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博弈是与人“斗心眼儿”的利器

学习博弈论的好处在于,它教会我们一种策略化思维,教我们如何与人你来我往地内心较量,帮助我们应对操纵与反操纵,解决各种人生难题。

公元前203年,楚军和汉军正在广武对峙。当时项羽粮少,欲求速胜,于是隔着广武涧冲刘邦喊:“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为吾两人矣。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勿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意思是说,天下战乱纷扰了这么多年,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缘故。现在,我们单挑以决胜负,以免让天下无辜的百姓跟着我们而受苦。面对项羽的挑战,刘邦是如何应答的呢?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跟你比的是策略,而不是跟你比谁的武功更高,力气更大。

由此可知,刘邦比项羽更具有策略性思维,他的想法更符合博弈论的道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对抗局势,其胜负主要取决于身体素质或者运动技能,要在这些对抗局势中获胜,只需锻炼身体技能就可以。这样的对抗局势虽然也可纳入博弈论的研究范畴,但是这些并非博弈论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在更多的对抗局势中,其胜负很大程度上甚至完全依赖于谋略技能。比如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战术,而不是哪一方的统帅体力更好,武功更高。要在这样的对抗局势中获胜,就需要锻炼谋略技能,也就是刘邦所说的“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众所周知,楚汉相争的结局是刘邦赢得了天下,项羽兵败自刎而死。“斗智”才是博弈论研究者深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博弈论、运用博弈思维能够有所收获的。

在人生这个竞技舞台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运用博弈思维,懂得策略之道,恰恰满足了我们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要求,并使我们在所参与的博弈中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有人一定要像剥洋葱一样地剥开博弈思维,看看施展各种博弈技巧的核心是什么,那么他将会看到两个字——理性。

我们的任何结果均是决策和行动的产物,要想得到想要的行动结果,就要依靠理性思维。冲动是魔鬼,冲动更是博弈思维的大敌。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理性人。

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博弈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人。其中的理性是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理性”这个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阐释。

其一,理性的人一定是自利的。

所谓自利,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自利和社会学中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在博弈论中,“自利”是一个中性词。博弈论假设参与者都是纯粹理性的,他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其二,理性和道德不是一回事。

理性的选择只是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一定最合乎道德。理性和道德有时会发生冲突,但理性的人也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其三,理性和自由不一定一致。

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小孩子厌倦学习,但父母认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展开博弈。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行动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行动寻找对策。这时,父母和孩子都是理性的,也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父母的自由意愿是让孩子幸福快乐,但理性让他们宁愿让孩子放弃暂时的轻松快乐;孩子的自由意愿是玩耍,但由于知道父母会惩罚他们的玩耍行为,所以理性地选择了并不喜欢的学习。这就是理性和自由的悖论。当然,有时候理性的选择和自由的选择也有可能达成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不够明确,头脑不够冷静,思路不够清晰,那么他与理性人还有一段距离。 xyDJ+TgatfJGuKIpM/LzZyo7BO5JXIH8JogyXekX/5tlIiLGUBmy1poTFY0X3+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