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钟表企业通过阿里巴巴提供的用户数据,识别用户的偏好,以C2B模式生产用户喜爱的产品,由1800元起家的公司发展到资产近亿元。他们通过用户在网站的访问次数、停留时间等分析出用户偏好,对企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说过一句话:“未来真正的电商模式是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是以消费者的偏好为中心形成“倒迫”式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零库存。
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扩展,消费者发出的声音愈来愈强,引起各大企业的重视。要成功经营C2B电商模式,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吸引传统制造商与他们合作,承接多品种、小批量、反应快的个性化订单。
马云认为,能够成功地运用C2B电商模式的企业一定是市场赢家。马云花费10年的时间将中国人的购物习惯颠覆,让阿里巴巴成为家喻户晓的成功企业。当各大企业还在研究大数据到底有什么用处时,马云就已经洞察先机成立了阿里金融,利用庞大的数据源,为无抵押借贷业务作风险评估,将坏账率成功控制在1%以内,开始用大数据改造银行生态。
淘宝、天猫等网站在收集用户行为数据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他们收集到的用户微观数据非常全面,包括消费者在页面的停留时间、成交时间以及地点、交易行为统计等。通过对这些数据地细致分析,企业可以知道用户的偏好,并生产出满足消费者心意的产品。
淘宝网服装店推出的新品都是按照用户偏好定制的,而且每周都保持新品更新,较线下零售店每季才出新品,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比如,北方人经常进入羽绒服的页面,而99%的北方人在长羽绒页面比在短羽绒页面停留时间长。其中,对白色、毛领、有拉链等羽绒服喜爱程度的不同都将在数据中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用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间数据是企业比较看重的用户行为数据。对普通网站来说,用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间越长,就证明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越高,用户体验就相对较好。但是电商网站与普通网站不同,用户体验只是一个过程,目的是销售。
电商网站的利润决定于用户访问网站之后的购买行为。而普通网站的利润是由广告决定的。从本质上说,用户的停留时间对两种网站的意义完全不同。如此一来,电商类网站不能将用户停留时间长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转化成销售。
用户在电商网站上停留的时间越长,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站功能太复杂,让用户难以进行购买;二是网站让用户产生了疑问,对网站没有充足的信心;三是用户对网站中的产品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理解。
用户停留的时间过长如果是由前两个原因造成,就会让用户失去购买欲,甚至以后都不会再来这样的电商网站。当然,如果用户停留时间很长是来自于第三个原因,那说明网站内容做得不错。不同的停留时间需要不同的逻辑进行分析。下面就看淘宝的例子。
我们对淘宝与天猫商城的用户停留数据进行了分析(见表2-1):用户在逛淘宝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进了超市,但是最终会买一些产品。而用户逛天猫商城的时候,大多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的,他们快速搜索,直奔主题并且很快就完成了购物,然后快速离开。
表2-1 淘宝与天猫商城用户停留时间对比
通过对淘宝用户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用户在淘宝和天猫商城的购物行为是不同的,就像同一个人在商场和超市的表现不同是一个道理的。因此,天猫商城就会比淘宝的页面风格更加简洁,服务趋向标准化,且更加优质。
同样的,作为票务预订类网站,用户大部分都是带着明确的预订需求来到网站的。这时,网站就应该尽全力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的产品。对电商网站来说,如何才能够让用户在较短的停留时间里实现流量的转化呢?我们归结了以下三种方法(见图2-1)。
图2-1 有效实现流量转化的三种方法
导航和说明是大部分用户进入网站最先浏览的部分,是用户快速熟悉网站操作技巧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有一些用户进入网站是有明确目的的,网站应该提供搜索功能。因为用户之所以选择网上购物,节省时间与便利性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提升网站购物的搜索功能,是有效解决用户停留时间过长的方法之一。
电商类网站没有客服就像商店没有店员一样。当用户对感兴趣的产品有了疑虑,就会通过客服进行沟通。网站对客服应该是有要求的,尤其是在专业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方面。专业客服对提升用户购买的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现在各大电商网站都有自己的客服,但是这些客服的专业知识普遍缺乏,这就要求电商网站对客服进行适当的培训,然后才能使客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网站可以通过设置认证功能,从而了解用户的需求。但是,需要填写的认证信息如果像招聘网站一样繁琐复杂,用户就会非常不耐烦,从而失去耐心退出网站。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如果不注重操作方法的简化,用户就会投入竞争对手的怀抱。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网站用户的停留时间有不同的意义。网站要根据自己的性质功能正确认识用户数据的意义,并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对网站做出有利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