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首语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不少职业政治杀手。然而,能够与德国的希姆莱齐名的,恐怕就要数戴笠了。

杀手之死大多是凄惶的。唯有中国的这位政治杀手之死算是幸运的了。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内最有权力的270名“中央执、监委员”集中在“军委会”重庆大礼堂里,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闭幕大会。大会已经连续开了17天,围绕国民党从抗战时期转入战后的方针政策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会议期间,有人喊出“打倒特务”的口号,理由是国共和谈、国民参政会、一月政协三大会议关于取消特务机关的决议没有得到贯彻。呼声响彻整个会场,赞同者之多完全出乎发难者的想象,这在国民党历届中央全会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特务统治的集大成者、“一号中央执委”蒋介石先生居然对此持认同态度。由此,几乎是270名“中央执、监委员”结成了一个反对特务的“统一战线”,一致把进攻的矛头对准那位中国的希姆莱。

其实,这位众矢之的的杀手,在政治上的地位是不高的。他不是“中央执、监委员”,所以他连参加这次六届二中全会的资格也没有。他甚至连国民党员也不是。在政府方面,他连部长、次长一类的政务官也没有当过。经“军事委员会”明文公布的职级,仅是一名副局长;由国民政府公布的军阶,也只是一个少将(他的局长职级和中将军阶都是死后才公布的)。

但是,在国民党的所有270名“中央执、监委员”中,没有一个人不切实感受到这位政治杀手的分量。更有的“中央执、监委员”们对他到了谈之色变,见之战栗的境地。即使是处于权力中心的“一号中央执委”蒋介石,面对着这位杀手的强大实力和现实威胁,有时也颇感头痛。

似乎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然而事实是:这位政治杀手拥有5万多名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职业情报人员和凶狠枪手,拥有20万训练有素、装备优良、调动灵活、行动迅速的特务武装;他掌握有庞大的国家警察和保安机关,控制着陆、海、空三军组织严密的谍参系统和布满各地的稽查机构,而且还领导着全国各地的交通检查、邮电检查、航空检查、运输监察、经济缉私、税警武装等各种检查机构。他的组织布满全国每一个角落。他的实力以至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在美国陆、海军两大特工系统中引发了一场剧烈的争夺,目的只是为了谁能取得与这位中国政治杀手的特工技术合作权。由此,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当面向蒋介石提出,他要会见一下这位中国的神秘人物。蒋介石却始终不敢满足这位世界反法西斯领袖的这一“小小”愿望。

共同的恐惧感,使这些原先自命不凡的“中央执、监委员”们不得不捐弃前嫌,暂时联合起来,向这位少将局长开战。

于是,在会议期间,由蒋介石亲自下达手令,在原先秘密成立的一个监视杀手的五人小组之外,又成立了一个八人小组,成员都是警界、特工、谍参等机构握有大权的人物。他们研究的内容,就是关于这个政治杀手的前途以及他所控制的庞大特务集团的命运问题。结果,八人小组中的七个人(撇开了这位政治杀手)秘密搞了一个“一锅端”的行动方案,准备在正式会议上发难。

接着,蒋介石为此亲自数次电召这位滞留在北平、天津一带的杀手回渝,参加这次属于“端锅”性质的八人小组会议。

3月17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最后一天,这位政治杀手被蒋用“十二道金牌”从平津一带催逼起身,赶回重庆。但飞机在经过南京上空时失事,机上人员无一幸存,杀手亦同机身亡,结束了与270位“中央执、监委员”的对峙,让所有紧张不安的对手们松了一口气。但是,一切又很快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打倒特务”的口号不再有人敢喊,特务仍然存在,而且更加横行,只不过对“一号中央执委”的威胁完全消失了,它重新成了蒋介石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不过,出于十分复杂的心理动机和政治背景,蒋介石还是让这位本来死有余辜的政治杀手一下子成了国民党的史诗式的“英雄人物”,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具有空前规模的“悼念活动”。

本书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位大职业杀手、中国的希姆莱—戴笠风云诡谲、波澜起伏的一生。

紧随在蒋介石身后的戴笠 YMpe16UWqnUfbwW6vMYQmxC0GxS/ftcG13+n8U/XsUPGnsiWO5NsBJdvAOnWwC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