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男孩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课

青春期男孩常见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心理极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

它包括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变态行为、神经疾病、心理异常、精神反常以及神经系统障碍等。

步入青春期后的男孩,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是时代的希望所在。但由于青春期是男孩身心健康的定型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心理上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倾向,如孤僻、易怒、苦闷、固执、轻率等心理异常。有的与老师和周围同学发生冲突;有的人为地制造与同伴的感情隔阂;有的则一味沉迷于个人的小天地里自我陶醉。也就是说,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其人格的突出表现常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自己着想,按自己的意图和情绪办事,与人相处较困难。特别是有些青少年早年脱离母亲时产生并遗留在内心的极度痛苦并没有得以消除和克服,所以常会以情绪激愤、贪食、厌食以及与他人发生冲突等方式表现出来,一部分人则会出现自伤行为。如有些青少年感觉恐惧或是觉得心烦意乱时,由于难以忍受,就会用牙齿咬自己,用火焚烤自己或者狂饮烈性酒,有的则用锐器刺戳自己的身体。

青春期男孩的心理障碍通常具有如下表现:

(1)对社会的正常现象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社会上的一切现象和活动都是虚伪的、骗人的,从而持否定态度,总想从反面去尝试一下,企图从中获得个人心理的满足。

(2)对周围的人持怀疑或戒备心理。他们认为周围人的言行都不可信,都是造作的,包括家长、老师都如此,是想了解自己的情况来惩罚自己。如有位14岁的中学生,父母晚上怕他着凉给他盖被子,下雨天给他送伞到学校,有时找老师了解他的学习情况等。他不仅不感激父母的关心与慈爱,反而认为父母是在监视其行动和收集材料,是对他的不信任。在家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父母未答应时,则认为父母对他不公平,从而憎恨父母,讨厌父母。

(3)具有明显的攻击好斗心理,对人缺乏友善态度。他们做错事不是去赔礼道歉,反而指责别人。如有位青年在人行道上骑车乱闯撞伤3人,他反指责别人挡了他的路,于是扬长而去。这种逆向性变态心理的人,一般都是缺乏同情心和丧失社会公德意识的,好斗心理强,破坏性很大。

(4)是非观念淡薄,道德评价标准错误。少男们往往颠倒是非,对正确的东西看不惯、瞧不起,对错误的东西却崇拜得五体投地,并极力效仿。如对电影、电视、录像、小说中的黑社会人物极为崇拜,于是在社会上,在学校中寻找臭味相投的人,结拜金兰,拉帮结派。有的搞所谓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违反国家法律去盗劫,甚至还有杀人放火的。

(5)心理脆弱,意志消沉。产生这种病态心理的原因很多,其中长期得不到“爱”的温暖,也就是长久地受到学校、家庭的严厉批评和指责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经常处于提防、戒备,担惊受怕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变态心理。凡有这种心理障碍的青少年,都是关闭自己的心扉,对他人采取疏远的态度,结果便出现沉默寡言、情绪消沉、心胸狭窄、心理承受力差的脆弱心理。

(6)性情暴躁,反复无常。遇到顺境,有点成绩时,便会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而遇到不顺心或涉及自己利益时,便发脾气,对任何人都冷酷无情。如有个13岁的少年在学校打伤了同学,老师教育他时先指出他近段时间学习上有进步,他春风得意,当谈到他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当而打伤人时,便满脸怒容,大吵大闹,结果离家出走,在外面混了几天,衣食无着落后才回到家中。

(7)缺乏上进心,虚荣心强。有这种病态心理的人,一方面对他人的教育和帮助无动于衷,或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在生活和享受上追求时髦,总想超过别人,于是他们总是关心流行的发式、衣服的款式等。这样的男青年的表现是留长发、袒胸露怀、吸烟、酗酒等,女青年则是涂脂抹粉,紧身细腰,挺胸露背,出入舞厅,而且过早地谈情说爱。有的女青年甚至放纵自己,同时与几个男生建立“恋爱”关系,引起争风吃醋、互相斗殴,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8)想象具有空想性。凡是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总是空想联翩,而当这种脱离实际的想象不能实现时,他们便会心理失控,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理脆弱等不正常心理现象。

(9)需求意识具有低级性。很多少男们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他们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梦想的是金钱。他们对物质的占有欲很强,往往公私不分,不顾及他人利益;追求低级庸俗的精神享受。

当前青少年的种种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以至于成为造成社会治安混乱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能正确引导,那么到了大学或是走上社会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伤害。所以,家长和老师们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并向有关专家咨询如何解决,做到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日臻完善。青春期的孩子们应该自己多学习一些调控心理状态的方法,做自我调整。

如何克服青春期嫉妒心理

所谓嫉妒,一般是指个人在意识到自己对某种利益的(潜在)占有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在名誉、地位、钱财、爱情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的嫉妒者,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范围之内。由于青春期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很容易有这种心理。

一般嫉妒心理有以下几个具体特征:

1.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

2.进攻性

古希腊斯葛多派的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嫉妒心理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本来关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倒,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

3.发泄性

一般来说,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动,绝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言语上的冷嘲热讽;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4.伪装性

