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如果说王阳明处处表现出天才的一面,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就会发现,王华这个当爹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不正常。孩子喜欢象棋,说两句就算了,他居然把象棋和棋谱全都扔了。孩子不过七八岁,就天天要求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也太不正常了。今天来看,这个孩子的表现非常正常,而这个爹王华的表现实在不正常。这当然是今人的观点,不过在明代的人看来,这个爹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爹。但是,王华的不正常不是表现在别的方面,而是表现在他太杰出!

王华之所以会这样要求王阳明,跟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王阳明为什么是天才?是有遗传基因的,王华也是一个神童。王华不仅聪明,而且品质可以成为一代人的楷模。

陆深在《海日先生行状》中记载说,王华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在村外河边玩儿,突然看到一个醉汉,踉踉跄跄走到河边,大概酒喝多了,弄两把水洗洗脸。醉汉洗脸的时候把一个布囊随手扔在了草地上,洗过脸之后掉头就走了。王华发现布囊时,醉汉已经走远了。他打开一看,里头有几十两黄金。这可不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啊!王华看着满袋的金子想了想,立刻麻利地把布囊拿起来,放在了小河的水里头,然后坐在河边等。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举动,这个举动说明小王华的心思非常缜密。为什么呢?如果他在这儿等失主,旁边放着一袋金子,万一被居心不良、心怀不轨的人发现,不仅好事做不成,自己的性命都有危险。王华那么小,就知道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

等了大半天,天色已晚,河边就剩王华一个人坐在那儿继续等。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见那个清醒了的醉汉哭天抢地,一路跑过来。走到河边一看,河边只有青青草,什么都没有,不禁放声大哭。才六岁的王华,在旁边仔细观察了半天,确定是那个上午丢钱的男子,才指给他看河里的那个布袋。那个人从河里把布袋拿出来一看,金银珠宝都在,一两金子不缺,高兴坏了。他知道是王华帮他守着这袋金子,便拿出一锭金子交给王华,以示感谢。王华却推辞不受,说:“不取尔数十金,乃取尔一金乎?”就是说,这一袋子金子我都不拿,我岂会要你那一锭金子啊?说完,扬长而去。这一下,王华拾金不昧、苦等失主的事迹很快名闻乡里。

我们知道,司马光六岁砸缸,王戎七岁识苦李,都体现出他们的机智、聪明。王华同样具备这种聪明,更重要的是,王华那么小就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除了聪明,小孩子行为中所表露出来的那种赤子之心,真的让人感动。

七岁的时候,就是王阳明喜欢上下象棋的年龄,王华干什么呢?王华迷上了读圣贤书,每天抱着儒家经典读。小朋友们在玩儿,他就在家里头读书。甚至到了三月三,大家都到河边春祭,小朋友跟着大人出去郊游,他还在家里头读书。连他母亲看了之后都劝他别读了,难得放松放松。

结果,王华正色对母亲说:“大人误矣,观春何若观书?”观春重要,还是观书重要啊?这就是王华为什么让儿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因。因为他自己七八岁的时候也是如此。王华的话让母亲很惭愧,母亲听了之后,自我检讨说:“儿是也,吾言误矣。”(陆深《海日先生行状》)

王华从小的成长历程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当然,他的读书也不是死读书了,他读书读得怎么样呢?读出一身正气来了。十四岁的时候,王华和一帮同学到山里的龙泉寺寄宿,在那里读书。同学里有几个纨绔子弟,经常欺负寺庙里的僧众,尤其喜欢欺负那些小沙弥。结果小沙弥怀恨在心,就扮成鬼的样子,来吓唬这帮孩子。闹了两天鬼之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吓跑了,大人听说这个地方有鬼,也都急着把孩子接回家去了。到最后,就剩王华一个人留在寺庙里。

