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嫪毐的叛乱,吕不韦也不可避免地被牵连了进来。第二年秋天,秦王以“荐人不利”为名,罢免了吕不韦相国的职位。
吕不韦被罢之后,秦王更加需要具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仁人志士。然而,就在这时,秦王突然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六国之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秦国关中雨量稀少,土地贫瘠,农业一向不发达。
早在公元前247年,秦国来了一个名叫郑国的韩国人,是一位水利学家,他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极力劝说秦王修筑一条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横贯渭北高原,长达三百余里的水渠。
郑国说道:“水渠修好后,秦国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灌溉关中四百多万亩土地,二是水渠里携带了大量的泥砂,可以改善盐碱地的土地质量。”
秦王被郑国说得心动了,他大手一挥,下令让郑国主持修建这条水渠。
水渠修了一阵子之后,秦王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原来郑国是韩王派来的,修筑这条水渠就是为了损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使秦国无法东进,吞并韩国。
秦王知道韩国的阴谋之后,十分生气,下令要把郑国给杀了。
生死关头,郑国不慌不忙地对秦王说:“修渠不过延长了韩国的几年寿命,但如果修成,却能成就秦国万世的基业啊!”
秦王权衡了一下利弊,就不再追究他了,命令他继续修筑这条郑国渠。
不过,因为这件事,秦王有了疑心,认为国中的间谍还有很多。
一些旧贵族也纷纷发言,说来秦国的人,都是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的,个个都靠不住。有的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虽贵为大臣,却利用职权,官商勾结,如前相国吕不韦;有的人为他国充当间谍,受到秦国重用后,为他国提供情报,如李斯;还有的,得到权势就造反,如嫪毐。
秦王本来就窝火,再加上这帮人添油加醋,终于发飙,下了一道命令,把所有从六国来的人一律驱逐出去!这就是公元前237年有名的逐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