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者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地伪装,使人不易察觉。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嫉妒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绪,关键在于怎样处理。如果仅仅是因为想要比别人更好,只是一种羡慕式的嫉妒,或许还能使人意识到一种压力,产生一种向他人学习并超越的动力,促使人去拼搏、奋进。我们应该将嫉妒的消极心理转为竞争的积极心理,以自己的优势胜过对方的劣势。但是,如果面对嫉妒导致的焦虑和敌意,觉得别人使自己难堪,由此而产生痛苦,甚至向他人发出攻击性的言行,就会成为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人间悲剧。

产生嫉妒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嫉妒;二是在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嫉妒。

如果别人的价值比重增加,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下降,从而产生一种非常痛苦的情绪体验。尤其是比较对象和自己不分上下或不如自己时,这种情绪很容易转化为对别人的不满或嫉恨,在行为上表现出寻找对方的不足,或认为对方之所以成功只是由于外部原因,通过诋毁对方达到自我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即使是控制自己不表现出上述行为,但是原来轻松无拘无束的交往气氛也会变得紧张起来。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疏远、紧张乃至冲突的事例很多。青少年的嫉妒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工作嫉妒。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深受老师喜爱的同学往往招致嫉妒。

(2)爱情嫉妒。虽然大多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并不知道爱情的真谛,可爱情却是他们最为关切和向往的事情。但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情感,一旦炉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得枯萎,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才貌嫉妒。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某位男孩或女孩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而有的才貌较差的同学就难免生出嫉妒之心。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

(1)充分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嫉妒是社会生活的腐蚀剂,腐蚀人的品质、损害人的事业、形象和身心健康。要克服偏激、增强自信,待人力求不受个人心境、情绪的干扰。

(2)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简单地与别人比较往往会导致片面的看法。研究表明,自我价值确认越是倾向于社会标准(通过周围人、社会流行观念等),就越容易引发嫉妒;越是以自己的思考、内在的准则为参照,就越会减少嫉妒。能够体现出个人价值的方面很多,而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又不尽相同。所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人的价值是不准确的。人生更重要的事是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过别人。

(3)“想开些”。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状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可以达到克服嫉妒的目的。

(4)自我驱除。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5)减少自己的嫉妒心的同时有必要学会如何消解别人的嫉妒心。在与人交往时,尤其在不如意者和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应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经常去谈自己得意的事情,也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应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一些不足和苦恼,避免激起他人心理失衡,以赢得更多的朋友。

青春期男孩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朋友,你是不是发现自己曾经那么依赖的父母变得老土或不理解自己了呢?是不是感觉老师课堂上的表现经常很可笑?是不是老是感觉某个同学很不顺眼?父母和老师们是不是经常训斥你“不听话”“不可教”呢?其实对于青少年,这是很常见的情形,并不是别人差劲,也不是你“不可教”,而是青春期逆反心理在作怪。男孩的逆反心理往往来得更为猛烈。

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少年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以及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对正面宣传做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男生对家长的劝导和老师的教诲,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中学男生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的某些不完善之处。

(2)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有些经常打架斗殴、与老师公开对抗的中学男生往往被看作是够胆的英雄,甚至有些小女生为此而喜欢上某个男生。哥们儿义气等也是青少年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经常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正不压邪”的局面。

(3)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老师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出风头”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的要求进行消极抵抗。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青春期少年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原因有两个方面:

主观上,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上,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虽然常见,但不可忽视其危害性。它很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治。

(1)走出学校小天地。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青少年不能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要置身社会,把自身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2)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要学会自我教育,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

(3)教育工作者须尽到义务。引导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杜绝出现“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教育者要爱护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坚决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青少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里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应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的方式。

(4)社会工作者要负起责任,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青少年中逆反心理的产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无数事实表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对于克服和防止青少年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谨防青春期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忧郁和厌世心理表现突出,主要症状有:

(1)生理方面:胃口变差、食欲减退或增加、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几乎整天都极度疲劳与缺乏能量、精神或动作反应激动或迟滞、性欲降低、头痛、头昏、眼睛疲劳、眼角酸痛、口渴、颈部酸痛、胸闷、呼吸不畅、胸痛、腹胀、频尿、身体酸痛、腰酸痛、盗汗与便秘感或一天数次大便等。

(2)心理方面:忧郁、心情沮丧、无望、易流泪、悲伤、激动易怒、害怕与恐惧、寂寞、无聊、感情淡薄、对自己不满意、满足感减少、兴趣明显减退、失去幽默感、低估自己的能力、悲观、自我谴责(常感到罪恶感或无价值感)、低自尊、容易感到挫折、社交退缩、时常健忘、思考、注意、决断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意志丧失、作业效率减少、胸部沉重苦闷与强迫回想旧事等,甚至有自杀意念及行为。

(3)严重忧郁症伴随症状:无用妄想、罪恶妄想、惩罚妄想、疾病妄想、贫穷妄想、幻听等,常导致医师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发病缓慢,往往先有失眠,食欲不振以及各种躯体不适感。主要由精神因素诱发的抑郁症则起病较急。发作多见于秋冬季,少数病人似有自己的好发季节。病程呈发作性,间歇发作或与躁狂症交替发作,有较为明显的缓解期。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多数为6个月,少数发作持续长达1~2年。一般发作次数越多或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就越长,缓解期也相对缩短。

