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由外貌到内心的识人技巧

从表情窥破他人内心

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西城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琴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计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便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势,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氏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氏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氏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两个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冒险之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的双簧戏。这出戏,非有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从表情上读透内心所蕴藏的玄机,这是识人高手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的这一出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表情是对人的心理活动最表面、最直接的反映。中国传统的人相学以脸形、相貌等占测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是有失偏颇的,但如果凭面部表情来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大致上是有相当的准确性的。

因为我们凭常识也知道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写照。透过表象,可以窥探人的心灵的律动,把握人的情绪变化的尺度,了解人的感情互动的根源,而表情正是传递这种信息最外在的体现。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表现出愤怒、恐怖、诱惑、无动于衷、幸福、悲伤等六种表情,再将录制后的录像带放映给许多人看,请观众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

其结果是,观看录像带的这些人,对此六种表情,猜对者平均不到两种。结果显示,表演者即使有意摆出愤怒的表情,也会让观众以为是悲伤的感情。

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学会了掩饰内心真实情感的手段,这种手段在现代商业谈判中屡见不鲜。

洽谈业务的双方,一方明明在很高兴地倾听对方的陈述,且不时点头示意,似乎很想与对方交易,对方也因此对这笔生意充满信心,没想到前者最后却表示:“我明白了,谢谢你,让我考虑一下再说吧。”这无疑给陈述方当头浇了一盆凉水。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经过相当程度的对人们内心活动的研究,是不太容易探视出人心的真面目的。

在几乎所有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以下就具体说明凭表情判断人的性格的诀窍。

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脸相,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从这张脸上,大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年龄和性别、种族,而且通过表情也可以流露出其人当时的情绪变化状况。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出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的各种表情。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19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在他的《人,神秘莫测者》一书中论述道:“我们会见到许多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反映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得将越来越清楚。脸就像一台展示我们人的感情、欲望、希望等一切内心活动的显示器。”

这些“脸语”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张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等。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捕捉到,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展,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具体化一些,比如眉——有心理学家研究,眉毛可以有20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感情。汉语中常用词语有:“柳眉倒竖”(发怒)、“横眉冷对”(轻蔑、敌意)、“挤眉弄眼”(戏谑)、“低眉顺眼”(顺从)。宋代词人周邦彦有一句词:“一段伤春,都在眉间。”这是因为一个人眉间的肌肉皱纹较为典型地体现出他的焦虑和忧郁,即眉头紧锁,而眉间一旦放开、舒展,则是心情变得轻松明朗的标志。

鼻——鼻子的表情动作较少,而含义也较为明确。厌恶时耸起鼻子,轻蔑时嗤之以鼻,愤怒时鼻孔张大,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

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即经过克制和伪装的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不妨刻意去观察一下对方的左脸。

从眼睛看到他人心灵

眼睛是一个人的心理、心性直接影射表现的聚点,从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在情绪上的反应,显示出他的性格,以及其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恩、怨、恨、情、仇、恕等各种情绪上的变化。因此,看人一定要先看这个人的眼睛、眼神和眼光!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胆识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人物。

后人读历史,都知道这其实是王莽想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诚廉洁所迷惑住了,赞誉之辞盛若花海。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

王莽专权、篡位后,他的奸诈虚伪终于袒露于天下。如果王莽得势之前,有当权的人能从他的眼神中发现他的心怀险诈,也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眼睛在相理学五官中称为“监察官”,眼睛是每一个人视觉神经的总开关,或称“总枢纽”。因为眼睛所看到的种种形象都要经过眼睛直接地反映,并影射传给大脑,所以眼睛也是大脑中枢神经与外界接触的一种仪表板,是思维系统以及运作系统的交汇点。由每一个人的思维系统,所激发出之心性和智能,以及运作系统所激发出之精神体能,都能汇集于眼,也可以说眼睛是每一个人的健康智能,以及心性、个性的总缩影。因此人们称眼睛为“灵魂之窗”,实不为过。

