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阅读一本新书前的准备工作

绝大多数人捧起一本新书,都会下意识地翻开第一页,然后一页接一页地往下阅读。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阅读一本新书就好比从头开始完成一幅拼图。当你准备开始拼一幅有几千块小碎片的大拼图时,肯定不会随便捡起一块就动手拼,而要先看清楚最终的完成图究竟是春天开满野花的草原,还是一艘航行在湛蓝大海中的帆船。如果你是一个做事谨慎的人,可能还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检查一下拼图的总块数是否足够,以确保自己在拆开包装时没有粗心大意弄丢一两块。接下来就要从大堆的拼图碎片里找出4个角,估计好大概的位置,再拼出完整的4条边,给整幅拼图搭起一个框架。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浩大的工程就正式开始了。从较为简单的部分着手,先拼好一个主题图案,或是相邻的颜色相近的部分。整个画面中较为难拼的部分可以暂且放着,等到其余部分都完成以后再拼这部分就很容易了。现在,我要问问大家: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懂得拼拼图的时候要按照这种步骤来,不能一块一块乱试,可在阅读时,我们怎么就把系统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忘得一干二净了呢?其实,从头开始阅读一本书,还不算太严重的阅读问题。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当属开始正式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图1–1 阅读好比玩拼图

梳理逻辑脉络,明确宏观定位

在开始玩拼图游戏之前先要看清包装上的完整图像,这相当于在阅读的时候粗略了解一下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作视觉卡片,至于具体的做法和技巧,还请大家耐心等待一下,我在下文中自然会做出详细的讲解。现在,我们来看看视觉卡片的优点所在。以本书为例,在这上百页的篇幅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图0–1的那幅学习流程示意图。手里拿着这样一幅一目了然的总览图,相当于拥有了一张标示整本书脉络的地图。不管遇到多么琐碎的细节,你都不会迷失方向,或者忘记自己在宏观版图上所处的位置。

此外,除了给整本书的内容梳理出清晰的逻辑脉络,我们还可以在必要时找出这本书在整个专业领域中的定位。尤其当大家为了准备考试阅读大量专业资料和著作时,这种宏观上的清晰思路更必不可少。试想一下,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肯定不敢赤手空拳贸然闯进热带雨林,没有指南针和地图,也弄不清自己的所在位置就出发,简直等于白白送死。可是,当我们拿起一本新书准备阅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给整本书定位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们的理解和记忆出现问题时,也从来不会有人把原因归结到准备工作上来。

宏观定位之所以必不可少,归根结底是因为人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位——缘脑。一旦这个大脑分区感知到周围环境中存在过多不确定或不稳定因素,认定大脑无法根据现有信息清晰把握事件的全貌时,我们就会感到恐惧,甚至惊慌失措。因此,我们在接受新信息时才倾向于寻找整体的逻辑关系,首先厘清头绪,再做出反应。一旦大脑无法梳理出所需的脉络,给出宏观上的指导,我们就会感觉手头的事情乱成一团,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一步了解一下缘脑的工作原理。

知识普及

缘脑的工作原理

一般人都知道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但我们其实也可以根据大脑的不同部分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并分析不同部分的特点。

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叫作脑干,负责指挥人体的四肢和其他器官履行最基本的功能。许多低级脊椎类动物(乌龟与蜥蜴等)、爬虫类及鱼类也有脑干,所以这个分区又被称为“爬虫类脑”。脑干完全没有学习功能,它主要辅助人类做出本能的反应。我们一旦察觉到有异物向自己飞来,就会本能地抬起双手保护头部,这就是脑干发出命令的结果。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脑干的作用,例如有些人在图书馆总习惯坐在同一位置,我们在办公室或是自己的车上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件私人物品,就好像动物抢占领地一样。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问:大脑的工作原理固然有趣,可是这些本能反应跟学习新知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之所以要了解脑干的功能,就是为了避免无意中踏入“雷区”,引起脑干不必要的抵抗反应。比如,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压力过大,或是感觉到竞争的威胁,我们的脑干就会本能地活跃起来。我们的大脑一旦切换到这种应激状态,血液就会从大脑的其他分区流出,逐渐聚集,最终集中在脑干部分。这时,这个毫无学习功能的脑部分区就会成为主导,我们会感到自己无法思考,也学不进去新东西——轻则学习效率下降,重则根本无法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考试前或是在工作上遇到新挑战时,我们的配偶或是上司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压力的来源。在讲到压力管理的内容时,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这方面的内容,学习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重新找回积极的学习和工作状态,摆脱脑干的本能应激反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比脑干先进一点儿的脑部分区是缘脑。猴子、奶牛及海豚等哺乳类动物也有缘脑。这一脑部分区主要支配人的感觉和情绪,负责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说得通俗易懂一些,就是让我们始终处于身心健康的状态。而且,缘脑也与长期记忆和性生活息息相关。

