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概述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著名的加特林机枪、诺登菲尔特机枪和马克沁机枪就已经声名鹊起,尤其是马克沁机枪,在英国多起殖民地战争、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的大量使用改变了战争形态,防守堑壕的一方能够依靠笨重的机枪射杀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基于马克沁机枪发展而来的枪械,包括德国的MG08机枪、英国的维克斯MkⅠ中型机枪和奥地利的施瓦茨罗斯机枪等,法国人也别出心裁地研发了气冷式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这些机枪十分笨重,需要三名以上的士兵布设和携行枪身、支架、冷却水套和弹药,战壕防御尚能胜任,为进攻提供火力支援就比较吃力了。

德军在一战中使用的MG08/15轻机枪,该枪继承了MG08机枪

法军在一战中使用的绍沙轻机枪,该枪虽然重量较轻,适合步兵

一战战场上的英军轻机枪小组,刘易斯机枪可以由一人携行,

显然,部队进攻时需要一款重量更轻的机枪。德国人率先生产了MG08/15,该枪是MG08马克沁机枪的瘦身版,虽然继承了前者强大的火力,但由于继续采用水冷式枪管,整枪重量依然超过25千克,不利于单兵作战和携行,在进攻作战中效能大打折扣。与此相对应的,法国人研制了重量较轻的绍沙轻机枪,但该枪的可靠性令人大跌眼镜。20世纪初期,英国人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一款由美国军人伊萨克·刘易斯设计的新式机枪,该枪几经波折来到欧洲,凭借其气冷式设计,轻质材料的使用,良好的可靠性与便携性,较充足的备弹量,获得了英联邦国家和比利时军队的青睐。

刘易斯机枪的大量列装逐渐改变了英军的步兵战术和部队编制:在1916年,英军每个步兵排只配备一挺刘易斯机枪,到1918年年底,这一数量增加到两挺。与此同时,由于刘易斯机枪轻便、可靠且便于维护,也被安装到英军的早期坦克、装甲车以及军用飞机上。德国人也对刘易斯机枪持肯定态度,战场上缴获的刘易斯轻机枪都被装备到德军步兵中,他们甚至将其口径改为8毫米以便发射毛瑟步枪弹。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在一战中亦装备了刘易斯机枪。出于某种原因,美国陆军与刘易斯机枪擦肩而过,不得不使用质量低劣的法国绍沙轻机枪加入欧洲战场,直到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列装,才逐渐摆脱了这种窘境。

一战结束后,很多国家的军队装备了刘易斯机枪作为制式武

20世纪30年代进行战备训练的英军步兵。虽然装备了“布伦”

一战后,英军和英联邦部队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装备刘易斯机枪,并将其用于中东、非洲以及俄国等多个战场上,直到著名的“布伦”轻机枪诞生,刘易斯机枪才逐渐退居二线,提供给次要战场的二线部队或本土的国民警卫队使用。不过在二战中,依然可以看到英军、澳军和新西兰部队手持该枪作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一战后也保留了刘易斯机枪,并将其投入到对中美洲地区的干涉行动中;二战爆发时装备数量依然不少,部分枪械甚至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窘迫的英国人使用。荷兰和日本等国在一战后也列装了各自改进的刘易斯机枪,荷兰陆军在二战爆发时大量装备着刘易斯机枪,日本海军则将该枪装备到海军特种登陆部队,并作为航空机枪使用。

刘易斯机枪的早期研发与生产

刘易斯机枪前传—麦克莱恩机枪

刘易斯轻机枪的诞生源于塞缪尔·麦克莱恩博士(Dr. Samuel Maclean)早期的枪械设计,该设计则是马克沁机枪专利保护的结果。毫无疑问,海拉姆·马克沁是一代枪械大师,但他并非出身行伍,作为一名电气设计师,马克沁首先想到是为自己的机枪设计申请专利保护,其中包括了马克沁机枪的枪机后座自动原理,弹链供弹以及枪管水套筒冷却方式。这种严格的专利保护限制了其他枪械设计师沿用他的设计,促使他们另辟蹊径(哈奇开斯机枪著名的弹板供弹方式即是一例)。

