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上帝的经济
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

根据《圣经》的描述,人类是因为自身的罪孽才不得不以劳动为生的。在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饮河水解渴,食野果充饥,终日无所事事。但是有一天,他们因违背了上帝的意志而被驱逐出伊甸园,生活也由丰足而陷入困苦。“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上帝告诉亚当。自此,人类开始通过劳动谋求生存。然而,耶稣警告人类,当他们劳作时,有可能处于犯罪的危险境地,如果那样,他们就会被关在天堂之外。人类或许只会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发财,或许会对他人的财富心生妒意,最终对华丽衣裳和金银珠宝的崇拜程度会超过对上帝的爱。

在漫长的中世纪的两端屹立着两位基督教思想家的伟岸身影,他们呕心沥血、旷日持久地思考基督的教义,以及它是如何论述基督徒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经济的。第一位思想巨人是希波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us,354—430),这位孜孜不倦的年轻教师最终成长为圣人。中世纪末期,另一位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意大利僧侣圣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在他生活的时代里,新型的商业文明正在意大利萌芽。他的著作引导着基督徒探知如何应对变革的社会。

奥古斯丁出生于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他一只脚扎根于古代,另一只脚迈向崛起的中世纪。在经历了漫长的彷徨和精神上的探寻后,他皈依了基督教。希腊人曾经设想的由国王统治的城市的社会经济形式,即拥有智者的小国,奥古斯丁将这一理论转化为“上帝之城”,基督是人类的救世主,位于最高层。上帝之城由人类的法律和上帝的法则共同统治,人类为了积累财富不得不直接参加日常的劳作。财富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是人类的生存所需。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放弃财产,成为修道院隐士,或在僧侣社团中生活。但是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人类不得不拥有个人财产,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明白财富仅仅是拥有良好、崇高生活的手段,而不应该贪恋财富。

奥古斯丁的观点对于取代罗马社会的中世纪社会起到了塑造的作用。罗马人此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的城市展现着富丽华美和浩繁工程的奇迹。罗马拥有1000个用引水渠供水的公共浴室。在奥古斯丁去世后,罗马帝国被侵略者征服,贸易在此后的几百年逐渐衰朽。城镇向内生型发展,自给自足取代了买卖交易。城镇数量萎缩,罗马的道路、桥梁疮痍遍布。统一的罗马帝国被划分为由不同统治者控制的领域。它们之间唯一的关联就是新的基督教信仰和诸如奥古斯丁等人的教导。

中世纪社会的另一部分是被称为“封建主义”的经济体制。统治者需要骑士抵御外来民族的入侵。供养骑士需要高昂的费用,国王会赏赐骑士土地以奖励他们的忠诚,骑士承诺在国王需要的时候征战沙场。自此,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的根基并非金钱,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承诺。上帝的经济在人间已经变为一种“存在之链”(chain of being)。在中世纪,这是一种强调严格的阶层等级的观点。上帝和基督位于最高一层,他们在人间的代表是主教和赐予领主土地的国王,在田里劳作的农民处于最底层。经济不是如现今那样由利益和价格控制,而是被宗教操控的,它的统治者是像奥古斯丁这样的人及其继承者,即那些智识完善的僧侣和教堂牧师。

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年轻时加入多明我会,这里聚集的是一些不靠金钱或任何财物生活的僧侣。他的这种行为遭到父母的痛恨和反对,他们将他禁闭在城堡里,甚至让一个妓女引诱他,试图让他放弃成为僧侣,但他并未妥协。相反,他终日祷告并写出了几本关于逻辑学的著作。最终,他的父母做出让步并将他释放,他移居巴黎继续宗教和学业上的追求。

阿奎那将“存在之链”描绘成一个蜂巢,蜜蜂的角色是由上帝赋予的:一些负责采集蜂蜜,一些负责筑巢,另一些服侍蜂王。人类的经济与此相仿。一些人耕作土地,一些人祈祷,还有一些人为国王征战。重要的是不要贪婪,不要妒忌他人的财物。

如同奥古斯丁所认为的那样,有罪的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就不得不获取所需之物。他说只要金钱的用途是正大光明的,通过出售东西获利便无可非议。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身的需求就应该将其分给穷人。假设一个人以卖猪肉为生,阿奎那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猪肉的价格为多少才是公正合理的?向顾客收取多少钱才是公平而合乎道德的?阿奎那认为,肉贩得到的最高价格并不一定是公正的,他或许在猪肉的真实品质上撒了谎。在中世纪时期,欺诈一直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个英国人曾抱怨道,伦敦的屠夫会把血涂到已腐烂的羊的眼睛上,让羊肉看起来更新鲜。阿奎那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交易是不公正的,只有在没有任何欺诈或者垄断性的强买强卖的社群中正常收取的费用才是公正的。

