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者,黄丕烈(本篇中有其事略)也。五跋者,其所手跋之书五种也。余家藏黄丕烈手跋之书共计五本,虽非正经正史,绝古绝佳者,然后生如余,无力如余,而获此多种,亦足以自豪矣。黄氏手跋手校之书,十馀年前,市上偶或一现。每册论价,以百计不以千计,故嗜书无财者,尚能“破产”购之。近三年来,全不闻黄书之买卖,其稀少等于凤毛麟角。书迷书痴虽愿卖妻鬻子,亦不能求得其片纸只字。本篇于述余家所藏黄氏跋本之前,先言黄氏事略。
黄丕烈,清吴县人,字绍武,一字荛圃,号荛翁,又复翁,晚号秋清居士,又佞宋居士。少时读书,务尚精纯,发为文章,必本九经。年十九,补学官弟子,二十六举于乡。嘉庆六年,由举人纳资,得分部主事。旋归故里,杜门校勘,二十馀年如一日。信孝友,重然诺。“有善必赞,有过必规,多闻直谅。……平生无声色鸡犬之好,惟性喜集书。遇一善本,不惜破产购之,……且必手自雠校,一字一句之异同,必研索以求其是(石韫玉)。”其藏书之室曰“百宋一廛”,顾千里(广圻)所题也。所刻《士礼居丛书》,极精极雅,为世所珍。欲知黄氏全史者,可阅元和江标所辑之《黄荛圃先生年谱》两卷。
黄荛圃之著名,半为校刻,半为题跋也。其所刻丛书之初印者,目下虽不易求,然石印之精者,市上甚多,随时得见其款式,兹不赘述,下文所言,其跋语也。
黄氏跋语(亦称“题识”)之善,善在亲切而富于人情,今先引一则以见之,如下:
《华阳国志》向无宋刻传世。余所藏为钱罄室藏旧钞本,几几乎以祖本视之。此外,皆明刊,无足取者。癸酉秋,书友自金陵归,携示此本,谓“较诸本为胜”。余曰:“尔何足以知此?是必有所受之也。”因举涧 (越案:涧 ,即顾千里)所属为对。爰取钱本较之,果不大差。遂收而重装之,志其缘起如此,十月十五日荛翁识。
上跋见余家旧藏明刊《华阳国志》。原书于民国廿一年春,遭劫被毁,惟黄氏文字,曾录副本,且吴县王欣夫(大隆)君已刊入其所辑之《荛圃藏书题识续录》(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冬季王氏学礼斋刊本),可以不失传矣。
长沙叶奂彬(德辉)对于黄氏题识,似有微词。其言曰:“荛翁题跋,于书目别开一派,既非直斋之解题(越案:宋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一书),亦非敏求之骨董(越案:清钱遵王著《读书敏求记》一书)。笔稍多芜累,而溺古佞宋之趣,时流溢于行间。”(见叶氏《郋园读书志》卷四)但余终好黄氏之跋语,终以其言多趣味,近人情,且百读不厌也。《华阳国志》跋语中之“尔何足以知此?是必有所受之也”两语,妙而多味,藉此已足以见黄氏之特性。今再转录余家藏素纸钞本《笠泽丛书》(唐陆龟蒙撰)之黄跋于后。
《笠泽丛书》中有黄跋两则如下:
(甲)海宁吴槎客老而嗜书。今年春偕陈简庄泛舟访余于县桥(越案:苏城街名),尽出行箧所携书相质。宋元旧刻颇有可观者。余因询以唐人文集,可有佳本否。槎客以旧钞陆鲁望先生《笠泽丛书》对。既归,遂寄余一校本,即碧筠草堂刻一钞本于《耒耜经》补《拨去》已下并五歌序,又多《笠泽丛书补遗》一卷并王益祥跋、朱衮记、十一世孙惪原后序、都穆跋、雍正辛亥江都陆锺辉后跋。余病校本冗杂,无可据依。钞本自八卷后,又以他本续入,罗列新旧人题跋,若欲定为何本,几成火棗儿糕,不敢传录。适槎客又寄到一钞本,略旧于前一本,因遂影写传之。卷中间有朱笔,仍用录出,示不紊也。余谓《笠泽丛书》据《敏求记》所载,以为元符庚辰樊开序而镂诸板,政和改元毗陵朱衮又为后序,止分上下二卷,补遗一卷,则此本卷第不符,未必遂为古本。聊存之,以备参考云尔。嘉庆乙丑秋八月秋分后二日,荛翁题。
(乙)覆检槎客先寄钞本,知此所校朱笔,皆据彼也。注云“刻本作某”,亦与钞本同,并记。荛翁。
“士礼居藏”印
余家所藏之黄跋《笠泽丛书》,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字。有“荛翁”“江左渤海家藏”“松三高子藏书”“士礼居藏”等印记。
余家之明嘉靖本《唐语林》(宋王傥撰),亦有黄氏手跋两则,如后:
(甲)黄氏自跋。——此本上下两卷,系硬分者。余得旧钞,实分三卷,盖视晁陈两家所云卷数已不全矣。明人好作聪明,往往不肯为旧贯之仍,故分并皆由自造。今以旧钞勘之,不特文义皆同,即行款亦合,惟于分卷处有几叶或挤或排之稍异尔。此迹显然,莫可掩饰,特未见原本,无从指摘。甚矣,明人刻书之不可信如此!荛翁。”
(乙)周锡瓒过录黄藏钞本之跋。——此旧钞本《唐语林》三卷:一卷载德行、言语、政事;二卷载文学、方正、雅量、识鉴;三卷载赏誉,品藻、规箴、夙慧、容止、企羡、栖逸、贤媛——共十五门。以陈氏《书录解题》、晁氏《郡斋读书志》核之,盖不全本也。陈云八卷,晁云十卷——在宋已有二本。明时《百川书志》亦云十卷,当是晁所见本,然后来藏书家罕有著录。伏读《四库全书总目》云,“明以来,刊本久佚”,故明谢肇淛《五杂俎》引杨慎语,谓《语林》罕传,人亦鲜知。惟武英殿书库所藏,有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刻残本,分为上下两卷,自德行至贤媛止十八门,前有齐之鸾自序,称“所得非善本,其字画漫漶,篇次错乱,几不可读”。审是,则明所存者,亦止此德行至贤媛矣,《四库》乃从《永乐大典》校补此三卷。虽不全,尚是照宋钞本。卷中宋讳皆缺其文,可为确证。扬州书估携书数十种求售,苦无当意者,此本实为罕秘,以白金二两四钱易之。今日天气老晴,础润皆收,垂帘北窗下,午饭后书此。荛翁黄丕烈,时甲子六月六日。
余家之黄跋明本,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收藏有江标像,“大清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书窟弟子江标敬造长思像一区,愿鼠不敢啮,蠹鱼不生,永充供养”“静君长物”“江标汪鸣琼夫妇同买藏书记”“明珠易得”“灵鹣藏书”“萧江书库”等印记。
余家藏之《明皇十七事》,系青芝山堂钞本,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有黄氏手跋,兹转录之,如下:
右青芝山堂钞书中之《明皇十七事》,以顾氏小说证之,即《次柳氏旧闻》也。今据顾本校如前(越案:卷首有校文三叶半有馀,本篇未录)青芝本。……多一条,在“肃宗为太子时”一条后,“兴庆宫上潜龙之地”一条前。又最后多一条,据张充之手跋云:“顾元庆四十家小说中本多此条,今补入。”又云,“唐人小说中录十七事,止此。”……然就青芝本核之,实不止十七事也。……□亥六月四日校讫,偶记所见如是。复翁。(此书另有记录,见《明皇十七事》篇。)
《文温州集》明文林撰。余家藏者,白皮纸初印本也,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字。收藏有“邓尉徐氏藏书”“徐坚藏本”“曾在阳湖恽氏”“汪士锺藏”等印记。卷首护叶有黄氏手跋,如下:
《文温州集》,相传为其子徵明手书以付剞劂者,故藏书家于明人集中最为珍重。余向从东城顾八愚家得旧刻名钞不下四百馀册,而是集亦在所蓄,则其可贵益见矣。今孟陬下浣,观书学馀书林,主人以新得光福徐氏书,故邀余鉴别之。翻阅一过,大都是有明及国初诸人文集,苦无当意者,惟此尚为名书,且需直不昂,以青蚨三星易之。书友相视而笑,莫解其故,余亦未明告之也。近日书价踊贵,遇此等书反有贱售者,坐不识古耳。爰书此以告后之藏书者。嘉庆元年二月八日,书于养恬书屋,棘人黃丕烈。
末言黄氏藏书。黄氏之书现已四散矣。初散之时,大部归下开各家:
(一)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
(二)吴兴陆氏皕宋楼。陆氏书后归日本静嘉堂。
(三)吴县汪氏艺芸书舍。汪氏书归聊城杨氏海源阁。今杨氏书亦散矣。
(四)仁和丁氏善本书室。丁氏书归盋山,今不知何往。
(五)云间韩氏。韩氏为黄氏至戚,所得最精,今亦散佚无存矣。
清末江阴缪氏所刻之《荛圃藏书题识》及近年吴县王氏初所刻之《荛圃藏书题识续录》,皆于目录中每一书名下附记得主之姓氏,欲知黄书源流者,可参考之。
三十二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