麦克莱恩机枪的设计对刘易斯机枪产生了深远影响,图为麦克

美国著名枪械火炮设计师

马克沁的专利保护同样影响了麦克莱恩博士的设计工作,他先后设计了1磅自动炮(37毫米口径)、3磅自动炮(47毫米口径)以及麦克莱恩机枪,但均停留在了原型阶段,没有一款被美国陆军采用。其中麦克莱恩机枪采用了多项新设计,包括导气式自动原理和枪管上侧148发螺旋弹盘供弹。但由于设计过于复杂,原型枪在美国陆军与海军的多次测试中均表现不佳,尤其是进行200-300发射击后极易出现故障。当时,即使麦克莱恩机枪能够通过美国军方的测试,获得订单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军方更加青睐采用马克沁机枪专利的柯尔特机枪。1909年,柯尔特公司的总裁威廉·史金纳(William Skinner)已经明确表示拒绝购买麦克莱恩的专利设计,他认为麦克莱恩机枪的多项设计或多或少地侵犯了马克沁的专利权。麦克莱恩博士最终不得不放弃机枪设计工作,并卖掉了自己位于华盛顿州诺瓦市的小型军火公司来偿债。

桀骜不驯的设计师与刘易斯机枪的诞生

1910年,美国陆军军械局的伊萨克·牛顿·刘易斯(Isaac Newton Lewis)少校注意到了麦克莱恩机枪。此前该枪的全部设计专利已经出售给了位于纽约的布法罗自动武器公司(Automatic Arms Co. of Buffalo, New York),该公司后来决定邀请刘易斯中校协助对原型枪进行评估改进 。麦克莱恩的机枪设计过于笨重,仍然采用落伍的水冷冷却方式,并采用大容量弹盘来平衡枪体,刘易斯接受麦克莱恩的邀请后,决定换用就当时来说较为先进的气冷式枪管,研制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刘易斯”轻机枪。在麦克莱恩原来的设计中,机枪通过一个导气活塞作用于枪机上的一个螺度槽,以驱动枪机回转完成闭锁和开锁动作。对这一设计进行考察后,刘易斯非常明智地保留了其基本运动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钟表式复进簧、弹盘和气冷枪管冷却套。

1911年,改进后的样枪被拿到弗吉尼亚的迈尔堡(Fort Myer),向美国政要和陆军部进行了射击操作演示。新机枪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浓厚兴趣,美国陆军军械局决定在1912年夏对该枪进行正式测试。尽管在此期间,刘易斯极力向美国陆军军械局推荐他的轻机枪设计,但得到的结果依 然十分消极。早先时候,刘易斯就因与他的上级、美国陆军军械局的主管威廉·克 罗泽(William Crozier)将军政见不同而 受到排挤,这一次他提交的新式武器设计 更是遭到克罗泽将军的百般刁难。克罗泽 将军个人认为美国陆军已经装备了气冷式 的贝奈特·摩西轻机枪,完全没有必要采 用另外一款气冷式轻机枪。接到美国军方 正式拒绝采用刘易斯轻机枪的通知后,愤 怒的刘易斯说道:“让一群无知的蠢蛋打 了一巴掌”(Slapped by rejections fromignorant hacks)。1913年9月,已经晋升为上校的刘易斯递交辞呈从陆军退伍,前往比利时专职推销他的轻机枪。

刘易斯带着4挺样枪来到欧洲寻找市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第一站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他在那里向各国武官团进行了展示,英国、比利时等国的武官都表现出了兴趣,比利时政府最终决定采用刘易斯机枪。刘易斯遂于1913年在比利时的列日(Li ége)成立了刘易斯自动武器公司(Armes Automatiques Lewis SA)来协调今后的轻机枪量产工作。事实上,当时该公司在比利时并没有生产实体,仅仅是一个营销用的空壳而已。

一名英军军械部队的测试军官正在

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最早生产的M1913型刘易斯机枪,提交给英国

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

一战中英国陆军装备的一挺安装在三脚架上

刘易斯本人当时并没有明显的立场,他甚至派遣公司的首席销售代表到德国和俄国推销他的刘易斯轻机枪。1913年,7.7毫米口径的刘易斯轻机枪被比利时军方列入制式装备。这一动作很快被海峡对面的英国军火公司注意到,1914年,英国著名的伯明翰轻武器公司(以下用简称BSA)对刘易斯机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买下了刘易斯机枪在英国本土的生产许可证。一战爆发前,BSA未等英国军方正式采用刘易斯机枪便将其投入量产,截止1913年中期,该公司已经生产了50挺早期型号,这些机枪被命名为M1913型,改进过后被称作MkⅠ或M1914型刘易斯机枪。