眼睛在人相学领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眼睛能表现出一个人气质与品性的高尚或卑劣,亦比其他五官更容易观察。

(1)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光平视注意着对方的人:为人心性诚实,待人和气,有一颗慈悲的心,而且处事公正,做事光明磊落,心地善良,又有责任感,有家庭观念;同时热心公益,做善事绝不落人后,在事业方面有成就。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能庇荫后代子孙造福乡里。先贤云: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一点,子耕孙耘。

(2)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睛习惯常常上视的人:心性骄傲,脾气急躁,个性不好,品性不好,叛逆心强,好胜心也强,嫉妒心重,甚至于目中无人,目无尊长;而且有心不在焉的毛病,心态也不能平衡,报复心重。这种人容易惹是非,甚至于官司缠身。如果不改变心性、个性,不改变坏脾气,同时保持心态平衡的话,会导致一生的事业高不成低不就,成少败多或穷困潦倒。如果能改变心态的不平衡以及心性、个性、脾气,并且能自我修持,修心补相,那么这些不如意的事情或不必要的麻烦、挫折、灾厄、口舌是非,都会减轻到最低的限度。

(3)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睛不敢正视着对方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怕羞似的,其实他的内心常常在暗中盘算,心性必奸诈狡猾,猜疑心重,举止动作轻狂,缺乏学识与修养,而且常常持以偏见,常遭到挫折,事业上成功概率小失败概率大,所以会被人轻视远离,或导致众叛亲离的局面。

(4)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睛习惯性下视的人: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羞怯,其实内心很阴险奸诈,个性倔强顽固,天生自卑感重,又过于拘束谨慎,心存阴谋诡计;而且猜疑心嫉妒心很重,同时气量狭窄,自私心重,忧虑心也重,处理事情优柔寡断,对自己缺乏信心,依赖心重,一生事业高不成低不就或成少败多。

(5)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睛习惯性半开半闭的人:为人心机很深沉,手腕老练,多工于心计,社会经验丰富,很会利用人际关系,往往为了自己的私利与私欲会不择手段,想尽办法得到;而且雅量不够,心胸比较狭窄。这种人的内心比较空虚,有寂寞感,晚年孤独,子孙缘比较淡薄。

(6)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睛常常偷视看人:这种人心性不稳定,为人虚荣心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7)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神左右乱视飘忽不定的人:这种人心术不正,心态不能平衡。说归说,做归做,心口不一,心思也不正,会奉承有利用价值的人,会设计别人,暗算别人。为人骄傲,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而且惹是生非,无中生有,常常说别人的短处,造谣生事中伤别人,把别人的失败当作他的快乐,还会说是报应或应该的。为人贪得无厌而且是无实力的,又会见风转舵,喜欢表现自己的长处,说话又欠谦虚,自以为是,常指桑骂槐。做错事情自己不敢承担,还会强词夺理,同时得好还卖乖,以为别人都不知他的为人。很会利用人际关系,对这种人最好不要欠他人情。会讨人情,个性急躁,脾气不好,很霸道,比较没有情义,做事不光明磊落,为偷偷摸摸之人。

(8)眼神衰弱看起来昏昏的人:时常优柔寡断、自相矛盾,情绪不稳定,心性容易动摇;时常不能把握赚钱机会,做事常常有始无终,往往劳多获少,常是一生事业高不成低不就。

(9)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睛会笑的人:为人聪明有才华而且圆滑,天生异性缘浓,善于交际且工于心计,社会经验丰富,观察能力强又懂得人心的弱点。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亲和力,如果你真以为他是好人,那就是该你倒霉,不知道哪一天会被他出卖还不知道,因为他心术不正,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别人的存亡,是精于献媚、奸诈狡猾的人。

(10)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眨眼睛次数过于频繁的人:为人心机比较深沉,又懂得利用人际关系,社会经验丰富,手法老练,临时防御力强。为人聪明,智能超群,口才流利,能言善道,圆通多智,不怕打击,常能立于不败之地。

