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抱怨他人不如审视自己

1931年5月7日,纽约市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范围的剿匪行动。纽约市警察局经过几个星期的排查,终于将“双枪”克劳尔这个滴酒不沾的杀手擒获,抓获地点是位于西尾街的情人寓所。

150多名警员和侦探把克劳尔层层包围在顶楼的藏匿地点。他们首先在公寓屋顶上凿了一个洞,打算用催泪瓦斯把克劳尔熏出来,并且在四周建筑物上架好了机关枪,此后,双方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在这期间,机关枪“哒哒哒”的声音充斥着这幢原本优美清静的纽约高级住宅,显得格外刺耳。

而那位“双枪”杀手一直蹲伏在堆满杂物的大沙发背后,疯狂地向警方开枪射击。成千上万名惊恐不安的市民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枪战,纽约市大概从未有过这样惊险的枪战场面吧。

克劳尔被警方逮捕后,纽约市警察局局长马罗尼表示:“双枪”克劳尔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开枪杀人。”这位局长说道。

但是,这个恶徒对他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当警察和他进行激烈枪战之后,克劳尔写了一封公开信:“我外衣下隐藏着一颗疲惫但却善良的心,一颗永远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心。”当他写这封信的时候,鲜血不断地从伤口流出,鲜红的血液滴在洁白的纸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迹。

然而就在克劳尔被捕前不久,他和女友在去往长岛的一条乡村公路上调情,这时突然有个警察走上前去,向克劳尔询问:“请出示您的驾驶证。”克劳尔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便掏出手枪向他连开数枪。警察身中数弹倒在了血泊之中,这时克劳尔跳下车,慌张地从警察身上搜出一把左轮手枪,连忙往警察身上补了一枪。

难道这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一颗疲惫但却善良的心,一颗永远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心”?

这个杀人恶徒最终被判死刑。当他到达执行死刑的辛辛监狱(美国关押重罪犯人的监狱)时,竟然没有任何悔过的想法,更没有“这就是我杀人的代价”之类的忏悔,他坚持认为这是他自卫的结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克劳尔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

美国的黑社会头目奥·卡本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用来给别人带来快乐,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时光,而我得到的却是侮辱和唾骂,更可悲的是竟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生活。”最终,这个黑社会头目在芝加哥被处决,临终前他也不曾自责。因为奥·卡本自认为造福于民,但可悲的是,他却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公敌。

荷兰人苏尔兹,纽约最臭名昭著的歹徒之一。他最终死在其他黑帮歹徒的枪口之下。但是,在他死前,他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公众慈善家,大好人。一次,有一家报纸采访他,他居然厚颜无耻地宣称自己是一名热心的慈善家,而且他对此深信不疑。

我曾和辛辛监狱的监狱长刘易斯·罗斯就这个问题多次通信。他在信里表示,辛辛监狱里的大多数犯人都认为自己是无罪的。他们和很多普通人一样,都竭尽全力地要为自己辩解。他们轻易地解释出自己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为什么要开枪杀人。大多数罪犯都能为自己的犯罪动机找出理由,不管有理无理,总要先为自己破坏社会的行为辩解一番。总的来说就是,他们根本就不该被关进监狱。

如果说克劳尔、奥·卡本以及关在监狱里的众多亡命之徒,不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自责,那么日常所接触的普通人呢?

已故的百货业奠基人约翰·瓦纳马克曾坦言:“在30年前我就已经明白,抱怨是很愚蠢的行为。我从不埋怨上帝对智慧的分配不均。这样我们才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克服自身缺陷。”瓦纳马克早就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而我却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中探索了30多年,才有所醒悟:一个人做错事情时,大概100次中有99次不会自责,无论他的错误是何等的严重。

著名的心理学家B.F.斯丁尔,进行多次动物实验后得出结论:动物在学习某一种行为的时候,得到奖赏会使其学习速度增快,而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处罚的动物,无论是在学习速度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表现较差。同样的,这个原则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的结果。所以说批评他人不是解决事情的最有效方法,反而会事倍功半。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汉斯·瑟勒也说:“我们总是希望得到赞扬,同样我们也都害怕受人指责。”

有时候批评毫无作用,它只会使人进入防御状态,为自己的错误竭尽全力地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并激起他的反抗。而且,批评常常会使他人的情绪大为低落,这对可以矫正的事实状况毫无帮助,甚至会把事情推向极端。

历史上这种事情司空见惯。罗斯福和塔夫托之间就有一段广为人知的争论——这场争论导致了共和党的分裂,促使伍德罗·威尔逊入主白宫,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908年,罗斯福卸任,随后便推选共和党的塔夫托为总统,后因不满塔夫托的保守作风,竟在公开场合抨击塔夫托。他还准备再度竞选总统,另组“进步党”,这几乎导致共和党瓦解。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塔夫托和共和党只赢得了两个区的选票——弗蒙特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有史以来遭受到的最大失败。

罗斯福谴责塔夫托,塔夫托是否承认自己有错误呢?当然没有,他只是眼含泪水地为自己辩解道:“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这件事我们暂且不说是谁的错,就从塔夫托的角度来看,罗斯福的责备使他不能看清自己,更不能直面自己的错误。

