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造物主创造男人的时候,其身份是校长——他的袋子里装满了戒律和原则;可他创造女人的时候,却辞去了校长的职务,变成了艺术家,手里只拿着一支画笔和一盒颜料。

——印度 泰戈尔

染色体设计的性别差异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许多国家,每100个新生儿中,有51个男孩和49个女孩。于是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然产生的男孩数量和女孩数量大致相同呢?为什么自然生产出来的男孩比女孩要稍多一些呢?主要在于染色体。

在每一个新生儿体内都有来自母亲的23条染色体和来自父亲的23条染色体。卵子和精子各自提供了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生物学家为我们解释,决定婴儿性别的,不是卵子,而是精子。如果卵子是被X染色体的精子授精,就会成为女孩;如果卵子是被Y染色体的精子授精,就会成为男孩。由于X精子和Y精子的数量是基本一致的,所以男女的比例基本上就是一比一的,这就是自然生产的新生婴儿男女数量大致相等的原因。

有趣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仅能够决定性别,而且还会决定其他生理特征,比如:男孩一般比女孩要高很多,女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比男孩好。究其原因,都是染色体在起作用。

首先,是Y染色体使男孩能够长得更高。

生物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具有Y染色体将会使最后身高增加约9厘米,也就是说Y染色体包含增加身高的“生长基因”。

其次,X染色体能够使女孩建立更完善的脑神经网络系统。

无论什么时候,男性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总是高于女性。男性患认知障碍疾病的人数是女性的1.5倍,男性患有自闭症的数量是女性的3倍到5倍。这种发病率的差异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呢?是因为男性没有后备的X染色体。科学家们在X染色体上发现了那些同认知障碍和自闭症有关的基因,而神经元细胞的正常生长则需要X染色体的协助才行。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也就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险。所以,相对于女性的脑,男性脑的处境是不太安全的。

再次,是X染色体使女孩的抗传染病能力高于男孩。在儿时的男孩抵抗力的确要比女孩弱很多,时不时地会发烧、咳嗽。如果有传染病来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被感染。当病毒即将侵入体内的时候,人体就会启动“免疫机制”。而男孩和女孩的这种免疫能力却有很大差异。

科学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能够保证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基因,全部都是X染色体。由于女性比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所以比男性的免疫能力更强。

当人们不再简单地根据生殖器官来判定男孩女孩的差异,当人们走进染色体的奇妙世界,就更能了解到更多男女之间的差异。

我们都了解男女之间天生的性别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引发的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已经能够很肯定地认为: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忽略。

在很多人看来,性别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即把“性”“别”分开来。例如,教育孩子们了解男女生理结构如何之不同,月经初潮和遗精是怎么回事,教导男孩和女孩各自应恪守怎样的性规范,等等。

实际上,这种关于性别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的。性别教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性知识传授,还包括心理发育问题,更涵盖了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性别意识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性别意识,在3岁以后开始朦胧地对性别有点感觉,开始感觉到自己和有些小朋友(也就是异性)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的家长就应该着手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着装、行为等方面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以帮助他们形成心理性别。

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的衣着和玩具异性化,比如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就很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有的孩子会喜欢用相反的性别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认同困难,当他们走进集体生活的时候,会感到孤立和茫然,甚至无所适从,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性别特质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延伸。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单纯只是因“性别”施教,可能会限制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和心理,有所侧重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进行不同的训练;从性别平等的愿望出发,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立场、态度、观点及努力方向。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家长的是,在尊重他们各自不同特质的同时,也要顾及男孩女孩的共性。他们同样是孩子,同样需要满满的爱、呵护与关怀。

睾丸激素催生的调皮男孩

在人们的印象中,多数男孩从小就被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这是为什么?男孩真的那么“坏”吗?其实,男孩的这些特征都是睾丸激素作用的结果。

相对于女孩来讲,男孩大多喜欢集体生活,喜欢主宰和控制环境,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男孩更喜欢竞争,竞争的环境可以使他变得更加兴奋,男孩也更愿意接受挑战,喜欢没有任何理由的冒险。

教育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得出结论:男孩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爱和支持,就会比女孩更快地走向独立。

心理学家将男孩称为“有攻击性的小机器”,在运动能力、爆发力等方面,男孩要远远胜过女孩,同时,男孩的动作速度和猛烈程度也会远远超过女孩。男孩喜欢玩冲锋枪,喜欢捉弄小猫小狗,男孩喜欢玩火、喜欢扔石块……他们不会像女孩一样友好相处,他们会在游戏中粗鲁地推倒小伙伴,甚至有意激怒自己的弟弟妹妹,从中得到快乐。