(11)眼神看起来尖锐的人:也称为眼神锐利的人。这种人天生反应能力迅速,为人聪明超群,智能好,临时防御力强,个性怪异,性急,恃才傲物,天生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有大志,喜大言,说话欠谦逊,不管别人的想法与看法,为人现实又会掩饰自己的表情与缺点,缺乏修养是其唯一的致命伤。这种人如交到坏朋友会造成社会问题以及麻烦,如果有修持同样可贵可富。

(12)与人面对面说话时,眼神看起来很安静,眼睛清澈而有神:为人心地平和,仁慈又有爱心,心胸坦荡开朗,做事光明磊落,待人和蔼可亲,凡事以和为贵,在事业上尤其在学术方面会有一番成就与作为。这种人智能超群,能忍辱负重,有责任感,自我修持涵养都很好,是超脱凡俗之人,是有德有为的可推心置腹、可共生死之人,为君子之相,同样能贵能富。

别被“第一眼”所迷惑

用第一印象去影响别人的心理,你明白,或许别人也明白。所以,很多时候,对方也会努力在你面前刻意营造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不知不觉中就能操纵你的心理。如果你轻易上了别人的圈套,成为对方操纵的对象,那么你可能会由此陷入其中,很长时间里对对方充满好感,但却在不经意间上了对方的当。

生活中有太多因为第一印象而产生错误判断的例子,比如男女“一见钟情”之后,发现对方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只能痛苦地分手;比如购物时看到某个零食包装很好看,一冲动买回来却发现无比难吃,等等。这些都是因为第一印象判断错误而出现的问题。

为什么第一印象有时候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呢?这是因为第一印象具有一些片面性,同时也会因当事人的思维模式而带来一些错误。

首先,第一印象的依据只是一些表面印象和零散的材料。这些印象和材料如外表、言谈、行为、出身、职业等,实际上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有些甚至是同认知对象本质相悖的假象。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复杂的,本质和现象并不是绝对统一的。但在生活中不少人上当受骗就同第一印象的消极面有关。

其次,第一印象在交际中经常发生,容易陷入模式化的错误。无论什么人,只要与陌生人交际,都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人际认知无法避免的。人们通常先根据第一印象对他人进行归类,然后再根据类的特性对这个人进行推论,即把社会刻板化了的模式套在这个人身上。这样,往往造成以貌取人和凭印象办事的错误。

鲍勃是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当他走进公关经理办公室时,他对副经理伊文非常有好感。因为伊文对鲍勃格外热情,总是关怀备至地招呼鲍勃,主动带鲍勃到各个部门走动。伊文给鲍勃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鲍勃遂认为伊文是他在公司里交到的第一个朋友。

相反,他的上司,工程师安德鲁却让人觉得阴冷。他总是对鲍勃的笑话反应冷淡,似乎只有设计图纸才能唤起安德鲁的活力。而且,安德鲁在指出鲍勃错误的时候总是用最严厉的口气,全然不顾鲍勃还是个新人。鲍勃认为他和安德鲁肯定是合不来的。

但是,事情往往让人大跌眼镜。没多久,伊文利用鲍勃的年轻和信任,让鲍勃顶了一个大黑锅。在尴尬万分的时候,原本一声不响的安德鲁仗义执言,替鲍勃据理力争,挽回了名誉。

鲍勃还很年轻,总是忘记人是先入为主的。其实,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朋友的度量,有的时候过早的结论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耐心地观察,抛弃成见和好恶,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

的确如此,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比如入学遇见的新同学,出差时坐在一起的旅客,出席会议初次邂逅的与会者,等等,虽然一面之缘下,我们对他们的个性品德等深层性质一无所知,但却由于谈吐、举止、表情等外在特征的吸引,产生良好印象,并与之结交成朋友。有时候这种“一见钟情”会让我们结交到挚友,可是有时候,却容易让我们栽跟头。

这就提醒我们,只有长期交往的印象才值得相信,不要因为初次见面的好印象而被别人成功操纵;否则,你将有可能陷入长期的被动之中。

衣着能暴露一个人的本性

衣服本是人类用来遮体御寒的,但是人们却很难想到,为了要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反而会把自己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

