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罗马帝国

第二十五章

罗马共和国在历经了数百年的动荡和革命之后,终于成为罗马帝国。

节节胜利的罗马军队在回国之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过注意了!这突如其来的荣耀并没有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多幸福,恰恰相反,接二连三的战争让农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田地,而功勋卓著的将军们(和他们的亲信们)又获得了过多的权力,他们把战争当做搜刮民财的借口。

古罗马曾以俭以养德的生活方式为荣,但新共和国却羞于过这种草鞋布衣严于律己的日子。罗马日益变成一个由富人统治,并服务于富人的国度。这注定了罗马即将走向衰败,接下来且容我慢慢道来。

在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罗马就掌控了整个地中海区域。在当时,一旦成为战俘就会沦为奴隶而失去自由。罗马人素来把战争视为极其严肃的大事,对手下败将毫无恻隐之心。在迦太基灭亡之后,他们的妇女和孩子也被当做奴隶一起出售。希腊、马其顿、西班牙和叙利亚的居民如果胆敢违抗罗马统治的话,也会遭到和迦太基人同样的下场。

两千年前,奴隶被当做工具来看待。正如同现代富人会投资工厂一样,当时的罗马富人(元老会成员、将军和战争爆发户们)则投资购买土地和奴隶。土地并不都需要用钱买,有时可以在新征服的国家直接占有。奴隶则可以从露天市场很便宜地买到。在公元前两三百年里,奴隶的供应非常充足,所以地主们对他们的死活毫不在乎,很多奴隶都是被活活累死的,因为主人随时都可以从附近的廉价市场买来新的科林斯或者迦太基俘虏。

接下来让我们来关注那些生下来就是自由人的农民们。

农民曾经是罗马建设的中流砥柱,也曾无怨无悔地为国家的安危而浴血奋战过。然而在十几年军旅生涯之后,当他们从战场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家的田地已经长满了杂草,家庭成员也所剩无几。作为坚强的男人,他有勇气重新开始。于是,他在田里播下种子辛勤耕作,期待丰收的时刻。然而当他带着谷子和牲畜家禽去市场出售时,却发现那些使唤奴隶的大地主们总能开出比他更低的价格来。一年两年他还能勉强维持,但最终丧失了全部希望。他只能离开罗马搬到附近的郊区去,但还是摆脱不了贫穷和饥饿。在那里他遇到了无数和他一样出身平凡的穷苦人,他们都簇拥在肮脏的茅舍里,眼巴巴地眺望着城市的繁华。疾病和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他们的性命,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怨恨。难道这就是他们精忠报国的回报?他们开始迷信那些算命者的预言,这些骗子就像穷凶极恶的秃鹫一样总是徘徊在苦难者的四周。很快,这些落魄的平民就变成了城市治安的严重隐患。

这一切却未能引起新富们的足够重视。他们自信地说:“我们不是有军队和警察吗?他们会约束那些暴民的。”富人们都安全地住在有高墙保护的别墅里面,每日靠欣赏希腊奴隶为他们翻译成拉丁语的《荷马史诗》,或是侍弄园子里的花草树木来打发时间。

只有少数几个家族依然保持了为公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号称非洲勇士的大西庇阿的女儿科内莉亚,嫁给了一个名叫格拉古的罗马人。他们生有两个儿子,提比略和盖约。兄弟二人后来都进入了政坛,想要推进迫切需要的变革。全国调查的结果显示,意大利半岛的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控在两千多个贵族家族手中。被选为护民官的提比略·格拉古很想帮助那些农民。他恢复了两条古老的法律来约束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希望能借此帮助那些对社会有重大意义的自由民阶层。提比略因此被富人们斥责为强盗和国家公敌。街头不时发生暴乱,专门有一群恶棍受雇要刺杀这位深得人心的护民官。不幸还是发生了——提比略在进入议会厅时遭到袭击而身亡。十年之后,他的兄弟盖约也试图改革这个以特权阶级的意愿马首是瞻的不公正社会。他所支持通过的《济贫法》原本旨在帮助赤贫的农民,但结果却让大部分罗马穷人都变成了职业乞丐。

他虽然在帝国的偏远地区设立了一些贫民住房,但这些安置点却没能召来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盖约本人还没来得及犯下更大的错误就被谋杀了,而他的追随者们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这两位改革的先驱都是出身名门,而在他们之后出现的另外两位则正好相反,都是来自军队。一个叫马略,一个叫苏拉,手下各有不少拥护者。

苏拉是地主们的首领,而马略则是自由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曾在阿尔卑斯山那场著名战役中大胜条顿人和辛布里人。