男孩之所以有上述表现,完全取决于体内的睾丸激素。父母了解睾丸激素,懂得相关的养育知识和技巧,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情感影响,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男孩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但是耐久性很差,表现很毛躁。他们经常没有听清指令就盲目行动。

男孩更加富有个性,他们喜欢张扬做事,行事风格看上去果断、大气,富于斗志和进取心。

男孩天生好动,喜欢实践,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搞坏,他会把家里的闹钟拆掉,或为了听听清脆的响声而把杯子摔在地上。

睾丸激素对男孩的影响远远超过生长激素对男孩的影响,相对于女孩来讲,男孩子更显得精力旺盛。作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男孩找到旺盛精力的发泄渠道。

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总会发现有这样的情况:男孩的表现不像女孩那样稳定,要么是班里品学兼优的班干部,要么就是“出类拔萃”的坏小子。这些男孩通常是体格健壮,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喜欢竞争和挑战,而且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由于男孩总显得精力过剩,使得他们如果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或是有意义的事中去,就会投入到恶作剧中去。那么,父母和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有位老师来到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来到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班级”,尤其班上几个捣蛋的男生。他们的头领是个看上去酷酷的男生。如何把这些孩子搞定呢?

这位老师开始观察这个男孩,发现他总是面无表情的样子,就找了个机会把他叫过来问道:“老师看你在同学当中很有威信,现在我给你一个任务,你每天当警察,负责管理班级的秩序。”

这个男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直以来,所有的老师都把他当作有问题的孩子,没想到这位老师会委他以重任,他点点头。

当上“警察”之后的这个男孩,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他的几个“同党”也协助他一起完成班级的管理。这些被赋予职权的小男生一下子充满了正义感,从此之后不捣蛋了,并注意以身作则,慢慢地开始成长进步。

老师看到这样做很有效果,又把这个男孩叫过来:“你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看你可以当班长,试一试,怎么样?”

这个小男孩简直受宠若惊:“老师,不行的,我当不了。”

“要不就先当一个星期试一试。”

男孩很勉强地答应了,结果这个班长挂帅之后就一直干到学期末,而且男孩深知作为班长,是品学兼优的代表,文化课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班级的风气也越变越好。

原本是个“问题男孩”,不同的教育下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反差?这位老师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老师要能和这样的男孩交朋友,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些男孩往往就会表现得非常出色。反之,如果父母或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男孩耐心引导,对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这些男孩肯定会到处惹是生非,寻求发泄精力的途径。

雌性激素催生的甜美女孩

在古老的童话中,天使说:女孩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与喜欢刀枪的男孩相比起来,女孩喜欢的东西要美好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女孩好像看上去更容易养活。女孩喜欢安静,喜欢合作,她们不会像男孩那样喜欢冒险,也不会把家里的电器都拆得七零八碎……

女孩的荷尔蒙通过链接大脑里的细胞来告诉体内成千上万的细胞该做什么,规划着女孩的未来。尽管一个三四岁的女孩不会经历荷尔蒙循环的周期,但当荷尔蒙在女孩的体内发生作用的时候,她就会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来面对生活:

女孩的情绪变得越发敏感,会突然间哭个不停,如果家长问她原因,她会说:“呜……我想多多。”

女孩对父母更加依赖,有的时候甚至不敢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女孩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乐于讨好:她会讨好父母,讨好老师,甚至想讨好所有的人。

女孩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如果有人说她长得不漂亮,她就再也不搭理他了。

女孩更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不喜欢独自行动,而且对周围的人都很友善。

女孩更喜欢比她还小的小孩,也喜欢小动物。

……

雌性激素对女孩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女孩的情绪,它促使女孩对周围的人更加亲昵,它帮助女孩提高了思考的能力。女孩的体内也有睾丸激素,但只是男孩的1/20,所以女孩没有男孩的侵略性,且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折磨。

荷尔蒙对女孩的个性、情感、道德、精神和身体发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富有攻击性和冒险行为,而是更具有预测能力,更加谨慎细心。女孩把友谊看得格外重要。

荷尔蒙导致女孩的情绪变化无常。当女孩哭泣的时候,我们需要紧紧拥抱她;当女孩想说话的时候,需要我们来和她交谈;当女孩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来帮助她。对于女孩,我们要给予最高境界的耐心,最好的体谅,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重视女孩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经常送给她们小礼物,温馨的卡片。