伊萨克·刘易斯

1858年10月12日,刘易斯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新塞勒姆市,幼年时随父母迁徙至美国西部定居。1880年,年仅21岁的刘易斯考入堪萨斯州的美国军事学院,毕业后晋升为岸防炮兵二级少尉,驻守纽约港的岸炮基地。1898年,刘易斯被选调至美国陆军军械局任书记军官,送至欧洲进行考察学习。他回国后改良、发明了一系列炮兵测距仪和岸炮的机械和电控装置。从1904年至1911年,刘易斯曾一度调任美国岸防炮兵学院担任教官,1907年晋升为少校,4年后军衔至中校。在此期间,刘易斯接受了布法罗自动武器公司邀请,参与其机枪的设计改良工作。

威廉·克罗泽

刘易斯机枪的绊脚石—— 时任美国陆军军械局局长的威廉·克罗泽准将(1855-1942)。克罗泽于1901年走马上任,先后主持了M1909贝奈特·摩西轻机枪的引进,以及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和M1917勃朗宁水冷机枪的测试与列装工作。也正是他的原因,刘易斯机枪最终被美国陆军拒绝。

20世纪初,美国陆军装备的贝奈特·摩西轻机枪,刘易斯机枪作

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生产的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机枪早期型全部由BSA公司生产,除了最初的5挺机枪采用了比利时陆军的7.65毫米口径之外,之后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包括15挺样枪)均采用了英军标准的7.7毫米口径,被命名为M1914型,大量提供给比利时军队。英国政府在刘易斯机枪的采购问题上起初仍然持谨慎态度,直到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订购了45挺用于测试,后来订单进一步追加至200挺。

1914年9月,刘易斯机枪最先装备到英国和法国的军用飞机上,直到1915年10月15日,步兵用刘易斯轻机枪才被英国陆军正式采用。战争期间,比利时兵工厂没有批量生产刘易斯轻机枪,其全部生产转由BSA负责。由于该公司产能有限,起初只能维持每周150挺的生产速度,随着新工厂建成和投产,直到1915年底,BSA的生产能力才勉强达到每周500挺。因此,美国的史蒂文·萨维奇武器公司随后也加入了刘易斯机枪的生产行列。1916年8月,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产量已经提高到每周800挺,到年底时更达到了每周1000挺。

值得注意的是,大战初期,由于英军装备的水冷式维克斯中型机枪同样产量不足,早期生产的刘易斯机枪被改装为中型机枪样式,并采用了维克斯机枪的Mk Ⅳ型机枪架,抵肩枪托也被改装为铁锹样式的机枪握把,部分机枪用400发的大弹筒取代了47发弹盘。改装后的刘易斯机枪失去了作为轻机枪使用的便捷性,由于英军当时缺乏与轻机枪相适应的战术思想,该枪轻便以及射击姿势低矮的优点并没有被发挥出来,只是简单地作为维克斯机枪的替代品使用。不过,英军机枪部队经常抱怨该枪不能提供像维克斯机枪那样的持续火力,野战部署时也不够结实耐用。

刘易斯机枪的样枪造价为175英镑,随着订单的扩大而逐步下降。1915年军方采购7000挺机枪时,刘易斯机枪的单价已经降到140英镑,截止1917年,单枪价格已经低至85英镑。由于英国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工厂设施,造价已经被显著降低,但英国军需部仍然认为其造价过高。1918年,在军需部的努力下,刘易斯机枪的造价进一步降至30英镑,1918年7月,步兵用刘易斯机枪的造价已经降至25英镑,而刘易斯航空机枪由于省去了散热用铝制套筒,成本更是降至24英镑10先令。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争之初维克斯机枪的造价为每挺175英镑,战争结束时,由于产量增加和政府压价,才降低至80英镑,这还不包括三脚架30英镑的成本,而当年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的年薪也不过100英镑。

欧洲战场上的加拿大部队正在

1916年,少量7.7毫米口径刘易斯机枪

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的刘易斯机枪

英国本土生产的刘易斯机枪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英国政府求助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公司。战争爆发后,加拿大军队作为英联邦军的重要一支被动员参战,但机枪十分缺乏。加拿大政府最初寄希望于从美国购买老旧的柯尔特机枪来填补空缺,美国萨维奇公司接下英国政府的订单后,该公司生产的7.7毫米口径刘易斯机枪顺理成章地装备到了加拿大陆军。

