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早年时世

1.汉末风云

东汉末年,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在朝中,宦官专权已非一日之弊,皇帝越来越依赖宦官,而宦官依仗皇帝权威越发肆无忌惮,这就导致朝政昏暗,宦官弄权,各级官僚凭借权势巧取豪夺。各种类型的地主包括贵族、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富商等,无不广占田地,役使百姓,敲诈勒索。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饥寒交迫,不得不走向反抗斗争之路。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张角发动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张角是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人,一开始,张角是以太平道的名义、打着给病人治病的旗号开展活动的,他让病人像拜神一样跪拜他,有些病人偶然好了,大家竞相传开,都以为他很神奇,大家就对他顶礼膜拜,信奉不疑。张角借此广收信徒,游走四方,十余年间,信徒达到数十万,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八州民众群起呼应。追随者前后相继,充塞道路,有些人甚至变卖家产随他辗转奔波,途中病死者数以万计。

黄巾起义

张角的信徒越来越多,他就把众人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将领指挥。同时,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起了反抗统治者的大旗。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迅速席卷全国,给京师洛阳造成了巨大的震动。朝廷迅速派遣军队进行镇压,曹操、孙坚、刘备等人都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行动。不久,黄巾军主力被镇压了下去。

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使本来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一蹶不振。各地军阀乘机而起,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巩固自己的势力,壮大实力,扩大地盘。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十七岁的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在东汉一朝持续不断的外戚与宦官斗争再度燃起。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将并州牧董卓带兵召进京城。但是,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经被宦官所杀,手握重兵又是世家大族的袁绍趁机对宦官大开杀戒,一时间,京城洛阳血雨腥风,乌云密布。袁绍杀尽专权宦官之后,带着大队人马的董卓也进驻京城,并迅速控制了皇帝,不久,又废掉少帝刘辩而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至此,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看到董卓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朝中不少大臣义愤填膺,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袁绍。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共同结盟,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但是,各路军阀为了保存实力,竟然畏缩不前,当时敢于与董卓作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不过,仅仅凭借二人当时拥有的实力,对董卓是无可奈何的。最终,董卓把洛阳宫殿一把火烧毁了之后,带着献帝逃到了西京长安。

直到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献帝迎接到许昌之后,朝政才逐渐得以安稳。但是,各路军阀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链接】三国时期军队的建制

从秦代开始,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并由太尉(汉武帝以后称“大司马”)掌管军政事务。到战争时期,国家临时任命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将军又有上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

汉代地位最高的是大将军,其下依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等。将军出征时常在军中设置幕府机构,帮助将军参谋军事。除中央设置太尉(大司马)外,地方也设有掌管军事的官吏,即郡之郡尉、县之县尉。东汉末年,地方设州牧,负责州郡的行政与军事事务。

汉代军队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尉﹑县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征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边兵主要负责戍守边郡,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三国时期的军事体制基本沿袭了秦汉编制,但有所变化。

曹魏的军事大权也集中于中央,下设各将军、校尉,分领中军诸营。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由曹氏父子以及后来的司马氏直接统辖,主要负责宫廷和京城安全。外军是派驻边境的军队。当时驻守在与蜀、吴交界地区的外军,实行屯田,亦耕亦守。州郡兵属地方统领,其任务主要是守备本州、郡,必要时也出征。

吴﹑蜀的军事体制大体与曹魏相同,但也有差异。如吴、蜀中央均置有中、前、左、右、后五军。吴军以舟师为主、步兵次之;蜀军以步兵为主,骑兵次之。在武器装备方面﹐比秦汉时有所发展。相传蜀相诸葛亮曾改制成一次可发十矢的连弩,又造“木牛流马”运送物资,提高了军队的补给效率。吴国所造名为“长安”的战船,可载士兵千余人。

董卓进京

2.中条山色

关羽的家乡所在地河东郡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位于今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脚下。

中条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面与太行山脉相连,南面濒临黄河,因山势狭长而得名。

莽莽苍苍的中条山气候温和,植被茂密,环境优美。因它东望东都洛阳,南靠黄河、函谷关和潼关,西卫西京长安,处于河南、山西、陕西的交界位置,是中原通向西北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关羽出生在河东郡,最早以解为地名者指的是盐池。据《孔子三朝记》记载:“黄帝在中冀斩杀蚩尤,蚩尤的四肢、头颅被四散抛弃在各地,他的血液变化为盐卤,就是后来解县的盐池,因为蚩尤的尸体被肢解,所以称这个地方为解。”古代的盐池亦称解池。春秋时期有解国,战国时被魏国吞并后,就称解地为解梁。

