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阀的花言巧语下,孙中山先生总是上不完的当,吃不完的亏。结果,在完全不设防的情况下,被“好学生”陈炯明对准总统府一阵重炮猛击,把孙大总统打得措手不及,甚至连夫人宋庆龄都无法带出,就仓皇出走。这一番刻骨铭心的失败,使从来都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孙中山先生清醒过来。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先生愤然下令筹办一所真正忠于自己的革命军事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是,这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黄埔军校;这也才有了后来名传四海的黄埔骄子胡宗南。
招生面向全国,在国民党控制的华南地区可以公开进行,在北洋军阀控制的地区则只能通过国共两党的地下渠道秘密进行。军校考试委员会在上海设立分考场,主持长江流域各省学生的复试工作。复试录取的,赴广东参加总复试;复试未能录取的,不用说了,免去广东,各自打道回府。主持长江分考场的主考官,就是国民党未来的克星毛泽东先生。不过,毛泽东当时并未想到要反对国民党,因为在革命领袖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可以说是革命的政党,而且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创始阶段,国共双方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亲密融洽。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先生完成的,毛泽东在其中也起了重大作用。许许多多忠于国民革命的优秀青年被选拔出来,分期分批地秘密送往广东。
1932年6月蒋介石颁发的胡宗南《将官证》
胡宗南其时落泊上海,自然得风气之先。他经同乡阚怀珍介绍并报名,顺利地通过了黄埔军校上海地区的考试项目,被录取并发给路费,另由好友章云赠送了一部分川资,乘坐日本轮船“嵩山丸”号前往广东。就在轮船起锚时,发生一个小插曲。原来,湖南考生贺衷寒原定也是乘这条船赴广东参加总复试,当他赶到码头时,轮船已离开码头开航。贺衷寒傻眼了,情急之下,急雇一条小舢板,紧追“嵩山丸”号轮。当小舢板迫近该轮时,幸得一船客施以援手,贺衷寒得以攀援而上。贺为之感激,当即询问姓名,始知这位船客叫胡宗南,亦是赴广东投考黄埔军校的学生。从此,两个人一路同行,私交缘起。由于贺衷寒的影响,导致胡宗南在黄埔军校后期的政治态度急剧右转。在国民党黄埔系中,长期流传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
广东的总复试要严格多了,因为最初的计划只考虑招收324名学生,可是仅广东一地就有数以千计的优秀青年报名,不用说从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更多的优秀青年了。供需如此失衡,完全成了一边倒的“买方”市场,考试条件自然严而又严,胡宗南的麻烦也就由此而生。复试先后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于3月27日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举行。连续考三天,戴季陶出国文题,王登云出数学题,王柏龄负责其他方面的各项考试,包括考试之前的体格检验工作等,胡宗南的麻烦出在体格检验方面。
其实,严格地来说,胡宗南连报名投考黄埔军校的资格都是没有的。按黄埔《招生简章》第四条“投考者之资格”第一项:“A. 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内”,胡宗南报名时已经29岁了,即使按足岁计算,减去1岁,也与“25岁以内”八竿子打不着。可见,胡宗南在年龄问题上一定是做了手脚的,大概是在填报名册时,笔头稍微弯了一弯,把离开娘肚的时间,推迟了几年。不过,这个现象不止胡宗南一个,仅黄埔一期生中超龄的至少在一打以上。素有“扩大哥”之誉的曾扩情当时已经32岁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三李”之一的李仙洲在报名时也已经31岁;中山舰事件的重要人物、黄埔生中第一个晋升中将的海军局长李之龙,虽然比胡宗南小一岁,但是在入学时也已经28岁了,亦不在“25岁以内”。这么多的“好学生”超龄了,足见得那个“25岁以内”的条件大成问题。再说,革命尚不分先后,出生还能分迟早?胡宗南早出生了几年,这也不是他的错,为了报效国民革命,稍稍改动一下年龄,主动“年轻”几岁,本也无可厚非。于是,胡宗南在年龄问题上闯关而过,没有引起任何麻烦。
