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杭爱山:内外流区分界线

在蒙古语里,“杭爱”的意思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能以此命名的地方必然草木青青、水流不断。杭爱山确实是一座遍体披绿,水意盎然的山脉,它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于蒙古国的中部,恰好将国内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分隔开来。

◎分水岭与记功地

杭爱山位于阿尔泰山脉的东面,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为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海拔4031米。这座庞大的山脉跨越了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和后杭爱省,长度约为700千米。从整体来看,杭爱山起伏不大,山势较为平缓,北坡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南坡分布着草原牧场,山区周围河流纵横,生长着大面积的白桦和西伯利亚杉。蒙古的一些主要外流河如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杭爱山的北麓,两条河流一路向北,最后注入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蒙古内的大部分河流均为内流河,只有不到20%的河流为外流河,杭爱山无意中形成了内流区和外流区的一道天然分水岭。

杭爱山脉最著名的特尔

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先把这条山脉称作燕然山,后来又根据音译将其称作杭海山、康孩山或杭爱山。公元89年,来自北方草原的匈奴军队屡次骚扰边境,东汉名将窦宪、耿秉等人率军将其击败,俘杀了一万多人。战斗结束后,两位将军登上燕然山,欣然刻石记功。在唐宋时期,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道:“燕然未勒归无计”,史料中的这几处“燕然”均指杭爱山。

海拔4031米的鄂特

◎曾经的于都斤山

在蒙古历史上,杭爱山也称于都斤山。从最初兴起的匈奴部落直到13世纪成吉思汗建起的大蒙古国,北方民族一直与这条山脉维系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3世纪前后,匈奴部落形成强大的联盟,曾多次在于都斤山和鄂尔浑河畔举行过隆重的祭天仪式。突厥兴起时,突厥人将汗国牙庭设在了于都斤山一带。当东西突厥被唐军陆续击败,于都斤山一度成为突厥遗部的精神象征,后来又成为突厥人复国的象征。不少古代突厥文石碑上还铭刻着对于都斤山的溢美之词,比如《毗伽可汗碑》中写道:“我曾出兵到过很多地方,没有比于都斤山再好的地方,统治国家的地方就是于都斤山。”与匈奴、突厥一样,回纥人也起源于于都斤山及鄂尔浑河流域。强盛之时,回纥人在鄂尔浑河畔还建起了回鹘城、富贵城等数座城池。

庞大的大蒙古国对这条山脉依然情有独钟,在建国早期,蒙古人以鄂尔浑河流域和于都斤山一带为中心统治着大半个世界。蒙古人现在仍然喜欢把杭爱山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称作“于都斤·腾格里·乌拉”,有些传说也提到大地女神“于都斤·额客”就住在杭爱山和鄂尔浑河的弯曲处。

很难解释彪悍勇武的历代草原战士为何会对杭爱山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在精神层面上,这条山脉已成为他们的某种神性象征。

日落时分,杭爱山脉中 j/E/bp2+uJfLolvaRpoNLPH8jq02OMBObNO7dYSsoXaBmS3wvJhfMffn21BjF9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