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卢朋著方药学论著两部,即《药物学讲义》和《方剂学讲义》。两部著作均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前后,分别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药物学和方剂学教材。
《药物学讲义》按药物功效分为平补、补火、温散、平散、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敛涩、镇虚、滋水、温肾、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发毒、解毒、毒物等二十八类。作为早期的中药教材,该书未采用总论、各论分述的编写体例。对于每味药物的介绍,则采用集注的方式,以历代本草所述性味、功效、主治为核心,后附各家相关论述。在内容上更多的侧重临床用药,特别是对功效相近的同类药物进行了仔细的鉴别,极具临床实用价值。但该书与当时许多中医学校教材一样,对本草学知识介绍相对较少,体现了该校以培养临床人才为主的办学宗旨。
《方剂学讲义》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七方、十剂等方剂配伍理论。各论按方剂功效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导、理气、理血、驱风、驱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救急等十七类。每方介绍主治病证、方剂组成、服用方法等,部分方剂附有加减变化等内容,后附历代名家方论。本书编排体例与传统方书迥然有别,已具有鲜明的教材特征。在民国时期众多方剂学教材中,本书编排体例较为成熟,内容难易适中,方论选择精当,体现中医思维特点,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使用。然各论部分缺少对每类方剂概括论述的章序,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