1917年春,在欧洲已经声名鹊起的刘易斯回到了祖国

1915年7月,加拿大政府订购了第一批500挺刘易斯机枪,这批机枪被命名为M1915型,与BSA生产的M1914型十分相似。事实上,萨维奇公司生产的刘易斯机枪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加拿大部队的需要了;英国陆军部也从美国采购了更多机枪来满足英军的需求;萨维奇公司还同意生产法国政府采购的供战斗机使用的7.7毫米口径刘易斯航空机枪;此外,该公司生产的额外2000挺刘易斯机枪也被提供给意大利盟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零部件生产工艺的问题,部分美国造刘易斯机枪不得不送到BSA工厂返工。

伊萨克·牛顿·刘易斯

1915年,鉴于刘易斯机枪在欧洲战场评价良好,美国陆军开始重新评估该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军械局选择萨维奇公司的产品进行测试,但由于订单十分紧张,萨维奇公司甚至无法挤出一挺样枪供美国陆军测试使用。1916年1月,克罗泽准将被召到美国参议院军事事务委员会接受质询,委员会要求他解释为什么本土公司生产机枪供外军使用,而美国陆军扩军时却无枪可用。1916年4月,萨维奇公司终于提供了两挺刘易斯机枪供美国陆军测试,一挺为英制的7.7毫米口径,另一挺为美制的7.62毫米口径。7.7毫米口径刘易斯机枪测试中表现十分可靠,7.62毫米口径的版本却出现了故障。

美国陆军测试委员会肯定了刘易斯机枪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但要求萨维奇公司改进和完善7.62毫米口径机枪的设计。就在这时,美墨边境爆发冲突,美国陆军紧急要求萨维奇公司提供一批7.7毫米口径的刘易斯机枪装备潘兴将军的部队。英国政府同意从本国订单中划出1500挺刘易斯机枪给美军,但由于克罗泽准将的阻挠,最终只有350挺刘易斯机枪装备美军部队。墨西哥境内的实战经验表明,萨维奇公司生产的刘易斯机枪质量低劣,让前线一些部队牢骚满腹,事实上,装备该公司产品的英军和加拿大军队也反应了同样的问题。

美国海军也对刘易斯机枪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组织了独立于陆军军械局的测试,他们对7.7毫米口径的刘易斯机枪测试性能十分满意,并要求将机枪改为7.62毫米口径后进行后续测试。1917年4月,美国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但是美军十分缺乏机枪,只能使用柯尔特公司仿造的7.62毫米口径M1915型维克斯机枪来充数。美国军械局向萨维奇公司订购了1300挺7.62毫米口径的刘易斯机枪,该枪正是基于海军部门的测试改良而来的。新式刘易斯机枪为了能够适应威力更大的7.62毫米.303-06步枪弹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而解决了先前测试中出现的可靠性不足问题。1917年5月,美国军械委员会对7.62毫米口径改进型刘易斯机枪的测试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一挺一战时期由萨维奇公司生产的7.62毫米口径刘易

由于列装美军的刘易斯机枪生产出现拖延,来到欧洲战场的美国大兵不得不装备性能低劣的法国绍沙轻机枪。直到1918年,美式口径的刘易斯机枪才能列装部队,但这个时候,水冷式M1917型勃朗宁机枪与M1918型勃朗宁自动步枪(BAR)也开始生产下线了。

美国版M1917型刘易斯机枪的海军型号为Mk Ⅵ型,与英军广泛装备的MkⅠ型(M1914)刘易斯机枪十分相似,仅有一些细节特征存在差异,例如M1917型刘易斯机枪的导气调节器采用了四孔设计,而英国的M1914型采用了双孔设计样式;M1917型的机枪套筒使用铝材更少等等。英国开始转而生产刘易斯航空机枪时,美国人才设计了M1918型多用途刘易斯航空机枪。

需要强调的是,美英两国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虽然外形十分相似,却不能通用弹药,英国本土生产的轻机枪采用英制标准的7.7毫米口径,萨维奇公司为美军生产的量产型采用美制7.62毫米口径,这进一步导致了两种机枪的进弹机、枪机、枪管、抛壳挺、导气装置均不能通用。

从一战爆发至1946年停产,刘易斯轻机枪的总产量为178550挺,其中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生产了145000挺,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了3550挺(包括2500挺供美国陆军使用的7.62毫米型和1050挺用于出口的7.7毫米型)。