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何诊断抑郁症呢?各国诊断方法大同小异,按照国内的诊断标准,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或(2),并且这些症状是病人以前没有或者极轻的,就可诊断为抑郁症。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但应注意,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他人可观察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得不到自我解脱。注意这不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青春期少年由于性的成熟,学习的紧张,神经系统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烦恼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以致发生抑郁症。另外,人从儿童期到青春期,身体发生了质的飞跃,而心理意识上还处于幼稚的儿童阶段,对失败、挫折、缺点不能正确地认识,也会促使抑郁症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是情绪急剧地、长时间地低落,总感觉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烦恼。

从表面上看,他们表情忧伤,说话低沉、缓慢,有气无力,有严重的孤独感;不爱交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心理过程和动作都产生障碍,书看不进去,字写不整齐,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头痛、胸闷、食欲下降、严重失眠;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还常常产生自卑感、罪恶感,对生活感到失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青少年朋友们,万一得了抑郁症,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还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1)要树立自信。抑郁症患者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全部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失败的。这样一来,难免会使自己陷入低落情绪的泥潭。因而,要积极回顾以前的成功往事,或去做一些定能成功的小事,努力树立自信。

(2)要广交良友。抑郁症患者普遍没有真心的朋友,出现不良情绪时往往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缺乏排解的渠道,久而久之会加重病情。而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己,还要结交一些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孤独、离异感,防治抑郁。

(3)要多走进集体。抑郁症患者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别人身上的毛病太多,另一方面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其实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要理智地去寻找,就会发现任何人和事都是有闪光点的;找到的越多就越会激发出接近集体的兴趣,抑郁情绪就会越少。如果能积极参加集体合作,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一员,一个人就会有归属感,考虑问题也会从整体出发,学会互相关怀,与人同乐,那么自己的抑郁情绪当然会减少不少。

(4)要改变认知。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己不寄予任何希望,对未来不抱任何幻想,消极处世。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灰色的,这不仅不够客观,也不利于抑郁倾向的改变。因而,要积极、主动地多接触良性刺激,培养积极认知。

(5)要贴近快乐。抑郁的人偏偏喜欢听悲伤的歌曲、看悲伤的电影、想悲伤的事件,始终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听欢快的歌,看幽默电影,想高兴的事对抑郁症症状有缓解作用。

(6)做最感兴趣的事。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另外,生活规律也很重要。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7)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在各种运动中,跑步对防治抑郁症疗效最佳。科学研究表明,每天跑步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因为跑步能使人体的脑啡肽含量增加,脑啡肽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生化物质,这种生化物质有类似吗啡的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止痛物质,能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觉。由此产生一个专门术语“欣快跑”。美国精神病专家发现,他们诊治的病人约有70%患有精神抑郁症,而经跑步一个月后,80%~85%的抑郁病人均迅速获益,其效果远远超过药物治疗。

(8)饮食治疗。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芬兰研究人员通过对115名抑郁症患者的跟踪治疗证实,服用维生素B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

对于抑郁症严重的患者,如果用了以上方法,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无法根除,请你继续保持积极心态,相信总有一天抑郁会烟消云散。因为你是青春期的少年,正是阳光快乐的日子,即使有什么忘不掉的悲伤,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淡化。要相信“世界是你们的”“未来一片光明”,不可一蹶不振。

正确对待自己的容貌

据说,有四分之一的人对他们的外表不满意,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人非常满意自己的外貌。因为对外表不满意而产生自卑感,会影响青春期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发育过快,很多青少年对于别人的长相变化产生羡慕的同时,会拿自己的外表跟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卑感。

青春期的学生,虽然自我意识迅速形成,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过低地要求“自我”。如果自我要求过低,得过且过,当然也不知道自卑;如果自我要求过高,在现实中又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所以,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赵凯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他最亲密的要算他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赵凯长得并不难看,起先他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他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他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他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初三年级的王宝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男孩。小学的时候,他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初中,忽然发现身边的伙伴都长得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而自己仍旧黑黝黝的,于是感到自己是丑陋的人,深为痛苦。班级里个别淘气的女同学背后戏称他为“黑小子”。他听到后,越发感到伤心和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丑小鸭”,是被人们遗弃、没有价值的人。在这种情绪笼罩下,他整日郁郁寡欢,怪爹妈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面容。如此心境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更使他内心充满自卑感。眼看就要中考了,他整日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完了”,没什么前途可言,谁都比自己强……

赵凯、王宝这样的事例在青春期少年中很常见。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马尔兹曾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他对美国中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的夸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非常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而男孩经常忧虑不安,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痘以及体重超重等。尤其是他们把身材高大与男子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要知道,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长相困扰是青春期少年所特有的“体态意识”烦恼,几乎是秘而不宣的。

怎样解除这种痛苦呢?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给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

(1)正视现实,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生得美,但愿望毕竟不是现实。一个人生得美与丑,不能由自己决定。面对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常作无益的哀叹,就会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之中无法自拔,这是不少容貌丑陋者的通病。医治此病的根本办法就是正视现实,只有正视现实、承认现实,才能打消自己头脑中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调整认识。要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其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