年龄问题好办,因为这全在于个人在填报时,舌头怎么转,笔头怎么弯。而体格问题就不这么简单了。尤其是身长问题,要命就在于那是一目了然的事情。遮不住,掩不住,这就麻烦了。按《招生简章》第五条“试验之种类”:“B. 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身高放在第一位,可见得军校考试委员会对这一点是很重视的。这也难怪,战场上抡枪弄刀,争强斗狠,按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子的说法,那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好汉“单挑”,如果对手比你高出一头,臂长五寸,终归要沾光得多。
考生开始接受体检,大家先是排好队,然后考官按顺序一个个地对身高进行测量。胡宗南的个子实在太短了,排在队伍中是最矮的一个,几乎要比别人低出一头。于是,体检主考官目光略微横扫了一下队伍,就看出问题来了。考官大人铁面无私而又当机立断地把胡宗南小鸡似地拎了出来,“胡宗南,你不是干军人的材料”。考官的语气也还客气,不过,这在胡宗南听来,恰如五雷轰顶。因为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无非是叫他收拾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吧。胡宗南久已担心的事情终于没有躲过,而且看考官的脸色,似乎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如果生源不足,情形或许另当别论。可是现在完全相反,前来投考的学生已经是人满为患,甚至开后门的、递条子的,已经到了屡禁不止的境地。后门开得大的,已经开到大总统孙中山那儿。面子没有孙中山大的,但是如果找得得法,也一样管用。例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陕西来的11个考生递了一张条子,于是,蒋介石照单全收。据说,于先生的条子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理由:“将来便于开展北方革命工作。”当时国民党正准备北伐,为了便于在北方打开局面,内部规定,录取学生时,对北方学生的标准可以放宽些。于先生是党内的要人,所以能够钻到这个政策空子。至于胡宗南,不但不知道有这个政策,而且也不能算是北方人。其处境确是无权无势,无亲无友,两眼一抹黑,到哪里去找人说情,递条子?这个时候的胡宗南,即便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转世,纵有满腹经纶,也是枉然。因为你过不了体检这一关,便不能参加其他考试,你的经天纬地之才便只能烂在你的肚皮里,别人到哪里窥测得到。
胡宗南想到自己千里迢迢,来投奔久已向往的革命军校,现在竟然被半路开涮,一切理想与大志不但都要落空,而且还要重新回到上海滩上去寄人篱下,做一个被人吆来喝去的小伙计,不觉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跑到操场的一边暗自饮泣起来。虽然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过,当弹之时也还是要弹的。
这一哭,胡宗南抑郁的心情竟有所放松,心态开始平衡,理智也开始恢复。他开始面对现实,认认真真地思考:体检不及格,难不成就真的打道回府,从此老死乡间闾巷不成?开弓没有回头箭,大丈夫自当马革裹尸,喋血沙场,岂有未建功业,就半途而废的道理。再说,自从报名投考黄埔军校,自己就决心报效国民革命,从没有想过再走回头路。自己虽然到广东不久,但是,革命朝气在南方,将来的中国,非南方革命政府莫属,这是没有看错的,自己岂能错过这一大好机会,铸成大错!只是,如何能使这一局面重新逆转?
