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古九针、新九针针具及临床应用

第一节 古镵针与师氏镵针

一、古镵针(第一针)

(一)古镵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一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 ,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灵枢·九针十二原》:“头大末锐。”

(二)古镵针的作用及应用

1.去泻阳气,治疗热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去泻阳气。”

《灵枢·九针论》:“主热在头身也。”

《灵枢·热病》:“热病先肤痛,窒鼻 ,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 。”

《灵枢·热病》:“热病先身涩 ,倚 而热,烦悗 ,干唇口嗌 ,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

《灵枢·刺节真邪》:“刺热者,用镵针。”

小贴士

五十九刺

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少泽、关冲、商阳、少商、中冲、少冲,左右共十二穴),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后溪、中渚、三间、少府),凡八痏,足亦如是(束骨、临泣、陷谷、太白,左右共八穴)。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五处、承光、通天、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耳前后(听会、完骨)口下者(承浆)各一,项中一(风府),凡六痏。巅上一(百会),聪会一(囟会),发际一(神庭),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灵枢·热病》)

2.病在皮肤之表者

《灵枢·官针》:“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

3.放血

《素问·刺疟篇》:“䯒酸痛 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 ,以镵针针绝骨 出血,立已。”

小贴士

《黄帝内经》中的浅刺法与镵针

《灵枢·官针》中九刺、十二刺、五刺中的浮刺、毛刺、半刺、扬刺均属于浅刺,与镵针原理相同,可使用镵针达到治疗目的。

九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

十二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五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二、师氏镵针

(一)师氏镵针的形状

分针体与针柄两部分(见文前图3)。

1.针体 由耐高温的金属制成,长4cm,末端扩大为菱形,前面尖部及两边为锋利的刃,继承了古镵针“头大末锐”的特点,以适应“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的应用目的。针头锋刃可随时修磨,以保持锋利。

2.针柄 长10cm,为圆柱形,用优质木材或有机玻璃、合金等材料制成,以便于抓握及隔热。

(二)使用方法

以拇、食、中三指以持笔姿势抓握针柄,针体与皮肤呈垂直角度,在穴位皮肤部位划割,以微出血为度。临床常用的划割方法有以下三种:

1.口腔黏膜划割法 以针头之锋刃,在口腔内颊黏膜的横形条索状白斑(牙痕)或紫斑上进行垂直划割,割至血出为度。每针划割长度以1cm左右为宜。可根据条形斑的长度酌情决定所划割的针数。此法适用于多种胃肠疾患、面神经麻痹等。

小贴士

口腔颊黏膜条索斑

临床上有些患者常在两侧的口腔颊黏膜上有白色条索,如果属于气滞血瘀型多为紫色条索,为上下牙齿咀嚼形成的牙痕,多为胃肠病的反映,面神经麻痹患者亦常见。

2.耳壳划割法 用针尖轻微划割耳内侧、背侧之穴位,或耳背静脉。可按耳穴定位选取划割部位,每次以2~3穴(处)、微出血为度。常用于一些皮肤病,如湿疹、黄褐斑、脓疱疮、银屑病、皮肤瘙痒等。

3.背部腧穴划割法 即在背部腧穴进行划割,每次以2~3穴、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外感热病、痤疮等。

(三)针具消毒

针具使用完毕,用酒精棉擦拭干净,75%酒精浸泡30分钟,收藏,使用前再置酒精灯烧灼消毒,待凉后使用。

(四)师氏镵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师氏镵针具有泄热解毒、祛瘀活血、调理肠胃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发热;多种胃肠疾患,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面神经麻痹;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黄褐斑、脓疱疮、银屑病、皮肤瘙痒等。

(五)古今镵针的异同

古今镵针均是用于皮表浅刺、放血的针具,应用于热病,以取泻阳气。师氏镵针在制作形状上继承了古镵针“头大末锐”的特点,以适应刺激皮表不得深入的刺法要求,但其在针具制作上更加精细实用,刺激方法更多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如除了可治疗热病、皮肤病外,还可应用于胃肠病、面神经麻痹等。

三、镵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镵针割治对耳轮部治疗湿疹

治疗方法 对镵针针头及双侧对耳轮部消毒,然后用左手固定施治耳郭,使对耳轮部充分暴露,右手用持钢笔式紧握镵针针柄,按对耳轮弧形切线的垂直线方向,用针头之刃在对耳轮上轻轻划割,划痕长度不超过5mm,划痕间隔距离以2mm为宜,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盖于创伤面,约3~4小时后去掉,对耳轮上血痂待其自然脱落。

疗效 治疗湿疹12例均愈,其中急性期8例,亚急性期3例,慢性期1例,平均疗程7天,平均施治次数3~4次。

验案 丁某,女,18岁。小腿外侧对称性红色丘疹半月余,加重2天,夹有小水疱,渗出、糜烂,右侧约8cm×10cm,左侧约6cm×8cm,边缘不清楚,皮肤潮红,剧痒难忍,伴有小便短赤,苔薄黄微腻,脉滑数。诊断:湿疹(脾胃湿热)。以上法治疗,3日后二诊,疮面潮红、结痂,没有渗出液,稍觉痒感,对耳轮上血痂脱落,再次如前施治。5日后三诊,疮面红润微肿,范围缩小,痒感消失,基本治愈,终止治疗。追访3个月,患处皮肤正常,无红肿痒感。

出处 周秋芳,申允中,张明建.镵针割治对耳轮部治疗湿疹[J].四川中医,1989,8(1):51-52.

第二节 古员针与师氏磁圆梅针

一、古员针(第二针)

(一)古员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筩 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圆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二)古员针的作用及应用

古员针主要应用于病邪在分肉间的病证。

《灵枢·九针论》:“主治分间气 。”

《灵枢·九针十二原》:“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 。”

《灵枢·官针》:“病在分肉间 ,取以员针于病所。”

小贴士

《黄帝内经》刺分肉法与员针

《灵枢·官针》中的分刺、合谷刺均属刺分肉法,但要刺入皮内,不同于员针。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即针刺直达肌肉部)

“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即在肌肉较丰厚处,针刺得气后退至浅层,又依次再向两旁斜刺,形如鸡爪的分叉,以治疗肌痹)

二、师氏磁圆梅针

(一)师氏磁圆梅针的形状

见文前图4。

1.针体 长6cm,两端针尖嵌有3000高斯磁铁,其中一端为如绿豆大的球形,叫“磁圆针”,另一端形似梅花针针头,叫“磁梅花针”。

2.针柄 磁圆针柄为合金铝所制,分为两节,两节间由螺旋丝口衔接,前节较细,长12cm,后节较粗,长10cm。

(二)使用方法

1.磁圆针叩击方法 以手拇、食指握持针柄中部,中指、无名指轻握针柄后部,小指轻托针柄末端,使针头与皮肤垂直,以腕力叩击,形成弹性的叩击力,即“弹刺”。

(1)磁圆针的三种叩击方法

①循经取穴叩刺法:即沿经脉循行线找穴叩刺,并重点叩刺相关的重要穴位(主穴)。

②经脉叩刺法:即单纯叩刺经脉。可视病情叩刺一条或数条经脉,也可叩刺一条或数条经脉中的一段或几段。

③穴位叩刺法:即单纯叩刺腧穴。一般来说主穴可重叩或多叩,配穴则轻叩或少叩。

以上三种叩刺方法除可单独应用外,也可配合应用。

(2)磁圆针的刺激强度: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种刺激强度。

①轻度: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叩刺时仅有振动感。

②中度:叩击至皮肤潮红,第二天皮下有黄青色斑点。

③重度:叩时皮下痛感明显,叩后皮下出现黄青色斑点,随即转为青紫色斑点。

(3)磁圆针的补泻:一般顺经脉循行方向轻度叩刺为补法;逆经脉循行方向重度叩刺为泻法;沿经脉以中度手法来回叩刺,为平补平泻。

2.磁梅花针叩击方法 以手拇、食指握持针柄中部,中指、无名指轻握针柄,以与皮肤垂直的方向轻轻叩刺患部或患部周围,主要应用于皮肤病。

(三)磁圆梅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1.磁圆针 磁圆针的“弹刺”可形成振动力,使作用力深入到经脉穴位的肌层(分肉),从而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叩击经脉穴位的同时,可形成动磁力,产生电磁作用,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磁圆针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病证:

(1)内科病证:胃下垂,急、慢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泄泻,神经衰弱,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脱肛等。

(2)骨伤科病证: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跌打所致的血瘀肿痛,肱骨外、内上髁炎。

(3)外科病证:静脉曲张(注:治疗前先做深静脉回流试验,如深静脉回流正常,方可使用本法)。

(4)妇科病证:如子宫脱垂、不孕症等。

(5)儿科病证:如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

(6)耳鼻喉科病证:耳鸣、耳聋。

(7)保健:乌发美容。

小贴士

磁疗原理

磁石的性味及归经:辛咸,平,无毒;归肾经、肝经、肺经。

“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神农本草经》)

磁石辛咸,色黑,属水。能引肺经之气入肾,补肾益精。(《本草纲目》)

现代研究:磁场的生物学效应:①改善微循环,消肿。②降低血液黏度,减低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③提高某些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④降低血脂。⑤提高免疫功能。⑥增加脑腓肽,镇痛。⑦镇静,改善睡眠。

2.磁梅花针 主要用于皮肤科病证,如蚊虫叮伤、鹅掌风、神经性皮炎等。

(四)古员针与磁圆梅针的异同

古代的员针虽然为邪在分肉间而设,但由于分肉间疾病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故古代员针可以认为是针对分肉间邪气的一种针具,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灵枢·官针》中有分刺、合谷刺、分肉刺等刺法,丰富了病在分肉间的刺激方式和方法。磁圆梅针根据《黄帝内经》记载的古代员针,参照中国古代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综合了古员针、现代梅花针及磁疗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范围较古代员针大大提高,而且疗效也非常好。同时,由于磁圆梅针的便携性及易操作性,目前,已成为许多普通人的保健用具。

三、磁圆梅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磁圆针叩击治疗婴幼儿泄泻

治疗方法 首先叩击背部督脉、膀胱经、夹脊,根据病的虚实进行迎随补泻,根据病势的轻重掌握手法的轻重;叩击3~5分钟后,再由督脉向两侧进行疏散1~2分钟;接着叩击下肢膀胱经及肾经,以膝关节以下为叩击重点,叩1~3分钟;再由任脉向两侧疏散叩击1~2分钟;然后在胸腹部叩击脾经约1分钟;再开始进行下肢的胃经和脾经叩击1~2分钟。全过程10~20分钟。急性泄泻1日2次或3次,慢性泄泻1日1次。

疗效 治疗87例,治愈率83.91%,显效2.64%,无效3.45%,总有效率96.55%。

出处 秦建平.磁圆针叩击治疗婴幼儿泄泻87例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1998,7(3):189-190.

2.磁圆针叩击法治疗哮喘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主穴:肺俞、定喘。配穴:风寒加列缺、风门;痰涎壅盛加膻中、丰隆;虚证哮喘加太渊、太溪、肾俞、气海、足三里。操作方法: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执磁圆针,用雀啄法叩击穴位,叩击时间为每穴3分钟,叩击频率为每分钟40~60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口服中药汤剂。

疗效 磁圆针组痊愈59.4%,有效37.5%,无效3.1%,总有效率96.9%;中药组痊愈33.3%,显效50.0%,无效16.7%,总有效率83.3%。磁圆针组优于中药组。

验案 杨某,男,5岁。每因天冷或受寒哮喘反复发作,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胸膈满闷,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苔白滑,脉浮紧。至我科就诊,予磁圆针叩击法治疗3次后哮喘缓解,余症消失,再巩固治疗7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出处 冷钰玲,潘清蓉,李义.磁圆针叩击法治疗哮喘64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32-33.

3.磁圆针治疗不寐

治疗方法 补法:顺着经脉循行以磁圆针轻叩经脉循行部位5次;泻法:逆着经脉循行重叩10次;平补平泻法:沿着经脉来回中等度叩击8次。实证不寐:泻肝经;补任脉、胃经、脾经、膀胱经、肾经;平补平泻心经、督脉。胸腹部以任脉为中心,腰背部以督脉为中心,分别向两侧中度叩击1~2分钟;太冲、安眠穴重叩20次,涌泉轻叩10次。虚证不寐:补任脉、脾经、胃经、督脉、膀胱经、肾经。胸腹部以任脉为中心,腰背部以督脉为中心,分别向两侧轻叩1~2分钟;内关、神门、足三里、太溪、涌泉、安眠穴分别轻叩10次。

验案 张某,女,36岁。1995年6月22日初诊。因家事烦扰彻夜不眠或梦多易醒半月,伴心烦胸闷,面红口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红苔薄,脉弦细。此乃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用实证不寐之法治疗3次后睡眠明显改善,夜寐4~5个小时,又治疗7次后,睡眠复常。

出处 周广成.磁圆针治疗不寐[J].江苏中医,1999,20(1):21.

4.磁圆梅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方法 将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磁圆梅针叩击左侧内关、大陵、胸大肌、乳突肌旁反应点及颈部,对照组则针刺双侧内关穴,观察两组治疗1次后的即时疗效。

疗效 观察组即刻缓解4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即刻缓解0例,显效6例,有效2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

出处 解清禄,解同显.磁圆梅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07:1.

5.磁圆梅针局部叩刺治疗皮痹

治疗方法 局部皮肤暴露消毒,操作时手握持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中段,使用手腕之力进行弹刺,使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使局部皮肤潮红,充血即可,叩打的部位以病变区为主。隔日治疗1次,操作时间为40分钟。

验案 某,男,50岁,个体商人。主诉:双大腿外侧皮肤麻木、感觉减退2年余。查体:双大腿外侧皮肤无异常改变,局部约有10cm×15cm范围的感觉减退,触压皮肤发硬,肌肉发硬,成板状,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西医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诊断:痹证(皮痹)。以上法治疗5次后,病变部肌肉松弛,痛、温觉有所好转;治疗10次后,病变部皮肤及痛、温觉如常人。

出处 孙海青,胡玲.磁圆梅针局部叩刺治疗皮痹的临床体会[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2011:2.

6.磁圆梅针治疗带状疱疹

验案 杜某,男,54岁,干部。1992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左腰部3天前抽痛,外贴虎骨膏,昨日左后腰部起许多水疱、灼热疼痛。查体:左后腰部可见范围4cm×5cm大小集簇状水疱,疱壁紧张,水疱周围红晕,舌质红,苔黄腻。辨证:脾湿郁久化热,外感毒邪。治疗方法:叩足三里、血海稍重,然后循经叩击脾经诸穴,以达除湿健脾之功;用磁圆针轻刮皮疹,偶有破溃用青黄散(黄柏19克,青黛0.3克)吹拂皮疹处,用磁梅针稍重叩皮疹周围3cm处,使周围皮疹潮红为度,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2次后疼痛大为减轻,水疱壁松弛,疱液吸收许多;3天后水疱基本吸收,结痂,改为每日1次;6天后大部分痂脱,疼痛基本消失,继治3天而愈。

出处 石红乔.磁圆梅针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运用[J].江苏中医药,1993,37(6):25.

7.磁圆梅针循经叩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分甲钴胺组、磁圆梅针组、联合治疗组三组,每组20例。所有病例均在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用降糖药物,使患者血糖平稳控制在满意水平,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0mmol/L,且无低血糖发生。甲钴胺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500µg/次,每日3次,疗程1个月;磁圆梅针组循经叩刺患者患部的经络,每日1次,时间为40分钟,1周休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联合治疗组为在口服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磁圆梅针疗法。三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其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

疗效 甲钴胺组有效率90%,磁圆梅针组有效率9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5%。与甲钴胺组、磁圆梅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甲钴胺组、磁圆梅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

出处 孙海青,胡玲.磁圆梅针循经叩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5):47-49.

8.磁圆梅针治疗肩周炎

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右手持磁圆梅针,左手固定患部,然后以磁圆梅针两头交替叩刺病变局部,叩刺时采用中度手法循经叩刺肩髃、肩髎、肩井和阿是穴以及所经过的经络,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疗效 在52例中,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0%。

验案 王某,女,58岁,工人。1998年2月24日初诊,主诉:右肩部疼痛、不能上举3月余。患者因3个月前受凉,右肩疼痛,上举、外展困难,影响日常穿衣、梳头,经服药治疗疗效欠佳,近日逐渐加重。查体:右肩关节局部呈弥漫性压痛,右肩关节外展60°,内收、上举功能明显受限,右肩局部喜热恶寒,舌淡红,苔白,脉弦紧。诊断:肩凝症(右肩周炎)。辨证:风寒入络,经脉受阻。治宜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以上法治疗5次后,右肩痛减轻,肩外展至80°,仍按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4次,患者肩痛消失,功能恢复自如而痊愈。

出处 凌楠,陈丽仪.磁圆梅针治疗肩周炎5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27.

