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代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胡佛确实不满足于编写和整理索引卡片这种纯粹事务性的工作,他还为如何处理上了“黑名单”的人献计献策: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为了有效、彻底地消除革命危机,对激进分子采取扫地出门、驱逐出境的办法,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于是,他走进了镁光灯照耀下的政治前台,在法院里以公诉人的身份,运用自己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到的知识,成功地促使法院作出了对埃玛·戈德曼驱逐出境的判决。戈德曼是一位在年轻人中有很高知名度的无政府主义者,通过电影等形式,散布“杯水主义”的性自由(性就像人渴了需要喝一杯水一样,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生理要求)和对宗教的批判。

按照胡佛的“发现”,1901年威廉·麦金利总统的遇刺身亡,凶手就是受了戈德曼的蛊惑宣传。几天后,胡佛会同调查局局长弗林,亲自前往埃利斯岛(欧洲大陆移民进入新大陆的门户),目睹戈德曼及其情人伯克曼等首批247名“激进分子”被押上军舰,递解至俄国。第二天,陶醉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的胡佛就向新闻界谈起了自己的思路:“一旦必要,就应该把危险的激进分子和布尔什维主义分子从美国清除出去,把他们统统送到欧洲。”

清洗工作犹如滚雪团一样,动作越来越大。在1920年元旦那一天,“帕尔默袭击”中规模最大的一轮行动在23个城市同时上演了,被拘留审查的人数达万人之多,尽管大部分人在审讯后被释放了,但需要“统统送到欧洲”的仍大大超过上一轮的戈德曼一行。随着“帕尔默袭击”的步步深入,帕尔默已得到了作为未来总统候选人所需要的广泛的知名度,而埃德加·胡佛也很快成了举国皆知的名人。为了表彰他没有周末、没有“八小时以外”的勤奋工作,帕尔默于1920年初任命他担任了调查局总情报处的主任。

美国一向标榜“言论自由”,由于“帕尔默袭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冲击远远大于所谓激进分子,从而招致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主任哈兰·斯通等社会名流的严厉抨击。因此,尽管帕尔默和胡佛逮捕了成千上万的人,但真正流放到欧洲的也只有数百人。同时也因为帕尔默的清洗行动对美国社会构成的冲击已经超过了所谓激进分子本身,从而导致了来自国会山的质问和批评。为了“舍车保帅”,帕尔默在国会作证时声称,一切细节、一切指控都是埃德加·胡佛先生的职权行为。这位司法部部长对他一手导演的全国性丑闻的解释,颇能反映出胡佛在司法部里地位和作用的上升。

不论是埃德加·胡佛,还是司法部部长帕尔默和他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因对共产党的袭击而受到惩罚。国会的调查拖了很长时间,结果是新总统上台,换了司法部部长,当事人不了了之。胡佛取得了难以忘怀的经验教训。首先,他知道了进行全国性镇压在美国是行得通的。尽管舆论大哗,对赤色分子的镇压毕竟使美国共产党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它的党员人数从袭击以前的8万人下降到1920年底的6000人。其次,胡佛还发现,可以不根据罪行,而根据政治信仰对人们进行侦察和迫害。为了不被抓住,必须至少在法律上遵守“适当的程序”。一定不要让公众知道调查者的宝贵财富——秘密档案。在关于袭击赤色分子的听证会上,暴露了许多文件,造成被动局面。他当联邦调查局局长以后,完善了档案制度,局外人是无法看到这些档案的,只有在对埃德加有利的情况下,才会拿出档案。

对于帕尔默这种把功劳尽数揽为己有、把过错尽数委于部下的政治把戏,未来数十年里的胡佛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帕尔默袭击”中,胡佛显示了他过人的精力和才干。因此,尽管帕尔默因为这件事在政治上名声扫地,具体操办此事的胡佛却是声名大噪,更被下一届政府所器重。 SqOScepbf5Q3YI9AGnELL51NPQ93Ode9D++aSX3IDXZI7lwNMDREUos5lD5NB2i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