灵帝末年,天下大乱,尤其是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黄巾起义的势力发展到山西,解县也遭到郭太所率领的黄巾军余部“白波贼”的袭击,郭太从西河郡(郡治离石,今属山西吕梁)白波谷起兵,转攻太原,攻破河东,发展到十余万众。受战争的影响,百姓辗转流离,衣食不安。

关羽就生长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和动乱的岁月中。

【链接】东汉十三州

东汉时期,全国共设立十三个州,又称为“十三部”,包括雍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另有一个司隶校尉部,也称为“司州”。州一直是监察区名。州的行政长官在东汉初称为“刺史”,官阶低于各郡太守,负责监察各郡国及其下属各县事务,监督地方豪强,弹劾不法官吏。汉末灵帝时又将刺史改为州牧,州也变成了行政区,州牧由朝廷所选重臣出任,级别高于太守,职责也由单纯的行政监察转变为总揽地方大权的军政长官。曹魏时期,在缘边和重要州郡设置都督,权力又高于刺史。吴、蜀同时设置刺史和州牧。

中条山地图

中条山风光

东汉十三州示意图

3.儒雅世家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年不详。据说,当时有一个人叫范长生,活了一百三十岁,还在服侍昭烈帝刘备,关羽早年听说这个人之后,就把自己的字改为云长了,这是为了避贤者讳。

按照古代史书的惯例,在介绍历史人物时,都要在前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祖上的名人以及他们所取得的功业。但是,在《三国志》中,关羽的身世记载得非常简单,只说他是河东解县人,并没有关羽祖先的介绍。

关羽一生跟随刘备奋勇作战,勇猛异常,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甚至连史学家也称赞他“威震华夏”。三国以后,关羽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唐宋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关羽受到统治者的普遍重视,也受到民间的共同膜拜,再加上儒释道等思想、宗教因素的作用,关羽的地位越来越高,爵位由原来的侯爵,一步步上升为公、王、帝,逐渐由历史英雄变成了一个护佑万民、无所不能的神灵,家喻户晓,人们称呼关羽也由直呼其名变成“关公”“关王”“关帝”“关圣”。

在重视出身、门第这样一个封建传统中,关羽的出身就成了人们积极研究、探讨的内容。

经过后世尤其是清代学者的研究发现,被大家公认的关羽家世的说法大体为:

关龙逢,关羽的远祖,是夏代一个忠贞、耿直的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被杀。

关审,字问之,号石磐,关羽的祖父,生于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居住在解梁常平村,学识渊博。因看不惯官场污浊,便“绝尘市轨迹”,洁身自好。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关毅,字道远,关羽的父亲,生卒年不详。父亲死后,关毅“结庐守墓三年”,终生未做官。

很明显,关羽祖父、父亲的名字,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和《论语·泰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句。从名字看,充满了浓重的儒学意味,也就是说,关羽出生于一个具有浓厚儒学思想的家庭。

同时,关羽早年的资料也有了更多的发现,大略为:

关羽,字云长,出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本名长生,后更名为关羽。祖籍河东郡解县常平里(即今山西运城常平乡常平村),早年务农,长大后娶妻胡氏,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二十三岁时,因与当地恶霸吕熊(一说为熊虎)为敌,把吕熊杀死之后不得不逃出家乡。

【链接】关羽家世的来历

关羽的家世资料史书记载简略,但是,世间所传包括关氏族谱中都记载得相当详细,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较早地记载关羽家世的史书是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欧阳修认为,关羽之“关”姓出自夏代关龙逢,这是正式将关羽家族世系明确化的开端,为以后关羽身世研究打下了基础。欧阳修还说,关羽的后代都居住在河北冀县,其后裔关播曾做过唐德宗的宰相。

关龙逢是谁呢?据历史资料记载,他是夏代一个非常正直的大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杀,可谓忠良之士。但是,关龙逢与关羽生活的时代相差近两千年,离欧阳修所生活的宋代时间更长,欧阳修的说法有何依据,后人不得而知。