9.磁圆锤治疗落枕

治疗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患侧,左手托患侧腕部,右手持磁圆梅针,以磁圆针端按压内关穴,手法由轻至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做前倾后仰、左右转动等动作。此时患者自觉颈部松弛,疼痛减轻。每日按压1次,3天为1个疗程。

疗效60例均于3天内治愈,1次治愈者32例,2次治愈者17例,3次治愈者11例。

出处 郭建山.磁圆针按压内关治落枕[J].中国民间疗法,1996,(5):16.

10.磁圆梅针治疗静脉曲张

治疗方法 右手持磁圆梅针,左手作为押手将周围皮肤压住,然后以磁圆针端叩刺病变局部。叩刺时采用重度手法,以腕部力量为主,配合手指力量,在静脉曲张团处由下而上弹刺,以叩至皮下出现隆起、看不见蚯蚓团状的曲张静脉为度。一般叩刺5~10针,每周治疗2次,7~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本组102例,其中治愈80例,占78.43%;显效20例,占19.61%;好转2例,占1.96%。

验案 颜某,女,35岁,挡车工。1988年3月12日初诊,自诉:双下肢憋困不适,伴下肢血管变粗隆起10年,诊断为静脉曲张,建议手术治疗,因畏惧手术,故要求针灸治疗。检查:双下肢明显可见静脉血管青紫扩张。经用上法治疗2次后,下肢憋胀明显减轻,曲张隆起的静脉团基本消失,仅遗留局部青黄色;又治2次后,症状、体征均告消失;随访2年,一切良好。

出处 师怀堂,师爱玲.磁圆梅针治疗静脉曲张102例[J].中国针灸,1990,10(6):15.

第三节 古针与师氏针

一、古针(第三针)

(一)古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三曰针,取法于黍粟 之锐,长三寸半”。“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圆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灵枢·九针十二原》:“三曰针,长三寸半……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二)古针的作用及应用

《素问·针解》:“三人……人脉应人……故三针脉。”

《灵枢·官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针于井荥分俞 。”

《灵枢·九针论》:“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圆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灵枢·热病》:“热病头痛,颞颥 ,目瘛脉痛 ,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

小贴士

《黄帝内经》中的刺脉法与针

《灵枢·官针》中五刺中的豹文刺、九刺中的络刺、十二刺中的赞刺均属于刺脉的方法,但与针的刺脉法有所不同。针不刺入皮肤,仅按压脉,治疗气虚、病在脉的虚证;豹文刺、赞刺、络刺均需刺破血管,是放血疗法,用于邪在脉的实证。

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二、师氏针

(一)师氏针的形状

师氏针分小针、大针、弹簧针、长针四种,其中小针在临床最常用(见文前图5)。

1.小针 小针整体长12cm,其中针体长3cm,由耐高温的金属制成,末端为绿豆大的球形针头;针柄长9cm,由优质木材或其他绝热材料制成。

2.大针 针长约19cm,两端呈圆柱形,长度分别为5.5cm、3.5cm,柱的直径分别为1cm、1.2cm,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3.弹簧针 形状和小针类似,但针体和针柄间加有微型弹簧,使针体部可根据需要伸缩。

4.长针 针长10cm,末端为直径0.3cm的圆头,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二)使用方法

1.小针

(1)标记穴位:在选定的部位、穴位部位按压形成明显凹痕。如火针针刺前对要针刺的穴位或部位进行按压,以出现的凹痕作为标记。

(2)点按法(冷针):在选定的部位、穴位或刺激点等处按压片刻,或做小幅度旋转,以出现针感为度。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腹泻、消化不良等的治疗,或某些关节损伤、软组织扭伤等的治疗。

(3)火针:即将针烧至通红或微红,在患部进行烙烫治疗的方法。包括单纯火针刺法、火针与火铍针联合刺法、火针隔药膏温灸法三种。

①单纯火针刺法:将火针根据需要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或微红,在特定刺激点灼刺或在患处局部烙烫。主要应用于一般外科病证,如小血管病、疣赘、浅表色素痣、老年斑、内痔、白癜风、久不愈合的溃疡面、瘘管、肛裂等。

②火针与火铍针联合刺法:此法系火针、火铍针配合运用。方法是:先用火铍针迅速烙割病变组织(切割至与皮肤相平为度),然后以火针烙烫,修补结痂,产生强化止血作用。主要应用于外痔,皮肤赘生物,高凸的疣、瘊、瘤等。

③火针隔药膏温灸法:将针烧热,隔伤湿止痛膏等药膏点灸穴位或患部。操作方法如下:将药膏轻置于穴位处或患处,然后持烧热的针隔药膏进行点灸,针头接触药膏后停留1~2秒,如此反复操作,注意切勿烫伤皮肤。主要用于风寒湿痹。

2.大针 主要用于妇科宫颈糜烂。使用方法:首先用阴道扩阴器暴露患部并消毒,然后将大针在酒精灯上烧到微红,直接烙烫糜烂处。

3.弹簧针 主要用于扁桃腺炎、慢性咽炎等治疗。使用方法:让患者张口,医生用左手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根部,右手持针,用拇指按压针尾端,使针头部弹出,然后在酒精灯上烧至100℃左右,松开拇指,使灼热的针头缩进针套,然后迅速伸进口腔,对准化脓或肿大的扁桃体或咽后壁的滤泡,拇指按压针尾伸出针头烙烫,再松开拇指,使针头缩回至针套,退出口腔,这样可以防止烫伤口腔。

4.长针 主要用于肛瘘的治疗。使用方法:先用长针伸入瘘管以探明瘘管的深度和盲端位置,然后将针在酒精灯上烧至80℃左右,伸入瘘管烙烫,可反复数次操作,直至瘘管组织完全被破坏。

(三)师氏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师氏针的作用:分冷针和火针,冷针主要用于穴位标记和经脉穴位的按压治病,如小儿疳积、腹泻、消化不良等的治疗,或某些关节损伤、软组织扭伤等的治疗。火针根据病变的不同应用小针、大针、长针和弹簧针,具体内容见上述使用方法。

(四)古今针的异同

古今针均为“圆其末”的形状,但古针末端如“黍粟”大小,即2mm左右,用于按脉取气。师氏针的末端也是圆形的,根据各种针的不同,其末端的直径也随之不同,如小针、弹簧针的末端如绿豆大小;大针末端如圆柱形,直径约5mm左右;而长针的末端直径约3mm。这些不同形状的针,除了小针可用于按压经脉穴位治疗疾病、标记穴位外,各种针用作火针,在临床上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科的病证,大大扩大了针的使用范围,这是师氏针的重大创新。

三、师氏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针耳穴治疗胃痉挛

治疗方法 取耳穴胃,在耳轮脚消失处周围胃区用针探寻找到压痛点时进行加压,手法由轻到重缓慢压针,直至患者难以忍受痛感时停止加压,将针固定在穴位上,压针2~5分钟。多数患者当压针1~2分钟时胃痛开始缓解,直至患者胃痛消失或基本缓解时将针慢慢提起。一般取一侧穴位针治即可奏效,如针一侧止痛效果不理想,可令患者休息5分钟后再针另侧,方法相同,经两侧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疗效32例患者,经一侧治疗疼痛完全缓解者11例,两侧治疗疼痛完全缓解者14例,两侧治疗后症状减轻者5例,治疗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4%。

验案 雷某,女,47岁。1994年10月25日初诊。自诉中午因食冷饮,1小时后上腹开始剧痛,呕吐一次,口服快胃片加腹部热敷均不能止痛而来诊。查体:除上腹压痛明显外无其他阳性体征。按胃痉挛处置,取右耳胃穴针按压,约2分钟腹痛减轻,持续按压3分钟患者已全无腹痛感觉,停针观察20分钟未见复发,5日后经随访,一切正常。

出处 王贵义.针耳穴治疗胃痉挛32例[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国针灸学会,1999:215-216.

2.火针速烙刺法治疗慢性咽炎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医者将冷光灯线调至患者口咽部,左手持压舌板压患者舌,使咽部充分暴露,用1%丁卡因咽部喷雾使黏膜表面麻醉,每次3~5分钟,共2~3次,至咽反射显著减退、无恶心为止。将火针于酒精灯上烧至微红,迅速在患者病变黏膜表层施以速烙刺法,以局部黏膜变为白色为度,一般根据病灶大小决定烙刺范围。火针速烙刺后,即予生理盐水漱口,治疗后1周内,饭后以洗必泰含漱剂含漱,不可进食过热、过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一般1次治愈,如治疗10日后仍有咽部不适感则加治1次。

验案 徐某,女,58岁,山西省灵石县人。2005年6月18日初诊,自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已10余年,伴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黏性分泌物,刷牙时有干呕,这次因情绪变化而致症状加重3个月。经西医冷冻、雾化及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特来求诊。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有分泌物附着。遂用火针速烙刺,方法如上述,1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出处 王海军,曹玉霞,祁越.火针速烙刺法治疗慢性咽炎[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30-31.

3.火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方法 采用山西师怀堂新九针中的针,在乙醇灯上烧至通红,迅速在患者每个病变黏膜表层分别施以速烙刺法,以局部黏膜变为白色为度,一般根据病灶大小决定速烙范围。火针速烙刺后,即予生理盐水漱口,治疗后1星期内,饭后以洗必泰含漱剂漱口,不可进食过热、过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一般1次治愈,如治疗1周后仍有不适则加治1次。

疗效37例患者,28例1次治愈,9例2次治愈,有效率100%。

验案 某,女,37岁,集团职工。2005年10月初诊,自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已20余年,复发1周,灼痛难忍,经服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特来就诊。检查见下唇内侧、舌尖、颊黏膜等处共6个圆形溃疡,最大0.6cm×0.4cm,最小0.2cm×0.2cm,溃疡面呈黄色,略凹,上覆分泌物,周围红肿。遂用火针速烙刺,方法如上述。1次治疗后疼痛消失,3天后复查溃疡面愈合。

出处 闫支花,韩长根.火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7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7(12):33.

4.火针治疗肛裂

治疗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用2%盐酸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然后肛门镜涂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门,充分暴露肛裂病位,旋转肛门镜螺丝使其固定。右手持针,将针在酒精灯上烧至100℃左右,视肛裂类型,施针而刺。单纯性肛裂:用火针在肛裂处直接灼刺,使组织变为白色即可,观察5分钟,如有出血,再点刺1~2次以止血,如无出血,涂烫伤膏,敷料包扎。溃疡性肛裂:火针点灼裂口至灰白色。对赘皮外痔、哨兵痔,左手持镊,夹持赘皮或哨兵痔顶端将其拉长,右手持火铍针至基底部一次性烙断,割除根治,火针封口,涂烫伤膏,敷料包扎。隐窝炎:火针点灼成灰白色。肛乳头肥大:左手持镊夹持肛乳头顶端将其拉长,右手持火铍针至基底部一次性烙断,割除根治,火针点灼止血封口。裂痔:火针点灼使其萎缩。皮下瘘管:火针插入瘘管内,烙灼2~3次即可。针后处理:适当休息2~3天,治疗后切忌强劲大便和蹲厕过久。嘱患者多食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蔬菜以缓解大便干燥,每次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开水清洗,并涂烫伤膏,或用黄芩、黄连、黄柏、连翘、栀子、大黄各30克,水煎30分钟熏洗肛门。

疗效 患者426例,1次治愈者302例,占70.19%;2次治愈者124例,占29.11%。痊愈率为100%。

出处 王继元,彭润兰,王栋.火针治疗肛裂426例[J].中国针灸,2002,22(12):16.

第四节 古锋针与师氏三棱针、锋勾针

一、古锋针(第四针)

(一)古锋针形状

《灵枢·九针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 ,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 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

《灵枢·九针十二原》:“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素问·针解》:“四时……人筋应时……四针筋。”

(二)古锋针的作用及应用

《黄帝内经》中锋针主要为放血针具,用于刺络放血、泻热,治疗久病痼结者。

1.刺络放血,治疗痼疾

《灵枢·官针》:“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灵枢·九针论》:“主痈热出血……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发痼疾。”

2.泻热出血,治疗热病

《灵枢·热病》应用锋针最多。如下: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 ,以第四针于四逆。”

“热病数惊,瘈疭而狂,取之脉(突出的络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 ,刺骨。”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

“热病夹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

3.泻实

《灵枢·刺节真邪》:“刺大者 ,用锋针。”

二、师氏三棱针

(一)师氏三棱针针形状

师氏三棱针分针体与针柄两部分,整体长58mm,由不锈钢制成(见文前图6)。

1.针体 长28mm,为鱼腹状三棱椎体,三面有刃,尖端锋利。较一般传统三棱针针身做了如下改进:①针身由普通三棱椎体改为鱼腹状三棱椎体。②针身长度较传统三棱针长。

2.针柄 长30mm,为六棱鱼腹状柱体,与一般传统三棱针相比,有以下两方面的改进:①由圆柱体改为六棱鱼腹状三棱椎体。②针身长度传统三棱针长。

(二)使用方法

1.静脉点刺法 亦称速刺缓出点刺法,适用于治疗各科病证时的静脉放血,可具体操作为:针刺前先准备一条胶皮带,然后手持皮带两端拉紧,系于针刺部位上方,因为血液的回路被阻,局部静脉即膨起,这时即可进行针刺;用前述基本手法将三棱针针体部迅速刺入静脉血管,并使三棱针针尖在血管内停留0.5~1秒;将三棱针徐徐退出静脉管,血即随针流出。

注意事项:胶皮带必须绑紧。用师氏三棱针进行静脉放血,点刺血管时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刺透对侧血管壁。如因用力过猛刺透血管里侧的管壁,则可能使血内溢,此时患者局部即有酸楚或疼痛感,局部皮肤亦呈青紫色。如发生这种情况,可迅速予以揉按,以促进血液的吸收,一般数小时内即可恢复;如出血量较多,这样处理效果不明显时,可用毛巾热敷。

2.末梢速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各科病证在肢端部位腧穴、反应点放血。方法是: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住所刺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下,并立即出针,使出血量如绿豆或黄豆大小即可。如出血不畅,可用手指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地流出。

3.散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一些外科病证以及痹证。方法是:用三棱针在患部周围点刺,然后用双手轻轻将血从刺激点挤出。如出血不畅,可辅以火罐,使恶血邪气尽出。

4.密刺法 这种刺法适用于皮肤病、周围末梢神经麻痹、顽癣,以及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等。方法是:在患病部位用三棱针轻轻点刺,以患部微出血为度。

(三)师氏三棱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师氏三棱针常用于刺络放血、清热解毒或启闭开窍,治疗急性热病、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昏迷、小儿惊风、小儿疳积、急性淋巴管炎、结膜炎、痤疮、急性扭伤、无名肿毒等病证。

(四)古锋针与师氏三棱针的异同

师氏三棱针与古锋针的形状均以“锋其末,刃三隅”为特征,以刺络放血、泻热,治疗热病、久病痼结者。师氏三棱针除单独运用外,对于许多疑难病症,常与其他新九针针具配合使用,其疗效尤为显著。

师氏三棱针与现代一般的三棱针(又叫锋针)的形状结构、适应证基本类似,故在后面的临床应用中将现代三棱针也选为范例。

(五)锋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锋针点刺太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

验案 陈某,女,50岁,1985年9月1日初诊。主诉:左侧额、面颊阵发性剧痛20年,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左侧上额及面颊阵发性、闪电样、火烧样剧烈疼痛,时轻时重,常因情绪急躁、疲劳、洗脸、刷牙、进食等因素诱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Ⅰ、Ⅱ支)。近日因愤怒而诱发,从左侧眉棱骨处开始痛,窜至眼球,向左侧颈项及鼻翼、齿根扩散,面颊灼热疼痛,目赤,涕泪、口涎俱下。每次疼痛持续1分钟左右,每天发作数十次,兼有胃热恶心,心烦易怒,口苦而渴,喜冷饮,便秘。检查:左面颊皮肤粗糙,肌肉反射性抽搐,左太阳穴处有明显压痛,而肌肉无运动障碍,舌质晦暗,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系肝阳乘胃,风热上扰,脉络瘀阻。治则:活血祛瘀,祛风清热,通络止痛。取左侧太阳穴,以锋针刺之出针后拔火罐,放出黑紫血约3~4mL。毫针刺下关穴,以疏调局部经气;刺原穴合谷以清泻阳明热邪;泻荥穴内庭,以制上炎之火;取肝原穴太冲,以调和肝胃;补肾原穴太溪,以滋阴降火。针后患者立感头清目爽,疼痛全消,目赤减退。2日后患者来述,疼痛已止。随访5年未见复发。

出处 石信箴.锋针点刺太阳穴为主治疗面痛80例[J].新疆中医药,1991,10(2):20-21.

2.锋针治疗腱鞘囊肿

治疗方法 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固定囊肿,右手持一锋针对准囊肿最高点,迅速刺入,捻捣两三次,立即出针,同时双手拇、食二指用力挤压肿块,务使囊内胶性黏液从针孔全部排出,再用酒精棉球擦净局部,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验案 任某,女,32岁,成都市永丰公社百花五队农民,1980年11月16日初诊。左手腕部背面正中有突出皮表约3cm×3cm肿块一个,已3年。肿块呈圆形,有弹性,推之能动,表面光滑,手腕酸痛乏力,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不便,局部有轻微压痛,手掌下垂时肿块更加明显,遂诊为腕部腱鞘囊肿。用上述方法刺出胶冻状黏液约5mL,当即肿块消失,针孔消毒后,外盖5分消毒硬币,绷带加压包扎,7天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出处 杨介宾.锋针治愈腱鞘囊肿[J].四川中医,1985,4(6):45.