下面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著名的“茶壶堡事件”,这件事曾让美国的公众舆论愤怒多年,丑闻使整个国家都沉浸在震惊之中。这件事的真实经过是这样的:

哈丁总统的内政部长阿拉伯·福尔,当时受权主管政府在阿尔克山丘和茶壶堡地区油田的出租事宜。福尔部长当时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他把这份优厚的合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爱德华·唐亨利。而爱德华则“借”给了福尔部长10万美元的“贷款”。之后,福尔部长利用职权,使美国海军进入该区,迫使其他投资者放弃竞标。

这些投资者被强行赶走后,将其遭遇的不平等对待上报法庭。于是“茶壶堡事件”公之于众。这桩丑闻轰动了全美国,直接导致了哈丁总统政府的垮台,罪魁祸首福尔部长也锒铛入狱。福尔部长遭到了公众的谴责,在他之前,美国很少有政客会遭到如此强烈的谴责,他自责了吗?不,一点都没有!

很多年以后,胡佛总统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哈丁总统之死是由于朋友出卖,而导致神经受到过度刺激。福尔的夫人听到这一演讲时,她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失声痛哭,她攥紧拳头说道:“福尔为什么会出卖哈丁?我的丈夫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人。即使这整座房间都堆满了黄金,也不能收买我的丈夫,是别人出卖了他,让他成了牺牲者。”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这就是人类的天性!做错了事之后只知道责怪别人,而不会在第一时间审视自己。因此,当我们以后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想想“双枪”克劳尔、奥·卡本,还有福尔,相信我们都会知道该怎么做。

要知道,批评就好比被驯服的鸽子,总会回到主人家里。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纠正和指责别人的同时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人都会自我辩护,很有可能会反过来指责我们,温和一些的人或许会像塔夫托总统那样说:“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

俄克拉何马州因帝的乔治·约翰顿是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员工佩戴好安全帽。他说,以前当他看到有员工没有在工地上佩戴安全帽时,他就会上前说一大堆的规章制度,再命令员工佩戴好安全帽。通常,员工会不得已戴上他们的安全帽,但是当他走后,他们又会把帽子摘下来。

约翰顿决定采取另一种方法。一次,当他遇到一些员工没有佩戴好安全帽,他亲切地询问这些员工佩戴这些帽子是否舒服,大小是否合适,接着,他用一种亲切的语调提醒那些员工,安全帽是设计来保护他们以免受伤的,最后再建议他们在工地上的时候,最好还是戴好安全帽。结果呢?越来越多的员工愿意配合他的工作了,而埋怨和不耐烦的抵触情绪也大大减少了。

林肯曾被人评价为最完美的元首,那么他的处世秘诀是什么呢?我对林肯的一生进行了研究,之后又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为《林肯总统不为人知的一面》。我自信已尽了最大努力,对林肯的性格和生活方面做了最详细、透彻的研究,尤其是对林肯待人处世的方法最有心得。

林肯喜欢批评人吗?的确是这样,当他还住在印第安纳州鸽溪谷的时候,年纪尚轻,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爱写信写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丢在当事人很容易发现的地方。林肯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费勒镇当律师的时候,甚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公开攻击敌视他的人。但是有一次他做得有些过火了。

1842年秋天,林肯在报纸上刊出了一封匿名信,直指美国的政客詹姆士·谢尔兹,镇上的舆论顿时沸腾起来。林肯不知道的是,谢尔兹是个敏感而骄傲的人,看到这封信后他怒不可遏,费尽周折调查写信人,在得知写信人是林肯时,他疯狂地跳上马背去找林肯决斗。林肯素来反对决斗,但为了维护荣誉,迫于情势的他只好接受了挑战。林肯根据自己手臂长的优势选择了骑兵的长剑,并且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剑术。决斗的那一天,他们在密西西比河岸边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时刻他们的同伴阻止了这场决斗,才没有酿成悲剧。

这是林肯生命中最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这也让他在做人处世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他再也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也没有再取笑过任何人。事实上,从那时起,他就几乎没有为任何事再批评过任何一个人。

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曾多次任命有能力的将领领导波多马克军战斗,然而这些将军相继惨败,全国半数多的人都在指责那些将军,但林肯以“不要批评任何人,要宽恕所有人”这句话保持了自己的平静。

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不要轻易批评他人,因为这会让自己处于同样的境遇之中。”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却对他们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处在同样的情况下,大概也会跟他们一样不知所措。”

林肯从不轻易批评别人也是有例可证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1863年7月,盖茨堡战役已经持续3天了,战斗十分激烈。到了7月4日晚上,由于天气原因,南军的李将军不得不调整作战方向开始向南方撤退,这时天空黑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带领败军,退到波多马克河时,发现前方洪水猛涨,无法通行,而身后又是紧追不舍的北军。李将军进退两难,无计可施,最终和他的部队被重重包围在波多马克河岸边。

林肯看出这是一个俘获李将军部队,立即结束南北战争的大好时机。他满怀希望地命令梅德将军不必召开军事会议,抓紧时机进攻。而且林肯又给他发了一份紧急电报,要他务必抓紧一切时间立即采取行动。

