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太上感应篇》

(一)引言

《太上感应篇》言天道福善祸淫,道家书也,儒者轻视之。其实,馀庆馀殃之说,著于《周易》;天人相应之理,备于《春秋》。此书主旨,并不与儒教相悖,吾人不信道教,因而轻视《感应篇》之故,以老子之徒实行炼丹,施行符箓,并谓人可成仙,长生有术也。但此皆后来之“发明”,非原始之宗旨。真纯道教,不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八字。本篇并不为道家辩护,余所欲言者,《太上感应篇》之版本也。

(二)宋清两刻

《感应篇》劝人为善,不言炼丹、长生、符箓、成仙等事,非怪异神秘之书也。余家藏者,有下列二种:

(一)清光绪庚子精刻,宣纸印本,题“太上感应篇集传”,共四卷,元和惠栋笺,德清俞樾缵义,归安姚学塽注。卷首有乾隆十四年惠栋序,同治十一年俞樾序,道光三年姚学塽序,康熙癸亥于觉世序;卷末有光绪庚子李详序。白口,四周双栏,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字数同。正文顶格,馀低一格。正文、笺、缵义、注,均以小圆点断句。本书注解者,惠栋、俞樾,皆清代朴学大师。

(二)宋刊本,西蜀李昌龄传,四川郑清之赞,题“太上感应篇”(见右图)。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正文顶格,传赞低两格。此为吾国最早刊本,《宋史·艺文志》所载者,想即是也。宋版《太上感应篇》,传世最稀。旧日如吴县黄荛圃,近人如长沙叶奂彬,均未之见也。

(三)清宋刻版之异

《感应篇》自“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起,至“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止,全文共计一千二百七十七字,虽富于四言句,然非骈文也。

宋清两刻,分卷不同。宋刻卷三第一叶,清刻为卷二第九叶。兹将正文“刚强不仁”四字之宋李昌龄传,与清惠栋笺,照录如下,以见其异:

(甲)宋版

刚强不仁。——传曰:孔子以刚为近仁,太上以刚为不仁。圣人之言岂相戾者?孔子所取之刚,乃刚毅之刚,确然不夺乎内,君子之刚也,有杀身以成仁,故曰近仁。又曰,吾未见刚者;又曰,枨也欲,焉得刚?太上所戒之刚,乃刚强之刚。忿然常见乎外,小人之刚也。凌人暴物,焉得仁哉?故曰不仁。又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又曰,坚强者死之徒。大抵刚强之刚不能自戒,则便有不仁之失在乎其间。太上所以断而书曰不仁也。昔桓范持节都督徐青诸军事,初到徐州,与郡守徐岐争屋,便欲引节斩岐。岐奏于朝,范以理屈坐免。及知冀州时,吕昭才为镇北将军,冀属镇北。范以昭才仕进出其后,意轻之,语其妻曰,“吾宁为三公长跪,不能为吕子展屈。”妻曰:“君在徐州,便欲引节斩岐。人皆谓君难为作下。今到冀州,又不欲为吕子展屈。人必谓君难为作上。”范忿其言,以刀镮撞其腹,妻堕胎死。强梁如此,非不仁乎?(下略)

(乙)清刻

刚强不仁。——笺曰,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战国策》)。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左传》)。强毅果敢而甚不仁,知伯之所以灭其宗也(《晋语》)。昔人谓不仁之质胜,则强猛为祸梯(《人物志》)。信哉,李昌龄传曰:“孔子以刚为近仁,太上以刚为不仁。”言岂相戾哉?圣人所取之刚,刚于理者也。太上所戒之刚,刚于气者也(天赐此注,即周子刚有善恶之说)。

(四)结语

炼丹求仙者(道家),非忠孝友悌仁信不可,而君子持己立身(儒家)之学,亦必以忠孝友悌仁信为本。可知儒教道教,名异而源一也。惟圣人以天地为重,以万物为重;术士以一身为重,以魂魄为重——此大别矣。但《感应篇》劝人为善,注意于心,不论何人,不论何教,不论何党何派,皆当行之。“知过不改,知善不为,……愿人有失,危人自安,……以恶易好,以私废公,……嫁祸卖恶,……得新忘故,……淫欲过度,……嗜酒悖乱”,岂应作之事乎?“正己化人,……敬老怀幼,……济人之急,……不彰人短,……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岂非善人之行乎?人无有不愿为善者。其为恶也,坐不知耳。读《感应篇》后,知自戒矣。

《感应篇》有英译本,西人尊视之。复次,《感应篇》与欧北民歌《好法码》(Hovamol)颇相似,其所载者,都为箴言,且易于遵行也。

三十一年十二月七日 gOiPaJfBI5FQ8bu1o2qTVxKRErcDhiDKFRRD/u/OnTFjgnbSK12zWKbAGkdQ/m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