步兵型刘易斯轻机枪的基本结构及配套器材

步兵型刘易斯轻机枪的主要型号

M1914型刘易斯轻机枪是第一种量产型,1914—1915年间由BSA制造。英军装备的M1915型是比利时军队装备的M1914型刘易斯机枪的翻版。该枪的突出特点是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采用简单的全木质枪托。从1916年开始,BSA针对刘易斯轻机枪进行了些许改进,并批量生产了M1916型,该型的最大特点是将拉机柄改到了机匣右侧位置,枪托底部安装了背带吊环,并在枪托中部嵌入安装了小油壶。BSA的M1917生产型进一步在机枪枪管基部安装了铁锹柄形状提手。这一特点被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的7.62毫米口径刘易斯轻机枪所继承,但美制刘易斯轻机枪的枪托全部为没有安装油壶的简化版。

BSA M1914型刘易斯机枪。

BSA M1916型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

刘易斯轻机枪M1914型(左)与M1916型(右)右侧

英军制式刘易斯轻机枪

由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的7.7毫米口径刘易斯轻机枪M1915型

BSA M1917型,伯明翰轻武器公司

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生产的

BSA版M1917型刘易斯轻机枪使用的枪托及安装的小油壶。

BSA版M1917型刘易斯轻机枪使用的铁锹形提手。

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的7.62毫米口径刘易斯轻机枪

手持刘易斯机枪进行训练的美国海军

由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

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的M1917型7.62毫米口径刘易斯

美国萨维奇公司生产的M1917型7.62毫米口径刘易斯轻机枪,外形上与

二战时期翻新的英军BSA产M1914型刘易斯轻机枪

二战时期英国本土的防空阵地,右侧的士兵正在操作一

步兵型刘易斯轻机枪的基本结构

刘易斯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射击时产生的高压火药气体将通过与枪管连接的气体调节器进入活塞套筒,推动活塞杆向后运动;活塞杆末端的竖直探头压缩枪机处的螺旋复进簧,通过复进簧的顺时针形变压缩和逆时针回复运动完成开锁和闭锁;活塞套筒探头固定安装有撞针,在回复运动中打击枪弹底火,击发下一发子弹。

刘易斯轻机枪的导气自动原理组图。扣动扳机射击时产生高压

刘易斯机枪设计有铝制散热套筒,通过将枪口射击气流吸入散热套管来冷却内部的枪管。这种散热铝管的有效性一直颇受争议,因为二战中许多改为步兵用途的老式刘易斯航空机枪并没有安装这种散热铝管,但依然下发英国本土国民警卫队,略加改装后投入使用。使用者们发现,即使没有安装散热套管,刘易斯轻机枪依然可以正常散热。后来一些枪械评论家们认为,刘易斯中校之所以坚持要在刘易斯轻机枪上安装此铝制套筒,主要是为了与之前麦克莱恩的原始设计相区分。

刘易斯轻机枪设计的一大特点是复进簧未采用传统的垂直簧,而是应用了一种类似于钟表的复进簧,装入一个半圆形的簧罩,内置于扳机前部位置。联动杆下侧的传动齿可以直接作用于卷簧下侧的榫头,从而旋动弹簧完成开锁射击。持续射击时,枪机受导气活塞作用发射反冲,通过榫头绷紧卷簧至最大极限,气体压力下降后,卷曲的复进簧进行回复运动,反过来作用于取弹器输送下一发子弹。就像普通钟表簧一样,刘易斯轻机枪的复进簧也安装有调节装置,用于修正不同温度下的回复阻力和磨损量。虽然繁琐,但刘易斯轻机枪的这款卷簧设计的可靠性经受住了战场检验。

图中的刘易斯机枪管进行了部分拆解,只安装了后半部分枪管的散热筒,前部筒

刘易斯轻机枪零件拆解图:a. 枪管专用扳手;b. 导气活塞;c. 进气

刘易斯轻机枪的循环射速一般可以达到每分钟500-600发,使用两脚架和立框式表尺时有效射程为730米,最大理论射程1830米,因此一战时期经常作为防空机枪使用。一战后期,一些作为防空机枪使用的刘易斯轻机枪加装了专门的准星,这种准星直到二战时期仍然在使用。刘易斯机枪重量只有维克斯中型机枪的一半,为12.7千克,可由单兵携带和操作使用。枪长1283毫米,枪管长670毫米。机枪使用的弹盘包括47发和97发两款规格,后者主要应用于航空机枪。