而梅德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做法正好和林肯的命令相反。他不仅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还迟疑不决,一再拖延,甚至还让林肯放弃攻击李将军。最后,因为梅德将军没有抓住时机,从而使李将军带着他的部队安然越过波多马克河,顺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这是怎么回事?”林肯对着儿子罗伯特咆哮,“上帝啊,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胜利唾手可得,但我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使我们的军队移动一步。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将领都可以击败李将军。如果我在那儿的话,我一个人可以让他束手就擒。”

失望之余,林肯静静地坐下来,给梅德将军写了一封信。别忘了,这段时期的林肯,言论措辞都比以前要保守、克制。所以,这封写于1863年的信,应该是林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谴责。

亲爱的将军:

我想你肯定也能体会到李将军逃脱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本来我们都已经将局面控制住了,只要将他擒住,再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结束了。可是现在,情况就变得复杂了。上周一在那么有利的条件下你都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的南边,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也不知道应不应该对你抱有期望,也许期盼会成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我也并不期盼你会做得更好。毕竟良机一去不复返,失去了便不会再得到。为此我深感遗憾。

想一想,梅德将军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但是,梅德将军却一直没有看到这封信,因为林肯根本没有把它寄出去。这封信是林肯去世后,在他的文件夹中被人发现的。

想象一下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的情景,只是简单的一个猜想。他呆呆地望着窗外,思绪万千。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白宫里发号施令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当时在盖茨堡的人是我,我也跟梅德将军一样,所见之处都尸横遍野,到处都能听见士兵的哀号,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着去进攻。也许我会像梅德将军一样懦弱,我的做法可能就会跟他相同。但是无论怎样,事情已经成了定数。发出这封信,固然可以发泄我的愤怒,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梅德将军依然会为自己辩护,更可能会反过来攻击我,这会使我们的关系破裂,更会影响他的威信,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他引咎辞职。

因此,就像之前所说的,林肯并没有把这封信寄给他。只是把这封信放在一旁,因为他的处世经验告诉他,批评和斥责永远都是无济于事的。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过,他当总统的时候,碰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时,总喜欢抬头望着挂在白宫办公室墙上的林肯的巨幅画像,然后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林肯面对相同的情况,他会怎么做?他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当我们试图责备他人的时候,不妨从口袋里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看着上面的林肯头像,然后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林肯面对相同的事情,他会怎么处理呢?”

马克·吐温也时常发脾气,然后写信毫不客气地呵斥别人。有一次,他很愤怒地写信给一个人,在信中他写道:“你就只能说说,我会看你最后到底能不能做到。”还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个编辑,说那个校稿的人试图“改进我的拼写和标点”。他用命令的口吻说道:“以后我的稿子必须保持原封不动,再去看看那个校稿的人,让他把他的建议都保留在他弱智的大脑里。”

写了这些尖酸刻薄的信后,马克·吐温感觉好多了。这些信让他好好发泄了一下怒气,但是这些信件从未造成任何真正的伤害。因为马克·吐温的妻子每次都偷偷地把这些信从邮箱里取出来。所以这些信件没有一封被寄出去。

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被人改变、被人规范、被人改进。所以说,为什么不从自身开始做起呢?有时候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有用得多。因为相比提高别人,提高自己所冒的风险较小,就像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力图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写了一封可笑至极的信给查理德·哈丁·戴维斯,因为他当时是美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而我正着手写一篇有关作家的文章,所以我想请戴维斯分享他的写作方式,以带给我创作上的灵感。在这之前,我曾收到过一个人的来信,信末留下了一句话:“口述信,未曾过目。”这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它不仅显示了写信人是个了不起的大忙人,又表明了他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于是,我在给戴维斯的信后也加了这句话,实际上,我当时一点儿也不忙,只是想给戴维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没有想到的是,戴维斯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我的信,便把我的信退回来,并在尾端草草写着:“你轻慢无礼的行为,让你显得格外愚蠢。”没错,我确实是弄巧成拙了,这好像是咎由自取。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当时是非常恼怒的,甚至在10年后还耿耿于怀。当我得知哈丁·戴维斯的死讯时,虽然感觉很惭愧,但依然不能减轻他给我带来的伤害。

如果你想制造一种令人终生难忘的怨恨,那么你只需放任自己,多发表一些刻薄的评论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记住,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并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感性生物。

刻薄的批评曾使得英国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托马斯·哈代永远放弃了写作,使得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登走向自杀。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并不圆滑,但后来却变得十分老练,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最后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只说他们的优点。”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去抱怨别人,我相信大多数的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正如约翰博士所说的:“即使是上帝,也只有在世界末日才会审判世人。”那么我们何为要批评别人呢?

比起谴责其他人,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努力去弄明白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能激起更大的兴趣,这也能培养起同情、忍耐和善良的品质。

原则一:抱怨他人不如审视自己。 U+WfajyfnUjhqKmg6egcWAykKN4ahm1tj04u4hcRebem8T97N5GPIvrt5qWAAS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