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特效穴位 |
![]() |
【准确定位】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按摩手法】 父母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压,称按肩井。提拿3~5下;按压10~30下。
【功效主治】 按、拿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也可配合四大手法用于治疗感冒。
【准确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按摩手法】 用中指指端揉,称揉大椎。揉20~30下。
【功效主治】 揉大椎能清热解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
【准确定位】 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按摩手法】 用食指、中指两指按揉定喘穴,称揉定喘。揉20~30下。
【功效主治】 肃降肺气、定喘止咳。主治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准确定位】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两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此穴,称揉风门。揉50~100下。注意吸定,不与皮肤产生摩擦。
【功效主治】 揉风门能解表通络、止咳平喘。多用于外感风寒、咳嗽气喘。
【准确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端在肺俞穴揉,称揉肺俞。揉50~100下。
【功效主治】 揉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多用于外感咳嗽,常配合治外感四大手法、清肺经、揉膻中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准确定位】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罗纹面揉心俞穴,称揉心俞。揉20~30下。
【功效主治】 补益心气、安神益智。主治胸闷、惊风、烦躁、盗汗、遗尿、脑瘫等。
【准确定位】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罗纹面按揉肝俞穴,称揉肝俞。揉10~30下。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气,明目解郁。主治黄疸、胁痛、目赤肿痛、近视、烦躁、惊风等。
【准确定位】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胆俞穴,称揉胆俞。揉50~100下。
【功效主治】 清热利胆。主治黄疸、口苦、胁痛、潮热等。
【准确定位】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罗纹面或一手食指、中指指端揉脾俞穴,称揉脾俞。揉50~100下。
【功效主治】 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缺乏、四肢乏力等症。
【准确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端揉胃俞穴,称揉胃俞。揉50~100下。
【功效主治】 和胃助运、消食导滞。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疳积等。
【准确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肾俞,称揉肾俞。揉50~100下。
【功效主治】 补益肾气、强身健体。主治遗尿、腹泻、佝偻病、耳鸣、耳聋、哮喘等。
【准确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
【按摩手法】 用拇指罗纹面着力揉命门,称揉命门。揉10~30下。
【功效主治】 温肾壮阳、缩泉止遗。主治遗尿、腹泻、哮喘、水肿等。
【准确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揉大肠俞,称揉大肠俞。揉50~100下。
【功效主治】 调肠通腹、止泻通便。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等。
【准确定位】
位于1、2、3、4骶后孔中,分别为上
、次
、中
、下
,左右共8穴,合称八
。
【按摩手法】
用小鱼际擦热八
,称擦八
;用掌根按揉八
,称按揉八
。揉30~50下,擦10~15下。
【功效主治】 温补下元。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腰痛、便秘、腹泻、佝偻病、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准确定位】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按摩手法】 用食指、中指指腹自上而下直推脊柱,称推脊柱。推100~300下。用捏法自下而上捏脊柱两侧3~5遍,称捏脊。捏脊一般操作5遍,最后2遍每捏3下将脊背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功效主治】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健体。重推脊可清热,轻推脊可安神,有助睡眠。
【准确定位】 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按摩手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上而下推七节骨称推下七节骨;自下向上推七节骨称推上七节骨。推100~300下。
【功效主治】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用于虚寒腹痛、腹泻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准确定位】 尾椎骨端。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揉龟尾,称揉龟尾。揉100~300下。
【功效主治】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调理大肠。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应用,治疗腹泻、便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