如同此前的思想家们,阿奎那也认为最恶劣的经济罪行便是“高利贷”(usury):按价格(利率)放贷。高利贷被中世纪的教会所抨击。在圣地中埋葬放高利贷者的牧师将会被驱逐出教堂,放高利贷者将和盗贼及杀人犯一同下地狱。一个牧师讲述了一个请求与他的财宝合葬在一起的放高利贷者的故事。在他死后,他的妻子挖开坟墓想拿回钱财。她看到魔鬼将金币变成了燃烧的煤炭,塞进她丈夫的喉咙里。

中世纪的神职人员认为,为了获得利息而把钱借出去是一种偷盗行为,因为钱“无法生育”(barren):它无法生育,也无法繁殖。把钱堆在一起也不能让它们像羊群那样增长。如果你从欠你22枚硬币的人手中拿回了25枚硬币,那么你就多拿了3枚。这3枚硬币毫无疑问应该属于那个人。和古希腊的思想家一样,阿奎那认为正确使用金钱的方式是买卖,通过收取利息的把戏使钱增值,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是错误的。当钱被用来买卖物品时,买卖的行为“耗尽”(uses up)了钱。这就好比你使用面包的方式是吃掉它——你耗尽了面包。(这和房子不同,因为你住在房子里,但房子并没有被耗尽。)让人为购买面包付钱,再为使用面包付钱是错误的,这会让人付两次钱。同样的道理,别人向你借钱,让他们还钱并支付给你利息是错的。更糟糕的是,高利贷是一种不会停止的罪行。至少杀人犯在睡着的时候是不会杀人的。放贷人的罪行哪怕在他们睡觉时仍在不断进行着,因为别人欠他们的债务在不断增加。

阿奎那写作于欧洲重新开展交易和商贸的年代。他出生前的几个世纪,人口开始增长,城镇复苏。重型犁和新式马具使农产品的产量增加,水车驱动使磨坊能更快地将麦子研磨成面粉。群体之间打破了彼此的隔绝状态,开始互相交易,金钱再一次促进了商品的买卖。

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中世纪的“存在之链”被从事新型职业的人延伸和拓展:买卖商品获利的商人和从事金钱交易的银行家。而在不久之前,社会还只是由神职人员、农民和骑士构成的。城镇居民使奄奄一息的商业死灰复燃。商船将玻璃和羊毛运往亚洲,购买回丝绸、香料和宝石。威尼斯创立了古代以来第一个商业帝国。

随着贸易的兴旺,金融也日益繁荣。在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们将钱币保管在兑换商的保险库里,通过兑换商在账户之间转换货币的行为偿还债务、获取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兑换商变成了最早的银行家,也就是罪恶的贷款人。在跨海运输贵重货物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随之可能产生的风险,商人发明了保险:通过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钱财作为回报,他们承诺补偿因为意外给你带来的财产损失,比如你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

熙熙攘攘的城镇使封建主义日渐衰落,农民离开土地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在这种喧闹声中,传统的教义被淹没。米兰的守护圣徒安布罗斯(Ambrosius,约339—397)曾对放贷者做出死刑的指令,却无法打消镇子里的人通过放贷致富的念头。经济生活越来越受金钱和利益的支配,传统的作用愈发减弱。甚至连僧侣们也开始意识到借贷在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只有获得报偿,借出者才会愿意出借。阿奎那认为贷款中的利息是可接受的,贷款人为了弥补让与的利益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的做法无可厚非。神职人员逐渐认识到高利贷——让借款人倾家荡产的高利率——与银行用于运营所需的合理利息之间是存在区别的。

在11世纪初,罗马教皇声称商人将永远不能升入天堂。在随后的一个世纪的末期,教皇将一位名为欧莫伯努斯(Homobonus)的商人封为圣人,只有穷困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烟消云散。耶稣曾告诉信徒,一个人不能同时听从上帝的旨意和金钱的摆布,而到了阿奎那的时代,商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一仆二主。1253年,一个意大利公司的手写账簿上写着“以上帝和利益的名义”,上帝的经济正逐渐与新的贸易世界相融。 CNmSF/pk1D9zNRbPBvc7NIjYacYkiACYSDBXBHOsL6UPBHOkDuGT1+AHGRSIcY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