胡宗南心想:当初汉高祖刘邦最恨摇唇鼓舌之类的儒生,但有游说之士求见,“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可见此公人品之不齿。汉初策士郦生也是像自己今天一样,苦于人微言轻,不能被刘邦见重,但是他认准这位“流氓大寇”固“慢而易人”,然“多大略”,将来得天下者必此人也。于是,郦生设计:先以一句“高阳酒徒”的狂傲之语通报,次以“长揖不拜”的倨傲之态入见,再以“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之语斥责,终于使刘邦对其刮目相看,被延之上坐,“问所以取天下者”之策。再说那个汉初名将韩信,刚开始时投奔刘邦,不但不能被其见重,反而“坐法当斩”。其时,同行14人,13人已斩,下面就轮到韩信伸头吃上一刀了。就在人人都认准这小子“死定”的时候,韩信却无比神勇大呼:“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他那种撑破了天的大话与笃定泰山的态度,似乎皇家的玉玺就在他手里捏着,随时可以送给刘邦。偏偏监斩大法官“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于是,一句狂言竟捡回了一条小命。韩信后来被滕公推荐给刘邦,拜为都尉之职,终成为汉初一代开国功臣。
胡宗南想到这儿,不觉豁然开窍,心中顿生一计:想来现在既已被开涮,横竖是个考不上,与其坐以待涮,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来一个破罐子破摔,像郦生、韩信一样,以狂言闯出个绝处逢生,豁出去搅它一个天翻地覆,事情或许有个转机,也未可知!想到这儿,胡宗南神情一振,热血上涌,双目炯炯,豪气干云,重新向体格检验处跑去,找到刚才把他从队列中拎出来的考官,厉声责问:你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青年的义务,救国是青年的责任,国家现在成了这个样子,再不发动青年,还有希望吗?
胡宗南一语惊人,立即引起了全场的注意。刚才还是神气十足的考官,在胡宗南的突然发难之下,竟弄得张口结舌,无词以对。全场考生见胡宗南如此举动,投以赞许钦佩的眼光。这真是“天助自助者”,胡宗南声震四野的大嗓门,竟惊动了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先生。
廖先生一听外面好像是有人吵架,连忙从屋内走出来,站在台阶上凝神谛听。胡宗南的精神气质中原本就有一种虚伪与做作的潜质,现在一见这么多人都在观赏他的杰出表演,精神越加的亢奋,陈词亦越发的慷慨:孙先生的主张是好的,中国的青年也都是有热血的,可是孙先生的主张为什么得不到实现?国民革命为什么总是不能胜利?这个原因,就是青年发动得太少了!太少太少了呵!真是说得太好了!廖仲恺先生站在台阶上不禁以手击掌,兴奋得连连赞叹。
此时,心中的郁闷与愤恨积蓄得太多太久的胡宗南,犹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他的那些又革命又漂亮又时髦的词句一串串地往外冒,弄得远远近近的考官与考生们都围拢过来。胡宗南仍然在大喊大叫:个子矮怎么啦?个子矮就不能参加国民革命了?个子矮就不能实现孙先生的主张了?拿破仑个子不高,还不照样驰骋疆场,叱咤风云!连两千多年前的圣贤孔夫子都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国民革命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站在台阶上的廖先生更是对胡宗南刮目相看了。对!对!对!革命原应不分高矮的。廖先生想到孙先生的身躯也不见得如何的高大,还不是一样当国民革命的领袖!自己的身材亦不是如何魁伟,不也是一样的参与领导国民革命。这么好的青年,仅仅因为个子矮一点,我们就不能录取,真是太可惜了。特别爱惜人才的廖先生简直被眼前这个小个子年轻人的革命豪情和革命口才征服了。他忍不住站在台阶上就朝胡宗南喊道:“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了!”接着,廖先生返身回到屋内,撕下一张日历,在反面写了几行字:国民革命,任重道远,正急需大批勇于献身的热血青年。这位同学,迫切要求参加国民革命的热情可嘉。虽然个子矮一点,如果考试成绩优秀,身体健康,是不应该不录取的。廖先生将字条交给随后赶来的胡宗南,并热情地与他握了握手。胡宗南激动和喜悦得几乎不能自持,他真诚而恭敬地向廖先生鞠了一躬,拿着字条转身跑了出去。
胡宗南凭着廖先生的一张字条,被特许参加文化考试。胡宗南本是孝丰才子,且多年任教,军校的考试题目原本就不算太难,这在胡宗南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了。结果各科考试成绩均为上佳。到4月28日,一期学生入学考试放榜,总共正取350人,备取120人,胡宗南榜上有名,只是列在备取生一栏中。不过,这在胡宗南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从此,胡宗南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开始了他一生近40年风云际会的国民党枭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