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论借刀杀人,我只服朱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智慧博大精深,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也让很大一部分国人搞不清路数。《三十六计》中的许多招数,恐怕是欧洲君主们想几辈子也想不出来的。而“借刀杀人”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原因在于,这一招使用了上千年还一直有效。

秦始皇要灭赵国,借赵王迁之手除掉了克星李牧;周瑜想打赢赤壁之战,靠曹操之手处决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和张允;金兀术想灭南宋,凭高宗和秦桧的助攻干掉了最忌惮的岳飞;当然还有朱棣的后代崇祯,错杀了大将袁崇焕,也是中了皇太极的借刀杀人之计。

不过,说起借刀杀人,我只服朱棣。

永乐元年十月的一个早上,天寒地冻,南京城中的文武高官,从各地赶赴东边的紫禁城,和朱棣一起商讨军国大事。可就在这一天,出大事情了。

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闯入殿来,“扑通”跪倒:“万岁,大事不好!”

什么不好,难道是朱允炆杀回南京来了?

这倒不是,只是有大人物死了。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被人发现在笪桥下投水自杀。朱棣听说之后,脸上似乎有不悦之色。是啊,刚刚换了皇帝,刚刚改了年号,还有太多事情要办,还有太多任务要扛,你身为驸马不想着为朝廷分忧,为万岁出力,说死就死了,这是对谁有意见呢?

朱棣下令:“人死不能复生,那就厚葬吧。”

朱棣退朝之后,正打算休息,宁国公主已经闻讯奔来,在朱棣面前一通哭闹,说丈夫的死没有这么简单,一定有小人暗算,要皇上主持公道,等等。朱棣听得很不耐烦,但总不能跟个女人一般见识吧,何况还是自己的妹妹。于是下令调查此事。

不过,很快有目击证人举报,梅殷不是自己从桥上跳下的,而是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硬生生给挤下去的!这俩哥们当然被抓进了大理寺监狱。吃了不少苦头,但他们的供词,却把审理的官员给吓住了。

二人被打得皮开肉绽,一边求饶一边哭喊:“这都是皇上的主意,我们都是奉命行事啊!”(此上命也,奈何杀臣!)

真的是朱棣的主意?有这个必要吗?还是他们恶意诽谤?在那个专制年代,你就算只说一句皇上的脸没洗干净,万岁爷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你,何况这样大逆不道的说辞呢?审案官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大胆狂徒,居然敢污蔑圣上,来人啊!”

几个壮汉走上前来,抡起铁锤,照着这俩哥们的嘴上就是一顿乱捶,他们还没来得及满地找牙,就被拖出去处决了。

显然,审案官已经得到了最高指示,但这俩人到底真是接受了朱棣的任务,还是因为看出皇上不喜欢梅殷,为了邀功请赏而自作主张,已经永远无法搞清了。但不管怎样,朱棣从此又少了一个眼中钉。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下属的做法,与当年朱元璋手下廖永忠收拾小明王韩林儿的招数如出一辙,难怪有人会感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靖难”期间,梅殷以总兵官身份镇守淮安。朱棣大军南下,以为祖先进香之名,要通过妹夫的防地。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但梅殷却不肯给燕军让道。朱棣写信给他,恳切地说:“现在我起兵铲除皇帝身边的恶人,天命所归,谁也无法阻挡。”但梅殷居然把使者的耳鼻通通割掉,放其回还,还说什么留下这人的口舌,就是为了给朱棣讲讲君臣大义。有这么埋汰人的吗?

不过朱棣还是绕道占领了京城,并且强迫宁国公主写下血书,召梅殷还京。永乐元年,擅长搬弄是非的都御史陈瑛,上书说梅殷“蓄养亡命”,“诅咒”天子。朱棣当时并没有采取行动,原来,他这是憋着大招呢。

还有一个历史疑案,似乎也和朱棣有关。

洪武二十六年,即朱棣的大哥朱标刚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第二年,大明第一武将蓝玉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不仅满门抄斩,牵连进来黄泉路做伴的人数,更是达到一万五千人之多。这个名单包括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等十三侯,以及吏部尚书詹微、户部侍郎傅友文等高级干部,可以说是阵容强大,班底豪华。