图1–2 人脑的构成

在人脑的各个分区中,最晚进化形成的是大脑皮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脑,它是人类特有的脑部分区。这个区域的功能十分强大,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包括语言、逻辑分析、分类整合、推理辩论、创新发明、执行策略与决策等。有了这一系列的能力,人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一味地服从或执行命令。

每当人脑接收到一条新信息时,缘脑就会首先被激活。如前文所述,这个部分主要负责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平衡,而人脑所有分区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确保生命安全。因此,缘脑必须充当信息过滤器,将新的信息与既有经验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得出的结论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同类的信息曾经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缘脑就会亮起绿灯,允许这条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等待进一步处理,我们也会从主观上感到愉悦,产生处理这条信息的动力。比如,你曾经成功地完成过一次产品展示,那你在今后的工作中自然会更加乐意接受此类任务。但如果你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那么缘脑在下次接收到同类信息时,或许就会亮起红灯,试图拦截这一信息,保护心理不再受到同样的负面影响。毕竟,心理平衡对于生存的意义也是不可小觑的。最后一种情况,如果人脑接收到的信息没有太大的倾向性,既不是特别积极的,亦非完全消极的,那么它仍然能够通过缘脑的过滤与监控,顺利进入大脑皮层,但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无法得到强烈的刺激。这就意味着,这条信息不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自然也无法进入长期记忆区域,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缘脑是严格依照既定的模式来完成工作的。只要成功过一次,就相当于获得了长期通行证,因为心理上的积极反应对人类生存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始终遵循既定的工作与学习模式,我们就永远学不到新知识,无法取得进步。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改变有多么难,因此,每个人其实都在时刻与自己的习惯做斗争,试图挣脱惯性的束缚。回到学习的话题上来,缘脑的这种工作原理会使我们越来越抗拒学习。小时候在学校里的种种不愉快经历已经让许多人在潜意识中把学习和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了,这使得我们的缘脑在接收到新信息时,自动屏蔽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内容,从而加大了我们工作与学习的难度。

每一种新的学习技巧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因此这些技巧对于缘脑来说无一例外都是挑战。不管我们惯用的学习方法多么低效,缘脑都会固执地认为:我一直是用这种方式学习和思考的,而且我至今活得好好的,因此没有必要冒险做出改变。这个逻辑听上去或许有点儿滑稽,但却十分直观地体现了缘脑的工作模式,它并不懂得我们要尝试学习的新方法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比如遇到老虎,这种过滤机制确实非常有益,它能够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思考,直接做出本能的反应,要么冲上去制伏眼前这只老虎,要么撒腿逃跑。如果没有这种过滤机制,我们的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如果我心平气和地跟这个‘大猫’谈一谈,说不定它就不想吃我了。哦,对了!我还可以把刚采的果子给它吃,说不定它以后就改吃素了呢……”

虽然新的学习技巧能够让我们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进而将学习所引发的情绪从消极转为积极,但首先我们必须说服自己的缘脑。所以,在起步的时候困难肯定是难免的,难怪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图1–3 新行为模式对原有的习惯的挑战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书中介绍的方法才显得格外有效。我们在进行记忆力训练的时候,就会体验到这种情绪的转变。只要我们亲身体会到新的行为模式对自己有益无害,缘脑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逐渐将这种新习惯定位为积极情绪的催化剂。这样一来,它就会转而支持这种新习惯的养成,而非总是屏蔽它。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原有的习惯将会逐渐改变,新行为模式就会轻而易举地融入其中。