清代,许多著名学者也参与到了关氏族谱的研究之中,严可均、钱大昕、张澍等人在梳理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重新认定关姓是夏代关龙逢的后代,认为较早有记载的关氏始祖是关令尹喜。这一说法影响相当大,被认为是历史上毫无疑义的事实。之后的关氏族谱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说法,如现存山西运城手抄本《关氏家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刊印的《解梁关帝志》、同治八年(1869年)木刻版《关羽族谱》、台湾1944年手抄本《关氏历代世系图》等。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持有异议,现存上海图书馆的五种关姓家谱,即浙江杭州,广东番禺、南海、新会等地,都较为谨慎地称关氏为“汉寿亭侯之后”,山东兖州档案馆也收藏有一部关金标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编修的《武圣府分支关氏宗谱》。这些家谱要么勉强地把关氏与关羽联系起来,要么就不提关羽,只把宋代以后的关氏家族罗列,由此可以看出编撰者对关氏家谱所持的慎重态度。

根据各种历史资料,对于关氏族谱,得出大体上的结论:关氏始祖是夏代忠直之士关龙逢,关羽大概为其二十七世(或云三十七世)孙。关羽、关平被杀之后,关氏后人隐名埋姓避难他乡。唐代德宗宰相(实为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关播为关氏之后,贞元十三年(797年)七十九岁卒。

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史料把关羽家族说得条理清晰,如说关羽、关平被杀后,关平之妻赵氏携带年仅八岁的儿子关樾逃到岸乡避难,并改姓为门,直到西晋灭吴后,赵氏才敢给儿子恢复关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了表彰关氏后人,朝廷特意确定由关樾的后裔世袭五经博士。

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详细记载了关羽的生平,言其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此碑现保存于山西运城常平村关帝家庙之中。但历代却有不同的说法,明崇祯二年(1629年),在石磐沟关羽祖茔所立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把关羽的出生日期说成是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不过,关羽家世的相关资料,大都来自于民间,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未轻易采信,雍正、咸丰时几次加封关羽三代的爵位,也只书爵号,不写名字,可见官方的慎重态度。

常平家庙

山西运城关帝庙

现在的常平关庙圣祖殿内,供奉着关羽的始祖忠谏公、曾祖先昭公、祖父裕昌公、父亲成忠公,以及关羽的始祖、曾祖、祖父的夫人像,为其他关庙中所未见。还有八角七层砖塔一座,相传为关羽父母亲之墓。庙南古柏苍翠,石碑林立,即为关羽的祖茔。

【链接】关羽出生、红脸的传说

关羽出生的历史资料很少,后来关羽被神化之后,人们对关羽更是满怀敬畏之心,所以,传说中就出现了许多关羽出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充满着神秘气息和神奇想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羽是真龙转世、赤帝下凡等,这些故事意在说明关羽是神灵而不是凡人。

山西运城关庙民众冒雨祭祀

在众多有关关羽出生的故事中,仅仅是和龙有关的故事就有关羽的前生是老龙、仙龙、海龙、火龙、草龙等诸多说法。在关羽老家解州,有一个传说,说是东汉桓帝时,解州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便聚在一起,向苍天祈雨。天上的老龙不忍心看着百姓受灾,便不顾天帝禁令,降下了大雨。但是,老龙触犯禁令,天帝盛怒之下,将老龙斩首。龙首落到人间之后,被一个高德和尚发现了,和尚同情老龙,将龙首放在缸中,连续九天默默为老龙诵经。九天以后,龙首变化成了一个婴儿,降生在一个普通农家。这个婴儿就是关羽。

龙是古代神奇、威猛,又代表着正义的神灵,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图腾,一直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关羽的出生传说和龙联系在一起,本身就说明了百姓对关羽的敬畏。

常平家庙砖塔

和关羽的出生相联系,在清代关公崇拜达到鼎盛的时候,关羽的姓名、红脸等也出现了很多传说。关羽的姓名本来在《三国志》中记载得非常清楚,但后来的野史材料中仍有不同说法。如清代《清音小集·卷四夜看春秋》、褚人获《坚瓠集》、梁章钜《归田琐记》等文献,都说关羽姓冯名贤,字寿长,冯贤为人豪爽,仗义执言,不畏权贵,而且还有一身好功夫。当地有一个恶霸,欺男霸女,巧取豪夺,无恶不作。冯贤愤然将恶霸杀死,为当地百姓铲除了一大祸害,却受到官府的缉拿,冯贤不得已逃往他乡。当他逃到潼关时,追兵也追了过来,冯贤只好来到水边假装洗脸。当追兵过去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面色通红,容颜全改。他来到关门前过关,把关者问他姓名时,他仰头看见关门,随口说道姓关,以后便一直姓关了。