公元前88年,罗马元老院听到了一条来自亚洲的可怕传言。据说在黑海沿岸有一个叫米特拉达特斯的国王,其母亲是希腊人,正在重建亚历山大帝国。所有住在小亚细亚的罗马公民都被他杀掉了,男女老少无一幸存。这样的行为显然是在向罗马宣战,元老院决定出兵征讨这个罪人。但是该由谁来担任军队首领呢?部分成员推荐了苏拉,因为“他是执政官之一”,可民众却推举了马略,“因为他曾五度担任执政官,而且是代表我们权益的领袖”。

恺撒西征

最终还是拥有财富的人占了上风,况且苏拉也正好掌管着军队。他挥师西进打败了米特拉达特斯,而这时马略却跑到了非洲。他留在那里等待时机,一听说苏拉已经去了亚洲,就立即赶回意大利,召集了一批对现状不满的乌合之众,冲进城去。他和他所率领的职业恶棍用了五天五夜来屠杀元老院里的敌对成员,在经过疯狂的两周之后,当选为执政官的马略居然由于亢奋过度而猝死。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罗马充满了动荡和不安。苏拉在击败米特拉达特斯之后,宣布他将要返回罗马去清算旧账。他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一连几个星期,他的士兵都在忙着处决那些同情民主的同胞们。一天,他们抓住了一个曾被看见和马略在一起的年轻人,正当他们要将他处以绞刑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异议——“他年纪太小了。”让他因此逃过一劫。这个大难不死的孩子就是恺撒,你很快就会听到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至于苏拉,他变成了一个“独裁者”,拥有至高无上的罗马统治权。四年之后,他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床上。和很多手上沾满了同胞鲜血的罗马人一样,他把生命中的最后一年用于精心地培植白菜。

情况在他死后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每况愈下。苏拉的密友,庞培将军再次出兵打击不时捣乱的米特拉达特斯。他将这个作乱的君主赶进了大山里,深知一旦被罗马人俘虏会有怎样下场的米特拉达特斯服毒自尽。接下来,庞培又恢复了罗马在叙利亚的权威地位,攻占了耶路撒冷,并横扫西亚,企图超越亚历山大大帝当年的辉煌。最后(在公元前62年),他带着好几艘载满了战败的国王、王子和将领的船只返回了罗马。他强迫这些俘虏在为他举行的凯旋庆典中游街。和他一同归来的还有四处掠夺得来的价值四千万美元的财富,这使得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全罗马最受欢迎的人。

大罗马帝国

当时的罗马的确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因为就在几个月以前,这座城市几乎落入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年轻贵族卡特林之手。他因为赌博输光了所有的财产,就企图用抢掠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西塞罗,一个忠于国家的律师,发现了他的阴谋,立即通知了元老院,卡特林只好狼狈出逃。可怕的是有这种阴谋的年轻人并不止他一个,因此情况十分危急。

庞培设立了一个“执政官三人组”来处理国家政务。由他担任这个监管委员会的领导者,因为担任西班牙总督而声名鹊起的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位居第二。最后一位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名叫克拉苏。他之所以能身居要职只是因为他富得流油,靠在战争中贩卖军备成了暴发户。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被派去征伐安息人,并战死在那里。

至于恺撒,他是三人中能力最卓越的一个,他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公众心目中的英雄还需要建立更多的军功。于是他翻过阿尔卑斯山征服了现在的法国,然后又在莱茵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入侵了河对岸的条顿人。最后他率领舰队来到了英格兰。天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他突然被迫返回意大利的话,他还会去哪儿?恺撒之所以急于回国,是因为听说庞培已经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这意味着恺撒将被列为“退休军官”,对此他当然很不满意。恺撒不愧是马略的追随者,他决定也给元老院和“独裁官”点颜色看看。他跨过将南亚平宁高卢和意大利分割开来的鲁比康河,所到之处,群众都把他当做“人民的朋友”来热情款待。闻听恺撒归来,庞培急忙逃到了希腊。可是恺撒紧追不舍,终于在法尔萨拉附近击败了庞培和他的追随者们。庞培穿过地中海逃到了埃及。不过,他刚一下船就被年轻的埃及国王托勒密下令杀掉了。几天之后,恺撒也抵达了这里。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落入了圈套之中,同时遭遇了埃及人和庞培手下的袭击。

