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魔法的100分和没有用的100分

有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倒也贴切,譬如初入一年级。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课堂教育,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学校,听铃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下课和同学游戏交流、回家复习预习、在运动会上为班级的荣誉团结奋斗、在社会课堂上观察了解真实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形式,都是载体。目标是掌握方法,学习的方法,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和自己沟通的方法;目标也是发现乐趣,找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简而言之,基础教育就是“成为人”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别人、和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让自己积累的知识产生质变,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幸福提供多一种可能的能力。具体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最好的媒介,但不是唯一的目标。

知道了我们教育的大目标,也就知道了在一年级这个起点上,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不过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喜欢来学校。这一年,我们能一起把这件事做到,就很厉害了。

有魔法的100分

从整个小学教育,或者更长的基础教育期来说,分数不重要。过分追求分数,孩子就会容易只看到枝节,而看不到全局;为了追求那极致的两三分,会耗费自己大量精力,消磨掉许多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提倡:要考100分!先给自己点甜头。

为什么一年级要和别的年级都不一样呢?因为一年级的时候,是孩子对“学习”“上学校学习”这件事建立最初观念的时候。如果一上来,我们就先给定个基调:孩子,分数不重要啊,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努力”二字是什么意思呢?翻开字典,给孩子读一遍词条就解说明白了吗?

一年级的核心任务,不是知识的学习,所以掌握知识的量相对于以后的年级来说都比较小,难度也并不是很大,而且全部是基础知识的搭建,没有需要融会贯通的内容,获得100分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常见不少刚入一年级的班级,一次小测验下来,恨不得大半个班都是100分。

鼓励孩子争取100分,是在学习的最初给孩子一个有激励力的心理高位:我是成绩好的孩子,我很棒,我完全有能力学好功课。人都是有求胜求好的心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而且,有趣的是,这个时间的好成绩,也没有那么容易骄傲起来,因为班级里同样100分的同学也好多呢。每年看到一年级新生放学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妈,妈妈,我今天数学、语文都是100分!”

“哎哟,我家孩子怎么这么厉害呀……”

“我们全班都很厉害的,我们有二十几个100分!”

“全都这么厉害呀……”

“对呀,还有更厉害的,我跟你说呀……”

每每听到这样的对话,我都会心里一乐,孩子们呀,老师要的,就是你们的这个劲儿啊。

相反,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被鼓励着忽视分数的孩子,本来很容易掌握的知识,本来可以马上提醒改正的马虎、着急、书写不认真这些小问题也都被忽视了,一下子带过去了。随着孩子升上高的年级,一开始的小问题,就变成了习惯,再一点一点地往回扳可就费劲了。而且,他们往往会把在一年级成绩带来的学习定位不知不觉地延续下来,自觉地居于中等成绩或者是差成绩的位置。

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在判题的时候,原则是:挑错要紧,给分要松。错误无论大小,都要在卷面准确地标识出来,并监督改正;而给分数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可以看情况忽略。

在一年级的时候,鼓励孩子争取最好的成绩,这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种有效、有益的激励手段,是在学习生涯最开始的时候,养好习惯、尝到甜头。

养好习惯,学习的过程就轻松;尝到甜头,就乐于到学校,一直甜下去。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一年级的下学期渐渐开始,到二年级往后,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而且,鼓励,不是苛求。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的时候,学前掌握的一些知识是参差不齐的。入学前,有些孩子就恨不得把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都快学完了,也有些孩子可能啥都没学。父母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关于教学的起点、进度。孩子超前了,提醒他不要轻视;孩子暂时跟不上,抓紧监督,跟上了班级的进度,就是他的100分。父母还可以和老师联合起来,给他一个特别的100分。

一年级的100分,是有魔法的100分。它,带来一路惊喜的可能。

没有用的100分

但是,我同样要强调的是:从长远的学习生涯来说,分数不重要,更不用说100这个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作用的数字了。100分,只代表现在这个时间里,卷面上这些有限的知识里,你没有问题了。别的,什么都不能代表,不能说明。它不能说明你的智慧,也不能说明你的能力和素质;它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也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儿子/女儿,或者好丈夫/妻子、好父亲/母亲;它不能说明任何你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它只是一个或者和可能。

现在很多人对分数高低这个问题的认识总是比较偏颇,包括有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各个学校好坏的时候,往往把分数当作一把尺子。其实这样当领导一点都不困难,就是每到一段时间就统计分,统计完分数就按分数来分个高下,谁都会。这是最懒的领导,而且是最不好的领导,最容易把方向搞错了,大家都去弄分。弄分这件事,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可告人的方法。有的把差学生给挤走了、有的弄虚作假、有的提前告诉答案、有的数字上做游戏了……统计出来的结果其实不是真的,这些方法我是非常鄙弃的。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十名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是往往在班级里第十名左右的人是最有才华的人,很多英雄人物、领袖人物上学的时候不是排第一,却是排在第十名左右。

这些学生在整个的求学生涯中不把读书、成绩当成是唯一的追求,但他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所以他在班里面可能不是分数最高的学生。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的分配是有限的。比如说这个人只会奥数,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奥数上了,其他的才能,比如演说才能、组织才能、交际才能、领导力等都可能受到限制。

那么恰恰是哪些人得到发展呢?就是他的分数不会太差,但是他对其他方面也很重视,所以在第十名的人往往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他的奥数分可能比别人差几分、英语可能比别人少背几个单词,但是其他的地方比较棒。而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是多层次的、多规格的,分数高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

这也是我在5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一直跟自己和老师们强调的一个“新人才观”。我们现在的年代已经不是只有“科举考试”一条出路的封建社会了。社会的多元化,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多条成才的路,我们的人才标准当然也要随之变化。“十名”左右的孩子往往是有学习能力,又能够不在学习上钻牛角尖的孩子。他们往往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求知,知识面开阔、能力多样综合,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就会比较有竞争力。

说到这里,父母们还需要知道一下的是,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学期成绩评定的时候,已经不使用具体的分数了,而是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标准来做出成绩的评定。这项措施在很多的小学里已经开始施行了。其中,基本是以传统的90分以上为“优”,75~90分为“良”,60~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HpBI6MGX8adinaQKwJgL2EgCYmVEc1gja/LicM440ja3PxKEobhxP4IUQH7IEG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