一座50层的大厦,还是只有一层的房子,都是同样的大小。

《格列佛游记》的故事里,有一个国家叫巨人国,里面住的都是巨人,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很清楚。我很佩服纽约的建筑师,他们建造的房屋又宽敞又漂亮,就如同童话故事里“巨人国”的房子。纽约的摩天大厦,如今仍屹立在那里,注视着过往匆匆的人们,对于它们来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摩天大厦代表“更高的追求”,是纽约人的格言,这些勤劳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建造了这些大厦。在纽约还有一句名言,它和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句话是:“无论多么高大的橡树,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一颗很小的种子。”纽约有一栋60层高的楼房,它属于纽约最高建筑之一,而它的建筑费则是用很多很多的5美分、10美分的硬币凑成的。在纽约还有一座建筑,我必须要提,这座建筑一共有102层,毫不夸张地说,它是美国最漂亮的建筑,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没有任何建筑可以超越它,这座建筑就是“帝国大厦”。

有很多国际性的会议都在纽约召开,所以,这里建了好几栋世界级的“国会大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几乎都不愿意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这些国家派出代表到纽约参加会议,这和各个州派出代表参加国会是一样的道理。会议上,他们所讨论的问题,都跟所有国家有关,假如其中的两个国家,由于意见不统一而产生争执,那么其他国家的代表,就会尽全力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这样的国会被称为“联合国”。刚刚我所提到的,在纽约的那几栋建筑,就是联合国的办公地点。只要联合国开会,就会有26种语言同声传译代表们的发言。

每一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都会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但所有人还是能听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所有的人都会佩戴一副耳机,它是专门特制的,翻译好的语言,会通过专门的工作人员传送给代表们,如此一来,代表们就可以听懂了。这种翻译的工作,必须要精通两门或以上的语言才可以胜任,如果只精通一种语言,那是根本行不通的。他们听到一种语言之后,需要翻译出来,然后再通过话筒传递到代表们的耳朵里。至于联合国会议的直播,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电视机来观看。

在纽约港的一个小岛上,屹立着美国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的手举到了空中,手里还握着一个巨大的火炬,她的一根手指就有8英尺长,这得需要制造出多大的戒指,才可以让她佩戴上啊。跟她握手的感觉,一定会非常奇妙,因为她的手足足有16英尺长。她的嗅觉肯定非常灵敏,因为她的鼻子很长,都已经超过4英尺了。她的嘴巴大概有3英尺那么宽,如果她能说话,不管距离多远,人们肯定都能听到,而且会非常有气势。如果想到自由女神像的帽子里,你可以乘坐内部的电梯上去,还可以爬到她的火炬里,要知道里面可以容纳10个人呢。每当有船只经过雕像的时候,船上的人们就会朝着她大声呼喊:“自由女神,我终于回国了!”当人们从美国离开的时候,大家同样也会跟她挥手告别。

曼哈顿岛附近,有两条河流,东边的那条叫东河,西边的那条叫哈德逊河。东河上有一座桥,被称为布鲁克林桥,因为在桥的另一端,还有一座城市,名叫布鲁克林,它现在是纽约市的一部分了。这种桥我们也称为“悬索桥”,它是用钢铁拉住的,看不到一个桥柱,即便是最高大的船只,也可以轻松地从桥下穿过。这座吊桥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以这种形式建造的大桥。

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敢在桥上行走,他们说:“即使吊着这座大桥的是钢铁绳,那也很危险。”的确,每次上面有汽车驶过,桥身就会晃动,不过也没有掉下去,如今它不还是好好地待在那里吗?如今哈德逊河的河底,都被人们挖了隧道,就如同河下面的管道。而且在东河和哈德逊河的上面,又建造了几座大桥,它们都可以通往纽约城。