3.锋针挑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治疗方法 主穴为肱骨外上髁局部压痛点,配患肢手三里、手五里穴。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1mL局麻。医者右手持针,以左手食指和中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锋针针尖与皮肤成30°角迅速斜刺入0.5寸左右,然后持针分别向上、向左、向右三个方向用力提拉30~40次,期间可听到粘连组织松解的“吱吱”声。挑治完毕后按进针方向出针。三穴操作相同。伤口以酒精及碘酒再次消毒,并盖以消毒纱布。24小时内伤口勿沾水。1次为1个疗程,2周后可行下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 显效19例,有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

验案 陈某,女48岁,1998年12月24日就诊。主诉:右肘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个月,加重1周。症见:右肘关节后外侧疼痛,痛点固定,疼痛以夜间为甚,旋转、背伸、提拉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并可向前臂放射。检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微肿胀,无发红。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病,期间行局部封闭治疗,疼痛稍缓解,但随后症状反复,未见彻底好转。遂以上述方法行挑治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仅余肘局部酸胀感,活动时无不适。休息2周后,行第2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出处 何颖,王继宁.锋针挑治肱骨外上髁炎4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3):36.

三、师氏锋勾针

(一)师氏锋勾针的形状

锋勾针是结合锋针和民间钩针的形状特点研制而成。“勾”,顾名思义,就是针尖为钩形,与针身呈45°角,且钩尖锋利,三面有刃,末端钩尖,长约3mm。锋勾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整体长约14cm。有单头型和双头型两种,单头型即一端有钩;双头型即两端有钩,针体中间为柄,较粗,两端渐细,针头钩回(见文前图7)。

(二)使用方法

1.刺络放血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捏针柄,呈持笔式。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在选定部位如穴位或刺激点上迅速点刺,用于放血。该方法主要通过刺脉络放血以泻热通络,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高烧等。

2.割治法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捏针柄,呈持笔式。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后,针体与皮肤垂直,挑刺、勾割皮下纤维。上下提动针柄,勾割皮下纤维,可听到“喀嚓”声。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出针,针尖部分顺孔而出,可减轻皮损。出针后用棉球按压。该法剥离或割断皮下一些脂肪及肌纤维,具有疏通局部之壅滞、剥离粘连的作用,常用于某些慢性疾患而致的局部功能障碍,或顽固疼痛久而不愈,或痛点固定的疼痛性疾病,如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胃肠疾病等。

(三)师氏锋勾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师氏锋勾针具有刺络放血、宣通脉络、泻热散滞、剥离粘连、疏导气血等作用。用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咽炎、高烧等;或某些慢性疾患而致的局部功能障碍及顽固性疼痛,如肩周炎、神经性头痛、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胃肠疾病等。

(四)古锋针与师氏锋勾针的异同

师氏锋勾针结合了古锋针与现代钩针的形状研制,不仅可以用于刺络放血治疗热病、痼疾,还可用于割治、剥离粘连,以疏通气血的凝滞,对于一些顽固性疼痛、有固定病位的筋结点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五)师氏锋勾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锋勾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1)治疗方法一

治疗方法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损伤者,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患侧手叉腰,健侧手向前扳住患侧肘部,使患侧肩胛内上角翘起;棘上韧带和腹外斜肌损伤者,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双手自然下垂于治疗床两侧。然后于局部常规消毒,将锋勾针与皮肤呈45°角快速刺入皮肤,直达痛点(肩胛提肌损伤者,还需将针慢慢调至肩胛骨内上角前缘),然后沿肌纤维走行方向划拨3~5次,再将针体倾斜45°角出针,常规消毒针孔,敷贴创可贴,嘱患者3日内不沐浴,1周后复诊。3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例,均收效良好。

验案 刘某,男,35岁,2002年4月20日初诊。因用力过度后出现右背部痛,耸肩、头前屈及扩胸时疼痛加重,夜间不能右侧卧,翻身困难。查体:右肩上抬畸形,右肩胛骨脊柱缘内上角压痛,上肢后伸受限,肩胛提肌抗阻试验阳性。诊断为右肩胛提肌损伤,行锋勾针治疗2次即愈。

出处 曾伶,李亮.锋勾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58.

(2)治疗方法二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种类选择适当的体位,暴露疼痛部位,找到压痛点,做一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10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地塞米松注射液1mL,共9mL,每个压痛点注射3mL,从浅入深注入药液。一次最多取3个压痛点。局麻完后,取消毒后的师氏锋勾针,押手绷紧或捏起所刺部位的皮肤,刺手持针,针头与皮肤呈75°角刺入皮肤,直达肌肉层,感觉有阻力时勾割3~4针,此时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勾割完毕,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位顺针孔而出)。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稍后在针孔处拔火罐,拔出瘀血约2mL,取下玻璃罐,针孔处用棉球擦净,创可贴固定。勾治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活动病变肢体。每3日勾治1次,5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 痊愈:软组织损伤处疼痛消失、局部无压痛点、功能活动正常者28例,占70.0%。好转:软组织损伤处疼痛减轻、局部压痛点减轻、功能活动改善者12例,占30.0%。本组40例全部有效。

验案 刘某,女,35岁,家庭妇女。2003年7月9日初诊。主诉:背部疼痛7天。病史:平常喜好玩麻将,7天来双侧肩背部疼痛,无心悸及咳嗽时加重感,上肢活动自如。检查:肩背部有明显压痛点2处。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心肺及锁骨、肋骨未见异常。诊断为肩背肌筋膜炎。用上述方法治疗后,1次即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出处 史雅琴.锋勾针治疗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40例[J].中国针灸,2006,S1:62.

2.锋勾针治疗头夹肌损伤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稍低头,取大椎穴处或项韧带两侧头夹肌附着处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刺时以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之皮肤,右手以拇、食、中指以持钢笔式姿势紧捏针柄,先以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深度约10mm,遂将针柄扭正至与皮肤垂直,上下提动针柄,即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嚓嚓”声。出针时将针柄恢复进针时的方向与角度,使针尖部顺原针孔而出,出针后用棉球按压即可。每周1次,4周后统计疗效。

疗效 治愈65例,占73.0%;好转24例,占27.0%。有效率达100.0%。

出处 金生飞.锋勾针治疗头夹肌损伤89例[J].中医针灸,2009,29(5):416.

3.锋勾针治疗项韧带损伤

治疗方法 取俯卧位,头颈部探出治疗床的床头,或取坐位,颈部呈前屈状态。在枕外隆凸下缘或隆凸两侧压痛点,颈部正中线上棘突顶及其上下点,以及韧带周围肌肉附着区的压痛点上,常规消毒。刺时以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之皮肤,右手以拇、食、中指以持钢笔式姿势紧捏针柄,先以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遂将针柄扭正至与皮肤垂直,上下提动针柄,即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之“嚓嚓”声。出针时将针柄恢复至进针时的针向与角度,使针尖部顺原针孔而出,出针后用棉球按压即可。1周1次,4周后统计疗效。

疗效 痊愈61例,占70.11%;好转26例,占29.89%。总有效率100%。

验案 吴某,女,45岁,长期从事计算机操作,就诊于2007年11月10日。自述:颈项部酸胀不适,枕后部疼痛,转侧不利,头部不能过度前屈或后伸,每遇劳累或感受寒湿后症状反复发作,难以忍受。曾经予以普通针刺和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现症见:枕外隆凸下缘附着处有明显压痛,弹拨项韧带明显感觉有弹响声。遂在枕外隆凸下缘处定点,常规消毒后,以锋勾针垂直刺入皮下5mm左右,上下提插针柄,听到皮下纤维被割断的“嚓嚓”声,针后即感枕后部明显轻松;1周后复诊,述症状明显好转,唯颈项部仍有紧绷感,遂在项韧带附着处的压痛点上再以锋勾针治疗1次;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无疼痛及不适感,病告痊愈。

出处 金生飞.锋勾针治疗项韧带损伤8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27.

4.锋勾针治疗急性腰损伤

治疗方法 选取痛点或压痛点,锋勾针进入到预定部位后,施医者运用腕力的抖动,着力于针尖部,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进行弹拨抖动,可视病情弹拨3~7针。本病一般治疗1次后腰部活动基本正常,2次可治愈。

疗效 治疗283例,治愈265例,占93.6%;好转18例,占6.4%;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0%。

出处 王黎明,李萍,王延玉,等.锋勾针治疗急性腰扭伤283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0):74.

5.锋勾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屈曲膝关节,使足掌平稳放于床上。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粗隆之间的压痛点上做皮肤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膝关节腔,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深达髌韧带下方,先做纵向勾割剥离,然后将勾针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将针体横向倾斜,和韧带平面呈15°角,在髌韧带和脂肪垫之间进行勾割剥离,然后使针体提至韧带下,向相反方向进针,重复上述手法,将髌下韧带和脂肪垫的另一侧剥离开来,出针,贴创可贴,预防针孔感染。在检查寻找压痛点时,若发现在髌骨下1/2段边缘下方有压痛点,治疗时应将患肢平放于床上,医者左手拇、食指按住髌骨底内外缘推向远侧,使髌骨向前上方向突起,充分暴露痛点,右手持锋勾针在压痛点处进针,针尖达到骨面后行纵向勾割,横向剥离,出针后贴创可贴。为防止新的粘连,术后数日内注意让患者多做患肢的曲伸运动,并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消炎痛3~4天。

疗效 治疗59例,经1~3次治疗,痊愈(膝痛消失,半年内未复发)50例,显效(膝痛消失,仅在劳累后或登高时出现膝部酸胀、乏力)9例。总有效率达100%。

出处 程清萍,高山,刘东明.锋勾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59例[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2000:501

6.锋勾针治疗腱鞘炎

治疗方法 令患者伸开手指,掌心向上,在患指掌指关节处的掌面有一硬结或条索状物,其压痛明显,在极度伸屈患指时,其硬结或条索状物随之滑动,而滑动的距离就是狭窄部位,也就是针刺勾割的施术部位(不可将结节或条索状物当成狭窄部位)。伸直患指,用镵针做好标记,局部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医者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施术部位肌腱,右手持笔式持针,使针柄与皮肤呈75°角迅速刺入狭窄部位,然后将针柄扭正与皮肤垂直,上下提动针柄(用力要均匀),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一般提动针柄勾割10次左右就听不到“吱吱”声了,这说明已将狭窄部位完全割开。出针时针柄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顺针孔而出,可减少皮损。出针后再将患指向远端背屈、牵拉,促使瘀血排出,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检查手指屈伸有无绞锁,如有绞锁,需调整进针部位重做1次,直至屈伸无绞锁,才告施术完毕。嘱患者每日练习患指伸屈20次左右,防止粘连。若1次治疗后仍未彻底痊愈,可间隔1周后行第2次治疗(因为针后1周内,在施术部位有轻微创伤,若针刺则痛甚)。

疗效 治疗有50指1次而愈,6指2次而愈,治愈率100%。

验案 张某,女,48岁,家庭妇女,1993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右手拇指掌指关节处疼痛2年余。屈伸时有弹响声,活动不利,曾口服消炎痛等药物疗效不佳。检查:右手拇指呈扳机状,掌指关节掌面有压痛,可摸及0.2cm×0.2cm大小的硬结。极度屈伸患指时硬结随之上下滑动,其距离约0.3cm。用上法施治,在硬结滑动过的部位(即狭窄部位)的中点进针,勾割10余次,听不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为止,治疗1次而愈。

出处 吕岗,吕峰.锋勾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52例[J].中国针灸,1998,(6):23.

7.锋勾针治疗颈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在颈肩部风池、百劳、肩井等穴位及其附近采用指压方法寻找压痛点,以局部酸、胀、麻、痛,甚则放射至同侧上臂,或指压时手下出现结节、颗粒状感觉为准。定位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7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后,针体与皮肤垂直,上下左右提动针柄,挑刺、勾割皮下纤维,可听到“咔嚓”声。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出针,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出针后吸以玻璃罐,放血3~5mL。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 治疗20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出处 李知行,孙健,董嘉怡,等.锋勾针治疗颈型颈椎病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2):16.

8.锋勾针治疗坐骨神经痛

治疗方法 选穴:主穴取阿是穴,配穴取环跳、阳陵泉、悬钟、委中、承山。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所选各穴,使用消毒后的锋勾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所刺之皮肤,右手迅速将针尖刺入,刺时针尖与皮肤垂直,然后将针柄扭正再与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0.5~1寸,上下提动针柄,即可听到割断结缔组织和皮下纤维的“嚓嚓”声,每穴勾割3~4次后即应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即可。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按病情再行第2个疗程。

疗效 治疗198例,痊愈179例,显效8例,好转11例。痊愈179例中,治疗1个疗程者46例,2个疗程者93例,3个疗程者40例。

验案 于某,男,36岁,工人。1991年3月2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腰腿痛3年,时轻时重,1周前因受凉后复发,近2天来加重。现右侧臀部、大腿后部、小腿的前外侧呈持续性胀痛,疼痛难忍,夜间尤甚,屈腿、翻身均受影响,卧床不起,呈阵发性烧灼样痛由臀部向外侧足尖放射。因针灸、封闭等治疗无效而来诊。查体:神清,痛苦貌,步履艰难,右侧直腿抬高20°,臀部正中、大腿后侧、腓肠肌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腰椎X线片示无异常。诊断:右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遂以锋勾针治疗,针毕自觉疼痛大减,除小腿肚略有不适外,诸症基本消失,可轻松独步行走数百米。2天后复针1次,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出处 孟庆良,赵存君,张三品,等.锋勾针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98例[J].中国针灸,1994,14(3):29-30.

9.锋勾针治疗血管性头痛

治疗方法 施术局部常规消毒,右手拇、中、食指握笔式持针,左手食、中指分开头发,绷紧皮肤,对准痛点,迅速点刺5~7下,令其出血。每次取穴以2~4处为宜。点刺深浅适度,出血量则实证以每针孔1~3滴血为宜,虚证微出血即可。每穴施术完毕,用消毒棉球擦去血珠,按压针孔片刻即可。施术时应避开大血管,针刺前额及侧头痛时点刺力度宜重,头顶及后头痛点刺力度宜轻。治疗后局部勿用手搔抓,3日内不可洗头,以防感染。治疗时以头痛发作时为宜,每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86例,经临床1~3个疗程治疗治愈69例,占80.2%;好转16例,占18.6%;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达98.8%。

验案 王某,男,26岁,1989年11月2日初诊。自诉患偏头痛8年余,每因精神紧张或劳累后诱发,持续5~7天逐渐减轻,每月发作1~2次,有明显家族病史。曾各地求治无效,后行CT检查排除脑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就诊时患者双手拍头,双目紧闭,头痛正剧,呈极度痛苦面容。以左耳后完骨部向上绕耳至耳前太阳穴部,随血管搏动而疼痛,痛势较剧烈,眩晕欲呕。遂局部消毒,选疼痛敏感点完骨、浮白、悬颅、太阳穴依上法重力点刺,每穴点刺2次,挤出3~5滴血,施术1次,当即痛止。次日头痛又发,痛势明显减轻,伴头晕乏力,又依上法每穴点刺3次后,约2分钟痛止,此后3个月未复发。半年后又因饮酒睡迟而诱发,痛势不剧,部位如前,继如前法,治疗1次而痛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出处 杨学山,戴艳芳.锋勾针治疗头风86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7,19(3):87-89.