(2)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容貌。心理学认为,人的容貌美丑与人际吸引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而异性之间又重在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对于一般人际交往,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人们看重的是修养品德,学识才华,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于外貌的好坏,在一般人际交往中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此外,人们对于某个人容貌的评价与其自我评价并不完全一致,自认为很丑的人,别人不一定觉得他丑。自认为很美的人,别人也不一定认为他美。因为人们在认识和评定一个人时,通常对那些不了解的人才孤立地从容貌上去考察,而对于熟悉的人,总是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所以,容貌丑陋的人不要过分看重自己容貌的不足。

(3)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论。容貌丑陋者往往有一种病态的敏感,特别注意别人对他的容貌产生的反应,如脸色、眼神、语气等。不仅对直接涉及其容貌的谈论反感、愤怒,而且对影射其容貌的言辞特别忌讳,推而广之,凡可促人联想起其容貌特征的谐音字、形容词、比喻等,他都深恶痛绝、嫉之如仇,这是一种变态心理。事实上,每个人的容貌都无法隐瞒,也不必去隐瞒。因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喜欢探究奥秘。越是躲躲闪闪、掩掩遮遮,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越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别人越是想知道。这样,越害怕被别人伤害就越容易被伤害,倒不如大大方方,坦然相对,别人不再感到稀奇,自己也就无所忌讳。再说,在同伴、同学、同事这个熟悉的生活圈子里,反正大家都认识你、了解你,有什么可忌讳的呢?在陌生的环境中,反正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你,以后又不打交道,让他们评头品足吧,又何必忌讳呢?

(4)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容貌丑陋者往往觉得自己特别难以见人,觉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卑下,常常想象自己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实际上并非如此。世界上凡是“特别的”总是极少数。就容貌来说,大多数人都属中等水平。许多自认为很丑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很丑,只是由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才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人终日心事重重,憔悴不堪、双目无光,自然会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一个中等容貌的人,如果充满青春的朝气,再配上潇洒的风度,那么他必定会有十足的吸引力。

(5)善于发挥自身长处,弥补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关键在于自我弥补。这种弥补,不是要求人们寻求生理上的弥补,而是要求人们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以弥补自身形象的不足。如果你除了丑陋外,又没什么被人们称道的特点,那么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你的容貌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奇丑无比。相反,如果你品德高尚,或具备某些人所不及的才能,晕轮效应的作用就会使人们只看到你的长处,你的缺点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美化,至少不那么碍眼了。

每一个正为自己的外貌而苦恼的少男少女,都请记住:别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

正确引导青春期男孩恋爱心理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都情窦初开,有强烈的性好奇和异性爱慕心理,非常渴望品尝恋爱的滋味,但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爱情的责任和义务。要知道,恋爱再美也有失恋的痛苦,而且一旦失恋就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所以如果不对早恋的青少年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做出一些傻事情,影响自己的人生。

1.早恋影响学习,磨灭理想

早恋是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早恋习称“牛犊恋”,多与环境因素引起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一部分也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年男女因受到相互的吸引,互相爱慕、互相支持,情绪是欢愉的,情感是纯真的。由于情感处于主导地位,通常缺乏理性。多数人有肉体和性接触的意向,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早恋少年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基于性冲动和欲望而发生性行为。早恋是受了外部“催化”的性早熟的结果,很难指向一个固定的性对象;对某一异性对象的爱慕或倾倒是非理性的。例如,有的仅是因为对方声音好听而产生恋情;有的认为他(她)的异性伙伴对他(她)笑了一次。虽然早恋与少男少女道德品质的优劣无关,可通常情况下早恋确实是有危害的。

青春期是为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机,可谓黄金时代,此时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因此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努力培养和磨炼意志,塑造美好的心灵,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做好准备。如果这个时期涉入早恋泥泽,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早恋极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前途,以后追悔莫及。

(1)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青少年早恋,自知会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就要躲躲藏藏,长此下去,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同时,他们的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本来活泼、天真的少年,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

草率地对待恋爱,会酿成终生苦果。青少年涉世不深、阅历较浅,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不够理性。因此,处理事情时往往很草率,一时感情冲动便与异性确立了恋爱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的失望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2)出现过激行为,引发犯罪。青少年早恋,大多是由于感情的冲动或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和好感而已。这种神秘感、好奇心使他们盲目地效仿成人。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就会被冲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造成青少年心灵上的创伤。

如果你已经有了女朋友,最好赶紧下决心摆脱早恋的束缚,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勇于承认早恋行为。回避只能意味着放纵,就会任其发展;更不能找种种借口加以辩护,这样只会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大胆地、毫不掩饰地承认现实,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是摆脱早恋的第一步。

(2)当机立断,痛下决心。任何事物的对与错、是与非都有其客观标准,青少年要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既然认识到早恋是不对的,就应该彻底纠正。这样做也许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被理解,但从长远看,对自己和对方都有益处,终究会被理解的。

(3)要努力说服对方,促使对方觉醒,共同用理智加以克制,逐渐淡化彼此间的感情,疏远相互间的关系。

(4)采取积极的措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发展和深化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以弥补暂时的空虚。