图1–4 新行为模式发展成新习惯

在学习流程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用同样的方法赢得缘脑的支持,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宏观定位。只要我们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不是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向大脑输入信息,缘脑对信息的反应就会变得平和,不会产生应激反应。

图1–5 “国家司法考试”视觉卡片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法律系的学生,想要了解一下国家司法考试里关于夫妻二人共同订立遗嘱的具体法律法规。你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关于继承法的专业教科书,根据快速阅读的规则,你第一步的任务就是要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国家司法考试的考点,以便下一步在教科书中找到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接下来,你要翻开教科书,从目录中提炼出继承法这一特定法律领域的大致知识结构。当然,民法法典中关于继承法的内容也会对你的整体思考有所帮助,图1–6就是我根据这些内容制作的视觉卡片。

图1–6 “继承法”视觉卡片

有了这样的视觉卡片,所读书目和所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以及具体领域的定位将会一目了然,你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也能时刻将新学到的知识与既有的知识网络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回到我们的例子上来,你现在需要的信息是夫妻二人共同订立遗嘱。那么,请你在上面两张视觉卡片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三张更加具体的卡片,把所有与共同遗产相关的要点都囊括在内。这样一来,有了清晰的脉络,你的缘脑就不会强烈抵触新信息了,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不管你的专业是法律还是其他,这种梳理脉络的方法都完全适用。凭借已有的专业知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将每本新书归类到整个学科的知识架构当中,并且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找到新书在职业规划或是考试大纲中的定位。最后,我还可以向大家保证,花在制作视觉卡片上的那一点儿时间,不管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的学习效果来看,都是绝对值得的,因为有了清晰的宏观脉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更多地吸收新知识。

花5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全书

快速浏览全书这一步就好比在玩拼图游戏的时候先拼完4条边,由此得到的粗略的整体印象能够给你的缘脑发出积极的信息,让它感觉更加安全。此外,这种做法还能有效地激活你的右脑。读过前文中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缘脑这个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了。那么,我们的右脑在学习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知识普及

左脑与右脑

人脑的构造就像半颗核桃仁,有左右两个半脑之分。这两个分区之间通过神经束(也就是所谓的脑胼胝体)彼此相连。

20世纪7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人的左右脑有着严格的功能划分。左脑主要负责所谓的学习功能,也就是我们在读书与进行职业培训时最需要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包括逻辑思维、语言功能、数字概念、有序列举、因果认知与逻辑分析。左脑在处理信息时采取线性方式,即按照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运算处理,类似我们今天常说的数字化。因此,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具体时间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左脑相对来说比较关注细节,所以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左脑只能看到一棵一棵的树,而无法看到整片森林。

与之相反,右脑则主要关注整体信息。人们曾经认为,右脑主管人类思维中充满幻想和创意的部分,图像、色彩、节奏、空间是其中最显著的部分。因此,如果说对于左脑最重要的是时间,那么对于右脑最重要的则是对空间的感知与处理。如果说左脑主要处理数字信号,那么右脑负责的就是模拟信号。右脑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全貌,而不是任何具体的细节。换言之,右脑看到的是整片森林,而不是一棵一棵的树。

图1–7 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划分

随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迅猛发展,这种对左右脑功能的严格划分已经不再适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左脑甚至可以完全代理右脑的工作,反之亦然。换言之,“左脑”和“右脑”这两个概念是不科学的称谓。人脑中其实存在着数千个不同的功能中心,它们彼此之间紧密协作才能保证人类思维的正常运行。虽然图1–7这一简化模型在医学领域已经过时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确实拥有上述两种极端的思维模式。因此,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上述理论不失为一种通俗易懂的解释,可以简化对某些复杂的脑部活动现象的分析工作。在此,我想特别说明一下:本书中凡是提到“左脑思维”,都是指分析思维,而“右脑思维”则指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空间与形象思维。在讲述存储信息的那一个阶段,我们还会进一步探讨人脑不同分区与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这个阶段,大家只需要明确一点:只有当我们同时调动自己的左脑与右脑,激活两种思维模式时,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小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通常都会更多地使用右脑,这是我们在年纪小的时候特别容易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惜的是,一旦进入小学,开始接受课堂教育,我们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左脑思维,毕竟左脑主要负责学习。随着这种一边倒的思维方式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难吸收新知识。从这时起,学习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没有乐趣。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体会一下左右脑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请大家一边阅读下面这篇小文章,一边试着记住故事的具体内容。