第五节 古铍针与师氏铍针

一、古铍针(第五针)

(一)古铍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素问·针解》:“五音……人声应音……故五针骨。”

(二)古铍针的作用及应用

《灵枢》以“铍针”泻痈脓,或放血,放腹水。《素问·针解》虽然以铍针应“音”,对应于人体“骨”,但未见铍针应用于音、骨相关病的治疗,可能仅是理论层面的论述。

1.破痈排脓,治疗痈脓

《灵枢·九针论》:“主大痈脓。”

《灵枢·官针》:“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

《灵枢·刺节真邪》:“刺痈者,用铍针。”

《灵枢·终始》:“重舌 ,刺舌柱 以铍针也。”

2.放腹水

《灵枢·四时气》:“徒㽷 ,先取环谷下三寸 ,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㽷,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㽷尽乃止。”

小贴士

五邪与铍针、锋针、圆利针、镵针、毫针的应用

《灵枢·刺节真邪》: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岐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黄帝曰:官针奈何?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圆利针;刺热者,用镵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二、师氏铍针

(一)师氏铍针的形状

铍针分针体与针柄两部分(见文前图8)。针柄为圆柱形,由优质木材或其他绝热材料制成;针头为宝剑形状,尖端与两边均为锋利刃,由耐高温金属制作,在高温条件下不退火、不易折,保持施治时所需的钢度与韧性,且针头经高温烧灼后使用,可起到消毒作用。

(二)使用方法

1.切割疣赘 常规消毒患处皮肤,将火铍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发亮。左手持止血钳或镊子,夹持提拉病变组织,右手持烧红的铍针,对准其根部,迅速齐根灼割之,然后观察数分钟,伤口如有渗血或切割不平整,用火针或火针修补,然后常规包扎。可治疗皮肤疣赘、皮肤良性瘤、痣、瘊子、肛肠息肉、外痔等。

2.切开排脓 常规消毒患处皮肤,将火铍针在酒精灯上烧红,以均匀稍慢的速度切开脓疡处皮肤,使脓液流出,拔罐使脓血出完,包扎伤口。可治疗脓肿痈疡。

3.切开清除囊内物 常规消毒患处皮肤,将火铍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切开囊壁,挤出内容物,然后用火针烧热烫灼破坏瘤壁或囊壁,包扎。可治疗粉渣瘤、腱鞘囊肿。

4.愈合伤口 常规消毒,将火铍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微红,烙烫肛裂口,火针修复,包扎伤口。嘱多食稀饭蔬菜,保持软大便,便后注意清洗。可治疗肛裂、手足皲裂等。

注意事项:由于师氏铍针的刀刃虽然锋利,但与外科手术刀比较还是不够锋利,故在应用时主要依靠火铍针的烧灼来切割,操作时不要很快,而是边烧灼边切割,方可有效达到切割效果。

(三)师氏铍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铍针的作用为切割、破痈排脓,主要用于皮肤病及外科病证,如皮肤疣赘、皮肤良性瘤、瘊子、脓肿痈疡、粉渣瘤、腱鞘囊肿、肛肠息肉、陈旧性肛裂、外痔等。

(四)古今铍针的异同

师氏铍针继承了古铍针末如剑锋的形状特点,二者均可用于切开排脓,但师氏铍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用作火铍针是其创新,用于切割疣赘、清除囊内物、愈合伤口。其特点有三:一是针烧灼后切割皮肤渗血少,甚至不出血;二是经铍针切割的1.5~2cm以下的切口,无须缝合处理,可自然愈合;三是铍针切割、烧灼后的切口或伤口,一般无需包扎,愈合快,不易感染,不留瘢痕。

注:目前有一种针叫新铍针,采用钛合金材料研制,其形状和应用不同于师氏铍针,读者应注意。

三、师氏铍针的临床应用

铍针切除外痔

治疗方法 肛门常规消毒后,在局麻下,用弯头止血钳将痔核凸起部分全部夹住,再用0.5%布比卡因5mL加亚甲蓝1mL,混合注入靠钳夹下痔核根部的周围皮下,然后取铍针置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沿止血钳下部将痔核切除。由于本法主要靠铍针的高温将痔核灼割掉,因此切除一个痔核一般需将铍针烧红2~4次,灼割时须做到稳、准,切不可大意,以免伤及痔核以外的正常组织。术后用消炎生肌纱条每日便后换药。

疗效 60例患者,经用此法治疗后全部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以痔核大小不同,一般在1~15天。

出处 杨月波.铍针切除外痔60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1(1):35.

第六节 古圆利针与师氏圆利针

一、古圆利针(第六针)

(一)古圆利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六曰圆利针,取法于氂针 ,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

《灵枢·九针十二原》:“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圆利针者,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

《素问·针解》:“六律……人阴阳合气应律……故六针调阴阳。”

(二)古圆利针的作用及应用

1.痈痹

《灵枢·九针论》:“主取痈痹者也。”

《灵枢·厥病》:“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 中,以圆利针,大针不可刺。”

《灵枢·杂病》:“膝中痛,取犊鼻,以圆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氂 ,刺膝无疑。”

2.暴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取暴气 。”

《素问·通评虚实论》:“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圆利针。”

二、师氏圆利针

(一)师氏圆利针的形状

圆利针为柱形粗针,长度为10cm,分针体与针柄两个部分。针体长6cm,针身直径1.5mm,针尖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柄由金属丝缠绕而成,长4cm(见文前图9)。

(二)使用方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2~3分,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双手协同施力,将针刺直刺入腧穴,深度3.5~4cm(1.5~2寸),行滞针手法(见毫针),一般不留针。多取腰夹脊、秩边、环跳等处。重要脏器附近不宜使用。

(三)师氏圆利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圆利针较毫针稍粗而长,用于深刺人体的一定部位而产生治疗作用。具有除顽“痹”的作用,主治一些顽固性颈肩痛、腰腿痛,如颈椎病、颈源性头痛、肩周炎、腰间盘突出、梨状肌损伤等,而且对某些重病、顽症、急病尤为适用。

(四)师氏圆利针与古圆利针的异同

与古圆利针“末端尖锐,中部略膨大,针身反细小”不同,师氏圆利针针尖部分与毫针相同,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体较古圆利针粗,并且比古圆利针的长度长。师氏圆利针针体直径一般为1.5mm,长度为60mm。二者均治病痹气暴发者,如腰腿疼、暴痹等。

注:目前市场除了师氏圆利针,尚有不同直径和长短的圆利针,形状与师氏圆利针基本一致,适用于不同疾病的需求,故在后面的临床应用中均选为范例。

三、圆利针的临床应用

1.圆利针治疗梨状肌损伤与便秘验案二则

验案一 某,男,30岁,司机,200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左侧腰腿痛半年余。患者自诉半年前卸货时不慎将腰扭伤,左侧腰胯疼痛向同侧下肢放射,夜间明显;左腿不能负重,脚外侧麻木,诊断为左侧梨状肌损伤。治疗采用圆利长针垂直深刺患侧秩边,深度3寸左右,行强刺激,针感至足趾后出针,不留针。隔日治疗1次。针5次后,疼痛减轻。又治疗5次后,腰腿痛止,麻木消失。

验案二 某,男,42岁,干部,1987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近20天来大便干硬,每4~5天大便1次,且粪块硬结,难以排出,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经服各种通便药无效。治疗取大肠俞,用圆利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1.5寸,行强刺激。隔日治疗1次。第1次治疗后当日即排便。治疗1周后,由原4~5天大便1次转为2~3天1次。继续治疗1周后,大便恢复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出处 冀来喜,田建刚,郝重耀.新九针圆利针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620.

2.圆利针为主治疗银屑病

治疗方法 取穴方法:主穴取神道、灵台。配穴一:取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配穴二:局部病灶鳞屑厚成片者配合围针疗法。操作方法:主穴选用不锈合金钢丝制成直径1mm、长5cm的圆利针,针尖不宜太锐。针前穴位常规消毒。患者取端坐姿势,两前臂交叉放于胸前,头下低,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拉紧。医者左手指固定进针点,右手指持针,进针时针尖向下呈30°角,由神道穴快速进入皮下,针尖沿皮下平刺达灵台穴,大约进针3cm多时,以患者局部或双臂有沉、酸、麻、胀感为度,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针体不捻转。配穴选用30号毫针,配穴一,针刺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配穴二,在癣块四周大约2~3cm进针,针尖向癣区中心,呈15°角斜刺,视病灶大小取4~8针,用泻法,留针30~40分钟。每周针刺5次,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4~6个月后进行对照分析。

疗效 治疗1000例,痊愈60%,好转20%,有效15%,总有效率为95%。病灶局部以分散点状、色泽浅红、白色鳞屑较薄、发病时间较短者恢复较快。鳞状成片或单块状、色泽鲜红或晦暗、鳞屑较厚、发病时间较长者恢复较慢。

出处 张竞民.圆利针为主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3,20(4):68.

3.圆利针治疗肩周炎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取穴:以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者,取冈上肌的止点肱骨大结节处的阳性点及肌腹点(即压痛点或皮下结节);肩关节搭肩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者,取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处的阳性点和肌腹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功能受限为主者,选肱二头肌长头起点盂上结节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嵴处的阳性点及肌腹点;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受限者上述阳性点全选。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肩在上。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不同选择相应肌肉起点或止点附近的阳性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圆利针(0.5mm×50mm)呈扇形面斜向下针刺,先向左、右与皮肤约呈45°角向阳性反应点斜刺,达到针刺要求(即针刺局部胀痛或穿透结节)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直刺,达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取肩髃、肩髎、臂臑、肩贞、肩前、手五里、曲池,用针灸针刺入,进针后提插捻转,患者出现较强针感后接上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每日针1次,7日为1个疗程。两组均以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疗效 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出处 周伟,杨松.圆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186-187.

4.圆利针治疗乳腺增生症

治疗方法 ①圆利针组:取穴:灵台透至阳、天宗(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乳根(患侧,双侧患病取双侧)、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0.8mm×40mm圆利针,从灵台进针沿皮下透刺至阳,做扇形摆动,天宗用“合谷刺”法深至肩胛骨骨面;刺乳根穴时取仰卧位,左手上托患乳,右手持针,快速垂直进针至皮下浅筋膜层,一般进针3mm左右,继而将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推进入皮下至针身约2/3后,针尖朝向增生部位,做90°~180°左右扇形摆动2~3个回合,以医者手感空松、患者无酸麻胀痛等感觉为宜;三阴交直刺20mm。诸穴不留针,7天1次,1次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止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②药物组:口服逍遥丸,每次8丸,每日3次;乳癖消,每次2片,每日3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服,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 圆利针组治疗56例,治愈41例,好转1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药物组治疗30例,治愈5例,好转13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圆利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药物组。

出处 孙治东,王娟娟.圆利针治疗乳腺增生症56例[J].中国针灸,2010,30(3):217.

5.圆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根据病史、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所见,推断病变部位,以病变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及症状较重的阿是穴为主穴,施行圆利针松解术。用指甲切甲痕于皮肤做进针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双手速刺法,将针尖快速地刺入皮下,然后使针尖缓慢地到达病变组织,此时医者针下有沉紧感,患者则觉针下有明显酸胀、发热或蚁行感。此时可先顺肌肉纤维呈纵行剥离松解,而后沿肌纤维垂直方向撬动3~5下后即可起针。起针后压迫针眼3分钟,以防出血。一次治疗可选3~5个点,针刺点不宜过多。一般1周治疗2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②对照组:针具采用直径0.32mm、长2~2.5寸毫针。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前倾0°~30°。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上述毫针于颈夹脊穴以70°角沿脊柱方向进针,深入1.5~2寸,待针感传导至枕、肩、臂、肘、指等处时,稍退留针。然后接C6805II型电针治疗仪,选择频率100~200Hz脉冲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 治疗组:47例患者,痊愈40例(占85.1%),好转6例(占12.8%),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45例患者,痊愈31例(占68.9%),好转8例(占17.8%),无效6例(占13.3%),总有效率为86.7%。

出处 韩国刚,李东兴,孙立春.圆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5):620-621.

6.圆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痛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推断病部位,即摸到异常滚动和隆起的神经及软组织损害病灶后,再摸清原位沟痕,用蓝笔画点加以标识。慢性患者因神经粗大,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原位沟痕不明显,常以压痛点及其周围软组织损害病灶作为标识点,用蓝笔画点标识。常规消毒后,用圆利针按标记点向髂骨面垂直刺入,针尖触及髂骨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向各个方向透刺。

疗效 临床治愈150例,占75%;显效40例,占20%;好转10例,占5%。总有效率为100%。

验案 李某,男,42岁,驾驶员,2006年7月3日初诊。主诉:腰臀部疼痛2天。患者于7月1日中午扭伤腰部,当时能行走,活动时稍不适,未引起重视。当天下午开车到永平,下车时突感腰臀部疼痛加重,自感腰部无力,起坐困难,需人帮扶才能起来,行走不便,咳嗽时自感右臀部疼痛加重。在永平某医院给予推拿按摩等治疗后,疼痛更加重,经人介绍,特来我科门诊就诊。查体:右髂嵴中点外触及一滚动绳索样物,触压时有酸胀感并向右臀部、大腿放射。诊断为右臀上皮神经损伤,行圆利针松解术,术后自感症状明显减轻,可自行起坐行走。1周后仍稍感不适,再给予圆利针松解术1次。今年5月份随诊时诉,自第2次圆利针松解术后,疼痛完全消失,至今未发。

出处 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痛[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356.

7.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 在膝关节周围病灶组织及其他引起膝关节病的软组织病灶采用圆利针密集多向针刺,不留针,针刺结束后休息片刻,再行固定双踝关节悬吊牵引,以腰骶部离开床面为度,牵引10~15分钟即可。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

疗效 40例患者,临床治愈18例(45%),显效12例(3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为100%。

验案 李某,女,52岁,2005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于6年前于无明显诱因下自感膝关节疼痛,行走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经多方对症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2005年4月16日在他院摄片诊断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针灸、理疗、外敷中药等治疗后仍收效甚微,经人介绍特来我科就诊。查体:左膝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左膝关节轻度内翻畸形,无红肿瘀斑,髌尖、双膝眼、髌骨内外侧缘压痛明显,髌骨移动受限,左膝功能明显受限,被动屈曲只能弯成120°角。X线片显示:左膝关节间隙变窄不等宽,边缘骨质增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2005年8月16日用圆利针取髌上韧带,内外膝眼、髌尖上、髌骨内外侧缘针刺松解,隔2周后再治疗1次,针刺后仰卧,行固定踝关节悬吊牵引,高度以腰骶部离开床面即可,共治疗5次后痊愈。2008年6月随访,患者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自如,左膝内翻畸形消失,现可自行到山地上干农活。

出处 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60-61.

8.圆利针直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取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居髎、环跳、承扶、殷门、陵后、绝骨、昆仑、太冲、阿是穴。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圆利针对穴位直刺,针刺深度视胖瘦而定,一般深度不要超过2寸为好,其中居髎穴多采用齐刺法,其他穴位采用苍龟探穴法。治疗后嘱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疗效 本组80例中,治愈56例,占70%;有效16例,占20%;无效8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

验案 谢某,男,50岁,干部,1999年8月31日初诊。主诉:右侧腰腿部反复疼痛、麻木半年,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于无明显诱因下,自感右大腿后中1/2段疼痛麻木,半月后右大腿中后部麻胀,多行走后麻胀疼痛加重,休息后消减,近1周来右侧腰腿部疼痛加重,不能平卧,夜间疼痛不能入睡。CT、MRI检查,提示L4~5、L5~S1椎间盘向右突出,伴椎管轻度狭窄,我院骨科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恐手术治疗,今日特来就诊。查患者腰椎向左侧偏移,曲度变直,直腿弯腰指尖距地25cm时,右下肢疼痛加重,右侧腰部、大腿根部、右腓骨头部压痛明显,疼痛加重,右侧直腿抬高试验25°时引出右下肢麻木,压痛明显,咳嗽时腰腿部疼痛加重,屈颈试验阳性。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上法治疗4次,3个月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活动自如。今年7月随诊时诉,4年间腰腿部无异常,活动自如,每周末去爬山、背水,一直不间断。

出处 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15-16.

小贴士

苍龟探穴

《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医学入门》则指出:“苍龟探穴针法行针时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龟”。

9.圆利针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

治疗方法 患者取膝胸侧卧位,患侧在上,双手抱膝。医者仔细查找患侧坐骨结节压痛点,并用记号笔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左手为押手,拇指或食指紧压固定在坐骨结节滑囊痛点上,右手持圆利针(针长75mm,直径0.7mm),垂直进针,直达骨面后分别做与进针垂直线呈30°角方向的左右上下提插,各方向约2~3次即可出针。隔日治疗1次,3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75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64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100%。

出处 杨翊.圆利针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7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8.

10.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髂胫束损伤

治疗方法 针刺点:选取患侧股骨大粗隆阳性结节压痛点(或髂前上棘阳性结节压痛点)、股骨中下段1/3处(即髂胫束处)阳性条索压痛点,以及股骨外上髁阳性结节压痛点为针刺部位。针刺方法:阳性针刺点选取后,常规消毒,沿条索结节方向平刺,进针2~2.5寸后将针退至皮下,分别向左右旁开30°角平刺,使针法上形成3个方向的合谷刺法,即股骨大粗隆点和髂胫束点分别向下刺,股骨外上髁点向上刺。针刺后不留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出针后令患者屈髋屈膝数下,被动内收患肢于最大限度后结束治疗。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72例,痊愈60例,占83.3%;好转8例,占11.1%;无效4例,占5.6%。

出处 胡超伟,张华林.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髂胫束损伤72例[J].中国针灸,2004,24(4):262.

11.圆利针撬法治疗环枕筋膜挛缩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头伏于桌上,额枕棉垫,自然放松。医者在患者的两乳突连线部严格消毒,以风府穴为中点,向左、右每隔0.5寸各取1个进针点,每侧2个点,紧贴枕骨缘进针,向下斜刺,进针0.5~0.8寸,使针尖位于枢椎两侧、项韧带深部。得气后,医者以手掌抵住所有圆利针针柄,以枕骨缘为支点,向下按压,以撬动针尖下的深层组织,使粘连、痉挛松解,气血流畅。按压撬动时手法须轻柔和缓,以每分钟6~8下为宜。连续撬动3~5分钟后留针30分钟,闭孔出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 痊愈19例,占63.4%;好转10例,占3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出处 徐小兵.圆利针撬法治疗环枕筋膜挛缩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48.

