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初见理财君

理财不只是打理钱财,更是打理你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人生!DUANG~让你受用一生的对理财的正确认知,由此奠定!

上回小伙伴们算正式和金钱君拜过把子了。今后你可以很自豪的对金钱君说一句:兄弟,我懂你!这回,我们就该揭开理财君的红盖头了。

为什么你一理财,财就离你?

还是先和大家说个段子。

力哥因为长期从事理财行业的记者工作,每当认识新朋友时,别人一知道我的工作,就会立即眉飞色舞甚至有些神秘兮兮地小声对我说:“侬有撒消息伐?”(上海话)意思是你有没有什么关于股票的内幕消息。2015年的股灾过后,大部分人被中国股市彻底玩伤心了,累觉不爱了。他们更关心的是:“你说余额宝还可不可以买?有没有风险?我要不要再买一点微信理财通分散一下风险呢?”

关于炒股票和余额宝的话题,我以后再细说。这里说这个段子,是因为我发现今天大部分中国人对理财的认知存在较大误区。在很多人印象里,所谓学理财就是问一位理财高人,这个股票可不可以买,那个理财产品安不安全,要是有什么好的投资生财机会,可别闷声发财,到时别忘了支会兄弟一声!

很多人眼里,理财就是投资,就是钱生钱。有点投资意识的人会把理财看成是用投资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意思是你不去投资理财的话,你手里的钱就会越来越少。

不过这些年出现一种恶搞的说法,叫“你一理财,财就离你”,一是因为过去这些年中国最大的创富机器,股市一直是吊儿郎当一副咸鱼死样,二是因为理财市场的水太深,骗子太多,骗术层出不穷。很多人伸出手想去理财,结果却赔了夫人又折兵,以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今不少吃过苦头的投资者一听到什么“专业理财师”,“免费理财讲座”之类的名堂,第一反应就是你不会是骗子吧?你又不是活雷锋,八成是要推销什么理财产品吧?就和那些号称免费给老年人体检,最后骗你爸妈买一大堆没用的保健品的销售员一样。那你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呢?

到底什么是理财

有两个力哥总结的理财核心理念希望大家永远记住:第一,理财不等于投资。第二,理财不只是打理金钱,更是打理你的生活。

综合了N本理财教科书上的定义,力哥给理财下的完整定义是:通过对现有和预期将来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的整合管理,实现个人一生生命满足感的最大化。

这句话比较绕口,我把其中几个要点拆解一下,你就明白了。

首先,理财理的财富不光只是你名下的现金、股票、债券、基金、房产等显而易见的资产,还要考虑你很容易忽视的养老金、医保金和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包括你家里收藏的各种古玩字画、邮票钱币、红木家具什么的,还要考虑到你名下汽车的价值,虽然它每天都在贬值。

第二,制定理财规划时,不光要考虑当下你有多少钱,还要考虑未来预期能获得的新的收入和资产,比如你预计明年会加工资,或者现在在读某个证书文凭,根据人才市场行情,预期等证书考出来跳槽时,薪酬可以翻番,再比如多少年后你买的保险可以返还你多少钱等等。

第三,你要打理的不光只有你的财务资源,也就是所有明着和钱相关的东西,还包括暗地里可能也会和钱相通的东西。最典型的就是人脉资源,你也要有意识去打理。比如做销售、公关还有和政府打交道的工作,包括所有体制内工作的人,人脉资源的深浅对你未来事业前途和收入高低的影响,这个你懂的……这也是职场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第四,上述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所谓“资源”,你都要像变魔方一样,把原本图案乱七八糟的魔方拼成每个面颜色都一样,这叫资源整合。不要小看资源整合这四个字,很多做领导的整天脑子里就在琢磨这个事。

Better Money, Better Life!

那最后,这么捣鼓了半天,理财的目的到底是啥呢?就是为了让你这辈子尽可能不要让财务问题困扰你的生活,让你一辈子活得更自在、更开心、更幸福。套用上海世博会的口号,那就是Better Money, Better Life!