在曼哈顿还有两条很著名的街道,它们分别是:百老汇大街和第五大道。“百老汇”的意思是“宽敞的街”,最开始的时候,百老汇大街非常短,但如今的百老汇大街却非常宽敞,比从前还要长好几倍。既然这样,是不是要把它的名字改成“百老汇长街”呢?这条大街有一段路,每当夜晚降临,几千盏灯和广告牌就会同时亮起来,整条街瞬间就会被灯光照得很亮,因此,这段路也被叫作“白色大街”。在第五大道,几乎能找到全世界最奢侈、最出名的商品,所以它也是时尚的代名词。在纽约,人们通常会选择乘坐地铁出行或者上班,这是因为纽约实在太拥挤了。

纽约市有两座大型的公园,一个是中央公园,另一个是布朗克斯公园。虽然纽约的土地非常珍贵,但为了让大家享受生活,还是建造了它们。中央公园的长度应该有50个街区左右,宽度大概也有几个街区。布朗克斯公园里面还有一个动物园,这里可以说是野生动物们的乐园,园里的各种珍稀动物全都是猎人捕捉过来的。

从前有个外国人参观纽约市,用了一天的时间,到了傍晚,他还想去看看尼亚加拉大瀑布,因为大家都说,这个瀑布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有人跟他说:“如果要从这里去往目的地,就要乘坐火车,而且需要整晚的时间。”这让他觉得很惊讶。他问道:“我听别人说,尼亚加拉大瀑布就在纽约啊?”那个人回答道:“的确是这样,但它并不在纽约城,而是在纽约的另一边。”

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位于纽约州的西部,这两个湖泊,都是用印第安语命名的。假如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湖,就会发现伊利湖在安大略湖下方。实际上,安大略湖的地势要比伊利湖低很多。伊利湖的湖水从又高又宽的悬崖上流下来,从而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世界上高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瀑布,并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个瀑布能比得上它的美丽。欣赏它的游客,都是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瀑布发出的巨大声响,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假如你到这里的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那么在瀑布的上空,你会欣赏到美丽的彩虹,那你真的是赚到了。每天都会有好几千游客来这里,而每一千名游客当中:

“真的太奇妙了!”358个人说道。

“太壮观了!”247个人说道。

“太漂亮了!”136个人说道。

“感觉真的太好了!”93个人说道。

“我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吗?”45个人说道。

“啊!”24个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声。

剩下的人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哇!”

大瀑布的下面,有一个庞大的水桶,有一部分水会流到里面,水桶下面有巨大的轮子,会因为水的推力动起来,这样一来,电就产生了。附近或者更远地方的磨坊、电车、电灯之所以能够工作,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电。

从瀑布上坐着木桶往下跳,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一直以来,有很多人都想尝试。事实上,还真有个人这么做过,并且还成功了。不过想要从伊利湖驾船到安大略湖,这么做就不可以了。于是,聪慧的人们就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挖一条河,把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连在一起,然后在河中建造一些阶梯,这样一来,从伊利湖过来的船只,就可以通过阶梯去往安大略湖,当然,原路返回同样也可以。这条新挖的河,被大家称为“韦兰运河”。

但这些阶梯又是如何让船只“通过”的呢?听到这里,你可能感到有些疑惑,其实这些阶梯就如同一个大浴缸,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水闸”。如果你曾经在浴缸里玩过小船,那么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往里面不断地倒水,小船就会随着水面升高;但你把里面的水慢慢倒掉的时候,小船就会越来越低。

实际上水闸的原理也是如此。如果船只要从伊利湖到达安大略湖,水闸里的水就会被工作人员放掉,船只就会随着水面下降,从而抵达安大略湖。如果想要返回,需要往水闸里面慢慢地注水,船只自然会随着水面一点点升高,这样就能从安大略湖返回伊利湖。这么大的船只,恐怕就算是人类发明的机器也无法托起,但没想到的是,这么普通的水却可以轻易做到。

以前,如果你从伊利湖去往纽约城,肯定要经过韦兰运河、安大略湖、圣劳伦斯河,所以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由于圣劳伦斯河与安大略湖、大西洋相通,大家为了节省时间,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再挖一条河,把伊利湖和哈德逊河连在一起,这条河的名字叫驳船运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之一。 ZY3rZyGFlTFtZWTDOwGw11quxA4kSX41oEtf2deFN08cfIFdlihGhXFwPi359F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