12.圆利针松解治疗偏头痛

治疗方法 进针部位:肩胛提肌的起止点(肩胛骨内上角和第1~4颈椎横突单侧或双侧)、头夹肌的起止点(第7颈椎棘突、枕骨上项线处)等颈部肌腱和韧带附着处的压痛点或阳性结节。进针方法:找准压痛点,用指甲切甲痕于皮肤做进针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双手速刺法,将针尖快速地刺入皮下,然后使针尖缓慢地到达病变组织,以针感到达头侧为准。此时可先顺肌肉纤维呈纵行剥离松解,而后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撬动3~5下后即可起针。起针后压迫针眼3分钟,以防出血。一次治疗可选1~3个压痛点,针刺点不宜过多。3~5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 治疗68例中,治愈54例,占79.4%;显效12例,占17.7%;无效2例,占2.9%。有效率97.1%。其中经1次治疗告愈者25例。

注:头部触诊,可见枕骨缘、枕骨粗隆、颞区皮下,特别是风池穴和太阳穴附近皮下有硬化组织或痛性结节。从解剖分析,压痛点位于肩胛提肌和头夹肌的起止点上,病程较长者常伴有痛性结节。对颈部压痛点或痛性结节应用圆利针松解其病变组织,可降低肌张力,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快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椎动脉痉挛,从根本上治疗偏头痛。圆利针因针体较粗,不易弯针、折针、滞针,且较容易在粘连的组织中撬拨。临床验证它与毫针的使用同样方便,只要有较好的解剖学基础,应用就会得心应手。由于针粗,要防止出血,起针后要按压局部片刻。针眼处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

出处 李月来.圆利针松解治疗偏头痛68例[J].中国针灸,2000,20(1):11.

第七节 古毫针与师氏毫针

一、古毫针(第七针)

(一)古毫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七曰毫针,长一寸六分……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二)古毫针的作用及应用

古代文献除外科病以外的针灸方中凡不注明具体针具者,多指毫针而言。

《灵枢·九针论》:“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

《灵枢·卫气》:“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二、师氏毫针

师氏毫针的形状、使用方法和适应证均与现代普通毫针一致,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但师老毫针的滞针手法颇具特色,故特做介绍。

滞针手法是师老创新的一种独特运针手法,这种手法类似针刺意外事故的“滞针”,但属于手法滞针,和意外事故不同的是只有针头部与周围组织缠住,针与肌肉组织缠得很紧,用手提拔针柄,可感到针下沉紧,不能拔出。滞针手法可以持续地产生并保持强烈针感,促进针感传导,提高临床疗效。

1.操作方法 将针快速刺入真皮下,以左手食、中二指紧压穴位两旁,并紧紧压住皮肤,微微向外用力将穴周围皮肤绷紧,以右手拇、食指将针缓缓刺至所需深度,同时根据需要直刺病所,或使针尖朝病位所在方向,捻转提插取得针感后,即单方向捻针,使针尖部肌纤维将针滞紧。此时提动针柄,手下即有沉紧的感觉;将押手离去,单用刺手不易将针捻动,亦不能拨出,医者感到针下十分沉紧,患者会感到针感十分强烈。起针时将针轻轻倒捻几转,就可顺利出针。

2.滞针手法的操作关键 将针刺到所需深度后,医者应有意识地使用指上“内力”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住滞紧,但只能是针尖,而不能让针身、针根与周围的组织及表皮缠住,特别是不能让表皮与针根滞住,否则会引起局部疼痛,也不能达到针感要求。

3.滞针手法的作用 滞针手法可以加强针感,扩大感传范围,具有促使气至病所的作用。此外,滞针手法具有撕脱组织粘连的独特功效,可用于一些慢性炎症所致的组织粘连和腹部外科、妇科手术后造成的肠粘连等,从而使这些患者免除手术治疗粘连之苦。

4.滞针手法的适用范围 一般病证均可使用,尤其适宜于麻痹疼痛方面的病证,对因慢性炎症导致的局部组织粘连,如因肩周炎造成的粘连,出现伸举、旋转困难等症状的,以及术后腹壁与肠管粘连等,运用滞针手法,疗效尤为卓著。

第八节 古长针与师氏长针

一、古长针(第八针)

(一)古长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八曰长针,取法于綦 针,长七寸。”

《灵枢·九针十二原》:“八曰长针,长七寸……长针者,锋利身薄。”

(二)古长针的作用及应用

1.祛风治疗深邪远痹

《素问·针解》:“八风……人出入气应风,八针除风。”

《灵枢·九针论》:“八曰长针……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八曰长针……可以取远痹。”

《针经摘英集》:“治腰胯疼痛不得转侧,刺足少阳经环跳二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用长针针入一寸。”

2.启闭治疗癃闭、大便不通

《灵枢·癫狂》:“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

“治大便不通,刺任脉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用长针针入八分,令患者觉急便三五次为度。治转脬小便不通,刺任脉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也,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下纪者关元也,用长针针入八分,患人觉如淋沥三五次为度。”(《针经摘英集》)

二、师氏长针

师氏长针与现代普通长针形状及应用基本相似(见文前图10),常包括在毫针中使用,一般为6~7寸(相当于20~23cm)或更长一些,多用于深刺,以治疗慢性风湿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膝骨关节炎、面瘫等。为全面了解长针的现代应用,本书收录了现代长针应用的临床报道。

三、长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长针深刺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主穴:取C3~7夹脊穴,根据病变椎体,每次选3对夹脊穴。配穴:随症取穴,肩背疼痛加天宗、肩井;上肢疼痛麻木加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操作:患者坐位,头自然低垂,暴露颈部及患侧肩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在病变部位触按,寻找压痛点,结合X线、CT检查结果,选取相对应的颈夹脊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3寸长针垂直进针,进皮后,双手持针,缓慢推进,视患者的胖瘦,进针1.5~2寸。当患者出现酸胀重麻得气感后,即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病变部位传导放射,即上肢疼痛麻木者,针感传至患侧前臂或手指;肩背拘挛疼痛者,针感放射至患侧肩背部;颈项僵直疼痛、转动不利者,使局部出现强烈酸胀感。其余配穴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亦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加强针感。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运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 痊愈12例(26.7%),显效16例(35.5%),有效13例(28.9%),无效4例(8.9%),总有效率91.1%。

出处 熊飙,肖达.颈夹脊穴长针深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1,5(7):36-37.

2.长针齐刺法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

治疗方法 取天髎、神堂、膈关穴位常规消毒,用长75mm毫针,快速进针5mm,然后与皮肤呈15°~30°角、针尖朝向肩胛骨内面进针,刺入50~65mm,要求针身一定要刺入肩胛骨与胸廓之间。捻转行针1分钟,留针5分钟,再捻转行针1分钟后出针。每天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服止痛药。

疗效 治疗39例,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

出处 赵喜新,冉鹏飞,王艳敏.长针齐刺法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39例[J].中国针灸,2009,29(1):26.

3.长针透刺治疗肩周炎

治疗方法 用长针透穴法。用4~6寸的长针,肩外陵透臂臑,肩贞透极泉,曲池透少海,养老透内关,中渚透阳池,用提插捻转泻法。每次用3~4对透穴组,效果较佳。每日1次,每次行针30~40分钟。1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 治疗233例,痊愈147例,好转6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0.13%。

验案 高某,男,52岁,干部,1991年4月5日初诊。主诉:左上肢肩部疼痛3个月,昼轻夜重,经常在睡觉时疼醒。左上肢不能上举及后搭,无外伤史,但曾有劳累及受风寒病史。拍片颈椎及肩、关节未见异常。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佳,从外科转来针灸。查体:肩关节外观无异常,肩峰及臂三角肌处有压痛,上肢内、外旋受限。诊断为肩周炎。用长针透穴法治疗,3次后疼痛大减,夜能入寐。治疗10次后上肢已能上举至头。共治疗2个疗程,左上肢已活动自如,一切症状消失而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出处 吴奇方.“长针透穴”治疗肩周炎233例[J].江西中医药,1996,27(4):41.

4.长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治疗方法 粗长针针刺膻中。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膻中穴皮肤常规消毒,选用26号4寸粗长针,向下呈45°角斜刺进针,至皮下后,再沿任脉向下平刺3寸,此时患者针处有麻胀感,行捻转泻法约30秒,然后以胶布固定针柄,嘱患者站起,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环转等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缓到急,由轻到重,范围不断扩大直到正常。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1次未愈者次日再针1次。

疗效 42例均在3次内治愈。其中1次治愈者33例,2次治愈者7例,3次治愈者2例。

验案 丛某,男,35岁,干部,2000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因晨练时不慎扭伤腰部,伤后腰痛剧烈,活动不便,咳嗽时腰痛加重。查体见右侧骶棘肌张力增高,压痛广泛,脊柱右侧弯,摄腰椎X线片未见异常,诊断为腰肌扭伤。以上法治疗1次而愈。

出处 胡希军,张南玲,李春军,等.粗长针针刺膻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4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47.

5.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

治疗方法 取穴:内膝眼、犊鼻、阳陵泉和阴陵泉。操作:用直径为0.3mm、长为125mm规格的毫针,自犊鼻进针向内膝眼方向透刺,进针40~50mm,膝关节局部可有酸胀感;由阳陵泉直刺进针,向阴陵泉方向透刺,进针75~100mm,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足部放射。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 治疗32例,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

验案 患者,男,54岁,2002年3月7日初诊。主诉:双膝疼痛伴活动障碍1年,加重1周。患者于1年前在膝关节受寒后出现局部疼痛,无明显肿胀,无膝关节活动受限等,经服用芬必得后症状消失。1周前在膝部受寒后重新出现上述症状,日渐加重,并出现走路跛行,上下楼梯困难,同时伴有膝关节活动受限等。查体:双膝关节肿胀,局部广泛压痛,研磨试验阳性,膝关节屈曲受限超过30°。X线片示膝关节退变。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按上法取穴治疗,均要求产生强烈针感,经5次治疗,症状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出处 张必萌,吴耀持,沈健.长针透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9):23-24.

6.长针提胃法治疗肥胖

治疗方法 取任脉的巨阙穴透刺至足少阴肾经左侧的肓俞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使腹部放松,常规消毒后,选用0.45mm×175mm长针,自巨阙穴快速刺入皮下,针体沿皮下缓缓向左侧肓俞穴斜刺,待针尖刺至左侧肓俞穴下方时,得气后先采用搓法,造成人为滞针现象,然后手持针柄与皮肤呈30°角慢慢上提,医者手下有重力感,患者脐周与下腹部、胃体等有上提感。提针过程中,医者若感到重力感消失或有脱落感时,须将针退出大半,然后再重复进针,皮下刺至左肓俞穴后稍捻转再慢慢提针。间歇5分钟左右重复进行,反复操作5~6次,留针10分钟。最后将针按反方向单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改为隔日1次,共治疗3个疗程。

疗效 治疗30例,痊愈5例,占16.67%;显效14例,占46.67%;有效7例,占23.34%;无效4例,占13.33%。总有效率86.67%。

出处 肖会,覃健,杜一鹏,等.长针提胃法治疗胃火亢盛型肥胖症患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5):405-407.

7.长针透刺四花穴治疗呃逆

治疗方法 取穴:四花穴(双侧膈俞、双侧胆俞)配至阳。操作: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6寸毫针,先于一侧膈俞垂直快速刺入约0.5cm。得气后,将针沿皮向胆俞透刺,边推进边施捻转行针术,使针感向四周扩散,透至胆俞时留针,继如前法透刺另侧。再以至阳分透膈俞,针法同前。然后双手循环行针膈俞透胆俞、至阳透膈俞,留针20分钟。

疗效 痊愈47例,占90%;显效3例,占6%;有效1例,占2%;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验案 李某,男,33岁。主诉:频繁打呃不止5天。5天前,患者中午食后即感气逆上冲喉间,受凉空气刺激后加重,呃逆,每分钟30次左右。经某医院诊治,口服西药、穴位注射不效,遂来我科就诊。刻下症见:呃声连连,短促有力,频发不止,每分钟35次左右,牵引胸腹部痛,不能进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有力,尤以右脉为甚。诊断:呃逆。治以宽胸利膈,理气降逆。取穴:四花穴配至阳。按上法施术,呃逆声明显减少。翌日,如法针刺1次告愈。

出处 王玉明.长针透刺四花穴治疗呃逆52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0,10(36):34.

8.长针治疗非阻塞性尿潴留

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取膀胱腹部投影两上角为进针点(注:成人膀胱空虚时呈锥体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穴位常规消毒后,以30号3~4寸毫针迅速直刺过皮,然后针身与腹壁约呈30°角,并与腹股沟平行,缓缓将针尖向下推入肌层,使针体始终保持在肌层内。根据患者体型及膀胱充盈情况进针约2.5~3.5寸,轻捻转,有酸胀感暂停。待双侧进针完毕后,双手同时用滞针手法将针顺时针方向捻转,并轻轻上提,刺激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反复多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用同样手法行针2~3次。起针时,将针向反方向轻轻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徐徐将针拔出,并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稍长时间,以防出血。拔针后30分钟仍不能自行排尿者,行导尿术,次日再行针刺治疗。

疗效 中枢型27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8例;产后12例、普外术后17例患者均全部治愈;脊椎损伤型9例,痊愈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

验案 廖某,女,62岁,退休,因脑梗死于2001年3月4日收入院。次日,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予以导尿,数日后拔管仍不能自行排尿。反复导尿数次,历时2月余,都不能自行排尿,期间并发泌尿系感染,经治已愈。后因再次拔管而不能自行排尿,患者极度紧张,于5月17日邀我科会诊。查体:患者神清,对答切题,偏瘫,腹部膨隆,自耻骨联合至脐下压痛,叩诊呈浊音。遂嘱患者放松,用上法针刺,待针拔出约10分钟即能自行排出大量尿液,以后每日小便如常,无复发。

出处 黄任秀.长针滞针法治疗非阻塞性尿潴留65例[J].中国针灸,2004,24(3):47.

9.长针透刺治牙痛

治疗方法 主穴:太阳透颊车。随证配穴:风火牙痛加阳溪(双)、外关(双),针刺使用泻法;胃火牙痛加内庭(双),行泻法;虚火牙痛加太溪(双),行补法。操作:患侧太阳穴用75%酒精局部消毒后,取一根28号3寸左右的长毫针,速刺进针约2~3分后,将针横卧向下平刺,针体与皮肤约成15°角左右,并通过颧骨弓内侧直透颊车穴。行捻转泻法,使局部产生明显的酸胀之感,并向牙根部传导。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1次。

疗效 治疗105例,痛止者102例,有效率达97.1%,其中针刺1次痛止者48例,针刺2次痛止者51例,针刺3次痛止者3例。针刺3次后痛未止者为无效,有3例。

出处 刘继明.太阳穴长针透刺治牙痛[J].中国针灸,1994,14(S1):334.

10.长针治疗口疮

治疗方法 针具:6~8寸26~28号钢针一根。进针点(区):剑突下3~5cm之腹中线向右旁开1~2cm处。止针点(反应区):脐左旁开2~3cm。两点相连为进针线。操作:患者平卧,医者站在患者左侧床边,消毒进针区皮肤,将长针倾斜刺入进针点皮下(约3~6mm)后,顺皮下脂肪层沿进针线直达反应区皮下。当患者有下腹部膨胀感时,即可停针,再将长针提拉20分钟(可让患者自提),最后将针与皮肤面成90°角捣针(强刺激)数十次后拔针。疗程:每3天针刺1次,4~6次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可做第2个疗程。

疗效 治疗27例,痊愈者17例,好转3例,无效7例。治疗最少1次,最多21次,平均4.3次。

验案 女,46岁,干部,1976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反复口烂18年。近十年来,常年口烂,几无间断,影响进食与言语。查体:舌尖部有6个大小不等的小溃疡,右舌缘有10mm×5mm溃疡面。诊断:复发性口疮。长针1次治疗后舌疼痛减轻,治疗4次后,溃疡消失。随访一年半,仅于1978年3月1日在舌背部复发一次,当日经过长针1次治疗,3天后溃疡消失,现未复发。

出处 长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体会[J].辽宁中级医刊,1979,2(3):37.

11.长针透刺治疗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 从太阳穴沿皮针刺入地仓穴,再从地仓穴沿皮斜刺入颊车穴,再从颊车穴沿皮斜刺入承浆穴,得气后针柄加微电流,用锯齿波,留针半小时左右。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为统计疗效。配穴可根据病情加鱼腰穴透太阳穴、下关穴透人中穴。

疗效 治疗128例,治愈112例,占87.5%;显效12例,占9.4%;无效4例,占31%。总有效率96.8%。

验案 娜某,女,26岁,会计。1986年11月13日早晨发觉面部麻木,口水自该侧下淌,泪液外溢,对镜观看,口眼㖞斜,次日来我处就诊。患者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说笑时更显。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用长针透穴法加微电流,锯齿波,治疗2次后自觉面部舒适,口眼㖞斜基本趋于正常,4次后诸症消失,无不良反应告愈。

出处 刘荣平,赵永和.长针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5,14(4):24.

