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进程中,按照“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初步建构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

注重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向来注重实际,善于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执政方略。从世情来看,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转型,联合国于2008年12月发出了“绿色新政”的倡议。尽管绿色新政的推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转型,但是国际社会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这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外部原因。从国情来看,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这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内部原因之一。从党情来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大为提高,但是环境事故、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生态治理的能力。从社情民意来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心态发生了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深刻转变。因此,如果不从现在开始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将来就一定会付出更大代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攻坚克难的理论创新成果。

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习近平向来注重亲力亲为。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参加和组织过一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4年,他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带领农民群众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连续几年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并就推动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以及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重要意见。他深刻阐述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价值、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合力等问题。全民义务植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创举。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系统概括和科学总结。

注重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向来注重深入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大地。根据各地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和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他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例如,他深入城市考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和协调区域绿色发展的蓝图。他深入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调研,阐述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生态移民的对策,形成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他深入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访贫问苦,提出了将扶贫脱贫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思路。他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考察,阐述了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发展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路,突出强调生态就是生产力。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他都深入各个代表团,在与大家的互动中提出了许多绿色思想,如“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等。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民群众生态智慧的集中概括和鲜明体现。

注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力求把自己建设成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习近平向来注重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善于从中西马的多元资源中推动理论创新。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实践基础,他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他科学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的生态内涵,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转换和生态价值。他广泛涉猎西方思想文化名著,重视西方文明在生成现代性中的生态教训。同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是在学习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专门举办了两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集体学习。2013年5月,在主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方针政策、基本要求和制度建设等问题。2013年7月,在主持以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他认为,海洋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必须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2017年5月,在主持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此外,在其他主题学习中,他也涉及了生态文明问题。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理论反思和理论学习的成果,是人类生态智慧的集大成者。

注重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向来注重制度创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专门部署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工作。会上,习近平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问题,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2014年1月,他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简称为“中央深改小组”)第一次会议,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简称为“经生小组”)确立为其下设的专项小组之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会上,习近平专门表达了对生态文明领域公益诉讼的看法。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门文件。该意见提出了“绿色化”的要求。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这一问题,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绿色发展的科学含义、历史依据、理论根据、现实要求和实践价值等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意见。2016年12月,习近平要求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是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理论升华。

注重交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习近平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他介绍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等理念,提出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等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在这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其重要维度和诉求。他连续两次出席世界核安全峰会,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提出了“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同时,他出席了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开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提出了制定《巴黎协定》的原则。同时,推动中美两国连续三年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G20杭州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各自批准了《巴黎协定》,并在杭州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文书,最终促使该协定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此外,习近平提出了“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最终,他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未来的愿景。显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环境外交的新谋略,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际情况,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也做出了大量的批示、指示,发表了大量的意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具有自己鲜明的品格和特征。

环境和发展的统一。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矛盾。与单纯的发展主义和单纯的生态主义截然不同,习近平指出,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绿色化”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绿色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生态文明是实现绿色化和绿色发展的理想目标,三者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实现了环境和发展的统一,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在生态文明问题上,单纯的生态主义或者将农业文明和乡村文明看作生态文明的典范,或者企图用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单纯的事务主义将生态文明只归结为环境保护。从社会总体性视野出发,习近平科学地揭示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和价值。他以高度历史主义的眼光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样,就凸显出生态文明对于整个文明存在和文明进步的价值。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指出,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协调好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关系。他以科学的未来主义的方法揭示出,人类未来要走向信息化时代,但是,信息化时代必须坚持生态化的方向,实现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的融合。在总体上,我们要协调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新四化”)和绿色化的关系,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科学理性和哲学思维的统一。习近平关注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注重创新发展对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注重科技创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要求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置于科学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同时,他又重视哲学思维,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中汲取生态智慧,要求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立在哲学思维之上。2015年1月,在主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特征的新概括,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价值。他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来看待与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习近平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将生态科学思维和哲学系统思维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哲学思想,构成了其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治理方略的哲学基础。

事实和价值的统一。与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争论不同,习近平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系统性、和谐性。他尊重事实,要求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科学的生态理性精神。同时,他又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有机地统一了起来,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这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实现了事实和价值的统一,彰显出其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

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设计上,必须上下互动。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注重顶层设计,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中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同时,他又注重基层实际,突出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他要求将环境治理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即系统设计,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统一,是他组织和自组织的统一。

生态文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统一。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过去较为重视其时间维度,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的基础上,习近平突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空间维度,突出了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在空间格局上,他突出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城市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等问题,要求将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统一起来。这样,不仅扩展了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而且将代际正义和空间正义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而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相统一的辩证特征。

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科学地化解那些制约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突破。因此,习近平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能源、生态安全、灾害等生态文明领域的重点问题。但是,我们又不能将生态文明仅仅局限在维护自然物质条件的持续性上,而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他建设事业中。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要协调推进“新四化”和绿色化的关系,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将生态文明确立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绿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不仅要采用联防联控的方式防治污染,而且要推动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带。这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体现出了重点论和全面论相统一的辩证特征。

硬制度建设和软制度建设的统一。习近平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突出了生态治理的价值。他强调,在生态治理中,既要加强硬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和法律保护环境,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又要加强软制度建设,坚持将生态文明上升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坚持用生态文化和生态价值来引导与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关键是,自然资源产权公有制,既为生态文明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又为生态公平正义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从而将硬制度和软制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可见,软硬兼施,既注重生态文明的硬制度建设,又注重生态文明的软制度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其生态治理的总体设计和系统设计的重要表现。

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一方面,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资源和阶段目标的民族性,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关乎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之历史担当的全球性,强调应该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呵护地球,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此外,既力求通过国内生态治理以维护国内生态安全,又力求通过全球生态治理以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显然,“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相互通达,国内生态治理和国际生态治理相互补充,国内生态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相互统一,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民族性和全球性相统一的辩证特征。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绿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典范,开启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新征程,必将指引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创新及其成就,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成效。一些美国学者认为,“要建设新文明,在世界各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挥的是引领作用,这是她的特殊使命” 。显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引领世界生态文明是可能的! SFXU9w94ArrGicKaLZlhMNuLcyLVfv9m2mXR1gOGVMfotkuj22EwUdy4HQCggY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