刘易斯轻机枪的防空用准星安装夹,左图为准星夹与立框式表

普通步兵用刘易斯轻机枪前部枪管及准星细节图。

二战时期,英军水手正在向商船船员传授刘易斯防空机枪的

安装有防空机枪用准星的刘易斯机枪,该机枪的三脚支架并

1917年,英军装备的刘易斯轻机枪全部在枪管基部散热套夹环位置安装了铁锹柄形状提手,以便机枪手在持续射击后枪管过热情况下可以迅速提起机枪转移。刘易斯机枪的盘式弹匣(弹盘)采用纵面凸楞设计,子弹装入后弹壳部分正好卧入凸楞内圈,弹头指向圆心方向。47发普通机枪用弹盘采用上下双层23发子弹排列,弹匣口处也装有一枚子弹。刘易斯机枪的弹盘供弹方式与其他机枪的弹盘以及弹鼓有所不同,由于弹盘内没有安装压簧,该枪弹盘采用中央固定方式,射击时依靠弹盘轴承转动,子弹逐发落入枪膛。

刘易斯机枪防空准星的操作方法,其中,第

刘易斯轻机枪的47发弹盘组图,中图为弹盘

刘易斯轻机枪的47发弹盘安装的示意图。

二战时期驻守新加坡的澳军士兵正在更换弹盘。

采用美制7.62毫米口径的刘易斯机枪弹盘

1916年之后生产的刘易斯M1916和M1917型轻机枪(左),其枪托上

步兵型刘易斯轻机枪的配套器材

圆筒形弹盘帆布袋最早设计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袋内可以装载4个47发盘式弹匣。每个帆布袋都安装有可调整长度的挎带或提手,下部设计有加固托底,上部可由布绳扎紧密封,以保持袋内清洁和干燥。二战早期,刘易斯机枪用弹盘帆布袋重新投产。

单兵用环式篓形弹盘包设计于1917年,在一战后期被英军广泛采用。弹盘包包括一对直径228.6毫米的弹盘布包,由两条顶置交叉背带相连。二战期间,英国军方对刘易斯轻机枪的弹盘布包进行了改良,弹盘布包背面设置有一对类似于英军1937年样式必备弹药包的金属扣,用于与步兵的前背带相连。每个弹盘包内可以盛放两个47发弹盘,布包上部由一个布盖覆盖的速开扣扎紧。两个弹盘布包前面额外缝制的布带可以与对侧的单兵背带相连,以免机枪手跑动时弹盘布包左右摇摆。

M1917弹药铁箱,可以装载4个刘易斯机

英军M1917型刘易斯轻机枪弹盘包,除了在一战后期大量使用外,

M1917型刘易斯机枪弹盘包的背挎方式。

刘易斯机枪的弹盘布包内可以容纳2个47发弹盘。

英军及英联邦部队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刘易斯机枪弹盘包,在M1917型弹盘包的基础

一战时期生产的M1915年型圆筒形弹盘帆布袋

刘易斯轻机枪万能工具袋采用帆布材料制成,内部可以装载备用活塞套筒、导气

1941年的量产型刘易斯机枪用弹盘帆布袋

装载47发弹盘的M1917型弹盘包。

刘易斯轻机枪的配套备件包采

二战期间,一名英军突击队的机枪手正在怀抱

弹盘装弹器并不是刘易斯轻机枪

刘易斯机枪配备有枪机及前散热筒一体式护套,用于机枪的防尘和防潮,护套采

刘易斯轻机枪配用的弹盘

二战时期刘易斯机枪手使用

早期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并没

用于装载训练用探

一战后英军用来训练新兵的响声器,可以夹在刘易斯

一战后位于威灵顿城堡的英军新兵训练营,其中机枪手手持的

刘易斯轻机枪采用与维克斯中型机枪完全相同的运载箱,箱体上

装在刘易斯轻机枪上的特殊训练用

刘易斯轻机枪配用的各种装备、组件、工具和携行装备。

一战和二战时期下发的各类刘易斯机枪使用说明书和训练手册。 XpnSA0pSQnxGjxwycdTE8OtBx5HrJEKgX52AVMUJ2cX8ILLuVeVR74FmHJrDps4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