城市有没有让生活更美好,哎呦喂~整天带着PM2.5专用口罩,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里挤来挤去,最后回到电线私拉乱接的群租房里倒头就睡的小伙伴们,对此只能呵呵了。但请相信:理财,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用经济学范式语言表达就叫“生命满足感最大化”,用力哥的话说就是“轻轻松松学理财,开开心心过日子”。理财最终必须要落脚到你的生活上,为了理财而理财,为了投资而投资是木有意义的。

假如你为了炒股票(炒期货/炒外汇/炒黄金)赚大钱,哪怕最后你的确赚到了不少钱,但你每天过着心惊胆颤的生活。茶不思,饭不香,睡觉要靠安眠药,那你就扭曲了理财的本意。

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去炒股票,改去买基金或者其他理财产品,可能潜在收益没有你炒股票高,但却能让你的日子过得更舒坦、更轻松。当年曹孟德有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这一辈也就活个几十年,大不了三万多天日子,有必要为了多挣几个银子这么折腾自己的身心吗?

平衡才健康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种生命满足感不是现实当下的,也不是预期未来的,而是一生的,就是从此时此刻一直到你生命的终点,都要考虑到。如果你老是想着我以后还要买房,还要生孩子,还要准备养老看病的钱……所以我现在赚到的钱能省则省,一定要好好存着,存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那你就陷入周扒皮或者葛朗台式的理财悲剧了。

不过今天绝大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观完全是和周扒皮们完全相反的。你叫他月光族也好,叫他卡奴也行。说得好听点叫活在当下!活得精彩!年轻就是无极限!说得难听点,那就叫只管眼下快活,不管以后死活。

说到这里你应该听明白了吧。看你这人到底会不会理财,有没有掌握理财的精髓要义,核心就在两个字:平衡。那怎么才能做到平衡理财呢?

玩间隔年就是no zuo no die的节奏

大概20年前有个叫韩林的歌手唱过一首歌,叫《我想去桂林》,当时这歌也算风靡一时。他在歌里是这样唱的:“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不要以为这首歌唱的就是现在许多小白领想出去旅游又愁没钱没时间那种纠结,其实这首歌蕴含了非常重要的理财原理。

在这首歌里,去桂林旅行代表的是获得快乐的生活体验,这是我们理财所追求的目标。而时间和金钱是获得这份快乐必备的两个条件。那如何把时间平衡的分配到赚钱和获得快乐上呢?

一个懂理财的年轻人会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努力工作攒钱,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比如十几天年假或国庆、春节长假,花掉一年中赚到的一小部分钱,比如10%-20%的收入去旅行,剩下80-90%的钱拿去日常开销和投资。因为一方面你要预备未来各种生活支出,另一方面你现在省下这笔去桂林旅行的钱,这笔钱几年后升值了,可能就够你去新马泰转一圈了。

而一个不懂理财的年轻人,要不就是为了攒钱买房,可以三、五年不出门旅行一次。大好青春岁月为了守着一套房子。这真叫浪费生命,暴殄天物啊!要不就是听商家忽悠:“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胡扯!奋不顾身的爱情会让你人财两空,被千夫所指甚至锒铛入狱。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只会让商家斩你没商量。提前半年买好的2折机票和你临时买的明天起飞的全价机票,亲,这旅行成本能一样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种冲动:老子不干了!老子就把这些年整天受老板气攒下的血汗钱拿去周游时间,玩间隔年。就是出去旅行一年,再回来工作几年攒钱,再出去旅行……这么反复折腾。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力哥只能送你八个字:小施主,no zuo no die,回头是岸。为什么力哥不赞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所谓“迟到的间隔年”,以后讲消费规划时再细说。

总之,理财本质上玩的就是一种平衡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奋斗与享受的平衡;爱情与面包的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平衡;当下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平衡;高风险投资与低风险投资的平衡……

从摇篮到坟墓

既然说理财就是理生活,那生活中到底哪些东西和理财有关呢?

首先,人生出来就要吃喝拉撒要消费,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消费规划。

接着你上学了,每个月妈妈给你的零花钱,你心里总得有个数吧。得提前把要用的钱留出来,不能这个月才过了一半,零花钱就花完了吧,所以就要做现金流规划。

再接着,你慢慢长大了,一开始没钱理财,那就要靠工作来赚钱。怎么才能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工作不断赚到更多的钱呢?那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工作了一段时间,攒了点钱了,你就可以想办法钱生钱,这就有了理财规划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块——投资规划。

很快眼瞅着就要奔三啦,爸妈也整天催着你赶快找对象,别成剩男剩女了。要恋爱结婚,那就要进行恋爱和婚姻关系规划。你可能会问:怎么谈恋爱也和你理财扯上关系了?