有一天,“两条腿”拿着“一条腿”坐在“三条腿”上。突然,“四条腿”跑了进来,一下子抢过“一条腿”。“两条腿”情急之下,抡起“三条腿”就朝“四条腿”砸了过去。

对于一个习惯左脑思维的人来说,最有用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断进行机械式的重复阅读,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遍这个故事。

有一天,“两条腿”拿着“一条腿”坐在“三条腿”上。突然,“四条腿”跑了进来,一下子抢过“一条腿”。“两条腿”情急之下,抡起“三条腿”就朝“四条腿”砸了过去。

怎么样?反复读过几遍以后你是否记住了故事的内容?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式方法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无法保证长期记忆。一个星期甚至是一天以后,你或许就会把这“一堆腿”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在机械式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抵触心理,获取信息的效率也会直线下降。长此以往,我们只好听天由命,承认自己的脑子天生不好使,一辈子都没办法跟那些聪明的同学竞争。可是,大多数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不擅长读书,并不是因为天赋低,而是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大脑。

那么,用右脑思维是否会好些呢?既然大家已经知道右脑思维代表着形象思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腿变成生动的图像吧。“一条腿”我们可以暂且把它想象成一只炸鸡腿,“两条腿”当然是一个人,三条腿不就是可以用来当凳子坐的东西吗?我首先想到的是挤奶用的小板凳。“四条腿”的动物有很多,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狗了。经过一系列的替换,这个故事变得完全符合人脑的形象思维和记忆模式。

一个挤奶女工坐在三条腿的小板凳上休息,手里拿着一只炸鸡腿。她刚想咬一口,一只土狗冲了进来,把鸡腿叼跑了。女工一气之下,抡起小板凳就朝土狗砸了过去。

现在,你可以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稍微放松一下,在脑海里把整个故事的情景从头到尾回放一遍。只要你再稍微添点儿油加点儿醋,充分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和想象力,我相信几天甚至几周以后你也一定可以毫不费力地回忆起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或许你现在会问,什么叫作调动感官?不用着急,我稍后会详细讲解这方面的技巧。

读到这里,有些聪明的读者可能会怀疑,故事既然是我编出来的,当然就可以给每个角色都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替代图像,从而讲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所以,我有必要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个小实验。我曾经训练过几个天才儿童,帮助他们备战世界记忆力大赛。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给这几个奇怪的角色随便安上两条、三条或是四条腿,可是不管怎么组合每个角色的腿数和故事情节,最终孩子们都能想象出各种各样与故事情节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具体图像,讲出有趣的故事。当然,我也很清楚这些幼稚的腿的故事和成年人阅读的专业书籍的难度相去甚远,但这个小实验的作用只是让大家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体会左右脑的工作方式。如何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更加复杂的信息处理当中,我会在本书的其他章节给出详尽的解答。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阅读这个话题上来。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以及被加粗或是变成斜体的关键词上,而且整个过程总共不应超过5分钟。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你已经可以很好地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了。想象一下,如果你没有花费这5分钟的时间,而是直接一页一页地往下死啃,那样需要浪费多少时间才能让你突然发现自己手上的书根本没有阅读价值,或者不能提供你真正需要的信息?为了及早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地把握全书的大致内容,这就是快速阅读的优势所在。在稍后的章节中,你会逐一学到这些技巧,学会如何从整本书中快速搜索出自己需要的重点信息。 uLF1KhYXFhWSdUxxisy5Ys/2GoGu9xdK/LUq4qhnMZLRTBZ4wiXKyvd+u4498p+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