好在命运眷顾了恺撒。他让埃及的舰队燃起了熊熊大火,从船上蔓延出来的火苗又恰好点燃了(坐落在岸边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如此著名的建筑就这样化为灰烬。接着他又向埃及军队发起了攻击,把士兵赶进了尼罗河,淹死了托勒密国王,改立他的妹妹克娄巴特拉为新任女王,并重设内阁。就在这时,消息传来,米特拉达特斯的儿子兼继承人法纳西斯已经踏上了讨伐罗马的征程。恺撒于是挥师向北,经过一场长达五天的战役打败了法纳西斯,并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我来了,我看过了,我征服了。”(拉丁原文为:“Veni,vidi,vici.”)作为他发往罗马的捷报。在回到埃及之后,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克娄巴特拉,后者在公元前46年跟随他回到了罗马去接管政府。他先后举行了四次游行庆典活动来庆祝他的四场胜利,每次都走在队列的最前面。

恺撒向元老院汇报了他的战果,后者知恩图报地授予了他为期十年的“独裁官”头衔,没想到却为恺撒之死埋下了祸根。

作为新的独裁官,恺撒非常想要改革罗马政府。他允许自由人加入元老院。并恢复了罗马古老的传统,把公民资格授予那些偏远省份的居民,让“外国人”也能参与政府事务。他还改革了对偏远省份的管理方式,不再允许贵族家庭把外省视为自己家的私有财产。总而言之,他为普通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同时也令他成了当权阶级的头号仇人。五十几个年轻的贵族共同策划了名为“拯救共和国”的密谋。在古罗马历法(这是恺撒从埃及带回来的新历法)的三月十五日,恺撒在进入元老会时被人谋杀。罗马再次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这时有两个人都试图继承恺撒的遗志:一个是恺撒的前任秘书安东尼;另一个则是屋大维,恺撒的侄孙同时也是他的继承人。屋大维留在了罗马,而安东尼则为了追求心爱的克娄巴特拉而去了埃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罗马将军都拜倒在了这位埃及女王的石榴裙下。

之后,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爆发了战争。在亚克兴角战役中,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安东尼战败自杀,克娄巴特拉只好独自对抗敌军。她试图让屋大维也被她的魅力所迷倒。当她意识到这位骄傲的贵族对她毫无兴趣的时候,也选择了自杀,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的一个省份。

至于屋大维,他是个非常睿智的年轻人,绝不会重蹈先辈的覆辙。他深知言辞不当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回到罗马之后他并没有提出太多条件,也不要求成为“独裁官”,满足于只接受“大人”的头衔。不过,若干年后,当元老院的成员尊称他为“奥古斯都”(意为辉煌的)的时候,他却没有拒绝。又过了几年,罗马市民又改称他为恺撒,甚至是皇帝,而他手下的士兵们则把他称为元首、总指挥或者是国王。这意味着在不知不觉之中,罗马共和国已经转变成了罗马帝国。

公元14年,早已成为罗马统治者的屋大维又被推上了神坛,与神灵平起平坐。他和他的继任者开始登上帝位——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就这样诞生了。

说老实话,普通百姓早就厌倦了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只要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不用再遭受没完没了的街头暴乱,他们对谁是国家元首并不关心。屋大维向国民承诺要确保罗马四十年的太平,声称自己无意再扩展疆土。不过,公元9年,他曾试图侵略北方的条顿人的地盘,但他的将军瓦鲁斯及其士兵都惨死在条顿的树林里,之后罗马人就再也没敢招惹这个野蛮的民族。

几任罗马统治者都试图想要攻克内部改革的难题,只可惜为时已晚。长达两个世纪的革命和对外战争已经导致国内的少年英才所剩无几,自由的农民阶层又遭受重创,因为奴隶制的引入逼得他们走投无路。城市里到处是沦落为乞丐和暴徒的农民。官僚机构空前臃肿——普通的小官小吏根本无法糊口,只好被迫受贿来贴补家用。最大的恶果还在于人民的麻木不仁,他们开始习惯以暴制暴、对流血杀戮熟视无睹,甚至于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表面上是个强大的政权体系,其疆域之广袤,就连亚历山大帝国与之相比都小如行省。然而在荣耀的背后,数以百万的贫苦人民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如蝼蚁一般在国家政权的重压之下苟且偷生。他们辛勤劳动的果实反被他人所享有,他们吃的和动物一样,住的比马厩还简陋,日复一日地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此时距离罗马建国已经753年了。正当屋大维坐在巴拉丁山上的宫殿里忙于处理政务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叙利亚,木匠约瑟夫和马利亚的幼子刚刚诞生于伯利恒的马厩之中。

命运的安排真是深不可测。

若干年后,生于皇宫的人和生于马厩的人之间将会一争高下。

贫者胜。 QjJulhXbmVOR1QNzqWO9+OSqFab6lwYOoegJ7qmxHEMIFjWnOwy/9vVhxz0JWWz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