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雄心勃勃的司法部部长助理

在帕尔默提升胡佛时,胡佛实际上也正想凭借约翰·洛德·奥布莱恩向帕尔默的举荐来保持他的工作。据奥布莱恩所言:“战争打完了,停战时胡佛对我说,他愿意留在司法部做文职人员,我私下与新任司法部部长A.米切尔·帕尔默谈了此事。”当爆炸事件发生后,帕尔默需要得到了解外侨事务的人帮助时,奥布莱恩的举荐在他的心中尚记忆犹新。奥布莱恩的举荐能留在帕尔默印象中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尽管这两个人有许多不同点(帕尔默在民主党内享有权力,而奥布莱恩则是一个有影响的共和党人),但他们却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帕尔默与哈里·戈文顿和爱德华·伯林关系很密切,而后两者是影响很大的华盛顿戈文顿和伯林法律公司的创始人。而这两个人又是胡佛的舅舅威廉·希兹法官的朋友。正是希兹在他的一次宇宙俱乐部午餐会上将朋友奥布莱恩介绍给戈文顿和伯林的,奥布莱恩后来在1944年加入了他们的公司,因此很可能奥布莱恩向帕尔默提起胡佛时,提到过胡佛是戈文顿的朋友希兹法官的亲戚。

胡佛战时与不受欢迎的外侨打交道的经历,成了他肩负新任的最宝贵的证书。格雷戈里和奥布莱恩离开后,胡佛便成了司法部内唯一的外侨专家,尽管他当时很年轻。在司法部里只有他曾在劳工部移民局工作过,并利用驱逐法令在法律以外高效率地处理了外侨事务(劳工部移民局及司法部敌侨司在华盛顿的职责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已经合并),当事态的发展需要与劳工部重建关系以便对外侨进行大规模行动时,胡佛是必然的,也的确是唯一可行的人选。胡佛由于青年时期形成的对外侨的怀疑,更激发了他对追查外国人的狂热情绪,他的这份热情在司法部内尽人皆知。

帕尔默挑选胡佛来指挥反共运动的另一个理由可能是因为胡佛年轻(1919年春他正好24岁)。帕尔默本人信教,公开形象又是个道貌岸然的道德家,但政治上却是腐败不堪。他很欣赏年轻精干的下属的残忍和鲁莽,终生对外国人和激进分子疑心重重。他贪得无厌,热衷于政治投机。到1919年,帕尔默已无所顾忌,亦无确定的政治信仰。他极想获得192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对此自认为十拿九稳。为达此目的,他不惜一切,或许他已看到胡佛是一个敢作敢为的自信的年轻特工,能够给他提供当选总统所需要的战绩。胡佛极端拘谨的道德观,他的精力、聪明及他的自信,使他成为中产阶级年轻斗士的楷模。他为下层社会的犯罪与缺点所困扰,对姑息它们的上层社会又疑心重重。这种年轻、智慧和精力在一个人身上的高度体现对帕尔默极富有吸引力,因为帕尔默本人艰苦工作的能力和集中考虑的能力都很有限(他紧张时易精神崩溃)。

胡佛不仅精力充沛,雄心勃勃,并且由于他在敌侨司的经验和早年在中区高中的成功,使他对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信心十足,他身上还带有一种当地名流的自信感,同时,也许还伴有对低贱的下层社会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层社会的忿恨,正是由于后者对下层社会的姑息使得中产阶级的志气和体面丧失殆尽。胡佛进政府机构谋职时,恰逢部里有才干的律师都急于离职,重操和平时期的法律事务,因此胡佛在部里便没有了竞争对手,而那些自谋职业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使自己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或许不管怎样,胡佛都会成功。

但是,公众舆论的落潮起伏,激进运动的胜利须臾可待的那种难以控制的和不受控制的感觉,以及发生在司法部长和其他重要官员居所的爆炸事件,给胡佛创造了一个对他的背景、阅历与个性来说完全合适的大好时机。也许每个伟大的生涯都要仰仗于千载难逢的好运气,而在这人生的紧要关头,胡佛很走运,碰到了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并具有合适的才干、委任状和信心。

帕尔默上任伊始,面对禁酒法案的令而不行、三K党人的横行不法、罢工事件的风起云涌、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对如何选择树立虎威的突破口,不免大费踌躇。寓所的炸弹事件让帕尔默胆战心惊了。形形色色的“革命”风潮如火如荼,火舌已经伸到了教堂的祭坛,已经伸到了司法部部长家的庭院,如果不断然加以遏止,保守的美国上层统治在这种强劲的冲击面前能维持多久!帕尔默断然决定:以这一赤裸裸的挑衅案件为契机,向国人证明自己不是一只病猫。于是,他炮制了有某些团体阴谋推翻联邦政府的超级“发现”,从国会争取到一大笔预算,下令对全国各种无政府主义者、布尔什维主义者、激进团体进行大规模清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帕尔默袭击(搜捕)”行动。

帕尔默袭击犹如一场大地震一样迅速席卷全美国,而埃德加·胡佛在国会图书馆整理卡片的拿手好戏再次派上了大用场。为了对激进分子进行大清查,帕尔默任命了威廉·弗林、弗兰克·伯克分别担任调查局正、副局长。同时,他授命特工处对胡佛进行了可靠性审查,发现他除了需要负担父亲在精神病院治疗的费用外,没有任何有别于常人之处。于是,胡佛留任司法部,并成了帕尔默的特别助理。胡佛所担负的任务是,在助理部长弗朗西斯·加文的具体领导下,搜集和汇编“带有革命和激进主义色彩的社会团体”的档案材料。

年方24岁就能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机构里独当一面,成为左右全国成千上万人命运的司法部部长特别助理,胡佛似乎已看到更大的权力在不远处向自己召唤。他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给帕尔默一个漂亮的报答。于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又成了他每天生活的写照。埃德加·胡佛是一个工作狂,为了报答帕尔默的知遇之恩,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带同一帮助手,手工编纂了50万人的索引卡片、6万余人的简历材料,用姓名字母和思想倾向类型的双重方法查找,都只需用几分钟即可找到。1919年11月7日,帕尔默下达了清洗“革命嫌疑人”和“激进分子”的命令。根据胡佛拟就的多达6万人的“黑名单”,司法部“按图索骥”,短短的几天内,就相继逮捕了数百人,并对他们进行了严刑逼供。清洗行动中的逮捕环节是由调查局和各州、县城市警察局联袂实施的,而对一干人犯的“处理”,则交由胡佛全权办理。正如调查局副局长弗兰克·伯克在指示中所说:“在逮捕过程中,凡遇到重要问题,务必立刻与胡佛先生取得联系。” 10Z55KRnWfirjkVqhErTpeYlGtAlvIZ1Lpp0IkQvNU7UcH+o7RaQzhZ9pDiSj5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