月经周期对女孩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月经之前的两个星期,女孩的情绪比较稳定,而后的月经期,女孩会变得经常生气、易怒、神经过敏、悲伤、失望、缺乏自尊,给人的感觉就是她的大脑短路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都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往往缺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经验,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属性的人。尤其是女孩,她们原本就很注重与人交往的这种成功体验,如果在交往方面出现挫折,那会使女孩感到格外沮丧甚至是失落。

对此,家长可以把女孩身边的小伙伴们看作是一种资源,帮助女孩学会交往。

首先,家长可以创造机会让女孩与比她大的哥哥姐姐在一起玩。哥哥姐姐比她大,一定会让着她,这样一来,女孩可以充分感受到哥哥姐姐的关怀与谦让,并且这些哥哥姐姐的行为也为她提供了一个可供模仿的典型。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女孩与其他小伙伴的友好交往。游戏是每个孩子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作为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促进女孩的各方面成长,让女孩在游戏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并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

再次,巧妙利用玩具,促进女孩交往。

女孩都喜欢玩玩具,作为家长可以鼓励女孩把她最心爱的玩具拿到学校与别的小朋友一同分享,让他们通过玩玩具来沟通感情。女孩首先享用自己的玩具,而后就会玩别人的玩具,在这样的过程中,她会逐渐学会与同伴分享,学会相互谦让,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个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与人交往方面都很出色的女孩,她的精神世界也是开朗明亮的,她的笑容也是最甜美动人的。

正面管教:让孩子远离娘娘腔与假小子

几十年前,美国著名的预言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了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了男女性别逐渐趋于中性。而时下的“中性”的确已经作为一个时尚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我们面前。

走在学校的校园,我们不难看到超短发型、宽边眼镜的女生打扮,并且这样的人群还有增多的趋势,她们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不仅如此,一些男生性格文弱、细腻、敏感,女孩子却泼辣、粗狂,这样的情况在中学校园里也不是少数现象了。

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曾经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近九成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化趋势。尤其是有90%的家庭都用男性化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女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父母倾向于用传统的价值观来鼓励独生子女适应社会中的发展和竞争。

在北京海淀区某知名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干部中有9位是女孩。在小学,班干部由女生担任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女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爱好特长,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组织活动,都普遍比男孩要强。

“假小子”已经成为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也已经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很多家长在对女孩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时候,就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行动更加果断。

今天的社会,对女孩的认识趋于多元化,像李宇春那样的女孩反倒受到热烈的追捧。张雷教授认为: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并且还会包括男性女性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对于性别的认识已经采取更为理性的姿态,中性化作为一个时尚的词汇,越来越被我们熟悉。

有一位心理咨询中心的分析员这样分析女孩逐渐呈中性化的原因:因为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理论,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灵活,更擅长人际交往,更容易被社会接纳,具有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并且在学生圈里,性格洒脱、直爽、带点男子豪气的女孩在青春期的交往中更受人欢迎。

丽丽从小就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别人问她原因,她就说:“和女孩一起玩容易吵架,和男孩在一起玩,大家都会让着我,不像小女孩一样有那么多事。”丽丽不喜欢玩布娃娃,也不喜欢穿裙子,而喜欢爬树掏鸟窝,打弹球拍码号,性格大大咧咧的,别人都说她是个“疯丫头”。

丽丽渐渐长大了,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她周围的男孩子都把她当作是“哥们”,好像忽略了她是个女孩子,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一个都有了男朋友,丽丽有点着急了。

难道性别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吗?当性别失去了严格的分类之后,男性和女性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女孩可以具有男孩的出色品质,比如勇敢、坚毅,男孩也可以具备女孩的优势,比如细心、周到。但是,男和女毕竟是一种自然的属性,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颠覆,如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将会出现很多不自然的后果。

震震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同自己的妈妈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长辈们都很疼爱他,可以说是关怀备至。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人也从来没有给他灌输过关于性别的知识,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与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很自在,没有感觉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上了小学之后,震震就很自然地和班上的女生玩到了一起。久而久之,就偏向女生的性格:说话小声小气,一副女孩子的口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娘娘腔”。男生们呢,常常嘲笑他,甚至是欺负他,虽然有一群“小姐妹”半路为他两肋插刀,可是震震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难过。

震震大学毕业之后,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家人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男同事很多,他无法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没有过试用期就被辞掉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作为家长,对“娘娘腔”和“假小子”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指引,避免孩子养成不男不女的中性性格。只有生理、心理都健康成长的孩子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和能够接纳的。 sSDu833o+4FIM8AuWvhiV5wFfxrbhAFISE9cuUhyvTFIKXcO5/gcpPoSzZSQ0b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