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7

“互联网+”,小公司做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劝你别那么苛求大公司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互联网时代,小公司做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小公司很容易就能成为大公司。找到对的小公司,就像Facebook的CEO Sheryl Sandberg所说的那样,宛如 “Find a rocket ship”。

我们就来说说Facebook的事。

大概四年前的一个春天,社交巨头Facebook以总额1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方式,收购成立仅仅十几个月的热门图片软件商Instagram。这是其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也是移动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并购案。

Instagram应用程序是该公司的唯一产品,它是由两名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创立。2010年10月在苹果App商店中上线,2011年被苹果公司评为“年度最佳应用”,随后又推出了苹果iOS和安卓版免费应用,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3000万,每天有超过500万张照片通过该软件传送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Instagram公司被Facebook收购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3人,并且其中有两位刚刚加入公司不到2个月。Facebook的收购使他们一夜之间跻身富豪的行列。根据Facebook的10亿美元收购价来计算,Instagram团队平均每人可分得大约7692万美元。由此,Instagram公司堪称用最少的人员创造出了最大的价值的公司的典范。

Instagram是做什么的?简单地说,就是图片微博。用户可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再用它修改和分享照片,还可对照片进行评论。这款免费软件的前景在于:从上线以来,注册用户呈几何倍数增长。其发布安卓版后短短12小时内,下载量就超过100万次。强大的用户参与度带来获得个人数据的能力,创新能力被肯定,这就是其被Facebook收购的重要原因。

同样跑得快还有滴滴打车。2016年8月,一条消息在朋友圈炸开了锅:滴滴和Uber真的合并了。

滴滴合并后的估值将达到350亿美金。350亿美金的估值,程维和他的团队只花费了4年的时间。

以上这场并购案,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互联网+模式下小公司的成长速度,只要发展方向对头,都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也就是说,今年才10个人,明年就有可能是几百人,今年业务才几十万,明年就跃升到几千万。这都很常见。看看互联网企业里的总监、VP和传统企业的相比都要年轻10~30岁,你便能明白小公司的发展速度究竟有多快!

所以,真心不必贪大求全,主要看其前景和发展空间。

互联网+,不必养那么多人。

互联网时代,小型公司根本没必要在形式上做大,因为没必要。甚至有人提出“拼命做大公司,掉进最大的坑”的观点。

我们开公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缔造一个庞然大物来摆谱吧?而是为了业务量,盈利。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有了互联网模式,你根本不需要养人,只要有客户有业务量就行。

在济南,有这样四个全职太太,合伙做了个在线概念店,只雇用了两个员工,一个文案,一个客服,就把公司开起来了。卖瑜伽课程、服装、家居用品等一切优雅女士生活需要的东西。你别看公司小,但业务量可不小,公司开业才半年,其盈利就超过其中一个合伙人之前开了两年的进口商品超市。

互联网+,好多部门可以免设。

有了互联网,很多部门是可以不设的,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协作来解决。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帮你管理人力资源,甚至说,你和你公司所有员工签约都已经是第三方可以帮你做了。有专业的财务公司帮你管账,有专业的设计公司帮你提供设计方案,有专业的营销公司负责营销,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处理麻烦,都是能帮你管。事实上,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转变是实质性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些转变到底有多切实。互联网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精简的公司更有竞争力。

这种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光是强强联手,这些长板一拼,所有的大公司需要的职能我都能瞬间具备,甚至我拼凑的这些职能还是超越大公司。

举例来讲,一个大公司,也有内部的设计师,但是没法保证内部的设计师是行业最优的。但是如果我有一个最棒的作品,我就非得找行业内最优的设计师跟我合作不可,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只抓业务,做我的强项,我的效率很显然会比大公司更高,这种时候我的竞争力更强。

当然,这些必须建立在足够标准化和职业化之上的,要保证各个环节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就像积木一样,积木的拼接中间必须要无缝,如果中间有任何地方咬合不上,就无法拼装。

到哪里找到快速发展的小公司?

一心只奔着“小公司”这个概念去找小公司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不是任何小公司都有前景的,也不是任何小公司都能够快速发展的,换句话说,我们所应该找的是快速发展的小公司。

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哪里找呢?

多关注腾讯、德勤、《财富》《福布斯》等知名机构的排名,比如,“德勤中国区高科技高成长50强”;多看《创业家》《创业邦》这样的创业杂志;多上虎嗅、36氪、多知等新媒体;多关注投融资方面的APP,就能找到那些被媒体、被专业机构认可的小公司,特别是那些已经取得A轮融资的小公司——他们不快速成长都不行! GsIDId7JRmdnBbwtiuqbf76lDRJHa7WkKYy7HlcnUk4Q0hvsJL80a4PIN4QvH5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