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堂学习乐趣多

嘘!这是我们的游戏规则

在小学50多年里,最早教过的学生,现在也都可能退休了吧。偶尔回想起来,还真是会有不少有意思的规律。其中一个就是:能够享受课堂学习乐趣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差,偶尔落下了,轻轻提点一下,马上就回来了。

记得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有一个班级里转来了一名外地的孩子。孩子在原来的学校里没有学过英语,当地都是在初中才开始英语课。孩子刚来的时候一句也不会说,连普通话也不很利落。他每天坐在教室里,笑眯眯地听,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偶尔发言,就音不着调、言不及义地叽里呱啦一通。但这个班的老师很有经验,他把整个课堂的氛围控制得非常好,不管这个同学的发言怎么样,全班都很平淡心,并不围观起哄,也不刻意好为人师。这个孩子是3年级的时候转来的,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了。到了5年级,他们班有一次英语公开课,课上,我下意识地在班里找这个印象中比较特别的孩子,没有发现。下课以后,我专门拉住老师问。老师说,就是那个上讲台来和我对话的孩子呀。我一拍脑门,居然是他!那个上讲台和老师飚对话的孩子,语音语调虽然还带着童音的做作,但是已然很流利,和印象中的那个孩子不可同日而语。我很好奇,也请老师问了孩子的家长,孩子是在课外上了什么辅导班吗?“其实没有”,家长说,“我们就是让他每次的课都跟住了,回来复习当天的功课的同时,也把当天这一课里边出现的、孩子没有学过的一二年级的知识补一补,就这样,慢慢就好了。”

课堂学习,是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形式。孩子们越早适应它,就越能够很快进入有意思的校园生活。它是一种双主体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是主体,这两个主体是流动的。有时候是老师为主讲,但是讲完之后可以把主动权交到学生那边去,同时老师在教的过程当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和节奏,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的时候,能够融入和参与到课堂学习里来,也就掌握了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一个游戏规则。接下来,就好好玩,玩到兴高采烈吧。

爱发言,比你想象的要重要

常常去课堂上看看,一个班的孩子总有那么一小群特别爱发言,能够自己举手发言的孩子,正确率也高;一半儿左右的孩子时不时愿意举手发言,他们自己举手的时候,通常都能够给出正确的回答,偶尔被老师邀请起来发言的话,错误就多一些;还有一小群孩子基本不发言,老师们只能从作业上判断他们的掌握程度。

爱不爱发言,真的只是孩子的性格问题吗?外向或者内向,真的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吗?我认为不是。在天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孩子的性格类型还在形成中,并不像大人们自己几十年的成长下来,性格基本已经塑造成型了。

最近看朋友推荐的一位著名主持人的书,里边就讲到了她帮助女儿从不爱发言,转变到积极发言的方法,我觉得很正确,她找到了最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并且给出了对策。孩子在课堂上不爱发言,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不会,或者不确定自己对不对。自信表达的底气就是实力,别无他物。这个聪慧的妈妈在女儿快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想通了这个正循环的价值:在课堂上,能够跟住老师,及时掌握知识,就会踊跃回答;回答了,无论对错,他都进步了;下一堂课,就又进入一个新的正循环。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强。所以,如果孩子不爱发言,很大的可能性是之前学习的东西没有完全掌握,当堂的新知识就跟得吃力,越学越没把握,当然就不爱举手发言。主持人妈妈采用的解决方法很好,就是先找出短板:她发现孩子比较吃力的科目是数学、作文和阅读,就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数学弱在运算,就专门练运算;作文多写多练;阅读需要深度,就来点文言文。就这样,一个一个补起来,补好了自然就跟上了,跟上了自然就信心满满了。

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之后,适当的预习,也是帮助孩子爱上发言的好方法。预习,能够让孩子做到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不陌生,不陌生就不胆怯。但是预习要适当,对于求知和求新的需求非常强烈的孩子,就不要提前太多预习了,因为他们会失去对新知的新鲜感,反而容易在课堂上厌倦和走神儿,不由自主地不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发言。同时,预习这个事儿,还要因学科而异;我们在后边涉及学科内容的章节中会再详细讨论。

影响孩子发言意愿的,还有一个方面是课堂的氛围。如果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对发言的内容评价比较严苛,或者课堂的整体氛围比较严肃、周围同学的反馈不够活跃,也会影响孩子发言的意愿。要建立起不讥笑别人失误的班风。现在小学的课堂,正在朝着越来越正向的氛围完善。当然,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有独立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不轻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也有一些学生,其实他的思维是跟着老师走的,他可能做作业、考试都没有问题,但是他就是不爱发言。但是,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今后工作、今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还是要提倡学生不仅要会,而且会表述出来。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用上的感官越多,知识掌握得越牢。

敢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问问题,这都是孩子具有创造性的表现。试想一下,一个在课堂上乐于积极发言、深得和老师同学互动乐趣的孩子,得多么喜欢去上学啊。 fCB889wfnEPuNlSe8jbJYnU3uUu2B21MhucWmtKXbEkTjfKlSK6mQ24+jtaEmw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