第九节 古大针与师氏火针

一、古大针(第九针)

(一)古大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 ,其锋微圆,长四寸。”

《灵枢·九针十二原》:“大针者,尖如梃 ,其锋微圆。”

(二)古大针的作用及应用

《灵枢》以“大针”取“机关之水”。

1.泻机关之水,治疗关节痹证

《素问·针解》:“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 ……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

《灵枢·九针论》:“九曰大针……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大针者……以泻机关之水 也。”

2.治疗蛔虫腹痛

《灵枢·厥病》:“心肠痛,侬 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蛔 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

小贴士

1.关于大针与燔针、焠针、火针

《黄帝内经》焠刺法中的针具称为“燔针”“焠针”,如《灵枢·官针》:“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灵枢·寿夭刚柔》:“刺寒痹者奈何?刺大人以药熨之,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经筋》云:“焠刺者,刺寒急也。”“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素问·调经论》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病在骨,焠针药熨”。这些焠刺用的针具,并未叫“大针”,后世为何认为今之火针即九针之“大针”?其与“大针”的关系如何?《针灸大成》中记载:“大针一名燔针,长四寸。”《针灸集成》:“九曰大针……一名燔针。”“火针”名称的提出,首见晋·陈延之的《小品方》,其中记载了火针治疗附骨疽,并首次提出眼科疾病也可以用火针治疗。由此可见,大针是用于火针治疗的一种针具。古代记载的火针针具形状不尽相同,临床根据疾病的差异,选用的火针也不一样,即许多针具可以用作焠刺,大针是其中之一,锋针也用于火针使用,现代的“毫火针”即毫针烧红用作火针。

2.火针的其他名称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火针为“烧针”“温针”,如云:“荣气微者,加烧针者血留不行,更发热而烦躁也”;“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若加温针,必惕,烦躁不得眠”等。营气虚及某些阳明里热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少阴病都禁用火针。

《针灸资生经》中将火针称之为“白针”。

《针灸聚英》中记载“川僧多用煨针,其针大于鞋针,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煨针是川蜀习惯用的火针工具。

二、师氏火针

(一)师氏火针的材质

师氏火针的针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不退火、不断裂、不弯曲、不变形,保持施针时所需的钢度与韧性。针柄为盘龙针柄,或为木质及其他性能优良的隔热与散热材料。

(二)师氏火针的类型

师氏火针主要有单头火针,另有多头火针(三头火针)、扁头火针、勾火针,以及针、铍针烧红后应用的火针、火铍针(见文前图11)。

(1)单头火针:针柄长5cm,针身长度可依据需要伸缩。根据针身直径的不同分为细、中、粗火针三种,其中细火针直径为0.5mm,中火针直径为0.75mm,粗火针直径为1.2mm。

(2)多头火针:主要由三支细火针针身缠在一起形成,故又称为三头火针。针身长3cm,针柄长5cm。

(3)扁头火针:针身直径同细火针,在前端0.5cm处为扁头。

(4)勾火针:在距针尖0.8cm处弯成100°角。

(三)操作方法及适应证

1.选穴

(1)局部取穴

①阿是穴:痛点。

②病变部位:肿块类疾病,实质性肿块如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囊性肿物如卵巢囊肿、腱鞘囊肿等;脓性肿物如乳腺炎、痤疮等;弥散性水肿,如中风后手足肿胀等;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溃疡、疮口、窦道等;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如关节炎等。

(2)辨证选穴:根据病情辨证选穴。

2.标定穴位 因为火针针刺需要烧红针,快速准确刺入穴位,因此,必须提前标定需要刺入的穴位或阿是点。古时以墨汁标定,如高武指出:“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穴点差,则无功……以左手按定其穴,然后针之”。现在有的人用碘酒标定。但以上方法均易在针眼处遗留痕迹,影响美观。师氏九针疗法则用师氏针按压出凹痕来标定,既可标定穴位,又不遗留痕迹,而且使用更方便。

3.消毒 应用火针时,穴区的皮肤消毒一定要严格,否则易感染。火针的消毒主要靠高温烧灼。

4.烧针 将针倾斜45°,放在火焰的中上部烧灼,烧针程度分白亮、通红、微红三种热度。一般单头火针的三种粗度火针深刺时均需将针烧至白亮,浅而点刺时需将针烧至通红即可;三头火针、火铍针、火针常用慢而烙烫法,需将针烧至微红即可。

5.针刺方法

(1)单头火针

①深而速刺法:主要为单头火针的用法。将针烧至白亮,速进速出,根据病情掌握针刺深度。本法适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及需要深刺的病证。

②浅而点刺法:主要为各种单头火针、三头火针的用法。各种细火针将针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本法主要适用于肌肉浅薄处的穴位及病在表的病变,如头面、四肢末端部的穴位及一些皮肤病。

③留刺法:将针烧至白亮,迅速刺入穴位,停留3秒钟左右,再出针。此法适用于寒痹及筋脉痼结的疾病,如顽固性的梨状肌损伤、脂肪瘤等。

(2)三头火针、火针

①慢而烙熨法:主要为三头火针、火针的用法。将针烧至微红,在施术部位表皮轻而稍慢地烙烫。主要用于色素痣、老年斑、雀斑、寻常疣、扁平疣、浅表血管瘤、内痔、肛裂、外阴白斑、小面积的白癜风及久不愈合的溃疡。

②点灸法:将针烧至微红,在患病局部或穴位上轻点,每穴可点灸2~3针。适用于虚寒性胃脘痛、慢性泄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扁头火针:浅而刮刺法为扁头火针的用法。将针烧至微红,然后由浅渐深点灼患部,同时刮出有色素的组织。本法适用于较深的色素痣。

(4)勾火针:将针烧热后,对准胬肉的位置,边烙烫边勾挑。适用于胬肉攀睛。

6.深度 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夹脊穴可刺3~5分深。

7.出针

(1)快速出针:明·高武《针灸聚英》:“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则痛止,不按则痛甚”。有助手时,可在出针后,请助手用酒精棉球或棉签迅速按压针孔以止痛,如需放血,则不用按压,待血出干净后再按压。

(2)留刺出针:即针烧红刺入穴位后,停留3秒钟后再出针。

8.疗程 主要根据病情决定火针的治疗次数,如慢性病需要多次治疗的,细火针一般一周1~2次,同一穴位或部位交叉针刺,直至病愈;对于一些表面肿起的病变,一般一次可治愈的,中病即止。

(四)火针的作用及适应证

1.温壮阳气,散寒除湿 各种痹证,尤其是沉寒痼冷、寒痰瘀血凝滞而成的痼疾。

2.促进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 如顽固性面瘫、痿证。

3.生肌敛疮 各种溃疡病、疮口不闭合者以及臁疮、窦道等。

4.祛风止痒 各种以痒为主的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等。

5.祛瘀排脓 如乳痈、痈肿、血栓性静脉炎、关节腔积液等。

6.散结消肿 如腱鞘囊肿、痤疮、瘰疬、瘿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卵巢囊肿等。

7.通络止痛 寒痰瘀血凝滞的顽固性疼痛,如瘀血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8.去除疣、痣等 如痣、扁平疣、寻常疣等皮肤的疣赘。

9.清热泻火解毒 如带状疱疹等。

不同类别的火针又有不同的适应证。如单头火针:一般疾病均以细火针为主,中、粗火针用于各种关节腔积液、囊肿、小面积黏膜溃疡、乳痈、疖肿、脂肪瘤、小面积的色素痣、血管瘤、各类疣。三头火针:主要用于烙刺中等大小的痣、雀斑、老年斑、黏膜溃疡、牛皮癣、小面积的神经性皮炎、外阴白斑等。火铍针、火针:外痔、皮肤赘生物、高凸的疣、瘤等。火针还可用于浅表的溃疡、肛裂、浅表的血管痣、大面积浅表痣、老年斑、内痔等。扁头火针:主要用于较深的色素痣。勾火针:适用于胬肉攀睛。

(五)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定神《针灸聚英》有“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的记载,故凡行火针,必先安慰患者,令勿惊心。

2.烧针的注意事项 单头火针需要深刺时必须将针烧至白亮,快速刺入穴位,再快速出针,否则针滞不易出针,如强行出针则易疼痛。如需留刺,停留片刻后再出针,则易出针,而且也不会引起疼痛。

《千金要方·用针略例》卷二十九曰:“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则与人有损也”。《针灸大成》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笔者曾用细火针治疗一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因为当时手中无95%的酒精,故用75%的酒精来烧针,针自然不能烧到白亮,针刺后患者出现个别针眼处红肿化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后经输液消炎、局部切开排脓才愈合。至此,方理解古人为何强调“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的真正含义。另外,当火针需要刺入皮内时,如烧不红,刺入针和拔出针时均容易使针体黏着肌纤维,导致刺入不畅或拔出时将肌肉黏着在针身上带出,引起患者的疼痛和损伤。因此,烧针是使用火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3.进针要准 火针需烧红针后,瞄准穴位,快速针刺。因此,初学火针者,应经常练习烧针、瞄准穴位刺入的技术,通常可在一些软硬适中的物体上练习,如土豆、苹果等。

4.掌握好深度 明·高武《针灸聚英》:“切忌过深,深则反伤经络,浅则治病无功,但消息取中也。凡大醉之后,不可行针,不适深浅,有害无利”。

5.出血处理 火针因为针相对粗,如碰到血管容易出血,如恰好需要放血,令其自然止血即可,如不需放血,用棉球按压片刻止血即可。

6.火针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不要搔抓患处;火针治疗后4~7天内针处勿湿水,以保护针孔的清洁,防止感染。如局部微红,高出皮肤,为火针治疗后的正常反应。在针眼愈合时,往往会瘙痒,嘱咐患者勿搔抓针眼结痂,以免影响愈合。

(2)有时个别患者火针治疗后出现“恶寒发热”的反应,一般2天即可消失。

(六)古大针与师氏火针的异同

古大针只是用作火针的一种针具,仅用于寒痹、关节放水,而师氏火针有单头火针,且分粗、中、细,又有三头、扁头、勾火针等不同,以及火针、火铍针等诸多种类,根据需要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疾患,大大地扩大了火针治病的范围和适应证。

三、火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火针治疗疾病的临床报道非常多,为了全面介绍火针的应用,故以下除介绍师氏火针的应用外,还收录了目前临床其余火针的治病报道。

1.火针治疗偏头痛

治疗方法 取穴:头维、率谷、阿是穴、阳池、丘墟。在已选好的腧穴上做常规消毒,再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点燃酒精灯,右手持火针,用酒精灯的外焰将针烧至红白,点刺腧穴约2~3mm,迅速拔出,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涂上一层万花油。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疗效 痊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7%。

出处 范兆金,林国华,李丽霞.火针治疗偏头痛78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8,18(8):475-476.

2.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

治疗方法 取百会穴,拨开穴位处头发,在百会穴上涂一薄层跌打万花油,取0.4mm×27mm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在百会穴上快速频频点刺,深度约1mm,针温下降后再依上法烧针继续点刺,待患者自觉有热力内传时即可。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 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愈显率为53.3%。

出处 黄昌锦,吴艳华.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J].中国针灸,2013,33(3):284.

3.火针治疗高血压病

治疗方法 先取坐位,百会穴处皮肤常规消毒,以粗火针刺穴位2次,间隔约10秒,速进疾出,以深达帽状筋膜为度,不按压针孔,如有出血,待其自止后擦净。然后取卧位,气海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火针点刺3次,每次间隔10秒,深5~7mm,针后疾按针孔。治疗开始前3天每日1次,以后隔日治疗1次。每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16次(1个月)。

疗效 治疗1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本法对于各种中医证型的高血压均有疗效。

验案 王某,男,68岁。患高血压病30余年,反复头晕,最高血压达210/120mmHg,长期服用心痛定、复方降压片及牛黄降压丸等药物,血压维持在120/105mmHg左右。1个月前因突发左侧偏瘫经查颅脑CT等,诊断为混合性中风、高血压病收住院。入院后测血压195/105mmHg,予口服心痛定、巯甲丙脯酸等及肌注利血平治疗1个月不效,血压时有升高,并反复出现鼻衄,遂改用火针针百会、气海穴,治疗1次后,鼻衄渐止,次日血压降至158/105mmHg,又继续治疗1个月,头晕消失,血压维持在150/90mmHg左右。3个月未复发。

出处 王映辉.火针治疗高血压病的初步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6):32-34.

4.三九火针治疗支气管哮喘

治疗方法 选取数九寒冬的一九、二九、三九的中午行火针施治。选穴:主穴取大椎、风门、肺俞、膈俞、定喘、天突、丰隆,配穴取列缺、尺泽、曲池、太溪、足三里、气海、关元。刺法:主穴以中粗火针,速刺法,针刺深度不超过0.5寸;配穴根据解剖位置不同可刺0.5~1寸。火针治疗时医者应掌握“红、准、快”三字原则,要保证刺激量大、穿透力强、效果显著而患者痛苦小。火针治疗后嘱患者3日内不可洗浴,忌辛辣酒毒、油腻之品,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

疗效40例三九火针与随机对照的40例三伏贴膏比较,两组方法临床均有效,对中医证候的最终改善效能相同,无统计学差异。但三九火针对患者全身症状、寒热汗出情况的改善优于三伏贴膏,而对呼吸道症状的改善三伏贴膏优于三九火针。

出处 徐守臣.三九火针与三伏贴膏对照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3):502-504.

5.火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方法 ①火针组:主穴:a.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b.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配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主穴两组交替使用,配穴左右交替使用。上午8~10时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隔10日,共治疗3个疗程。操作:对穴位严格消毒后将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迅速刺入穴内即出针(约0.5秒),随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四肢、腰腹针刺2~5分,胸背部穴刺入1~2分。②毫针、西药对照组:a.毫针组:选穴及治疗时间和疗程同火针组。操作:对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毫针刺入,进针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b.药物组:维酶素、维生素E、三九胃泰、猴头菌菇片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均做纤维胃镜检查,并分别在胃窦和胃体大、小弯前后壁的同一部位做活检观察,疗效判定根据临床症状、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

疗效 火针组28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毫针组6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药物组7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9%。火针组疗效明显高于毫针组和西药组( P <0.05)。

出处 曹少鸣.火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1997,19(5):42.

6.火针治疗慢性结肠炎

治疗方法 取穴:水分、中脘、天枢、关元、阴陵泉、命门、足三里。操作: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在已选穴位上快速点刺。水分、中脘、天枢、关元穴,针刺深度不超过3mm;阴陵泉、足三里,刺入10mm。每3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治疗时间短者3次,最长不超过2个疗程。

疗效 临床痊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

验案 患者,女,65岁。腹痛、腹泻间歇发作4年,加重1个月。现每日腹泻5~6次,伴大量黏液脓血,痛则腹泻,腹胀,排便黏腻不爽,腰酸腹痛,恶寒喜暖,少食乏力,明显消瘦,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结肠镜检查:横结肠下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出血点,降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直肠黏膜重度充血、水肿,覆盖黏液,可见黏膜广泛糜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上法火针治疗。1个疗程后,腹痛、腹泻、腹胀、便溏、形寒肢冷等诸症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每日1次,成形。结肠镜检示肠黏膜正常,无糜烂及溃疡面,大便常规正常。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出处 柴增辉.火针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J].中国针灸,2011,31(5):476.

7.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取患侧地仓穴及地仓穴上0.5寸、下0.5寸并排的3个点及健侧地仓穴。选择细火针,将针烧至发白后迅速刺入选定部位,只点刺而不留针,各穴位进针深度为2~5mm(穿透也不要紧)。嘱患者创面2天禁水。隔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24天后统计疗效。

疗效 痊愈38例,占82.6%;显效4例,占8.7%;有效4例,占8.7%;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出处 洪婕,张蕾.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8.

8.火针治疗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所刺部位,以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烧透,从针根烧至针尖,使针尖发白,准确速刺。所刺部位首选痉挛跳动的始发局部,次选面部腧穴。局部应多刺、重刺,所循经线腧穴少刺、轻刺,每次刺4~10针,也可酌情多刺。每隔2~3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也可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充分休息,心情放松,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之品,治疗后24小时内不洗面部。

疗效 治疗36例,临床治愈24例,占66.67%;有效7例,占19.44%;无效5例,占13.89%。

验案 冯某,女,62岁。自述:右眼睑(下)抽动3个月余,近日加重,并扩展至右面颊、口角,抽动时向右牵拉致口面拘挛在一起,抽动几无间隔,讲话时尤甚。曾服卡马西平等药,疗效不佳。求针灸治疗,辨证后,常规针灸5次后抽动稍减轻;改火针治疗时,令患者闭眼,针烧透后在痉挛之下睑外眦处(始发)点刺数下。间隔2天后复诊,患者自述痉挛减轻,下睑跳动次数减少,面部有舒展感。如上法治疗3次后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出处 程远钊,王文彪,郭学军.火针治疗面肌痉挛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53.

9.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疼痛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选用细火针,烧红后痛点局部点刺,不留针,针刺深度约0.1寸。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疗效 临床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8%。

验案 李某,女,42岁。患者左侧面颊部疼痛1年余,于1997年2月因劳累生气后出现左侧面颊部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痛,每日发作6次,每次持续约1分钟。舌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面痛(肝胃实火)。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第2支)。予以局部火针点刺,隔日1次。第1次治疗后患者述疼痛大减。经6次治疗,患者病情痊愈。

出处 文绍敦.火针点刺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1993,36(4):38.