蓝玉案是朱元璋在世时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传统的观点,说是为太孙允炆继位扫清威胁,这个结论显然经不起推敲。

蓝玉是什么人?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太子朱标正妃常氏的舅舅,朱允炆不是常氏所生,而是吕妃的儿子,但蓝玉和朱标的关系,确实不同一般。

常遇春早在洪武二年就去世了。洪武六年,朱元璋为了显示自己对当年结拜兄弟的关心,不仅把常将军封为开平王(大明第一个封王的异姓,当然活人是不能封的),而且要朱标娶常的长女为正妻。当时朱标已经有了一个妃子,但并未生育,有传言说妃子的问题。果然,婚后第二年,常妃就为朱标生下了长子朱雄英。

因此,蓝玉也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保护外甥的义务。也就是说,蓝玉这个武夫,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太子死后,又成为顽固不化的太孙党。

蓝玉死了,谁最高兴?肯定不是他的甥孙朱允炆。

朱棣对蓝玉的军事才华非常佩服,但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一来蓝玉是太子的人,自己不能有拉拢之嫌,二来也不希望让父皇生疑。但是,燕王回南京述职,与朱元璋单独会谈时,却不失时机地提醒父亲:“在朝廷中有一些被封了公侯的人,纵恣不法,将来恐怕尾大不掉,应当妥为处置……”

朱元璋是何等聪明的人,知道老四指的肯定是刚刚封了凉国公的蓝玉。“凉”这个字让人听着有点怪怪的,据说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为了提醒他做事收敛,不要让自己心凉,特意想出了这个主意。但蓝玉这个粗人,体会不到朱元璋的苦心。

明朝大学者王世贞曾经认为,蓝玉被控谋反和被处决,燕王要负主要责任。这个观点也许夸大事实,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坐上了金殿,当上了国君,很多事情,当然不好自己抛头露面,很多目标,当然不必自己亲自铲除,完全可以让手下人去做。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还不得玩儿命地咬人吗?

陈瑛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建文元年,他被聘为北平佥事,原本是应该监视燕王的,结果却被朱棣收买,替自个儿传递情报。事情败露之后,陈瑛被调到广西。朱棣在南京继位之后,立即想到了陈瑛,提拔他做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陈瑛原本就生性残忍,现在得到了朱棣重用,更是将其嗜血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追查建文余党的行动中,陈瑛表现得可比朱棣要积极多了。而且,他知道有些事朱棣不方便做,那还犹豫什么,我当奴才的,就得给皇上分忧!

永乐元年八月,陈瑛弹劾历城侯盛庸诽谤皇上,迫使这位在东昌大败朱棣的将军自杀;第二年,他弹劾曹国公李景隆图谋不轨,妄想起兵;又指责李景隆的弟弟明明知道哥哥有不臣行为,却隐瞒不报,还多置田产,偷养家奴,居心叵测,于是,这哥俩就在监狱里团聚了。随后,陈瑛弹劾长兴侯耿炳文,说他家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图饰,有谋反的倾向。为了不牵连儿孙,七十岁的老将军主动“畏罪自杀”,却还是没能保住三个孩子的性命。陈瑛还弹劾驸马梅殷畜养亡命之徒,意图造反,朱棣因此将梅殷的亲随调到了辽东。

这些人,都是朱棣相当忌惮,却一时半会儿没有正当理由收拾的。但陈瑛却能将他们置于死地,一定程度上是替主子出了恶气,做了朱棣潜意识里想做但不方便做的事情。

陈瑛的胆子越来越大,步子也越来越大,不光陷害曾经和朱棣有过节的,甚至也咬和朱棣有交情的。他弹劾驸马胡观强占民女,纳娼为妾,并参与李景隆谋反。但朱棣却指示,不必追究胡观的责任。后来,陈瑛竟然还弹劾在“靖难”前向朱棣告密的张信,说此人擅自侵占练湖及江阴官田,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纵观历朝典故,这种酷吏只不过是最高统治者的一把刀,用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要处理了。那么,陈瑛的下场又会是怎样呢?先别急,朱棣还有别的大事要做。 ilHNSb4Ph/fJFl7uGFJgoeZdTzbAUnarIRKvdMJVqR0ScdVp+50WXqR64WxMS1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