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特效穴位 |
|
【准确定位】 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中。
【按摩手法】 用中指指端按揉,称按揉天突;用双手拇指对称挤捏,至皮下淤血成紫红色,称挤捏天突。揉50~100下,挤捏10~30下。
【功效主治】 按揉天突有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的功效。与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合用可治疗痰喘、呕吐;外感发热挤捏天突至局部轻度淤血,在本穴两侧相隔1寸处再挤捏1次,配合清天河水、推脊、拿风池,可发汗退热。急性扁桃体炎除挤捏天突穴外,配揉扁桃体外方、掐少商、清板门等,疗效较好。
【准确定位】 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摩手法】 用中指指端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自膻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为推膻中。揉50~100下;分推50~100下。
【功效主治】 膻中为气之会穴,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咳嗽、吐逆等症。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可治疗呕吐、噎气;治疗咳喘常与清肺经、揉肺俞、分推肩胛骨等合用。
【准确定位】 第5肋间隙,乳头直下0.2寸。
【按摩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指端揉,称揉乳根。揉30~50下。
【功效主治】 化痰止咳、消食化滞。用于胸闷、胸痛、咳喘等症,多与揉乳旁、推揉膻中合用。
【准确定位】 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按摩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称揉乳旁;或用双手拇指、中指拿,称拿乳旁。揉30~50下;拿3~5下。
【功效主治】 揉乳旁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作用。常与揉乳根同时操作,能加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中指和食指同时按于乳旁、乳根两穴位上揉之。本穴配合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中府、揉云门对痰涎壅塞而致的肺不张有效。拿乳旁有降逆止呕作用。
【准确定位】 从腋下沿两胁至脐旁2寸的天枢处。
【按摩手法】 用两手掌从孩子两侧腋下搓摩至天枢穴,称搓摩胁肋。搓摩50~100下。
【功效主治】 搓摩胁肋能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对于由于食积、痰涎壅盛、气逆所导致的胸闷、腹胀、气喘等有效。
【准确定位】 在肚脐中。
【按摩手法】 父母用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腹或手掌面摩称摩脐。逆时针方向揉为补,顺时针方向揉为泻,顺逆各半揉为平补平泻。揉100~300下。
【功效主治】 揉、摩脐能补能泻,补法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多用于寒湿、脾虚、肾虚型泄泻,气虚型便秘,疳积等症。泻法用于治疗湿热型泄泻、实热型便秘、痢疾;平补平泻法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伤乳食泻等。
【准确定位】 腹部。
【按摩手法】 父母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摩,称摩腹。分推100~200下;摩5分钟。
【功效主治】 摩腹、分推腹阴阳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