10.火针治疗热痹

治疗方法 将火针在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发亮,对准穴位迅速刺入即出,不留针,深浅度根据针刺的不同部位而慎重把握。局部红肿热痛之处应根据肿胀情况决定刺入的深浅。夹脊穴刺入要浅,一般不超过0.5寸。火针操作之前,针刺局部行常规消毒,针刺后嘱患者4天内不近水,以免污染针孔,出汗后当勤换衣,谨防感染。尤其是关节附近红肿处,若刺入较深,稍有不慎就有感染的可能。一旦感染则患者表现为全身高热不退,局部红肿加重,久之侵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造成不良后果。

验案 邹某,女,47岁。主诉:周身大小关节疼痛伴右足趾关节及双手指关节红肿3天。病史:患者2周前因外感出现咽痛、咳嗽、咯黄色黏痰,无发热,此后出现髋关节疼痛伴活动不利。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第3、4掌指关节与左手拇指关节,及右足第2、3、4趾关节红肿热痛,伴低热(37.9℃),前往本厂医务所就诊,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经肌注青霉素、口服布洛芬等治疗诸症无明显改善,故来我院就诊。测体温36.4℃。化验示:血沉62mm/h,抗链“O”>625U/mL,类风湿因子阴性。中医诊断:痹证(风湿热痹)。西医诊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入院后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后予火针治疗,取夹脊穴和红肿痛部阿是穴,当日行火针治疗1次。3日后查房诉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关节肿减轻,膝、髋关节处红斑仍存在。此后约每隔4~5天行火针治疗1次,关节红肿热痛逐渐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红斑渐渐退去,查血沉渐至13mm/h,病趋好转。前后治疗2个月,患者手指关节肿胀消退,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复查血沉8mm/h,抗链“O”、类风湿因子正常,以临床痊愈而出院。

出处 何莉.火针治疗热痹之我见[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4):36-37.

11.火针治疗风寒湿痹

治疗方法 患者均以局部取穴和邻近取穴为主,上肢痹痛加手三阳经的郄穴温溜、会宗、养老;下肢痹痛加足三阳经的郄穴梁丘、外丘、金门;背脊痛加大杼、肾俞;行痹加膈俞、血海;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痛痹加关元、命门。火针组在选好的腧穴上常规消毒后,涂一层薄的万花油,用小号火针,在酒精灯上将火针烧至红白时,迅速点刺入选好的腧穴,深约0.2~0.3cm,迅速拔出,并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涂一层万花油。每3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对照组:毫针电针加病变局部照射TDP30分钟。

疗效 治疗组治愈95例,好转8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治愈84例,好转7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8.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火针对治疗组中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行痹90%、着痹92.8%、痛痹95.8%,三型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验案 李某,男性,54岁。右踝关节外伤后疼痛23年,加重1年,近1周又加重。现右踝关节疼痛,日轻夜重,伴关节屈伸不利。局部脉络怒张,舌淡暗,苔白,脉弦紧。诊断为痛痹,取穴阿是、丘墟、金门、外丘、命门,予火针治疗,针后疼痛即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自如。3日后复诊再巩固治疗1次,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出处 林国华,李丽夏,范兆金,等.火针治疗风寒湿痹19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5):10-11.

12.火针治疗痛证

治疗方法 在病变部位所在肌肉、韧带的起止点、肌腹等处,仔细推按,寻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即条索状、软泡状物),而在压痛点往往可触及阳性反应物,然后在此点用拇指指甲做一“十”字标记,其“十”字交叉点即为治疗点。一般每次确定1~3个治疗点。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又便于医者操作的体位。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治疗点及医者左手手指皮肤,医者左手拇、食、中指提捏治疗点皮肤,右手握笔式持针,将针尖与火焰呈45°角置于点燃的酒精灯的外焰中,待针尖烧至发白,用指力和腕力快速刺入治疗点约2~3mm深,再快速出针,如刺入不到所需深度,可于痛点旁约1mm处旁刺1~2针。治疗结束后,用创可贴贴敷针眼,并嘱患者治疗部位2~3天不得沾水。每3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4次。

疗效 68例患者经火针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其中治疗1次者38例,治疗2次者20例,治疗3次者7例,治疗4次者3例。

验案 王某,女,43岁。主诉:右肩部疼痛10天。10天前,因肩部受凉致右肩部疼痛,于私人诊所诊疗(诊断不详),给予针刺、拔火罐等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经人介绍来我科诊治。症见:右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疼痛呈持续性酸胀痛,向上臂内侧放射,右肩关节活动受限。查体:右肩前轻度肿胀,结节间沟及其上方、肩峰下压痛明显,右肩外展、外旋活动受限。西医诊断:右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中医诊断:痛证。取穴:阿是穴,即查体之压痛点处。第1次治疗因考虑到患者恐惧心理,只取结节间沟压痛点施治。治疗后第2天随访,自述疼痛明显减轻。间隔4天后,行第2次治疗,取结节间沟上方及肩峰下压痛点进行治疗。4天后电话随访,疼痛、肿胀均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

出处 邰秀芬.火针治疗痛证6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2):57.

13.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雷诺病

治疗方法 先用毫针针刺八邪,行先泻后补法,留针20分钟;然后选用火针,长5cm,直径0.5mm,穴取夹脊T1~3及夹脊L1~3,穴位常规消毒后,将针身前中段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穴位,速刺疾出,出针后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孔以防出血。隔5天治疗1次。嘱患者点刺处不可搔抓且24小时内不可沾水。

验案 许某,女,36岁。自诉患雷诺病2年,每因寒冷或情绪激动即双手指发冷、发麻,指端皮肤苍白、青紫,伴有疼痛,数小时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曾间断服用钙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要求行中医治疗。刻下症见:面色少华,小便清长,舌暗淡,苔薄白,脉沉涩。证属阳虚寒凝,经络瘀阻。行上述火针疗法,隔5天治疗1次。嘱患者点刺处不可搔抓且24小时内不可沾水。第1次复诊时,患者指端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皮肤颜色变红。继续治疗2次后,诸症基本消除。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出处 姜珊.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雷诺氏病验案[J].江苏中医药,2013,45(7):40-41.

14.火针治疗腋臭

治疗方法 采用师氏火针中的细火针、师氏微型酒精灯。腋窝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细火针在灯上将针烧至白亮,迅速刺入腋下汗腺中点处1~1.5厘米,然后围绕腺体中心围刺7~10针。火针点刺完毕后用消毒纱布外敷患处。每周针刺2次,3~5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愈46例,占62%;好转2例,占4%;无效2例,占4%。其中,针刺1个疗程根治者25例,2个疗程根治者21例。

验案 张某,女,22岁,工人。患者自幼两腋下散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骚臭味,随年龄增长,其味愈来愈强烈,尤其在天气较热时更为明显。予以细火针点刺1次,隔一日来诊,其味明显减轻,又针治2次后,狐臭味消失。随访2年,再无复发。

出处 师怀堂,师爱玲.师氏火针治疗腋臭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2,11(1):7.

15.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治疗方法 针刺部位:曲张的静脉血管。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靠近针刺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火针的前中段烧红,对准曲张的静脉血管垂直快速进针,速刺疾出,令其出血。对静脉曲张较重者,用止血带结扎曲张静脉的上部,用火针点刺放血后,松开止血带,使血自然流出,待血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针孔。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针后24小时内不要洗浴,避免针孔感染,治疗期间均不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疗效 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3%。

验案 某,男,46岁。主诉:左下肢静脉曲张10余年。症见左下肢小腿后面及左踝关节附近静脉迂曲隆起,高于皮肤,伴左下肢胀痛,乏力,久立及行走后症状加重,左下肢胫骨前缘中下1/3及左足部皮肤颜色呈暗紫色,伴瘙痒,舌质暗淡,苔白,脉沉。西医诊断:左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断:筋瘤,证属气滞血瘀。按上述方法用火针点刺病灶,共治疗2次,静脉曲张消失,皮肤颜色明显变浅,无肿胀、疼痛及瘙痒感。随访半年无复发。

出处 张洪涛,赵霞,刘文霞.火针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例[J].中医研究,2012,25(12):62-63.

16.火针治疗颈淋巴腺结核

治疗方法 部位:肿大的结核肿块。方法:左手固定肿大的结核肿块,用酒精灯烧红不锈钢火针,快速刺入肿块中心,迅速拔出,针刺深度以刺中结核中部而不伤到正常组织为度。可根据肿块大小刺1~5针,大者先刺肿块边缘后刺中央。肿块多者每次可取1~3个,若有脓液流出可用消毒干棉球擦净,然后用引流药线蘸煅石膏和升丹各半研细的药粉进行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火针治疗每5~7天1次。

疗效 全部病例均经1~5次治疗后痊愈。

验案 孙某,女,38岁,农民,1990年11月4日初诊。颈部左侧淋巴腺结核4年,经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痨药物治疗1年余疗效欠佳。自诉:体乏无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夜间有时盗汗。查体:左颈部有大小不等的肿块4枚,最大的约3cm×2.5cm×2.5cm,中心部暗红色稍有波动感,推之不动;小的约1.5cm×1.5cm×1cm,按之坚硬。查血常规及血沉正常,胸透无异常。诊断:颈淋巴腺结核。按上述方法治疗,大者刺出脓液约2mL,擦净脓液用药线引流后外敷纱布,小者刺1~2针,共治疗4次,肿大的淋巴结消失而愈。3年后随访未复发。

出处 康维清.火针治疗颈淋巴腺结核48例[J].中国针灸,1997,17(5):280.

17.火针治疗痤疮

治疗方法 穴取患部每个结节或囊肿顶部中央及基底部,加肺俞、膈俞、脾俞。选用盘龙火针。对每位患者使用统一的针具,规格为0.4mm×45mm。面部痤疮患者取仰卧位(项背部皮损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颈部端,充分暴露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左手持酒精灯,尽可能接近施术部位,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置针于火焰的中焰,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把针烧至发白。先点刺皮损局部,左手持酒精灯微向外移,烧针后右手运用手腕力量,持针迅速垂直刺入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皮损为坚硬的结节,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切忌挤压,以防炎症扩散;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用棉签轻轻挤净囊内物,用消毒棉签蘸干并轻按针孔,酒精再次消毒,暴露针孔。针刺深度取决于皮损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未接触正常组织为宜。每个皮损部位控制在5针内,针孔稀疏而均匀。速进疾出,每次0.5秒。背部俞穴常规消毒,烧针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深度控制在5mm内。出针后,消毒干棉球轻按针孔,严禁揉搓,以防出血。火针治疗后不要搔抓点刺处;点刺处24小时内不要沾水,以局部红晕完全消失为度;不要污染局部;如局部微红,则为火针后正常反应。5天1次,连续4次,20天后观察结果。

疗效 治疗1068例,痊愈561例(52.5%),显效283例(26.5%),好转149例(14.0%),无效75例(7.0%),总愈显率为79.0%。

出处 黄蜀,周建伟,张颜,等.火针疗法治疗痤疮1068例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10-13.

18.火针治疗蜘蛛状血管瘤

治疗方法 局部消毒后,根据瘤体膨胀部位大小,选用适宜的针,在酒精灯上烧红针尖,立即垂直插入瘤体中心凸出部位约0.1~0.2cm,随即拔针,这时瘤体全部或绝大部分向周围辐射的分支即随之消失。

疗效 31例患者全部1次治愈,治愈率达100%。

出处 赵学义,朱爱明,兰建平.火针打孔法治疗前胸部脂瘤31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7):510.

19.火针点刺龈交穴治疗痔疮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取龈交穴。痔疮患者的上唇系带(龈交穴)多可见一芝麻大小的滤泡。医者左手固定翻开的上唇,常规消毒该穴位,右手持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至白亮,快速轻轻点刺该滤泡(滤泡不明显时点刺龈交穴),使该滤泡(龈交穴)形成焦痂,若出少许血,可常规消毒以防感染。该法隔日1次或3日1次,一般治疗3次即可。

疗效 治疗36例,治愈28例,占77.8%;显效8例,占22.2%;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最短1次,最长5次。

出处 丁向荣,蒋又祝.火针点刺龈交穴治疗痔疮[J].中国针灸,2003,23(10):39.

20.火针治疗术后伤口不愈合

治疗方法 在伤口周围有硬结炎性增生处或炎性渗出处,根据伤口大小每次选取5~10个点,局部常规消毒,将火针前中段置于点燃的酒精灯外焰烧至红白发亮时,以稳、准、快的手法刺入所选点约0.2~0.8mm。若有窦道者可适当深刺,并迅速拔出。针孔若有出血或渗出液,待其自然止血或渗出液渗出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5~7天治疗1次,间隔期间可用艾灸或神灯照射伤口。

疗效 3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者5例,2次治愈者17例,3次以上治愈者10例,治愈率100%。

验案 姜某,女,55岁,教师,于2000年9月因右手中指指腹术后不愈月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1月前因剖鱼不慎,鱼刺刺入中指指腹部,当时疼痛肿胀较重,疑为鱼刺断于指内,在某医院行异物清除术。术后至今已月余,手指仍肿胀疼痛,刀口愈合不全,常有炎性物渗出,遂以火针治疗,1周后复诊,肿消伤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出处 蔡少忍.火针治疗术后伤口不愈合32例[J].河南中医,2003,23(11):73.

21.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①火针组:取穴:颈夹脊C4~7、肝俞、肾俞、大椎、后溪、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点燃酒精灯,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迅速刺入颈夹脊C4~7,随即快速拔出,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压针眼片刻,然后针刺其余穴位。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②毫针组:选穴同火针组,毫针针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两组患者均每周针刺3次,连续治疗6周。

疗效 火针组总有效率94.6%,毫针组为78.4%,火针组优于毫针对照组( P <0.05)。

出处 李彬,谢新才,冯毅.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2):920-922.

22.火针治疗棘上韧带炎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使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医者以拇指在脊柱上按压寻找压痛点并标记,局部用25%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5%的酒精脱碘。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准确地将针刺入压痛点3~5mm(根据肌肉丰厚程度),立即出针,若出血则以干棉球压针孔片刻,再次烧红火针并继续针刺,每次每个痛点均用火针针刺3次。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火针治疗后24小时内不宜着水或搔抓针孔,以防止感染。个别患者火针术后局部皮肤可出现灼热、发红、微痛、瘙痒等各种现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周后术口处可结痂并自行脱落。

疗效 治疗78例,经1~4次治疗,痊愈72例,其中1次治愈者7例,2次治愈者19例,3次治愈者34例,4次治愈者12例。显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7%。

出处 谢晓龙,李惠,左土佩.火针治疗棘上韧带炎7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4-55.

23.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治疗方法 取穴:患侧上肢阿是穴(即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及附近的压痛点)、对侧下肢的膝阳关穴。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在点燃的酒精灯外焰中烧至红亮,迅速刺向所选穴位,深度约0.5~1寸。火针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如针处出血,一般可待其自止。治疗时注意避开血管、神经。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30日后统计疗效。同时嘱患者注意局部保暖与休息,针后不得搔抓患处,保持针孔清洁干燥,24小时内禁淋浴,不要污染局部,禁食生冷辛辣之品。

疗效 治疗48例,治愈42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

验案 某,女,53岁,因右肘关节外侧疼痛4个月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劳累后感到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当时未引起重视,仍继续劳作而疼痛加剧,并向前臂外侧放射,休息后稍轻,用力即加重。曾在当地中医院用针灸、理疗、中药和封闭等方法治疗,均无效。查体:肘关节不红不肿,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压痛明显,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按上述方法治疗2次,疼痛明显减轻,再继续治疗4次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出处 旷秋和.火针巨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21.

24.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取患侧腰阳关、腰俞、肾俞、大肠俞、白环俞、环跳、承山、阿是穴。腰骶部疼痛甚者加长强、承扶、殷门;伴下肢疼痛麻木者加委中、飞扬、承山、昆仑。每次选用以上2~3个穴位。患者取俯卧位,常规局部消毒,用2寸火针,将针身放于火焰上,以针身烧红为度,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速刺疾出。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疗效 治疗51例,其中治愈24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4%。

出处 胡美新.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58(4):280.

25.火针治疗慢性坐骨结节滑囊炎

治疗方法 ①火针组: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部。在坐骨结节部肿胀、压痛处,结合B超、MRI检查结果,选3~5个进针点进行标记。选用中号火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将火针针体置于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迅速刺入已标记好的位置,刺入深度以达到滑囊腔为度,随即迅速出针。每周治疗2次,治疗8次后统计疗效。②对照组:取患侧阿是穴、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刺入后用强刺激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6805-1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次30分钟,每日1次,8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 火针组治疗31例,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 P <0.05)。对照组31例,治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19%。两组疗效对比,火针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 P <0.05)。

出处 黄政德.火针治疗慢性坐骨结节滑囊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75.