2.单相思是一场费尽心思的情感误会

单相思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和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单相思多是一场情感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入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单相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毫无理由的单相思,对方毫无表示,甚至对方还不认识自己,而自己执着爱对方、追求对方,这种恋爱是纯粹的“单向”,也可以叫“单恋”;另一种是自认为有“理由”的单相思,错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于是“落花无意”变成“落花有意”,这是假“双向”,真“单向”。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移,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克服单相思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首先是要能避免“爱情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单单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把某种信息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一旦你对某个人单相思,那就需要你拿出十足的勇气,克服羞怯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勇敢地用心灵去撞击。如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则应该面对现实,勇敢地抛弃幻想,用理智主宰感情进行转移,通过思想感情的转换和升华来获取心理平衡等。另外,单相思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内向的人,如果说单恋是爱情误会,那么这个误会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对方。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和人交流,让对方在默契度上能够和你达成一致,你们即使不能成为恋人,也能够成为很好的朋友。正如朱伯儒所说:“埋怨别人冷淡,不如首先燃旺自己的这块炭,去温暖别人。”或许,你喜欢某个人,正是因为她身上的优点让你着迷,所以主动点,不仅能够消除单相思之苦,也不会让真正的友谊与你失之交臂。

3.失恋

失恋是指一位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青春期,一般孩子们的恋爱都是初恋,对于初恋的失败,有的人接受程度差一些,就会在很长时间内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会走上不归路。当然,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走向新的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所以,对于青春期孩子失恋要给予正确关注和引导安抚。失恋者常常会出现几种消极心态:一是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二是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象,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三是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四是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五是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这五种不良心态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里,我们来给失恋者几种自我调整的方法,帮助失恋的青春期孩子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拯救。例如,可以采取倾吐、锻炼身体、吃好吃的、旅游,甚至是打游戏等方法来排解烦恼。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一个真的喜欢你的,你也喜欢的人,那么以前爱情受到的苦,只是因为你没找到对的人,找到对的人,一切都会变得美妙起来。

克制青春期偶像崇拜心理

青春期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强烈,而且偶像往往都是色彩斑斓的影视明星,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青春期少年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心理和社会性也开始趋于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成熟。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其突出特征。

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有几个明星偶像倒也没什么,可是千万别到了痴迷的程度,那样的话个人成长前途通常会受到严重阻滞。有的青少年朋友崇拜明星到了痴迷地步,甚至自残或自杀。

青少年为什么这么容易痴迷偶像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当他们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源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第二,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财富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过是将偶像做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第三,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是二流的追星族。这些追星族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

青少年朋友应该积极地自我调控,防止偶像崇拜走向盲目和痴迷。

1.树立健全的自我概念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认识自己,培养健全的自我概念,增进自我选择与自律能力,才不至于因丧失自信心而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意识。

2.善待父母的劝导

父母毕竟是过来人,道理知道得多且深刻,其劝导必定是有利于你的身心成长的。要经常真诚地和父母交换看法,请他们指出你的对错,提出好建议。父母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方面也很值得你学习。在崇拜偶像之前,不如先崇拜一下自己的父母。

3.正面性的英雄崇拜

在父母的协助下积极寻求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英雄,如为国家利益献身的英雄、舍身救人的英雄、飞上太空的英雄,等等。以他们为榜样,你也会成长为一个被社会和历史认可的英雄。

4.涤除负面效应,发展积极自我

克制对影视明星的膜拜情绪,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去。要积极认清自身责任,以健康的心态寻求合适的认同对象,才有助于成长与发展。

青春期男孩性心理特点及调适

青春期的到来,男性发育的变化不仅是具备了有别于女性的特征,而且在性格、心理、行为与举止等方面都呈现出与女性明显的差别,其性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追求性知识的方式

由于男孩性发育晚于同龄女孩,性意识的产生也较女孩晚。当首次遗精及反映在体态方面的两性特征出现时,往往产生一种惊惶不安的情绪。这一时期,男孩们非常渴望了解性知识,尤其时时留心来自异性的眼光。与女孩不同,男孩很少从父母或老师处获得性知识,而大多从报刊和医学书籍中满足自己对性知识的需求。这与青春期男性内心闭锁倾向有关。

2.对异性的爱慕

男孩对女孩的爱慕心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时期:

(1)疏远异性期。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1年(11~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其时性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性别意识刚刚萌芽。男孩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如害怕被人看到开始长出的阴毛。男孩很重视同性伙伴的友谊,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需要,双方接触时感到拘束和难为情,认为两性间亲近、恋爱是可耻的。

(2)向往年长异性期。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性萌发期,即少男对性问题的认识从不知到知的发展过渡,他们对性问题仍然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朦胧状态。其实男孩可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疏远异性和发生恋年长异性现象,恋长者少年对成年或老年异性出现依恋。

(3)异性接近期。此时男孩对女孩普遍好奇,希望了解她们,包括生理和心理。对漂亮的女生更是喜欢,学习成绩突出者也具吸引力。男孩喜欢在女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吸引对方注意自己。特别是在自己喜欢的女性面前,做事特别卖劲儿,希望自己在异性心目中成为英雄、崇拜对象。

(4)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此期男孩往往对异性带有幻想色彩,很少考虑到会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因而容易早恋,且情感发展速度较快,迅速达到炽热的阶段。从初恋到热恋是少年男女双方感情逐步深化的过程。狂热期间双方相互吸引力加强,激动程度高,有相互了解的迫切要求,真诚和信任感增强,而且思维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发生改变。