婚恋和理财的关系还真不小呢。因为婚姻本质上是一种财产合同关系。从技术层面看,找对象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战略高度看,婚姻更是你这一辈子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幸福婚姻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失败婚姻则是你最大的债务。

要结婚,没婚房丈母娘不答应,那就有了置业规划。

婚后你得生孩子吧,就有教育基金规划和子女财商教育规划。当然好基友、丁克族和李宇春就不用做这项规划了(春哥不幸再度躺枪)。

好不容易实现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梦想,总得给这个小家庭添把安全锁吧。人活在这世上谁没个万一呢,所以就要考虑风险保障(保险)规划了。

再往后孩子慢慢长大了,自己也人到中年,混得有些人模人样了,投资收入也越来越多了,那就要动脑经搞点税务规划。在合法前提下尽量帮你减少点不必要的税收损失。要知道,避不避税,这收入可差了一大截啦!

最后你折腾了大半辈子,总算熬到退休了。想要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就得年轻时就未雨绸缪,提早开始退休养老规划。

好啦,这一辈子折腾到最后,当你临近人生终点时,就得想想:这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小沈阳说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悲剧是人死了,钱没花完。那没花完的钱该咋办呢?那就得提前做好遗产规划。

80后,你的名字叫“悲催”

看到了吧,理财包含了这么多东西,涵盖了你这一生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求!

而且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也不一样。比如遗产规划一般是老年期才需考虑的,保险规划和教育规划主要是家庭形成后才需要重点考虑的,职业规划主要是工作后最初10年的事,而消费规划、现金流规划和投资规划则贯穿你一生。

总的来说,家庭形成期(买房结婚生孩子这段时间)和家庭成长期(孩子不断发育直到成年前这段时间),是人一生中理财需求最多,家庭财务压力最大的时期。而像力哥这样的所谓“夹缝中的80后一代”,当下恰巧处在这一人生中最纠结、最悲催、最亚历山大的时期(26-35岁)。

这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成功学导师,不是励志学样板,更不是添加人工色素的心灵鸡汤,你最需要的像力哥这样真正能帮你改变财富命运,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靠谱理财师!

从霸气侧漏到无远弗届

理财的内涵已如此霸气侧漏,理财的外延更是无远弗届。它包括以你的生活为中心的三层同心圆。

最核心的一层是你的个人生活半径。包括你的兴趣爱好、职场发展、创业机遇、社交旅行、身体健康等等。

第二层是你的家庭生活半径。理财理不好,爱情飞掉了;理财理不好,婚姻破碎了;理财理不好,家庭木有了;理财理不好,儿子迟早要啃老!就像李天一那样:我爸李双江,我有冲锋枪。你能拿我怎么样?这就牵涉到子女金钱观、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了。

最外面一层,那真叫一个高大上:比如责任、道德、慈善、公益、信仰……此处就不展开了。

现在你明白了吧,理财真是一门无远弗届的大学问。你个人理财的边界就是你生活的边际线。

而作为一门学问,理财学的范围甚至远远大过你的生活半径。它的核心知识体系是经济学,以及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金融学,以及由金融学发展而来的投资学,而这几门学科共同的基础是数学。不过请放心,力哥不会讲那些搞脑经的数学公式,最多也就是说说一七得七、二七四十八、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这些基本四则运算。

此外,理财学还牵涉到心理学、法学、会计学、哲学、历史学甚至伦理学和宗教学。想要学好理财,这些知识多少都要懂那么点。比如说这些年很流行的行为金融学,就是把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来指导投资决策。再如演化证券学,就是把生物进化论那套思考逻辑引入证券分析中,那可是对过去基本面分析或技术分析理论的彻底颠覆啊!

看到了吧,学理财就是要有这种混搭、穿越、杂交、跨界的精神,所以学理财才会变成一件很happy的事。

最后力哥有一段肺腑之言送给大家:许多人说我现在忙着奋斗赚钱呢,理财这档子事等我发达了以后再说。在我看来,真的非常可惜。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用几乎全部的生命赚钱,却没有花哪怕一丁点时间,去规划一个值得拥有的生命。而理财就是帮你规划一个值得拥有的生命,并从财务上给予保证。

许多人在用生命赚钱,却没有规划一个值得拥有的生命。

思考

你现阶段需要进行哪些理财规划? HYUXqXNAnNlHLcVLF/TIkSXFP01DEOgKMotxpyD7luzgMmkaPrj7Dc8F0WAPqb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