因为每个人所选购的衣服,包括颜色、质地等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心理状态尽数袒露。

(1)华丽者——在茫茫人海中,你可以发现某些人总是穿着引人注目的华美服饰,这种人大体上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爱出风头。此外,这种人多数对于金钱的欲望特别迫切。

所以,当你与这类身着华服的人交往时,你就能洞察到他的这种心理,多夸奖他的服饰,是满足其膨胀的表现欲的一个好办法。这样他不仅不会与你为敌,反而会轻易地答应你所提出的要求。

(2)衣着朴素者——有一种人穿着非常朴素,不爱穿华美的衣服,这种人大多缺乏主体性格,对自己缺乏信心。希望对别人施加威严,以弥补自己的自卑心理。

和这种人交往时,千万注意别与他争执不休,因为越是自卑的人,越想掩饰自己的自卑,越会与人喋喋不休地争吵,以保护自己残存的一点点面子。因此,争吵绝对不利于和他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时,你可以大大方方承认他的观点,他反而会感受到你的宽容大度。另外,你在对方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喜欢时髦服装者——有一种人完全不理会自己的嗜好和别人的看法,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只以流行为嗜好,向流行看齐。实际上,这种人在内心深处常有一种孤独感,情绪也经常会波动不安。

与此类人打交道,可以采取“以迂为直”的策略,你不妨也来点“时髦”,并尽量从时下最流行的事和物谈起,从而引起对方对你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切入交往的正题。

(4)不理时尚者——有一种人对于流行的状况丝毫不为所动,这种人的个性可以说是十分强硬的,但也有一些人是不敢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而一味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这种人认为,如果事事跟别人趋同,岂不是等于失去了自我?这种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弄得大家索然无味。

和这种人交往,要采取“顺毛摸”的办法哄着、顺着。他在兴高采烈之中,便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你、信任你、为你做事。

(5)常突然改变服装嗜好者——也许你某一天发现经常打交道的朋友突然改变了习惯的穿戴,你千万不要惊慌。这种常会突然改变自己服装嗜好的人,大多是想改变生活方式,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

你若想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应当显得不当一回事;或者说些赞美他穿什么都很不错之类的话,相信他的心灵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

(6)冷静对待时尚者——有一类人对流行既不狂热,也不会置之不理,改变穿衣也是渐渐实行。这一类人处事中庸,情绪稳定,一般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大多比较理性,不过于顺从欲望,也不盲从大众时尚。

此种人比较可靠,值得结交。与他交往应以诚为本,因为他既是你可以信赖的朋友,也可能成为你终生的知己。

此外,衣饰颜色是一种会说话的色彩语言,它能帮助你初步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该怎样和那个人交往。

比如蓝色是永恒的象征,是最冷的色彩。经常穿着蓝色衣服的人,往往沉稳、理智、坚毅并富有韧性,凡事都会缜密思考,比较容易成就事业。相对喜欢安静,善于控制感情,有责任心,判断力强,富有见识;但个性也比较固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他们不擅长交际,通常只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一个小团体,或者自立门户,独自享受心灵的宁静。也因其能力强,更容易固执己见,常常坚持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绝对的理由难以劝说动他们。

和这样的人交往,应该顺其自然,理性对待,真心相处,心灵的碰撞、志趣的相投更为重要,整天黏着他们,反而会让他们不舒服,唯恐躲避不及。他们崇尚理性、冷静和智慧,如果你和他们交往,一定要在这些方面下番功夫。

掌握衣着色彩语言将会为你更加准确地看透对方,有针对性地与之结交增加一个更大的砝码。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更不要让“以貌取人”来操纵我们的判断结果。评价一个人,需要多方面考察,从整体上来下结论。

从整体上看人,就是要从德、识、才、学、体这五个基本方面,也就是按人才所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评定。这五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能只见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几点。这就需要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把事物经分析之后的各个方面、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去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告诉人们,知人识人时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如果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如果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至于门缝里看人,会将人看扁了的。