3.性欲望

一旦有了接近异性的欲望,并对具体、特定的目标发生兴趣和有一定交往之后,男孩往往就有性的欲望出现。因此,男孩在两性关系上表现比较主动。一般由彼此接近到发展成爱情,由男孩首先明确表示出来。男孩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但发展比较剧烈,很快进入性欲望亢进期,表现为性兴奋的产生和性欲望的增强。作为青少年时期,能否用理智克服其性欲望,也是男孩性心理成熟与否的标志。

青春期男孩的性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虽大多数属于调节问题,但由于带有隐蔽性,又由于社会的忽视与个体的掩饰而不易被发现,如果发展下去,就会发展成各种性心理障碍和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不良后果。下面是青春期男孩常见的几种性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1)性认知的偏差与性冲动的困扰。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对“性”持有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视它为下流、肮脏、见不得人,难以启齿、无所适从,以致对自己的性冲动感到羞愧、自责、苦恼和困惑,并产生厌恶与恐惧心理,等等。其实性冲动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关刺激下产生的,并不是不纯洁、不道德或可耻的行为。产生上述不正确看法的男孩如不及时醒悟会造成心理障碍。对性冲动要靠性道德来约束自己,采取可行的方法调适,如当产生性冲动时用内心压抑的方法予以调节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适度的压抑是社会化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性心理健康的反映。然而严重的压抑则有害身心健康。另外还可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能为社会接受的欲望或方式来取代性欲,如用绘画、音乐、体育活动、从事劳动,或男女友谊交往等,使性能量得以转移、性情感得以平衡。这种方法即是升华。

(2)性焦虑。一般认为,青春期男孩心理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性适应不良等都可能引起性焦虑。这种性焦虑主要是指对自己形体的焦虑,对自己性角色的焦虑,以及对自己性功能的焦虑。

一个人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到青春期往往会出现对自己形体的不安。男孩都希望自己长得高大魁梧,女孩都希望自己长得苗条漂亮。如果有的男孩觉得自己矮小、瘦弱,就感到自卑;而有的女孩觉得自己过胖、长相平平,也会感到苦恼。有的男孩对生殖器的发育状况十分敏感,并为此心事重重。还有的男孩甚至对自己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烦躁不安。此外,也有的男孩为自己的心理行为是否与性角色相吻合而忧虑。有的男孩感到自己缺乏男子汉的气质,于是便产生了“过度补偿”的念头,比如为了使自己更像个男子汉,故作深沉,或表现出大胆、粗鲁的行为,甚至打架与冒险,等等。

性焦虑对青春期男孩的性心理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常常影响到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一般通过性教育和性咨询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接受自己的现实,不要怨天尤人,要扬长避短,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疑惑,应及时寻找心理医生咨询与帮助,不可独自敏感多疑、自寻烦恼。

(3)遗精焦虑。很多男孩对遗精有不正确的认知和心理反应,当出现遗精现象时,就感到不安、苦恼、困惑、羞愧和恐惧。其实,遗精是男孩性成熟的表现和未婚男孩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男性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就开始造出精子,到18~20岁达到高峰,“精满则自溢”。有些青春期男孩由于某种错误认识,往往引起不良的心态而影响其情绪和健康,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曾有男孩因恐惧遗精而切断阴茎或轻生。

要正确认识遗精现象,顺其自然。一旦发现遗精,要及时清洗,保持卫生。多参加文体活动,使生活丰富多彩,但不要看色情书刊、录像,减少性刺激。如发现遗精过于频繁,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4)手淫困扰。发生手淫的年龄多数从12~16岁开始,平均年龄14岁,与开始有遗精的年龄吻合。手淫是青春期男孩常见的现象,女孩也会手淫。不少男孩错误地认为手淫是不好的事,从而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人,在这种负罪感压力下,学习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对此,首先应端正对手淫的认识。手淫是青春期的正常性行为,是性生理发育和性心理发展的自然产物,它是一种正常的自慰行为,一般来说,手淫本身并无特别的害处,也不会影响日后的性生活和生育。如果手淫太过频繁,沉溺于其中而不能专心学习,则需要进行调整。常用的调整方法有转移注意力,比如听音乐、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在手上用力弹橡皮筋;注意锻炼身体,就寝前做适当的运动,上床后尽快入睡,早上醒来不要赖床不起;少穿紧身裤,减少对生殖器的刺激;经常清洗外阴,消除积垢对生殖器的刺激;膳食上多吃新鲜蔬菜和豆类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另外,请牢记我国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的名言:不以好奇而开始,不以发生而烦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就不再担心。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咨询或给予药物治疗。

(5)“恋母情结”。这也是青春期男孩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之一,上文已进行详细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青春期性冲动是生存本能

青少年朋友,你是不是每当看到某位心仪的女同学就有种想冲过去抱住她的冲动?是不是每当看见搔首弄姿的美女图片或煽情电影就会想入非非?是不是晚上做梦常梦见和某位美丽女生接吻、拥抱甚至发生性关系呢?这些都是青少年朋友正常的心理,是青春期性冲动,不是自己心灵肮脏,而是一种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赖以生存的天赋能力。例如,进食的行为就是一种生存本能,食欲是驱使动物进食的心理激励因素。没有食欲,动物就不会产生进食的动机和行为。动物不知道性欲与繁殖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性欲的驱使下亲近异性、追求异性,通过性行为获取性欲的满足。性欲得到满足也就实现了繁殖后代的生存活动。所以性行为就是繁殖后代的生存本能,没有这种本能,动物就会绝种。原始人类在进食和性行为这两种生存本能上与动物并没有区别。当代人如果完全缺少营养和生育知识,他们在进食和性行为上就会缺乏自觉性,甚至像原始人或动物一样盲目和不理智,只是受食欲和性欲的驱使去行动。