4.逃难涿郡

关羽从老家河东郡解县怎么来到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呢?《三国志》记载是“亡命奔涿郡”,至于关羽为何“亡命”,史书并未详细记载。后世有不少传说,对关羽逃亡进行了描述。有一个流传较广的是“杀吕熊”的故事。关羽老家有一个恶霸叫吕熊(也有的说叫熊虎),欺男霸女,为害一方,无恶不作。一天,又有一个女子被吕熊霸占,关羽知道后十分气愤,当时就用青龙宝剑把吕熊杀了,然后不得不逃往他乡。

关羽逃走之后,关羽的父母为了不连累儿子,投井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在他们投井而死的井上,修建了一座砖塔,这座砖塔被称作“塔林”。一年四季都有从各地赶来祭祀的人们。

关羽来到涿郡的时候,遇到了后来成为生死兄弟的刘备。

刘备就是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是一个沉溺于酒肉声色之人,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他还曾经斥责他的哥哥赵王刘彭祖说:“作为封国之王,就应该听听音乐,玩玩女人,不应该代替官吏处理政务。”刘胜的儿子刘贞,汉武帝时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失去侯位,就在涿县定居了下来。二百多年后的东汉末年,刘贞的后代刘雄,就是刘备的祖父,被举为孝廉,官职做到了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的范县(今河南范县)县令。刘备的父亲叫刘弘,也在州郡做官。

刘备小时候,家道已经衰落,他只好和母亲一起以贩履织席为业,勉强维持生活。十五岁的时候,刘备与本家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一起,追随曾经任职过九江太守的老乡卢植。刘备胸怀大志,并长有异相,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时能摸到膝盖,还能够看见自己的耳朵。但是,他不喜欢读书,整日声色犬马,不善言谈,为人低调,善于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与豪侠交结,身边聚集了许多争相追随他的年轻人,还有不少富商也看到了刘备将来一定有出息,捐赠了很多财物。因此,刘备手下的人马越来越多。

就是在这个时候,关羽来到了涿郡,他和张飞一起紧紧跟随在刘备身边,鞍前马后,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

【链接】刘备的“皇叔”身份没有依据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献帝见到刘备,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就让人取宗族世谱来查看,然后令宗正卿宣读了从刘贞到刘备的各代传承,最后排出家谱辈分,说献帝刘协比刘备还低一辈,因此刘备是献帝的叔叔,称为皇叔,所以后来就称刘备为“刘皇叔”。实际上,这是小说家的虚构。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来失去侯位(班固《汉书》认为刘贞是汉武帝元朔二年即前127年封侯,到元鼎五年即前112年免爵),就在涿县定居了下来。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刘备的祖父叫刘雄,也就是说,从刘贞到刘雄,时间从西汉中期到了东汉末年,有二百多年,其间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刘贞到刘雄的世系传承,刘雄是刘贞的多少代孙已经无从查考,辈分也就无从排起。所以,史书也仅仅说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而没有说是第几代孙。

而汉献帝的身份记录是非常准确的,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也是汉景帝的后代。从刘秀到献帝刘协,辈分排列丝毫不乱。

其实,刘备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世,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时,按照惯例要大赦、改元、大封群臣,还要立宗庙,祭祖宗。但是,刘备祭祀的却是刘邦以下所有汉朝皇帝,来了一个祫祭。所谓“祫祭”,就是将所有先祖合起来祭祀。所以连史学家裴松之也说:先主刘备虽说是景帝之后,但是世代久远,辈分不明,说是承继汉朝社稷,却不知哪位皇帝为始祖,也就无法建立直系先亲宗庙。当时众多贤良大臣辅佐,又有儒生在身边,要建立宗庙制度,一定要合乎礼仪典制,但是,有关刘备先祖的各种记载却付诸阙如,实在是遗憾啊。

因此,刘备是献帝“皇叔”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ieLspEujDjUVR/6OpMXcTBc13p1AalDwqVzud7NB3Xo79Uv0dPvpREEtE5tMA4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