26.火针治疗膝关节积液

治疗方法 在关节肿胀部位(髌骨外上缘)常规消毒,用师氏粗火针在乙醇灯上烧至白炽状,迅速在关节高突部位采用疾刺法,点刺3~4针,点刺要达到一定深度,刺入后滑囊液立即从针孔流出,一次可放液30~600mL,剩余部分通过拔罐拔出剩余液体。每日1次,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不愈者视为无效。积液消除后用针刺巩固治疗5~10天,取梁丘、血海、犊鼻、阳陵泉等穴为主。

疗效 治疗208例患者中,治愈143例,占68.8%;有效56例,占26.9%;无效9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

出处 李萍,王黎明,王延玉,等.火针治疗膝关节积液20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60.

27.火针阿是穴治疗跟痛症

治疗方法 ①火针组:取阿是穴,即痛点。在穴位处用安尔碘进行局部消毒,消毒完毕后,点燃酒精灯,左手将酒精灯端起,靠近针刺穴位,右手以握笔状持针,将针尖、针体置入酒精灯外焰烧至白亮,用烧红的针体迅速刺入穴位,并快速拔出,时间大约是10秒1次,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压痛点范围较大者,可火针点刺多次。每3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②电针组:取太溪、昆仑、承山、阿是穴。常规消毒后,进行常规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5天为1个疗程。

疗效 火针组和电针组各治疗30例,其中火针组痊愈10例(33.3%),显效12例(40%),有效7例(23.4%),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电针组痊愈2例(6.7%),显效10例(33.3%),有效10例(33.3%),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为73.3%。火针组疗效显著优于电针组( P <0.05)。

出处 赵明华,李巧林.火针阿是穴治疗跟痛症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519.

28.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方法 ①火针组:选穴:皮损周围部位的阿是穴。操作:常规消毒局部皮肤,以握笔式持火针,将针尖置于点燃的酒精灯外焰加热,以针尖烧至通红发白为度,快速点刺原有皮损周围部位,深度以1~2mm为宜,垂直进针,出针要求迅速,大约0.1秒完成。视局部面积的大小共点刺3~5处。每3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每次100mg,每日3次,连续30日。

疗效 两组各治疗37例,火针组治愈25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火针治疗优于对照组。

出处 陈建雄,张子谦,童娟.火针治疗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7,7(9):78-79.

29.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疗方法 选病灶处为局部治疗部位。选用直径为0.8mm的火针,在患部周围以2cm左右等距离进行局部点刺,并在中心点刺1针,若患处面积较大,可在病灶中心多点刺几针。一般皮损较轻仅呈丘疹样改变者,应采取轻浅手法,若皮损已呈苔藓样改变,瘙痒顽固而剧烈者,应采取密刺法(即用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刺法,一般间隔1cm,如病重可稍密,病轻则稍疏)。治疗每隔3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5~7天。施用火针术后,其病变部位的皮肤出现灼热、发红、微痛、瘙痒等各种现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置,约1周内便会自行消失。若施火针术时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应立即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24小时后一旦发生感染,局部红肿较重,分泌物增多,或出现化脓病灶时,应该采取必要处置。

疗效 治疗89例,其中痊愈68例,占76.4%;显效19例,占21.4%;无效2例,占2.2%。除显效及无效的21例治疗2个疗程外,其余68例均在1个疗程治愈,其中有10例仅治疗8次即痊愈。

验案 孙某,女,52岁。主诉:右下肢瘙痒6年余。病史:6年中曾外用、内服中、西药,治疗无效,入夜瘙痒剧烈,挠抓至出血方感痒轻,影响睡眠。查体:右下肢可见3cm×7cm大小的皮损,呈苔藓样改变,边界清楚,布满暗红色粒状丘疹及鳞屑,并有抓痕和血痂,按之坚韧。诊断:神经性皮炎。在病灶部位予以火针治疗,4天1次。治疗3次后,瘙痒减轻,治疗7次后,苔藓样改变消退并结厚痂。治疗15次后痂退,患处皮肤恢复正常,夜寐安。随访8个月未复发。

出处 潘书林,潘明,孙晓兰.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89例[J].中国针灸,2006,25(10):740.

30.火针治疗外阴白斑

治疗方法 针具:细火针一根,酒精灯一盏,自配麻沸散少许。操作方法:先用棉球浸麻沸散液外敷白斑处,10分钟左右待麻醉后,左手持酒精灯,右手的拇、食、中三指紧捏针柄,针尖部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透亮时,即对准选定的白斑部位,迅速、准确地刺入(深度2至3分)即拔出。这时,助手将蘸有麻沸散的棉球立即压住针孔。刺一针,压一次。针距约2~5mm。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注意:火针要烧至通红透亮,进针要达到一定深度,方能确保疗效。对白斑面积过大的患者,一次性治疗不耐受者,则分片轮换治疗。治疗1个疗程未愈者,休息1周后再治疗。

疗效 治疗20例,痊愈7例,占35%;显效7例,占35%;好转5例,占25%;无效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验案 赵某,女,48岁,工人。外阴白斑5年,经妇科确诊后到我科治疗。患者大、小阴唇均有明显白色病损,白斑约为4cm×7cm,白带清稀量多,外阴轻度萎缩,皮肤干皱粗糙,瘙痒难忍,舌胖,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经火针治疗1次后,当天止痒。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白斑处皮肤颜色接近正常。巩固3次,即半个疗程后,白斑消失,瘙痒症状消失,外阴恢复正常。

出处 周以琴,吴杨杨.火针治疗外阴白斑2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8.

31.火针治疗乳房纤维瘤

治疗方法 采用火针,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将肿块捏起,右手持针,用酒精灯将针头部烧红约3cm后,迅速刺入肿块中心部位,然后根据肿块大小,沿周边用火针刺3~5针,烧一次,刺一针。肿块小者浅刺,肿块大者深刺,以刺至病灶基底部位为宜。刺后以手轻轻按揉2~3分钟,用消毒敷料覆盖,以胶布固定,1周内禁触水,以防感染。1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针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轻度肿痛等症状属正常现象,一般1周内可消失。

疗效 治疗68例,痊愈54例,占79.4%;有效14例,占20.6%。总有效率为100.0%。

验案 封某,26岁,已婚。2002年3月2日初诊。主诉:左乳房发现一肿块1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肿块日渐增大。查体: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肿块如桂圆大小,肿块外皮色不变,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与皮肤不粘连。经红外线扫描诊断为乳房纤维瘤。采用火针疗法,1次即见效,1个疗程后肿块明显缩小,2个疗程后肿块消失,追访1年无复发。

出处 李造坤,李欢,宋小静.火针治疗乳房纤维瘤68例[J].中国针灸,2005,25(3):196.

32.火针治疗小儿遗尿

治疗方法 取穴:关元、中极、气海、肾俞(双)。用碘伏消毒穴位皮肤,用细火针快速点刺,腹部穴位进针深度为0.2~0.5寸,肾俞进针0.5~0.8寸。点刺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按片刻,不出血即可,嘱2日内勿洗澡。隔日针刺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一般治疗1~2个疗程。

疗效 1个疗程内治愈者8例,2个疗程内治愈者6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0例,有效率100%。

验案 陈某,男,12岁,学生。自幼尿床,每夜3~4次,均不能自醒,劳累后尤甚。查体见患儿精神倦怠,身体瘦弱,面色萎黄,舌苔白,脉细。诊断为先天肾气虚弱,下元不固。给予火针治疗5次后,自诉夜间无尿床发生,偶有醒来排尿1次;又治疗3次巩固疗效,停止治疗,随访半年无复发。

出处 安金格.火针治疗小儿遗尿1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26.

33.火针治疗口腔溃疡

治疗方法 ①火针组:根据溃疡面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三头火针。先将溃疡面完全暴露,固定好位置,行常规消毒,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迅速点刺溃疡面,将溃疡面全部点净,但注意不要伤及正常组织。一般治疗1次。②对照(药物治疗)组:口服维生素C100mg、维生素B210mg,每日3次,溃疡面外敷锡类散,每日数次,7天为1个疗程。

疗效 火针组治疗300例,均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60例,治愈12例,有效33例,无效15例,有效率75%,治愈率仅为20%。火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验案 某,男,34岁,1998年6月5日初诊。主诉:口舌生疮5天,疼痛明显,吃食物时痛甚,外敷锡类散效果不明显。查体:舌边及舌前1/3处各有一黄豆般大小的溃疡面,覆以黄色伪膜,舌红,脉数。当即用火针治疗,疼痛即止,饮食正常,无痛感,3天后疮面愈合。

出处 陶恩学,田文平.火针治疗口腔溃疡300例疗效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22(2):93.

34.火针灼刺治疗耳郭假性囊肿

治疗方法 在耳郭表面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美蓝在囊肿底部的皮肤上做两个平行的标记点,两点之间相距6mm。采用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以后,立即对准皮肤上的标记点进行灼刺,直至将囊肿壁烧穿为止,接着将另一个标记点也烧穿,使之成为2个开放性小口。然后将囊液彻底挤压干净,局部盖以消毒敷料并加压包扎。第3天、第5天各换药l次,10天后可见囊肿消失,灼刺孔愈合,局部不留明显瘢痕,皮肤不增厚。治疗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疗效 治疗60例,全部治愈。

出处 肖志军,彭安锦.火针灼刺治疗耳郭假性囊肿6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2):34.

35.火针治疗斑秃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取背俞穴和督脉背部穴位(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椎、至阳、命门),用75%酒精消毒皮肤,医者右手持中粗火针,左手持酒精灯,将中粗火针于酒精灯外焰上,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针身的烧针长度与刺入的深度相等,待针身烧至通红后,对准穴位垂直刺入1~1.5cm;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取任脉腹部穴位和胃经腹部腧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外陵、水道),操作同前;最后患者取坐位,取阿是穴(斑秃区),用75%酒精消毒皮肤,多头火针烧红后,采用速刺疾退法,每次0.5秒,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散刺,刺破即可,无须过深,尽量令瘀血流出至其自止。每周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以毫针针刺以上诸穴为对照。

疗效 火针组、毫针组治疗后斑秃面积均明显减小,且火针减少斑秃面积优于毫针,火针组长出毳毛和毳毛变黑时间均短于毫针组。火针组治疗4周、10周、14周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毫针组。

出处 付源鑫,李岩,苑婷,等.火针治疗斑秃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21.

36.火针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

治疗方法 火针治疗主要选局部色素沉着部位。暴露面部色素沉着部位,常规消毒后,用细火针(直径0.5mm)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中央部,病变部位小者点刺1次,大者可点刺2次,但每个部位不超过3次,点刺深度不超过2mm,且不能点刺正常皮肤,术后用干棉签挤压、擦拭。

疗效 临床治愈18例,占90%;显效2例,占10%;无效0例。

验案 某,女,23岁。每次月经前面部出现多个粉刺,自行挤压后留有色素沉着,严重影响美观。用火针将色素沉着部位点刺,2天后结痂,6天后痂痕脱落,黑色素也随之消失,仅留有浅淡疤痕,25天后疤痕完全消失。

出处 王晓庆,张金生,周源,等.火针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9):13.

第十节 师氏梅花针

一、师氏梅花针

(一)师氏梅花针的形状

师氏梅花针分针体、针座、针柄三部分(见文前图12)。针体为七枚不锈钢针嵌于针座内,针尖由传统的尖锐改为钝尖,避免了叩刺时皮肤产生刺痛;针座由金属制成,用于镶嵌固定针体,且针座由螺丝扣与针柄相连,以便于更换;针柄由尼龙制成,具有良好弹性。各部分均由螺丝口衔接,拆装方便,全针总长28cm。

(二)使用方法

1.持针法 右手食指指腹伸压在针柄上,其余四指以适当力量握住针柄,针尾端止于腕横纹前一横指。持针不可过紧亦不可过松,紧则腕关节肌肉紧张,用力不够灵活;松则针柄左右晃动,易松动针头,使针尖不能垂直于皮肤,容易刺破皮肤出血。

2.基本手法 采用弹刺法。弹刺是指叩刺时针尖接触皮肤后,产生一种反向作用力,使针轻微弹起,顺势敏捷提针。叩刺时,针尖对准叩击部位有节奏地运用腕力,一虚一实,灵活弹刺,即2次动作只接触皮肤1次。

3.常用的叩刺方法和部位

(1)循经叩刺:沿经络循行部位叩刺,可根据不同病情选取一条或数条经脉进行叩刺,也可选取一条或数条经脉中的一段或几段进行叩刺。

(2)穴位叩刺:根据辨证结果选取相应腧穴,如五输穴、络穴等特定穴,或脐周四边穴、三阴交、次髎、天枢、阑尾穴及下腹麦氏点等,或疾病反应点。

(3)微针叩刺:结合手、足、头、面、鼻、耳、眼、腹、背等微针理论,选定治疗区进行叩刺。

(4)局部叩刺:在局部病灶或病灶周围进行叩刺。

4.刺激强度 依病情、体质、年龄、刺激部位不同,而采取轻、中、重度手法。老弱幼者轻,壮实热重者先轻后重。

5.疗程 一般每天治疗1次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5~7天。慢性病可隔天治疗1次,急性病1日可施治数次,直至病情转危为安。

6.注意事项

(1)叩刺时针尖着落要平、稳、准。

(2)一定要弹刺、平刺,绝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3)力量发自腕部。

(4)频率适中,以70~100次/分。每穴以5~15次为宜。连续叩刺30~50次时可间歇20~30秒,稍事休息,以缓解疼痛。

(三)师氏梅花针的作用和适应证

师氏梅花针具有疏泄风热、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宣发消肿的作用,对临床各科如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患及血液循环障碍、新陈代谢低下和皮肤疾患等具有良好疗效。尤其对气滞血瘀型疾病以及风、火、热、毒邪所致的麻木痿痹疗效更佳,如头痛、头晕、失眠、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近视眼、脱发、扭伤、股外侧皮神经炎、带状疱疹、关节肿痛等。

(四)师氏梅花针与现代皮肤针的异同

现代普通梅花针针柄较软,针尖尖锐,因此针刺时容易引起皮肤疼痛。师氏梅花针针柄是硬的,针尖由传统的尖锐改为钝尖,避免了叩刺时皮肤产生刺痛,同时还能根据刺激量的不同使叩刺的振动力渗透于经络穴位的不同层次,因此,不仅治病范围大大增加,疗效也相应有了提高。

二、师氏梅花针的现代临床应用

1.师氏梅花针治疗胸部软组织扭挫伤

验案 刘某,52岁,干部,2000年6月9日初诊。主诉:胸部疼痛3天。病史:患者3天前洗浴时不慎滑倒,背部着地后觉胸部疼痛,呼吸及站立行走时加重,自行外涂红花油及止痛药物治疗3天后症状逐渐加重,经人介绍来我院求治。症见:表情痛苦,右足不能着地,胸部疼痛,呼吸受限,肤色正常,舌质红,苔白,脉弦细。诊断:岔气(胸部软组织扭挫伤)。证属气滞经络,不通则通。治以理气通络为法。取用师氏梅花针沿胸部各经轻度叩刺,叩至皮肤潮红。经治1次,患者胸部疼痛随即消失,呼吸畅快,行走利落,满意而归。

出处 吴宏东,付国宾.师氏梅花针临床应用体会[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4):60.

2.师氏梅花针治疗跖痛症

验案 路某,男,46岁,工人,2000年8月16日初诊。主诉:左足冷痛4年。病史:患者4年前劳作汗出,以足跖贴墙休息后,左足始现疼痛,以涌泉穴附近为甚,经多方治疗,病情渐加重,以致夏夜睡眠时需穿两层袜子,再用塑料布裹足,外盖两床棉被,否则左足疼痛不能入眠。症见:局部肤色略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诊断:痹证(跖痛症)。证属寒凝经络,气血不利。治以通经散寒、行气利血为法。取师氏梅花针沿肾经膝以下叩刺,叩至皮肤潮红。经治3次,患者疼痛锐减,已不用覆被及裹塑料布。

出处 吴宏东,付国宾.师氏梅花针临床应用体会[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4):60.

3.师氏梅花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验案 李某,女,34岁,家庭主妇,2000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四肢关节疼痛1年,加重伴关节肿胀月余。病史:患者1年来四肢诸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以手、足关节为甚,在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迭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月余来症状加重,关节疼痛难忍且伴肿胀,求治于师老。症见:四末触之冰凉,双手指关节畸形并肿胀,双足踝部以下肿胀青紫,疼痛异常,跛形行走,舌质暗,苔白,脉沉涩。实验室检查示:RF(-),ASO(+)。诊断:痹证(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阴寒凝结,血脉瘀滞。治以散寒通经、活血化瘀为法。取师氏梅花针于四肢肘、膝以下阳经重叩,叩至皮肤出血,同时叩击十二井穴以活血通经。经治1次,患者当即行走正常,复诊时关节疼痛肿胀减轻,肤色青紫改善。守上法治疗5次,患者手足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消失,肤色正常,余症以他法缓图。

出处 吴宏东,付国宾.师氏梅花针临床应用体会[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4):60. CvEakLFFt8IlVQhQ/WbffNvuy+LAJiLFYhcGPEQkjom8EiE719dG3EGn9ZDwu+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