多年前,哈佛大学前校长因对人的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不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个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很快地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都超过750万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

校长很高兴,以为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只见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所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她的丈夫点头同意。

就这样,斯坦福先生和夫人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建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把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坐井观天。要看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对待事业、家庭和自身的态度如何,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在喜怒哀乐时的情绪表现如何,在得志和失意时的表现又如何,又是如何对待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东西,等等。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和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认识。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说“卧龙、凤雏,得一即可安天下”。卧龙先生就是诸葛亮了,凤雏则是庞统。两者虽然都以学识和见解闻名天下,得到很高的评价,但是两个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孔明貌美,而庞统的容貌则较为丑陋。由此还发生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出言傲慢不羁,更觉不快;之后在言谈之中,又见他颇有轻视周瑜之意,更加不愿意接受他的意见。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

我们不排除庞统有故意试验一下孙权的想法,所以才在言语上不加注意,有意考验一下孙权的耐心和判断力。而孙权果然没有摆脱“第一印象效应”的操纵,与天下奇才失之交臂。后来,庞统又去见刘备,这位英主就没有将他拒之门外,让他成为了自己日后创立事业的左膀右臂。

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绝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外在形象的影响之大。仅凭外在形象就妄加判断,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或许是上天和人类开的玩笑,或许是人世的一个悲哀,确实只有那些慧眼识英才的人才有资格做“伯乐”,也才会有机会获得英才的辅佐,最终成就一番大业。

对待下级是这样,对待上级不亦是如此吗?你的上司或看起来衣着光鲜的人,你不会轻易得罪。那些看起来不如你的人,大家往往不甚在意,但也许正是那些你不经意间得罪的人,在关键时刻可以左右你的前途命运。

“巨象集团”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是一幢70多层高的大厦。环绕大厦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绿地。

这天,一位40多岁的妇女领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儿走进这个花园中,坐在长椅上。

距他们两人不远处,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一把大剪刀修剪园中成片的低矮灌木,被修剪过的灌木都有齐胸高,顶部齐刷刷的,像一道绿色的围墙一样。

妇女突然从随身的挎包里揪出一把纸巾揉成一团,一甩扔了出去,正落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看了看妇人,妇人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没有说话,拿起那团纸扔到不远处盛放剪下枝条的一个筐子里。

老人拿起剪刀继续剪枝,不料妇人又将一团纸扔了过去。“妈妈,你要干什么?”男孩儿奇怪地问妇人,妇人对他摆手示意让他不要作声。

老人走过去将这团纸也拿起来扔到筐子里,刚拾起剪刀,妇人扔过来的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

就这样,老人依旧一副不厌其烦的神色。

“看到了吧!”妇人指了指老人对男孩儿说,“我希望你明白,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跟面前的这个老园丁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低贱的下等工作!”

老人也听到了妇人的话,就放下剪刀走过来:“夫人,这是集团的私家花园,好像只有集团的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大厦里工作!”妇人高傲地说着。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突然问。妇人一边不情愿地递给老人自己的手机,一边仍不无启发地借机教训儿子:“你瞧这些穷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连部手机也没有,你今后可要长出息啊!”

老人打完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妇人,不一会儿,一个人急匆匆走过来,垂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他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我马上按您的吩咐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妇人大吃一惊,她认识来的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的一个高层人员,凭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免去她的经理职务。“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丁那么毕恭毕敬呢?”她惊诧莫名,拉住他的手问道。

“什么老园丁?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妇人颓然地坐到椅子上。她这样级别的一个经理在这个集团里很少有见到总裁的机会。

以貌取人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不知道第一个以貌取人者是谁,但这种现象从远古时代开始发生,一直延续到今天,却是不争的事实。

请记住,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盯住眼前的一点表象,不要以貌取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人和事物从本质上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做出正确的、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X0XPM8sNZF9r5fBSdn/7HHYH6Q6FFvmKY9lMYpiU8/kML/3oKybuxcnSNIgjfl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