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巧妙化解他人敌意的方法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哈佛商学院教授特哈姆说:“在与人谈话前,我情愿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他办公室前的人行道上散步,而不愿在还没有清晰的想法,不知该如何说,并且不了解对方,没有充分准备答案的情况下,直接去他的办公室。”

肯尼迪·古迪所著的《怎样让人们变成黄金》一书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停下来,用数秒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的事情的,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一旦你掌握了这个诀窍,你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总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

无独有偶,古拉得·力伊帕也和古迪有相同的观点。他在《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书中,也有类似的一段话:“把别人的感觉和观念与自己的感觉和观念置于相同的位置上,并把它表现出来,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融洽起来。当你在听别人的谈话时,要根据对方的意思来准备自己将要说的话,那样,由于你已理解和认同了他的观点,他也就会理解和认同你的观点。”

不由得让人想起,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

有个信众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

神父回答:“这是对神不尊敬,不可以。”

另一个信众也想抽烟,他问在场的神父:“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

神父回答:“这是时刻不忘祷告,当然可以。”

这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不仅仅能帮助你摆脱尴尬,也能够让你不那么执着于对错,变得豁达、包容。相信你,如果能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换个角度表达,它将成为你人生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不碰触别人的痛处

不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说话待人的礼仪,更是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会面露凶相、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智的行为。

你攻击他人的痛处时,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富有智慧和气度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太大关系。

每个人身上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或隐私,在他过去的工作或生活历程中,他也许曾犯下错误,甚至做过不光彩的事情。如果你知道内情,在你的下属、同事或朋友犯错误或和你有不同意见而出言顶撞的时候,你将会怎么办呢?是揭人隐私,还是只就事论事?

有些人虽然不会把别人的隐私抖出,却常常把它当作筹码来压制他人。譬如,他们在盛怒的时候会说:“你少跟我斗,你过去的黑资料还在我手中呢!”那个可怜的人会因为的确有污点掌握在别人手中,只好忍气吞声,但他心里却是非常气愤,于是,这种心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互相攻击对方隐私的情况。彼此都把对方的隐私抖出来,弄得两败俱伤,除了引来一大堆人围观,对谁也没有好处。因此,你要清楚,揭人伤疤是最没必要的。

避开矛盾的焦点

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启齿的避讳,人人都讨厌自己的忌讳受到别人的冲撞。与人沟通时,要千万注意,不能忽视了这些问题。

一次几位同事在一起喝酒。小李为了表达对小张取得的成绩的钦佩之情,举杯倡议道:“我建议为小张的成功干杯!总结小张的曲折经历,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众人惊异地问道:“哪三证?”小李提高嗓门喊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监狱释放证;第三是离婚证!”话音刚落,众皆哗然,小张硬撑着喝下了那杯苦涩的酒。这三证中的两证无疑是小张的忌讳,而小李却没遮拦地把它们说了出来。小张不想让别人知道,小李是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却把这事捅出来。这件事警示我们,在激励自己的同事,即使是非常要好的同事的时候,也千万要避开那些焦点问题。人心隔肚皮,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自留地,我们必须尊重他们,不能开那些残酷的玩笑。

如果你能巧妙地避开焦点,那将是另一番光景,别人会因为你识大体、顾大局而欣然接受你。反之,正如约翰·莫非在《你的生活》杂志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小看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渺小。”

美国俄亥俄州黛唐市的国立现金收入公司有着全国最杰出的销售实力。这个公司的销售训练部主任拉尔夫·奈格里认为:“保证推销员工作符合要求的秘密在于,不是向他们讲公司的意图,而是给他们一个把推销工作做得更好的刺激。”

拉尔夫从来不说:“如果你想在这里工作,你就必须干大量的跑腿的活儿。”相反,他更可能会说这样的一些话:“如果你强迫自己出去多做一些访问和请示,你就会大大地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是圆通的说法。推销员的工作本来就是跑腿的,但你直率地说出这个字眼来,那就使他们感到你对他们的鄙夷,从而干不出很好的业绩。但是换一种说法,就避开了这个令他们生厌的忌讳,让他们放心地去做好工作。

偶尔暴露小缺点

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很完美,倒很容易让人怀疑其中有造假的成分。或者说,故意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这本身恐怕就是一个缺点。

在一次选美比赛的决赛中,有七个美女选手,都是才华、相貌、身材、能力俱强。其中六个虽然各具特色,但都非常完美,她们展示给大家的就是一个个无可挑剔的人。只有一个女孩儿,每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脸红一下,虽然她的回答也是那么有新意有独到见解。最要命的是,她有一次竟然在上台的时候摔了一跤。但是最终的比赛结果,最具吸引力奖的得主,却正是这个女孩儿。

在采访中,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她就像个邻家小妹,有优秀的实力,但也有着小小的缺点,非常可爱。而其他的六位选手就让人高不可攀,仿佛根本不是人。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发现,一个能力非凡而又完美无缺的人的吸引力,远不如一个能力非凡但身上却有着常人缺点的人强。这条规律被称为讨厌完美律。这恐怕是人们认为太完美反而缺失人情味,倒不如有个性、有小毛病的人更贴近人性。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为自己不如对方而有点自卑。

如果发现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减轻自己的自卑,感到安全,也就更愿意与之交往。

谁会愿意和那些容易让自己感到自卑的人交往呢?所以,不太完美的人,有些小缺点的人,更容易让人觉得可亲、可爱。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正完美、没有缺点的人。

有一位大龄女青年,具有高等学历,长得很漂亮,事业上也很有成就。她在方方面面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很多人眼里,可以算是一位相当完美的人。当然她在择偶方面的标准也相当高,稍有缺点的就看不上,觉得配不上自己。又觉得婚姻是终身大事,不能马虎,宁可等着,也不能将就。结果,抱着这样的观念,一晃四十了,还是孑然一身。她自己感到很奇怪,像她条件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被好男人发现呢?

她不知道,正是她的“完美”把许多男士吓着了。每个人固然希望自己的对象能具有较多的优点,可是如果这个人真的“完美”,却也让人受不了。

首先会怕自己配不上对方;其次,因为对方要求高,你稍有缺点,他(她)就要求你改正,你肯定会活得很紧张、很累。

如果让人们选择是活得累而完美,还是活得轻松而有缺陷,恐怕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神,我们认可自己的缺点。

完美只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是集合了所有人的美好追求、喜爱和梦想的综合物。完美本身只是一个逻辑上存在的词语,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真实的存在体。我们所认为完美的东西只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中。 bKCUGSauYD6WW2YjTAhq2UsLVZ7pTShx1rbTWT4eSGAi41OHCAujbMOPwNGdYD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