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互相爱慕、亲近,甚至出现性欲冲动,实际上就是受繁殖本能驱使的表现。由于繁殖后代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保证,因此性欲冲动的强烈程度也就超过了其他的生理欲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以强烈的性欲诱惑驱使动物,也包括人类,去完成繁殖生命的本能。

性冲动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身体里性激素加速分泌。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性冲动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往往是通过两种途径诱发的:

第一,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刺激大脑的思维所引起。每当男孩听到会激发性兴奋的语言信号,或是看到、触到异性的性感部位,或闻到异性身体上的刺激气息,或者脑子里想到有关性的问题,都会通过大脑支配脊髓中的性中枢,从而引起性器官的勃起。

第二,性器官直接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性器官受到刺激后,交感神经会将信号传到大脑的性中枢,引起性器官充血,从而产生反射性性冲动。比如女孩子被自己所钟情的男孩无意中碰撞了一下腰部,即会感到一种软酥酥的麻醉似的感觉流遍全身而产生一阵无以名状的快感。意志薄弱的女孩子就有可能对这个男孩做出某些性冲动的行为。

在少男少女的交往中,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发生性冲动。而女孩子对异性之间的友谊越是郑重,越是珍视,就越不可接受男孩子的性冲动表现。这样年龄的女孩子在与异性接触时,其实也不可能一点性冲动的意向都不发生。但是,她们通常认为男女之间的感情是纯真的,容不得任何粗鲁的言行玷污而克制住了。

不少青春期青少年由于缺乏性知识,对自身出现的性欲体验感到迷惑、恐惧、焦虑,甚至产生罪恶感;也有的则因好奇而盲目追求,以致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性心理、性行为是生存本能的具体表现,对此我们虽然不可能抗拒,却可以驾驭。认识到这一点,青少年就能比较清醒地了解自己产生与性有关的心理活动的原因,在这方面的行为也就能更加自觉和理智。

如果你的性冲动过于频繁,例如,一看见异性隆起的乳房或裙子里隐约可见的内裤线条就会有躁动甚至勃起现象发生,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与异性的正常相处。青春期青少年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与其他动物在此方面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性行为受到理智的控制和意识的支配,那么,应该怎样克服性冲动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消除性神秘感。多了解青春期和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消除性的神秘感。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是一种本能的生理现象。

(2)淡化注意力。你是否经常独处一隅,想着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或者特别留意身边女孩性敏感的部位,或者经常与同伴一起谈论性的话题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最好立即“刹车”,积极投身于大集体生活,比如多参加一些体育、文娱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多观看一些健康的影视节目,特别是与性距离较远或不沾边的节目,如足球赛等,以淡化你的注意力,转移你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中心。

(3)净化刺激源。黄色书籍刊物、淫秽的音像是精神鸦片,是诱发少男少女冲动,教唆青少年不正当行为的罪恶之源,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若不警惕,最容易被俘虏。所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自觉抵制诱惑,避免看或听有性刺激的书刊、音像,净化身边刺激源。业余时间不妨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4)弱化冲动欲。恋爱无比神奇美妙,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一对青春期男孩女孩朝夕相处久了,难免日久生情,当一方冲动起来,不能驾驭自己的感情时,另一方最好耐心劝导、婉言回绝。用你的智慧弱化对方的冲动欲望,不可以态度暧昧或姑息迁就。让对方在你的缓冲减震作用下,恢复理智,避免偷食禁果。

(5)强化自制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神仙,不可能毫无欲念。但人的冲动是受道德约束的,人的意志完全可以战胜人体本能的欲望。加强自制力锻炼就能克己制欲。一般来说,一个矜持理智、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比较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即使这些男孩女孩产生性冲动,他们也会用自制力加以抑制。

(6)培养好习惯,睡眠有规律。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洗脚,不要饮咖啡和浓茶,上下床不要胡思乱想,不要穿过紧的内裤,以免刺激阴茎勃起。

正确对待性好奇心理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睾丸、阴茎开始增长,精子生成,出现首次射精。出于对身体变化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少男少女们开始关注有关性方面的事,渴望得到性知识,并且对异性身体变化也产生浓厚兴趣,都强烈地想搞清楚异性的“那里”长什么样、两个人“那样”是什么感觉等有关性的问题。这种性好奇心理是性生理发育的必然产物,也是正常的、合理的。它可以促使男孩主动掌握性知识,破除性神秘感,有利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但正常不意味着可以放纵它,任其恣意疯长,必须正确驾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性好奇心理呢?

