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习近平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简称为“美丽中国梦”)这一思想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严格的意义上,“美丽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社会进步过程。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其主要是一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工业化),但是,没有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和社会形态的整体变革,现代化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全面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在全面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和生态化的关系。但是,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向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能实现的,它是人类的一个陷阱。” 正是在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化弊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美丽中国梦”的愿景。这就是要通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的方式,推动实现整个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是一种生态上合理的现代化模式,是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有机融合。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克服资本主义“单面发展”的弊端,实现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党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事业等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必须成为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重大的议题就是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和生态化的关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现在,“美丽中国梦”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
显然,“美丽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的形象表达。
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山河秀美统一起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要求。从内容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过程。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短板。在近四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因此,我们必须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因此,习近平提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生态要求。只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才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但是,如果不在生态上重塑国家形象,我们就仍然会被国际社会嘲笑和诟病为“东亚病夫”。因此,我们必须将生态元素、生态要求、生态目标纳入国家形象,在生态上重塑国家形象。目前,我们“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即美丽中国。显然,实现“美丽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我们不仅要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本强国,而且要把我国从自然资源大国变成自然资本强国。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上走向共产主义。
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坚持“四个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规定和基本要求。我们要在坚持自然资源产权公有制度和坚持环境保护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坚信,这一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山河秀美的必由之路。
坚持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领域,包括祖国统一、军事、外交等问题。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正确理论。
坚持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构成的整体。生态文明制度属于其具体制度层次,但又表现和表征着整个制度系统。目前,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我们要坚信,这一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绿色制度。
坚持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生态文化、社会主义先进生态文化以及国外有益生态文化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要坚信,这一文化是凝聚社会主义新人的生态共识、激发社会主义新人的生态创造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唯有坚持“四个自信”,方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总之,“美丽中国梦”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理想和社会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为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综上,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的理论自觉。其中,“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是其生态世界观和生态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是其生态历史观的集中体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历史观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是其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集中体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其生态财富观、生态资本观、生态生产力观的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生态经济学基础。“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的科学论断,是其生态理想观的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学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显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生态文明问题上的集中体现与创新发展,开启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