据说他读书的时候,“或瓦石撼卧榻,或乘风雨雷电之夕,奋击门障。僧从壁隙中窥先生,方正襟危坐,神气自若”(陆深《海日先生行状》)。就是说,那时候不论大家怎么闹,装鬼也好,扮神也好,十四岁的王华正襟危坐,岿然不动。这些沙弥都玩不过他了,其实是被他看穿了。后来,龙泉寺这个地方再也没闹过鬼了,据说是被王华一身正气给压的。王华这时候名声已经不得了,后来当地的提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厅厅长),读了王华的文章之后大为惊叹,说此子将来必高中状元。这一下,整个浙江都知道王华的名声了。

王华去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各家都纷纷重金聘请他作为家里的塾师。当时大宗族的子弟要成长,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老师。而当时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家中并不是特别富裕的儒生,在科考之前也都愿意去做塾师。一是可以挣得生活经费,另外一点很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获得一种成长,因为教是最好的学。

王华在二十一岁参加乡试之前,就被聘到祁阳,在一个大宗族里做西宾塾师。塾师在古代就称西宾。为什么呢?因为主人家叫东家,东家对应西宾。三年之后,王华告辞,还乡准备乡试。

临走之前,主人家在祁阳当地一个湖心岛上设宴送行。湖心岛风景非常优美,大家喝完酒之后,纷纷告辞。王华也喝得有点醉了,等他起身的时候,突然发现主人、宾客都不见了。门一开,进来两个绝色的美女,说着就要服侍王华就寝。王华吓了一跳,这怎么回事啊?原来啊,王华才学高也就算了,品行也非常高,在当地非常有名。和他同龄的一帮年轻人都不服气,特意设了个局。这不是在岛上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特意招了两个歌妓来,看他会不会酒后乱性,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品行高洁到那种地步。结果怎么样?王华正襟危坐,毫不动色。

王华稍微沉吟了一下,喘了口气,醒一下酒,开门出去就要走。开门出去后,王华愣住了,岸边一艘船都没有。那帮小子太坏了,把船都给开走了,就剩王华和两个歌妓在湖心岛上。那种情况下,许多人或许就半推半就,放纵一下。那帮年轻人估计王华肯定会就范。哪知道,王华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因为“呼舟不得,撤门为桴而渡。众始叹服其难”。不是没船吗?他就把一扇门板给拆了下来。然后就坐在这个门板上,自己划着门板出了湖。当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王华是一板渡湖。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叹服王华真的是品行高洁。

当然,后来还有人不服气,使出另外一招。当时王华名气太大了,好多人都想跟他做朋友。我们现在说,土豪,我们做朋友吧!那时候土豪都说,王华,咱们做朋友吧!当时有一个土豪,想尽办法要结交王华,久久没有如愿;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请王华到自己家里去谈诗论文,然后晚上留宿。王华刚准备上床就寝,突然门吱呀一声,进来一个美女。王华吃了一惊,询问之后方知这位女子是主人的小妾。据说这个主人不育,知道王华有才学,基因很好,就想从王华这儿为他们家改良换种。小妾羞答答地从袖中掏出一方纸来,主人在纸上写了五个字“欲借人间种”。王华一看气坏了,当时拿起笔补了个五个大字“恐惊天上神”。王华立刻收拾行囊,转身就走。

王华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是那个时代大家公认的男人的典范,德才兼备,一身正气。后来王华高中状元,所有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王华中状元后被聘为皇帝的日讲官,主讲《大学衍义》,这是儒家的核心课程。《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在所有讲课老师中,孝宗最器重、最推崇的就是王华。甚至后来宦官刘瑾篡权,也想拉拢王华,但王华孤标傲骨,丝毫不为所动。名臣杨一清在其所撰《海日先生墓志铭》里评价王华说:“公之学一出于正,书非正不读。”甚至还举例说:“客有以仙家长生之术来说者,则峻拒之曰:‘修身以俟命,吾儒家法。长生奚为?’”杨一清总结得特别好,旁门左道一概不能打动王华,他的身上就体现了一个字——正,体现了一身正气。

如果说王华身上体现了一个“正”字,那么王阳明身上体现了一个什么字呢?就是“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奇”。 HFVgaVQRKB9JjjSshUnapTUrl3PWkgZTSgmFiwab/bKdCfTs1yOP0SG6DIFogm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