(1)科学获得性知识。目前含有性知识的读物、影视、录像不少,少男少女们应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下,根据年龄、发育水平去选择适合的内容。不要私自寻找或秘密地接触各种有关性的书刊,遇到身体变化和发育方面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羞羞答答或憋在心里,要多和父母或老师求教,也可向热线电话、咨询部门求教,及早寻找到一个科学的答案。例如,有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性器官发育有问题,整天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下来了,身体也拖垮了,后来家长发现问题严重带他去检查,完全正常,从此才放下心,不过等一切都恢复常态时,几年时间耽误了,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影响。这里也应该提醒家长:在遇到孩子提出这类性问题时要耐心解说,不要采取训斥或鄙视的态度,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培养自制力。自制力是人良好的意志品质之一,自制力强的人能够用理智驾驭情感与欲望。进入青春期后,少年常有一种性萌动的体验。它常常是性本能的冲动,人是可以通过意志去节制这种本能冲动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克制冲动,凡遇到想做而暂时不该做的事,特别要注意克制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朋友在接受科学性教育的同时,应注意自觉抵制性挑逗、低级庸俗和不健康的读物,克服这方面的好奇心。看黄色书刊和录像就像吸毒一样,因好奇而有了第一次,自然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车刹不住了。这需要意志力,青少年成长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培养自己意志力的过程,该干的坚决干下去,不该干的坚决不干,没有一点儿意志力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3)正确处理早恋情感。如果你出现了早恋情感,一方面会从心底里感觉幸福,另一方面却也难以摆脱时隐时现的各种苦恼,因为早恋之时也正是需要集中精力学习的黄金时期,两者通常是矛盾的。此时你应该和家长一起努力,使早恋情感得以升华。情感升华即情感的抒发与心灵的美化,它建立在对性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情感的升华使你能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来对待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用崇高的追求替代性欲需求,成为一个成才意识强烈、兴趣广泛、文化素养好、意志坚强、情操高尚的好少年。

(4)培养强烈的事业心。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这两者都是将来干事业的本钱,所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和身体锻炼中,搞好自己的学业和身体素质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克制自己的性冲动,不沉溺于色情。

什么是性别认识错位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所在的班级或学校里是不是有一个或几个“假姑娘”呢?这些从穿戴到言行举止都很像小女生的男同学或许经常成为你们开玩笑的对象,可玩笑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来龙去脉呢?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人格中有两个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前者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人就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而阿尼姆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基本特质,当它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富于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如果两种特质发展不平衡,则会引发女人阳性化、男人阴性化。

如果一个女孩从小跟男性亲属生活在一起,那么她可能去学习男性的言行甚至着装,形成类似男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长大后,她可能是一个女强人,但缺乏女性的温柔气质。她穿上男装是潜意识中对于男性角色的认同,也就此掩盖了她的气质缺陷。但往往因为她缺乏女性独有的温柔和细腻,似乎很难得到男人的垂青。而穿上男装时会有一种肌肤相亲般的兴奋,她可能会把性对象固化到异性的衣服上,得到一种类似性的抚慰。

同样,从小生活在女人圈的男孩,缺乏男性特质的学习,性格柔弱、情绪化,渐渐地跟男同伴格格不入,对于男性特质,他更产生了厌恶和不安全感。而只有在女性同伴那里才能找到温情、安全和认同。就像现代版的贾宝玉,对脂粉有特殊的兴趣。这样的男孩很多时候无法忍受男性性别带给他的社会压力,会羡慕女性的自在,所以他穿上女装,有可能是一种放松和反叛。正因为他女性气质比较重,穿女装也让他能真正感到一种性的满足和温柔,从而逃避男性角色的某些责任。

赵刚是某市高三学生。从11岁起,他就开始讨厌自己是个男人。“我有两个很漂亮的姐姐,比我大五六岁。她们很受父母和周围人的宠爱,我很羡慕她们。”由于对姐姐过于羡慕,李刚越来越厌恶自己的男性身份。在班级里他很少和男孩子说话,只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慢慢地他更是连与男同学打招呼都感到厌恶,他开始想做女人。

虽然讨厌自己的男人身份,但赵刚始终觉得这是件很可耻的事情,所以他没向任何人说过。上高一时他开始偷偷地穿女性内衣,幻想自己就是个女人。同时他还在学校交到一个很好的“女朋友”。她是个特别好的女孩儿,开朗、活泼,还十分善良。他十分喜欢和她在一起,她也一样。可她将他对她的感情误会成男女之情,使他经常要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她在肢体或言语中的示爱。现在他们相处已经两年了,最近她很正式地向他提出确定恋爱关系,为此他十分苦恼。

赵刚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性别错位,是指人的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之间的混淆、换位。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一些在发廊、酒吧等地方长大的孩子由于经常接触一些打扮比较中性的人,极易发生性别上的认知混乱。还有些地方的习俗就是给男孩穿上裙子、起个女孩的名字等当作女孩来抚养,愚昧地以为这样会好养一点,但研究发现,这样成长的男孩后来都有些不正常。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正确的性别教育非常必要。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是否健康,与性别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6~15岁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性别认知混淆的时期,家庭教育失误很容易导致孩子在这一时期发生性别认知模糊的现象,此时家长应该及时进行正确性别教育,否则便很容易出现异性癖的心理问题。性别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识教育,但是性知识教育绝非性别教育的全部。在当今社会,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一个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要逼他们早熟。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思考有效的性别教育方式。从社会化角度来看,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除了生理学的教育,还应加强性别认知的教育,而目前国内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如果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即使孩子早期出现异性化倾向,也很容易在后期的教育中得到纠正。 tJbWyIHOpST+FufWKIxK/YJqgVcV3Sjlz4mlEn17Tc2TPZF5ljVGl1X496Hidm0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